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27章

汉明-第32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忠贞营手中接管湖广,清廷见责自然是没道理的。”

    吴争大愕,他强忍着心中的愤怒,冷冷道:“这么说来,我军势必与忠贞营一决生死?清廷却能隔岸观火,这不是便宜了清廷吗?”

    钱谦益道:“清廷确实是占了便宜,但获利最大的是我朝。湖广乡绅士族苦贼军日久,原本隆武朝湖广巡抚堵胤锡在时,贼军还有所收敛,如今堵胤锡不在了,贼军劫掠乡绅士族之事,屡有发生,湖广乡绅士族已经数次派使向我朝陈情,盼王师西进,剿灭贼军,还湖广清平。”

    吴争终于明白了,他问道:“我军要西进,必然要经过清军占领之地,就算沿长江以水师廿西进,也须沿江清军不阻挠,首辅是如何安排的?”

    钱谦益微笑道:“如今义兴朝已与清廷签订和约,这事对于清廷而言,乃求之不得的好事。朝廷只要派使前往,清廷定然同意。”

    “这么说来,首辅许诺的五十万两和这二十万两,应该都来自湖广乡绅士族的上贡吧?”

    钱谦益微微一笑,颌首道:“正是。”

    吴争问道:“这事,陛下想必是同意了吧?”

    钱谦益道:“王爷这次没猜错,陛下确实同意了。只要王爷愿意,朝廷和王爷各出二万大军,在没有清军的阻挠下,足以荡平湖广。”

    吴争全明白了,难怪朱慈烺同意钱谦益的谏言卖官鬻爵,以筹资组建一万五千火枪兵。

    难怪这次下了血本,又是王爵,又是称呼大将军,如此示好,就为了自己配合西进。

    但吴争明白,大顺军虽然得到了隆武朝的承认,可义兴朝却不承认,依旧是贼军。哪怕在隆武朝,也是有些大臣认可,有些大臣不认可。

    譬如大顺军余部刚开始与隆武朝合作抗清时,是在湖广总督何腾蛟麾下效力,可何腾蛟对双方的联合并不热衷,他是被逼的,一开始,他派出军队打算击败入境的大顺军,不料却被实力尚存的大顺军击败,在武力震慑之下何腾蛟不得不选择与大顺军合作。

    可以理解,朱慈烺他爹是被李自成逼上吊的,做为儿子,怎么可能与大顺军合作,定然除之而后快。

    此时能既报了父仇,又能收复一省之地,如此好的机会,朱慈烺岂能轻易放过?

    最关键的是,这符合朱慈烺的执政理念。

    朱慈烺本就是要延揽士族、豪门这个精英阶层来重现明室荣光嘛。

    湖广精英阶层的主动投效力,又是出钱又是拥戴,朱慈烺怎么可能拒绝?

    可吴争却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

    虽然也不看好忠贞营,但它毕竟是一支抗清力量。

    先不说它的战力如何,但至少它的人多,与何腾蛟联合时,大顺军还有十八万人,两年的征战下来,被隆武朝改编为忠贞营,堵胤锡接手时,尚有十二万人。隆武朝灭亡,忠贞营一分为二(不是闹分裂,而是清军南下湖广,忠贞营被分割开来),滞留湖广的忠贞营,也有超过五万人之数。

    这样一支抗清力量,被自己人剿灭,吴争真不知道该叹息呢,还是该鼓掌。

    但有一点,吴争可以肯定,就算自己不参与,朱慈烺也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以义兴朝的实力,北伐不够,剿灭这支义军是足够了,况且,听钱谦益的话意,湖广方面的乡绅士族,已经有了勾连。

    这让吴争想到,曾几何时,顺天府就是这么被北方商帮、乡绅士族卖给了满清。

    看着吴争沉吟,钱谦益还以为吴争在犹豫他能得到什么利益,于是微笑道:“陛下答应,收复湖广之后,朝廷将默许王爷对江西、福建用兵,收复之地皆归王爷统辖,无须向朝廷交纳赋税。”

    这让吴争心中一动,之前确实与朱慈烺在辇舆上说起过,自己今后的战略将向南边转移,看来朱慈烺当时是听进去了,这才想着给自己画了这么一张大饼。

    问题是如今江西、福建都还在清军之手,连台州、温州也未收复。

    也就是说,朱慈烺这是想空手套白狼啊。

    但不得不说,吴争听了钱谦益的话,还真有些心动。

 第七百三十七章 将计就计

    多铎一死,浙西、浙南就只有博洛残部了,此战,自己还奇怪博洛为何一直没有动作,现在明白了,博洛在戒备义军东进,无力向金华、宁波进攻。

    所以,在吴争心中,确实有先缓口气积蓄实力,然后南下收复失地的想法。

    吴争想到一个问题,“清廷怎么可能坐视义兴朝占据整个湖广?”

