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97章

汉明-第39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沉声道:“急什么?要沉得住气,我们不是为了杀这几十骑兵来的!”

    鲁进财见吴争沉下脸,赶紧闭上了嘴巴。

    那数十骑兵,在追杀了那几个斥候之后,也停住了,并没有继续向坡前来。

    吴争暗叹可惜,同时也警惕起来,看来这些骑兵背后应该还有更多的骑兵囤于郑家庄,这样说来,郑家庄很可能是个陷阱。

    想到这吴争背后冒出了一层冷汗,自己要是一头扎进去……。

    对面的骑兵撤了,吴争回到了军帐中。

    池二憨等将领随即返回,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吴争,等待着吴争下决定。

    不想吴争在沉默了片刻之后,开口道:“回去休息。”

    ……。

    这一夜,无论是吴争这边,还是郑家庄那边,所有人都睡得不踏实。

    相较而言,吴惟华更不安生。

    从发现“忠贞营”斥候那一刻,吴惟华知道,这场伏击打不成了。

    伏击打不成,那就失去了一份大功。

    当然,吴惟华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将镇上被屠杀的民众人头割下,杀良冒功。

    可问题是,这些民众,大都是妇孺老弱,以博洛的精明,一看就知道底细。

    所以,吴惟华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横下心来,与对面的“忠贞营”见个真章。

    这倒不是他不敢,而是博洛有明令,伏击不成,迅速撤回上饶城。

    可吴惟华是真不甘心。

    他认为,三千骑兵足以消灭这支三千人的“忠贞营”前锋。

    天蒙蒙亮起时,吴惟华牙一咬,下令,向对面派出斥候,去证实一下敌军的兵力。

    ……。

    而吴争这边,虽然下令休息。

    可谁能睡得着?

    有敌骑在三十多里外,还无法知道准确的数量,睡得着才是怪事。

    除了警戒的士兵外,几乎人人衣不解带、枪不离手。

    吴争也在沉思,在证实了敌骑埋伏在郑家庄时,吴争反而是吁了口气。

    既然敌军已经现身,那就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

    吴争在斟酌的是,主动进攻还是原地防御。

    主动进攻,伤亡必大。

    原地防御,又怕敌骑撤回上饶城。

    这一犹豫,不知不觉中,天色亮起。

    突然,鲁进财冲进来禀报道:“王爷,有十余敌骑向我扑来。”

    吴争一抬头,问道:“只有十余骑?”

    “是,他们背后没人。”

    “斥候罢了,别管他们,只要不下坡,不得开枪击杀。”

    吴争又低下头思忖起来,看来对方也不甘心哪。

    吴争不知不觉中,露出了笑意,只要对方不甘心,那就好办了。

    “传本王令,各部都在道路两侧列队戒备。”

    鲁进财一愣,“王爷,这不是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兵力……。”

    吴争喝道:“本王就是要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兵力,只有敌人安心了,他们才会进攻。还不快去?!”

    于是,清军斥候骑兵,几乎是正大光明地在坡梁上,扳着手指头地数着“忠贞营”的帐篷、人数。

    相距最多不过百步的“忠贞营”士兵,竟然没一人去搭理他们。

    这真是天下咄咄怪事。

    ……。

    吴争判断地没错,吴惟华确实不甘心。

    以战力,三千骑兵足以击溃一支上万人的步兵,何况对方只是一支撤退的溃军。

    在得到斥候准确的数字,印证了对面确实只有三千人后,吴惟华终于决定,伸手摘桃了。

    这还真不是吴惟华傻、蠢、笨。

    他太想回京了,太留恋京城的繁华和安生了。

    可要回京,他必须立一桩大功。

    人啊,就是因心中的贪念,忽略了一切的警示。

    其实,只要想想就能明白,如果“忠贞营”没有应对之策,又怎会让斥候如此轻易地得到兵力和部署?

    而一支三千人的步兵,在明知对面有敌骑的情况下,怎么敢如此从容地留在原地。

    可此时这些,早已被吴惟华忽略,他在心中替自己解释道,“忠贞营”并不知道对面有三千骑兵,而且,忠贞营被明军追击,已经无回头路可走。

    瞧瞧,他的解释和答案,甚至比吴争想解释都来得靠谱。

    ……。

    战斗就这么开始了。

    相较于清骑的从容,吴争这边,将士们尤在激愤昨日那牺牲的六名斥候。

    从黄岗到现在,行程超过千里,这批从军校出来的士兵,第一次遭遇了伤亡。

    而这次的伤亡,竟是在这样一种不公平的情况下产生,让这些士兵有种一股子劲憋在胸口,没法发泄出来。

    吴争也心痛,斥候没有装备手雷,这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战斗保密,为了给敌人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就象是那三百门小炮一样,吴争想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激励这支刚刚成军的新军。

    “紧张吗?”吴争看着鲁进财问道。

    “不……不紧张!”鲁进财答道,“只要王爷一声令下,卑职当为先锋,为昨日牺牲的弟兄报仇!”

