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64章

汉明-第364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驼子哼道:“那你说,怎么办?用十个人去迎敌上百人?”

    徐三想了想道:“要不,哥几个,挨家挨户去让百姓撤离?”

    “不成!”黄驼子立即否决道,“先不说来不来得及,就算来得及,万一期间敌人来了,岂不告诉敌人,这有埋伏吗?”

    这话有道理,一里长街,通知民众是没问题,可民众撤离那就有问题了,不说发出声音来心动敌人,就算每家一点灯,那在夜里等于是给敌人讯号啊,要让百姓撤离很难,他们舍不得家放弃家中任何财产,哪怕是一把锅铲,都想带走。

    徐三沉默了一会,环顾一圈道:“兄弟们,咱今日出来,说是说以命搏功,可咱们壮班毕竟是官差,职责是保一方平安,这里可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父老乡亲,今日伤了哪个,咱都没脸见人。我就想啊,咱今日就不埋火药了,敌人来时,咱就拿命和他们拼,拼不过就死在这,这样等天亮时街坊们看见咱的尸首,也会冲咱们翘个大拇指,赞声好!”

    衙役们静静地听着。

    黄驼子一跺脚骂道:“徐三,你真不是东西,我黄驼子好赖也是秀水人……得,就照你说得办。”

    这时,沿街一户人家的大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个白发老儿,在两个壮年的搀扶下走出门,朝众衙役走来,“对面可是你徐三儿?”

    徐三忙迎上去,道:“是里长啊,您老怎么出来了?”

    明洪武十四年,诏令天下,十户为甲,一百一十户为里,纳粮多,也就是家中丁多者,为里长,故多为年老者,家中子孙多嘛,一般都是族长兼任。

    这老儿便是秀水徐氏族长,说起来,与徐三也有八竿子能打到的亲。

    老儿颤巍巍地指着徐三骂道:“这前半夜噼哩啪拉,后半夜啪拉噼哩,眼见着卯时了,还在这外面叽叽喳喳……还让不让人安生了?就你们这几小子,就知道一天到晚瞎折腾,想你们办成事,真指望不上。”

    徐三和黄驼子赶紧上去搀扶。

    老儿指着黄驼子道:“小驼子,你不是杀人满门被关起来了嘛,咋从牢里出来了?敢情今夜闹腾,是你小子越狱吧?”

    黄驼子急忙道:“里长,您可是看着我黄驼子长大的,我杀郑荣,那是被逼的……我可没越狱,是蒋大人放我出来的,您不信,可以问徐三……还有他们。”

    徐三点点头道:“没错,今日之事是知县郑有德勾结清廷细作,意图谋逆,把王爷和知府马大人堵在了西门外……里长,没时间和您多说了,等过了今日,您自然就一切都明白了……您快先回家去,跟家里人说,离沿街远些。”

 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长、族长的威严

    徐三向黄驼子一施眼色,二人搀扶着老儿往回走。

    不想那老儿一顿拐杖,骂道:“你们两小子真把老头当聋子呢?夜深人静的,这沿街哪家还不被你们折腾醒?”

    说到这,老头儿中气十足的大喊道:“沿街的,都别在门后躲着看热闹了,是衙门壮班的那几个小子,都出来吧。”

    于是伴随着不停地“吱呀”开门声,一条不到二里的街上,站满了人。

    这些百姓,那可都是经过清军南下,当过亡国奴的百姓。

    战争对于他们,已经不陌生了。

    他们其实早在白天,就已经听到了枪炮声,加上子时,城外一轮佯攻,如果今夜还能睡得着,那就是怪事了。

    方才徐三、黄驼子几个杀了那六人,百姓就躲在自己大门后,偷眼往外瞧,只是看不清楚人脸,还以为是强梁入城抢劫杀人。

    可后来徐三、黄驼子等人的说话,刚好在里长家大门不远,夜深人静,话音传得远。

    被里长家男丁听见,告诉了老头。

    就有了这眼前一幕。

    徐三此时是真急了,他急道:“您这是做啥,敌人说来就来……。”

    老儿指指徐三道:“小三子,你以为按你说的,死在了这条街道上,就能让老头夸你个好?蠢!”

    骂了这声蠢,老儿对黄驼子道:“不过徐三有句话倒是没说错,你小子把在战场上的那些用到自己地头上来,不怕你死了多年的爹拿扁担揍你?”

    徐三和黄驼子等人连声气都不敢吭,可想而知道,这世道上,这些里长、族长那才是真正的主。

    就算县令当面,那也得恭恭敬敬地称声“您老”。

    老头抬手抹了把残留在嘴边的白沫,“小五子,告诉各家,妇人和、、五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离开,家中无兄弟的都朝西城方向去……。”

    徐三和黄驼子一怔,忙阻拦道:“里正,这样不妥,这么多人会被敌人发现的。”

    老头一顿拐杖,道:“老儿还没有糊涂!”

