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414章

汉明-第414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枪兵早就可以对围上的来清军进行炮击,但如果炮击,清军就会退。

    这种炮弹的杀伤力不强,一发开花炮弹,直接命中,也就杀死杀伤二、三人罢了。

    一轮炮击之后,杀死数百人,对这场战斗的意义不大,反而会引起敌人的警觉。

    要想尽可能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吴争想了这条诱敌深入的计策。

    放进来,拦腰截断,一百步至五百步的距离中,可以容纳二、三千敌人,在五百步位置截断,那这二、三千敌人就在短暂的时间里成了一支孤军。

    而四千火枪兵的实力足以在炮火覆盖的时间里,歼灭这二、三千清兵。

    一门小炮的威力不大,甚至不如后世的掷弹筒,可现在,吴争将小炮装备到小队一级,这数量就不可小觑了。

    四千人的火枪兵,整整管四百门小炮,这种炮火覆盖,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就是一场天灾。

    事实也正如吴争所料,清军的进攻阵形,被密集的炮火拦腰截断。

    遭受炮击的清兵,如同失控的苍蝇晕头转向、四下乱窜。

    西、北包围的清军阵型,生生刻在了一道约三十步宽的真空地带。

    在这真空地带里,靠吴争这边的二、三千清兵,早已目瞪口呆,他们迟疑着是该继续进攻还是后退。

    可问题是,进不能、退无路,没有人敢真往这浓浓硝烟中逃回去。

    这时,火枪兵发动了。

    早已刺刀上鞘的火枪兵厉喝着“冲啊”,向敌人发起了冲锋。

    被逼到绝处的清兵,倒也“顽强”起来,一样齐吼着向火枪兵冲来。

    人到了这种绝境,许多人反而不畏死了,只是这种不畏死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一旦被实力碾压,“不畏死”就会瞬间消失而崩溃。

    他们正在经历这个实力碾压的过程。

    双方接近到五十步之内时,火枪兵开始投掷木柄手雷。

    太欺负人了!

    人家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来场决战,结果明军使诈。

    拿铁弹砸人家。

    估计所有没被炸死的清兵都会这么想。

    一轮手雷爆炸之后,这些清兵再没有冲杀的勇气,他们全扔掉器械,趴在地上投降了。

    后方的炮火开始向前延伸,渐渐停止。

    这种“迫击炮”是根据虎蹲炮改进而来,它不是直射炮,是曲射炮,仰角的高低来控制射程的远近,很容易办到。

    炮弹爆炸的浓烟和巨响,遮挡了喀尔楚浑的视线。

    他根本看不到那几百步的距离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也无法作出有效的应对。

    而当冲锋的火枪兵端着上了刺刀的火枪,冲出浓烟,冲向后面清兵时,清兵不可抑止地崩溃了。

    西、北两个方向,是喀尔楚浑的左右中军。

    这两部清军的崩溃,让这场声势浩大的包围战,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黑夜里,漫山遍野的清军在溃逃,喀尔楚浑反应还算快,他甚至来不及向还在与蒋全义部纠缠的偏师下撤退命令,就带着残部向北撤退了。

    确实可惜,清军四万人,结阵于五里外,这个距离,步兵根本够不到,小炮也够不到。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军在眼皮子底下撤退,还不能追,因为这一追,火枪兵武器的优势就会失去,同处黑暗之中,人多的肯定占优势。