    钱谦益道:“朝廷派员出使北面,只要清廷不插手此战,我朝默许清廷对湖广北部的占领,以长江为界。”

    吴争无语,宁与外贼不予家奴啊。

    他暗暗做出了决定,这事他阻止不了,也不想阻止,因为北伐军的实力确实还不足北伐,自己需要一些时间去强军,研发武器、发展民生并且理顺六府杂乱的关系。

    另外,对义兴朝而言,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是收复失地,民军是叛贼嘛。

    如果朱慈烺决意要做,除非决裂,否则,吴争只能同意,最多是不参与,坐观其变。

    但不参与是消极的,所以吴争决定,自己必须参与,如此至少可以保下那支忠贞营。

    六府之地的人口,在连续两次招募兵员之后,青壮已经枯竭,在第二次招募兵员时,甚至已经突破“三丁以上者入伍,独子、二子不招”的界线。

    所以,数万兵员的忠贞营对吴争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

    于是,吴争临时改变了主意。

    “既然陛下和首辅皆有西进的想法,本公不反对。”

    钱谦益大喜。

    吴争道:“但本公有一个条件。”

    “王爷请讲。”

    “本公必须是西征军的统帅,朝廷可以委派副帅,但军机决断之权,必须由我掌握。”

    钱谦益犹豫了一下道:“这事……还得陛下首肯,老夫这就进宫向陛下请示。”

    吴争伸手虚引,“首辅请便。”

    望着钱谦益的背影远去,吴争蹩紧了眉头。

    宋安从门外进来,不解地问道,“少爷真打算与义军交战?”

    吴争斥道:“你又偷听?”

    宋安一副委屈的表情道:“少爷也没有令我不许偷听啊。再说了,我守在门外,这数丈的距离,不听到也难啊。”

    “你……。”

    看着吴争就要恼羞成怒,宋安赶紧叉开话题道:“少爷一直说,要团结一切抗清的力量,义军都已经被隆武朝招安了,我们为啥还要进攻?再说了,出大力打赢了,土地和人口全归了朝廷,我们能得到什么?只是一个许诺罢了,江西、福建还在清军手里,如今又是刚签订和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开战呢?”

    吴争看着愤愤不平的宋安,叹息道:“你以为少爷想啊,可朝廷毕竟不是少爷一个人的朝廷,这天下也不是少爷一个人的天下。每个人的诉求不同,你无法强迫别人服从你的意志。当然,也能用强权做到,可你家少爷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做到,就算能做到了,也不想做,因为义兴朝的臣民,终究是江南抗清的另一支主力。”

    宋安点点头道:“那之前少爷答应都御史的……怎么办?”

    吴争想了想道:“钱谦益知道陈子龙等人之前来访,想来应该是在外面安排了眼线。”

    宋安大怒,“我带人去把这些小贼拿办。”

    “不。”吴争摇摇头道,“拿这些小喽啰有什么用?没得还打草惊蛇,既然已经决定西进,那么就让陛下和钱谦益安心点吧……这样,我写封信,你派人送去太傅府上,这事得由太傅出面调停,否则,以陈子龙的火爆脾气,成事不足,没得还给我添乱。”

    “是。”

    吴争再次陷入沉思。

    让钱谦益这样的人继续担任首辅,危害太大。

    这厮让吴争有些想起后世的那个大汉奸“汪”,同时有学识、有才能,也同样畏敌如虎、一副失败论的腔调。

    让这样的人,继续为首辅,义兴朝很有可能会坏在此人手里。

    可问题是,首辅的任免权,不在吴争手里。

    皇帝视钱谦益如肱股,肯定不会轻易如了陈子龙等人的心愿。

    送信给钱肃乐,只是调停和安抚……吴争突然一咬牙,做了一个决定。

    ……。

    次日四更刚过,五更未及,吴争就叩阙进宫。

    好在宫门大朝会时,都是提前半个时辰开启,见是镇国公吴争只身进宫,宫门守卫倒也不敢阻拦。

    含凉殿中,朱慈烺虽强作仪容,可依旧忍不住小小打了个哈欠。

    不过他的神色还是不错的,想来昨日钱谦益的回话,让他很满意。

    “爱卿知不知晓,朕刚睡下一个时辰,这么大早来见朕,莫非是为了昨日首辅来请示朕之事?”朱慈烺笑着调侃道,“爱卿未免也太性急了吧?虽说西征之事朕心意已决,可与清廷的商谈、大军的调集,还有粮草筹办等等,一两个月时间都是快的。”

    说到这,朱慈烺见吴争面色不对,还以为吴争太执拗了所请之事,于是笑道:“爱卿放心,对大将军的武功,朕还是认可的,这征西军主帅之位,自然是大将军的。”

    吴争却不理这茬,沉声道:“臣今日赶在大朝会前进宫,为得不是征西军主帅之位。”

    朱慈烺一愣,问道:“那大将军所为何事?”

    吴争道:“臣请陛下罢去钱谦益首辅之位,另选贤能。”

    朱慈烺的脸色一变,“是首辅昨日得罪了大将军?”