    回头对身边男子道:“小五子,告诉各家,不许点灯,不许发出声音,安静地走,不准带走任何行李……留下的男丁都待在自己家里,听徐三号令行事……。”

    说到这,老儿回头道:“小三子,衙门有刀剑弓弩吗?”

    徐三连忙点头道:“有,有……库房里多得是。”

    老儿一甩拐杖,正打在徐三小腿上,“那你小子还愣着,还不赶快搬来分发下去?”

    徐三与黄驼子眼神一对,道:“里正,咱打这仗,为得是不让清廷细作将码头的货运出去。”

    “码头什么货?”

    徐三急得一跺脚,“郑有德勾结清廷细作,在南面购买了大量火器,就堆在码头,此时郑有德被蒋大人抓了,清廷细作见事情败露,很有可能带货从运河逃离。”

    老头一愣,想了想道:“这没什么难的。”

    转头对身边还有一个男子道:“祥子,去,告诉码头的老张头,就说是我说的,码头上有鞑子奸细,让他稳着点,别急着带人运货。”

    再回头斜眼冲徐三道:“小子,码头的老张头是啥人总知道吧?”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抱团。

    一个秀水码头,有着数百号的搬运工,自然就有人抱团。

    一来不被雇主欺负,二来可以不被外来人抢了饭碗。

    而老张头,就是这些搬运工的领头人。

    徐三一乐,连话都来不及回,转头向衙门跑去,边跑边喊道:“二根、小柱,带人跟我回衙。”

    黄驼子看着老头道:“里正,这可是拼杀,很可能会死人,死很多人。您真想好了?”

    老头儿嘿嘿一声道:“小驼子,别以为你在外面打了几场仗就敢在老儿面前耍横吹牛了……告诉你,当年倭寇横行之时,你爷爷和我可都是领过每月一两五钱饷的人。今日区区毛贼,要不是我年纪大了,否则,有汝等屁事。”

    说话那架势、那气势,还真没谁了。

    每月一两五钱的饷,在大明朝那时,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说得就是戚继光、俞大猷在江南抗倭时,招募的浙兵。

    明朝的军户是无饷的,招募的兵也只有每月一两,实际发到士兵手里时,最多不超过六钱。

    可戚继光当时招募的浙兵,却是实打实的每月发一两五钱,这是浙兵战力强悍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黄驼子听着老头吹牛,竟一时无言以对。

    老儿得意地顿顿拐杖,“小驼子,老儿今日不走了,就在屋里看着你们……告诉小三子,好好指挥,若败了,老儿拿拐杖打烂他的屁股。”

    沿街密密麻麻的人,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就象没有出现过。

    这就是里长、族长的威严,是寻常官员根本无法企及的。

    ……。

    蒋全义从徐三口中得知民众要参战,大吃一惊。

    他是见识过这支说是护院,实则是清兵的军队的。

    如果只是乌合之众,他早领百名府兵杀向码头了。

    让百来民众打这场敌众我寡之战,蒋全义不忍心,由于大门已堵死,蒋全义从围墙上以绳索翻出,去见了那徐里长。

    “里正,这么干不妥。”蒋全义直陈来意,“如果里正有心为国出力,那就令百姓入衙门,助本官抗击鞑子,这样也好保证民众的安危。”

    徐老头摇摇头道:“老朽知道将军好意,可正如小驼子所说,如果沿街没有百姓,怕鞑子不会上当。况且衙门围墙上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就算让乡亲们进去,也壮了个声势,于防守无益,不如在外面有用。”

    不愧是个老兵啊,几句话就点出了蒋全义的为难之处。

    确实,这仗非常难打,打得狠了,先不说西城有四百人,就说陈洪范麾下除了被歼灭的衙门百人,还有三百多人捏在手里,这三百多人可是在战场历练过的汉八旗老兵。

    真要向衙门涌来,以自己一百府兵和百余民众,显然是极具劣势的。

    其实蒋全义心里更赞同黄驼子在街道安放火药的想法,将敌人炸得七荦八素再围攻,这才合兵法之道。

 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

    可这不是在野外而是在城里,这一里多地的街道上,真要引燃半座城,那罪过就大了。

    同时蒋全义还得担心,真打疼了陈洪范,逼他下决心带船逃跑,那就失去了这次入城的本意,还连累了城中百姓。

    见蒋全义迟疑,徐老头道:“将军放心,码头上老朽已经派人去打过招呼了,虽说不能全部滞留,可只要拖延装运,大部分货物就无法离开码头。至于将军担心民众伤亡,其实将军心里应该明白,这条街上一旦开打,将军又闭衙门不出,民众依旧会被牵连其中,与其被鞑子挟为人质,不如与他们拼上一拼。”