    为了不增加伤亡,吴争选择了不追。

    而这个决定,让吴争失去了一次全歼喀尔楚浑所部的机会,不过是福是祸,当下而言,尚为之过早。

    其实,喀尔楚浑还处于池二憨所部杭州卫的夹击之下,而这个情况,因没有即时联系的手段,吴争还不知道池二憨一直紧咬着清军的后部。

    泰兴城这场防御战到最后打成了一场反击战。

    以北伐军大胜而告终。

    城外歼敌六千二百余人,包括俘虏二千多,战马三百多匹,物资无数。

    城内宋安部击杀七百余人,俘虏了近四千人,其中包括清廷贝子尚善。

    二者相加,泰兴城内外,共歼敌约一万二千人左右。

    而吴争部与蒋全义残部会合,使得泰兴城兵力有了一万出头。

    喀尔楚浑所部清军一天之内遭遇两战,伤亡和溃逃相加,损兵已经近半。

    问题是,他处于被南北夹击的局面。

    如果多尔衮能知道战况,他铁定会下令让喀尔楚浑所部西进,因为西面是江都,城高墙厚,还囤有数千守军。

    既可以防守、修整,也可以出击,并对江对岸镇江府形成震慑,以牵制吴争部无法向应天府增援。

    可问题是喀尔楚浑不是多尔衮,他现在只愁的是,一日以内,损兵折将,还没有完成多尔衮交待的任务。

    加上心高气傲,尚未发现今日与他交战的是吴争。

    所以,喀尔楚浑做出的决定是,收拢溃兵,在经过临时整编后,东进,去往如皋。

    喀尔楚浑的用意是,通州有一万清军可以借助,况且还可以集结兵力重新西进,将功赎罪。

    但喀尔楚浑却不知道,通州那一万清军,早已在金山卫和吴淞水师的新式舰炮的攻击下,烟消云散了,清军主将贝勒屯齐被活捉。

    这个东进的决定,让原本已经逃脱吴争和池二憨南北夹击的喀尔楚浑,重新走上了覆没之路。

 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场政变

    应天府,宫城。

    武英殿里,此时人头如潮。

    皇帝朱慈烺人已经清醒,但依旧眉宇紧锁,一脸的忧郁。

    也难怪,年轻人嘛,有着一腔抱负,也确实克俭己身,奈何做的还是照搬了他爹的那一套。

    自以为尽心尽力了,却不想,他就算学全他爹十成,又有何用?

    如果他爹那一套真有用,大明也不至于亡了不是?

    “禀陛下,禁军已经查知,户部尚书钱谦益全家失踪,不知去向。”

    “陛下,兵部右侍郎全家失踪,不知去向。”

    “礼部侍郎周显全家失踪……。”

    “礼部郎中……。”

    无数个声音响起,朱慈烺耳朵里一片“嗡嗡”声。

    这就象一记记耳光,在使劲地抽打着他的脸,让他无地自容。

    要知道,这些失踪的人,在前一天,还是皇帝宠信的红人哪。

    黄道周沉声道:“陛下,如今城内乱民纷起,群情汹涌,还须尽快拿个主意,否则,夜长梦多,一旦五座城门上守军将士听闻此讯,怕是后果不堪设想啊。”

    拿主意,谁能拿主意?

    亏空了二千万两的银子,谁拿得了主意?

    众臣纷纷出言,可朱慈烺一脸憋闷,花钱的可都是这些人哪,二千万两虽说是朕点卷的,可哪一两也没在朕手里捂热过。

    好嘛,现在出事了,全让朕拿主意?

    朕能拿出什么主意,与君分忧,不就是你们这些栋梁的本份吗?

    可惜,这个时候朱慈烺是断断不敢将这些话说出口的,这一说,恐怕这些人,也都将离他而去。

    就算人不走,心怕也会远离。

    看着朱慈烺为难,已经两年多没有出现在群臣面前的长公主朱媺娖轻声道:“要不,让陛下下道罪己诏,再将钱谦益狗贼贪脏枉法,亏空银库之事诏告天下,以此来挽回民众的谅解?”

    朱慈烺精神一振,“朕愿意下罪己诏,朕还可以向民众保证,三年……不,五年之内还清所有欠银!”

    众臣纷纷议论起来,这倒不是失为一个办法,先将眼前对付过去再说。

    次日天还未亮,义兴朝天子颁布罪己诏,声称自己识人不明,启用了钱谦益这个狼心狗肺之人……同时保证在三、五年之内,朝廷会想法填补这些亏空等等之类的话。

    将一切都推到了钱谦益等人身上,也算是弃车保帅之举了。

    这诏令还是有些效果的,一夜未眠、群情汹涌的民众,或许是感动了,或许是累了,渐渐平息了事态,散去了一些。

    可问题是,还有一大半人不甘心,或许是被人煽动,或许是因为昨日被禁军射杀的人是他们的亲人,亦或者是存在钱庄的钱是他们借来的……,他们聚集在洪武门外,呼喊着要惩治凶手、同时要罢免首辅,并要朝廷立即偿还欠银。

    他们高呼着“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之类的口号,再次向守洪武门的禁军发起了冲击。

    守门将不得不急报宫中。

    这下,同样一夜未能合眼的义兴朝君臣没辙了。

    谁也没有办法变出这二千万来还给民众。

    朱慈烺已经是泪流满面,他泣道:“朕都已经下了罪己诏了,民众还不肯罢休……这是要逼死朕吗?”

    若是平日里,众臣听到这话,怕早已齐齐跪在皇帝面前,磕头高呼“臣等有罪”了。

    可今日,所有的目光都是冰冷的,他们默默地、不带一丝表情地看着朱慈烺。

    这时,朱媺娖突然道:“急召会稽郡王带兵入京。”

    这话引得所有人,包括朱慈烺,一惊。

    朱媺娖平静地说道:“会稽郡王带兵入京,一为振奋士气,二为震慑宵小,三为抗击外敌。”

    朱慈烺大骇道:“可万一吴争来一场逼宫,这让朕……。”

    “陛下!”朱媺娖厉声喝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莫猜度臣子的忠诚,若吴争有自立、篡位之心,何须等到现在?”

    朱慈烺呐呐道:“可……可吴争万一不肯来呢?”