    “你不紧张,可底下士兵紧张。”吴争看着鲁进财握得紧紧的拳头道,“去,告诉士兵们,须等本王发出讯号后再打。清骑上坡,速度就会减慢,但我们不打,让清骑上梁顶,往下冲引爆地雷,然后就会有炮营覆盖整个坡面……千万让士兵们别因紧张而走火。”

    “是。”

    ……。

    吴惟华身先士卒,当然这仅仅是向坡道前压上来的时候。

    他策马走得很慢,三千骑兵,已一个长方阵慢慢压前,直至到达坡前二百步止步。

    这是个安全距离,忠贞营有火枪,这情况昨日就已经掌握。

    吴惟华甚至还派了三轮小股骑兵,向坡上冲锋,试图引出敌军阻击。

    可是坡上一片寂静。

    吴惟华犹豫了,没有动静,这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敌人畏惧自己这面的骑兵撤退了,另一种是敌人布下了埋伏。

    显然,第二种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要不要继续前进?

    吴惟华心中的贪念占据了上风,他下令,以一千骑兵向坡上发起冲锋,自己率二千骑兵压阵,如果骑兵遭遇对方伏击,吴惟华认为,凭自己手中这两千骑兵,足以应对,并扭转战局。

    同时,吴惟华认为,如果情况是前一种,那么先锋骑兵冲上坡后,自己就可率部冲上去会合。

 第八百九十七章 谁是雏

    火枪兵确实很紧张,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他们的第一战。

    虽有杀敌报仇之决心,但人的本能还是左右着他们的神经,扣着扳机的手在颤抖。

    宋安和池二憨弯着身子在战壕中穿来穿去,口中重复唠叨着一句话,“别打,听命令!”

    一千清骑如一道风暴般掠上坡顶。

    他们在坡梁上停下了,并没有往下冲,而是派了一骑回去向吴惟华报告。

    光天化日之下,三千人的埋伏,就算道路两边有树木,也挖了壕沟,可清军只要站在坡梁上往下看,大都是一目了然的。

    吴惟华听了报告,迅速下令全军上坡。

    在坡梁上,吴惟华俯看坡下,心里不禁狂喜起来。

    看来对方指挥官是个雏,面对骑兵,不占据上坡,竟在下坡处部署防御阵地。

    这想法确实没错,不论是步兵对抗骑兵,还是任何兵种对抗,首先就要占据有利地形,高处就是最有利的地形,以上击下,这才有增加守住的可能。

    象今日这样,只要骑兵往下一冲,就算是下面有上万大军,那也是被冲得稀里哗啦的命。

    能率领三千人的,至少该是个守备,在清军中也该是个佐领以上。

    竟做出这样的布防,确实该是个雏。

    诱惑就摆在面前,很多时候很多当局者都无法清醒,因为是人都难抵诱惑,能挡得住的,只能说明这诱惑不够。

    吴惟华一样挡不住这近在咫尺的诱惑。

    他错失了最后一次撤退的机会。

    他看着坡下隐约的人群,手已经高高扬起,“儿郎们,战功就在坡下,丰厚的赏赐在等着我们,让南蛮子在铁蹄下惨叫吧……杀!”

    三千清军骑兵,就象一道被卷起的帘子,在突然之间,解开了固定的布条,如瀑布般倾泄而下。

    那种气势,非人力所能挡。

    不用说士兵了,就连吴争也不禁紧张起来。

    当然他的紧张不是因为害怕和恐惧,而是担心,所埋的地雷,无法被引爆。

    好在,军工坊已经试验无数次的产品,没有让吴争等太久。

    战马向下冲刺的势头,岂是一根根细丝所能绊住的?

    细丝拉动燧石,摩擦起火,点燃了导火索,地雷,在大概六、七秒之后,“轰”地炸响。

    连环雷,这一炸,就是一大片。

    六、七秒的延时,以下坡骑兵的冲锋,足够奔出二、三十步。

    而骑兵前锋是最安全的,他们几乎是不停地在牵绊引雷线。

    地雷在清军骑兵的中部爆响,将三千骑兵硬生生地炸成两截。

    清军被炸懵了。

    鲁进财这混小子受命埋雷,被吴争一句“用不着舍不得”,生生在坡上每隔一米就埋雷,横宽一丈有余的坡道,一排就埋了五个雷,这黑火药雷威力小归小,可试验时杀伤半径也在一丈左右,也就是说,原本只须埋两个,最多三个的横排,鲁进财愣是埋了五个。