    蒋全义被说服了,可他心里终究还是不忍,“既然里正心中已有定计,那就按里正的意思办……不过里正年事已高,不如随本官入衙门内观战,也好对本官指点一、二。”

    徐老头呵呵笑道:“老朽断不敢言指点将军……老朽还是留在家中为好,狭路相逢勇者胜,稍有一丝惧意,便是万劫不复,有老朽在,这帮孩子们就不敢消极怠战。将军放心,老朽有自知之明,不会出屋与鞑子拼命的。”

    蒋全义见无法改变老头的意思,就不再坚持。

    直起身后,郑重向徐老头行了一礼。

    而徐老头竟也不闪避,微笑着受了。

    ……。

    寅时一过,便是卯时。

    东城城墙上,三百多护院已经守成部署。

    陈洪范也是下了血本,小小秀水城的城墙上,愣是放置了六门十二磅火炮(炮重约一千斤)和十二门六磅火炮。

    如果不是孙正强极力劝阻,怕拆卸繁琐,陈洪范甚至想将十八磅和二十四磅炮也搬运上墙。

    一百杆火枪和二百弓弩手,加上这十八门火炮,还有无数的滚石、擂木、火油,构成了一道完整的守备工事。

    不得不说,陈洪范还是有些本事的。

    这话没说错,要没点真本事,就算想当个汉奸,恐怕腆着脸送上门去,也没人要啊。

    陈洪范是正经万历四十六年的武举人,万历年间历任高台游击、红水河参将、陕西行都司掌印、居庸关总兵等职。

    至崇祯元年,任南京右都督府佥事,提督大教场,虽说是南都,可这官是正经从三品衔。

    后加封太子少师,至崇祯十年陈洪范挂平虏将军印,实打实的一军统帅。

    可话说回来,陈洪范的一生,基本都是因他的性格坏事,他的性格胆小怕事,喜欢钻营。

    任陕西行都司掌印时,就因胆小怕事,被降为开原参将。

    也因会钻营,才一年多的功夫就又爬上居庸关总兵的位置了。

    崇祯十年陈洪范挂平虏将军印时,领兵八千救援朝鲜,这厮愣是没发一矢,距离倭军数十里,就丢下自己的军队逃了,由此被朝廷革职。

    从他的阅历,就能看出,这人胆小但谨慎,毫无廉耻,但确实关于钻营。

    如果在太平时期,这种人属于不倒翁,到哪都能说得开。

    而此时,陈洪范却异常坚定。

    人嘛,总会有一些执念,陈洪范因应天府那一顿胖揍,将吴争恨到了骨子里。

    否则,以他的心性,此时应该早就登船逃跑了。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就是他的座佑铭。

    看着井井有条的布防,陈洪范高兴不起来。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向县衙派去的传令兵还没有回来。

    眼看着天就要亮起,陈洪范心中焦急。

    他望着城中县衙方向,不时地长吁短叹。

    “陈大人,或许是郑知县无事……留下他们一起陪饮吧?”孙正强出言开解道。

    郑有德贪杯,谁都知道。

    可眼下这时候,怎么可能留下传令兵陪饮呢?

    陈洪范没有回头,只是微微摇头道:“本官担心,会不会出了意外,譬如……吴争派兵杀入城中。”

    孙正强道:“这不可能,刚刚西城传令兵来过,西城一切正常,除了子夜时分府兵发起过一次佯攻,再无异动……况且,如果真发生交战,从这看去就能发现异常,毕竟火器发出的巨响隐藏不了。”

    这话倒是令陈洪范点头认同,他吸了一口气道:“可惜啊,今日要是能将吴争击杀在城中,那就报了我的深仇大恨了。”

    孙正强显然不赞同,他道:“其实在本官看来,陈大人今日应对有失,如果当时不去理会吴争,就算吴争真发现什么蛛丝马迹,也无法在一、两天里窥探出全貌……也就不会有眼下这般紧促了。”

    陈洪范目光一闪,道:“孙大人指责得是,是本官有欠考虑。”

    听陈洪范这么说,孙正强反倒不好意思了,连忙道:“不过陈大人的应对也有高明之处,就是运气不好,让吴争逃脱了……。”

    突然,陈洪范另起话题问道:“孙大人可有听过,秀水除了四面城门,还有别的可入城之处?”

    孙正强一怔,摇摇头道:“这倒是未曾听说过……咦,我记得有一次郑知县酒后说起过,象是有几处城墙坍塌,州府一直不曾拨款修缮,想让咱们出银子来着,陈大人还记得吗?”

    陈洪范的脸异常苍白起来,他大叫一声“不好!铁定是出事了。”

    孙正强被吓了一跳,没好气地问道:“出什么事?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