    这显然不是朱慈烺真心想问的,他的言下之意,还是觉得吴争听闻诏他带兵入京,应该欢呼雀跃,连夜赶来才是。

    一边黄道周一直默默地听着,此时他心里一动,跨出一步道:“臣有奏。”

    朱慈烺忙道:“爱卿快快讲来。”

    “臣以为此时风口浪尖,陛下何不称病辍朝。”

    这话让群臣大惊。

    都御史王翊反对道:“眼下正是国朝危难之际,陛下若称病辍朝,谁来指挥抗敌安民?”

    黄道周悠悠道:“请长公主监国。”

    一时间,殿内窃窃私语声骤起。

    朱慈烺惊愕地看向黄道周,再转向众臣,最后将目光停留在朱媺娖的脸上。

    朱媺娖初闻时也是一惊,可她很快就回复过来。

    将目光投向黄道周,朱媺娖凝声诘问道:“首辅是想要行废立之事?”

    黄道周赶紧躬身道:“臣万万不敢!只是一来长公主早有监国之举,二来也可在此风口浪尖之际替陛下分忧,三来陛下依旧是陛下,义兴朝依旧是义兴朝。”

    这话让众臣暗暗点头,皇帝都下了罪己诏,仍旧不管用,或许这办法能安抚愤怒的民众,一解燃眉之急。况且这样做,至少皇帝还是皇帝,监国的是长公主,也让天下依然在明室之手。

    没等朱媺娖说话,朱慈烺突然道:“朕觉得首辅所谏之事可行……朕愧对天下子民,正该闭关自省,在此期间,由长公主监国,朕也安心。”

    朱慈烺这一开口,让所有人都纷纷颌首赞同了。

    也是,皇帝自己都同意了,谁还想与即将监国的长公主较劲?

    于是,没有人出言反对。

    黄道周意味深长地看了朱媺娖一眼,“既然陛下已经允准,那就议议派谁去请会稽郡王带兵入京吧?”

    没有人回答,从朱慈烺与吴争“交恶”之后,但凡与吴争有关联的官员皆被迁调、贬职或者束之高阁。

    如今此殿中站立的大臣,基本都是与吴争没有什么交情的人。

    朱慈烺慢慢闭上眼睛,“朕即日闭关,今日之后,众爱卿议事,可去武英殿或是柔仪殿。”

    朱媺娖突然站起道:“无须议了……本宫连夜出城前往江阴。”

 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盘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象义兴朝君臣设想的那样。

    民乱一起,如同水银泄地,岂是那么容易靠几千禁军能阻断消息的?

    次日,也不是六月初二,战争暴发的第二天。

    寅时初,民众冲破了禁军在金川河上设下的路障封锁,涌向金川门。

    禁军是真拦不住吗?

    自然是不会的,可如今的禁军兵员成份,可与大明朝是的禁军不同。

    大明朝时的禁军兵员,皆取自官员的子嗣。

    基本上百姓的孩子是进不了禁军的。

    这也是为了防止万一京城民就能,禁军可以迅速地平定。

    可如今的禁军,兵员全来自京畿良家子弟。

    也就是说,禁军中许多人都是乱民中的子弟。

    面对着父老兄弟,怎么可能强硬阻拦?

    听着东一声“二狗,你个死孩子,敢挡你爹?”

    听着西一句“三娃,咱家的所有积蓄,都被狗x的官府贪了,你还为他们卖命?”

    诸如此类的话听在将士耳中,哪还有阻拦的心思?

    于是,乱民哄然涌向金川门。

    卯时初,金川门守军哗变。

    在听说毕生积蓄被贪没,守宫门禁军残杀民众的消息后。

    将士无比激愤,老子在城墙上为国效忠、与敌拼命,却被自己人在背后捅刀子?

    以京卫左营一个黄姓千户为首,联同右营一部,约五千余人擅离职守,反向南下,要与朝廷讨个公道。

    这支乱兵途经金川河时,与驻守禁军发生了冲突。

    禁军放过民众,那是不得已,谁也没有胆量、或者是不忍与自己的家人为敌,可职责所在,要放这支乱兵南下,那就是与之同谋了。

    仓促之见,两支队伍发生了剧烈冲突,从而演变成一场战斗。

    卯时三刻,宫中众臣听闻噩耗,无不脸色惨白。

    军队在平日里受控制时,那叫军队。

    可到了不受控制时,那就是匪!

    为祸之甚,尤过于盗匪。

    可此时,长公主已经启程出正阳门两个时辰,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火了。

    去禀报朱慈烺。

    朱慈烺满脸涕泪,也无计可施,只说“朕已闭关自省,一切国事皆由长公主处置”。

    首辅黄道周及群臣无奈之下,只能抽调宫中千名禁军前往增援金川河。

    以求可以稳定局势,保证城中不乱。

    黄道周是个治国能臣,人也刚正不阿。

    可他确实不善排兵布阵。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黄道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