    而且,纵向也一样,纵长五十米的距离,这厮愣是埋了一百五十个雷。

    这种炸法,几乎让爆炸区域内的清军骑兵再无活路,人和战马,被生生撕成碎片。

    但,三千骑兵的冲锋队列长度可以延绵一里地,这五、六十米的爆炸区域,仅仅炸死了中间不足五百骑兵。

    当然,后面的骑兵因惯性一头扎进爆炸范围而伤亡的也不下二、三百人。

    但这对于三千骑兵而言,仅仅不到三成的伤亡,也就是说,清骑的战力尤在。

    他们只是被爆炸荡平了队列的中间部分,虽然前锋数百骑兵刹不住,依旧在向坡下冲,可后部近五成的骑兵,在付出了二、三百人的伤亡之后,终于刹住了。

    这其中包括吴惟华。

    吴惟华只是想搏取军功,他并不想死。

    但凡有危险的时候,他都是躲在后面的。

    这不难理解,一心想要回京城的吴惟华,怎么可能真的身先士卒?

    所以,他是安全的。

    好在这坡不陡,吴惟华终于勒住了马蹄,他几乎以一种听来不象人声的嘶吼声,“快……快撤!”

    在没有得到任何人回应的情况下,吴惟华扭转马头,开始向坡上返回。

    有了主将做表率,清军终于从混乱中回过神来。

    一千多骑兵,艰难地在坡上调头,这种调头,让不下百骑互撞,数十人下战马。

    可这时,陈其材的炮营,发出了“咚咚”地怒吼声。

    按吴争的要求,炮火覆盖在坡顶区域。

    三百门小炮或许杀不光三千清骑,可绝对能覆盖宽仅一丈多的坡顶横面一、二十米方圆。

    这么说吧,这种覆盖,可以让这一区域,无法活下一只老鼠,苍蝇除外,因为它实在太小了。

    不得不说,吴惟华确实命大。

    他原本是最先拨转马头的,照道理,一头扎进火炮覆盖区域的少不了他。

    可惜,这厮年纪大了,加上本身养尊处优,动作比不得清骑士兵那么快。

    往回二十步之后,就被清骑后来者居上。

    当接近坡顶的整整十多排骑兵,在一瞬间被爆炸所覆盖时,吴惟华至少离开爆炸范围还有十多步。

    上坡本就速度慢,吴惟华目睹此惨状,慌忙从马上跃下,一个懒驴打滚,瞄准着坡边上一块突出的大石滚去。

    后面死里逃生的清骑纷纷效仿,以至于最后因大石背后挤不下更多的人,清兵相互撕打起来。

    这个时候,再无上官,更无廉耻。

    当然也难怪,他们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如同天罚般的雷霆嘛。

    这块大石后面,生生活下了,六十多人,当然,这是后话。

    与此同时,清骑前锋已经下坡,他们不是不想回头,而是回不了头。

    于是,背水一战,睁着血红的眼,“嗷嗷”叫着向“忠贞营”阵地扑来。

    在他们心里,他们依然是强大的,就算只有数百骑,荡平这片区域的“忠贞营”溃兵,也不在话下,如此,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

    不得不说,这支清骑的战意确实非常坚强,在明知中后部遭受重创的时候,他们依旧保持了队形,对前面不远处的“忠贞营”发起冲击。

 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罚

    可惜,他们根本无法近前,当距离百步之时,道路两侧壕沟中的火枪兵,开始了齐射。

    那种射击就象是收割性命。

    因为这几乎是死靶,面对着笔直冲来的目标,他们的运行轨迹,相对就是不动的,只是距离在缩短罢了。

    数千颗弹丸,呼啸着从枪口迸发,朝着数百清骑迎面而去。

    当然,火枪兵的目标不是骑手,而是战马,战马体积大嘛,这再射不中,恐怕士兵自己都得扇自己耳光了。

    骑兵一旦下了马,那就不是骑兵,不是骑兵,敌人跑不快,这余下的近百步距离,够他们跑十几秒的。

    可事实是,这数千颗弹丸,真正杀死的,是清骑前部,弹丸无法贯穿马身。

    当百匹战马嘶鸣着倒下,骑手从马上摔下滚落,他们,依旧难逃一死。

    是火枪兵装填迅速吗?不,还没到那么快的地步,事实上,火枪兵在开枪之后,根本没有装填,而是将火枪放置一边。

    摔落马下的清兵,被身后他们自己的骑兵辗压成粉。

    没有人可能从这样接近的距离,闪避从身后飞驰而来的战马,在一阵短暂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骨折和哀呼声后,一切被战马的蹄声所掩盖。

    此时,尚有不下三百的清骑已经接近壕沟约四十步。

    火枪兵没有打算上刺刀肉搏,因为他们早已将手中的枪放置一边。

    他们的手里,握好了手雷。

    近四十步,正好。

    当一片黑呼呼的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物体迎面向自己的行进方向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