    吴争摇摇头道:“臣虽年少狂浪,但还不至于因话语得罪而奏请陛下替臣出气。”

    “那又为何?钱谦益往日里与人和善,也听说与大将军结有私怨啊,在朕看来,他可比陈子龙脾气好得太多了。”

    吴争道:“可对于首辅人选,臣宁可选陈子龙,而非钱谦益。”

    朱慈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大将军今日进宫,为得就是向朕举荐陈子龙为首辅?你可知道,陈子龙谋反之事,并非子虚乌有,若不是朕发现得早,可能就被他得逞了。朕是不想追究,才没有将事公诸天下,否则,你就算是有十个脑袋,也得都摘了去。”

 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间的交易

    吴争摇摇头道:“陛下误会了,臣只是打个比方。陈子龙自然也不是首辅的合适人选。”

    朱慈烺听吴争否认,脸色缓和了一些,他不解地问道:“朝中除了钱谦益、陈子龙,还有谁适合首辅……呃,大将军是想举荐太傅钱肃乐吧?”

    吴争依旧否认道:“太傅是臣的岳父,论品性、才能,确实能胜任首辅之职……虽说内举不避亲,可太傅毕竟是臣的岳父,臣总还得避嫌不是?”

    吴争的这个否认,让朱慈烺脸色更加和缓起来,“爱卿能识大局,朕心甚慰。那爱卿究竟何意?”

    吴争决定先谈罢免钱谦益的事,于是道:“钱谦益卖官鬻爵、贪脏枉法、内外勾通、为祸朝堂……论罪当斩。”

    朱慈烺的脸立马就黑了,吴争说的是事实,可问题是这些,他都知道,这本就都是他点过头的事。

    吴争这等于是对着和尚骂秃驴啊,脸能不黑吗?

    “朕不允。”朱慈烺强忍着怒火,冷冷道。

    吴争道:“陛下自然可以不允,但臣也有权在朝堂之上弹劾。”

    这话确实没错,吴争就算不封王,以他镇国公的爵位,掺和内阁不合律法,可弹劾不法、纠不臣,足矣。

    朱慈烺愣了许久,生生憋出了七个字,“钱谦益乃朕肱股。”

    吴争道:“若钱谦益只是陛下一个弄臣,臣反而可视若未见。可他若是义兴朝的首辅,臣不能当作不见。”

    朱慈烺沉声道:“朕如若不准,你又当如何?”

    是,朱慈烺有这个权力。

    吴争道:“陛下想替钱谦益背这个黑锅?”

    朱慈烺沉默,他瞪着吴争不说话。

    吴争道:“朝堂之上,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钱谦益卖官鬻爵之事,没有人立即弹劾,只是因为顾及陛下颜面。可怨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算陛下到时想拦也拦不住了。”

    朱慈烺道:“朕知道,是陈子龙在暗中串连,与朕作对……朕不轻饶他。”

    “不轻饶?杀他?陛下若是能杀,早在陈子龙谋划政变时就杀他了。朝堂之上,至少有三成官员是他的故旧心腹,陛下杀陈子龙,等于自毁根基。”

    朱慈烺怒道:“朕可以罢了他的官,将他逐出京城……谁要敢附从,一并黜落。朕不信,谁还有胆敢从他?”

    “我。”吴争平静地说道,就象是在回答一个关于谁饿了的简单问题。

    朱慈烺目光收缩起来,如同一根针。

    “你在威胁朕?”

    “陛下要这么认为,那臣就只好承认了。”吴争依旧平静,目光平视着朱慈烺。

    “朕若不应,你就会起兵造反?”

    “那不叫造反,陛下。”吴争淡淡地说道,“那叫清君侧。”

    清君侧?历来清君侧清得都是君王自己,朱慈烺焉能不懂。

    朱慈烺厉声道:“朕麾下尚有七万大军。”

    “兴国公仅剩八千人,夏完淳八千,廖仲平的京卫不足二万,陛下禁军六千,其余三万是刚刚征召的新兵……我不明白,陛下哪来的如此自信?”

    “朕可以先杀了你。”朱慈烺咬牙切齿道。

    吴争竟点点头道,“可以,陛下做得到。前提是陛下已经做好与我同归于尽的准备。”

    赤果果地威胁,偏偏朱慈烺竟无法反驳,其实他明白吴争的意思,号称的七万大军,如果真吴争一声令下,真正肯为自己卖命的怕不到一半。

    朱慈烺自然是不想与吴争同归于尽的。

    吴争看着朱慈烺涨得赤红的脸,叹息道:“陛下是明室正朔,以先朝太子名份登基,收复失地、重振大明是陛下的心愿,陛下也说了,要做个明君,明君怎么能和卖官鬻爵这等丑事沾上关系呢?既然现在有合适之人背锅,陛下又何必执拗呢?”

    朱慈烺赤红的脸慢慢平复下来,他声音依旧急促,“钱谦益是朕的心腹,若朕将他弃之不顾,日后还有谁肯为朕效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