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42章

汉明-第4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三界往正北是会稽。

    往东北是上虞。

    明军这次安排得很周全。

    三界往会稽的路上,每隔三里就有斥候。

    为得是不间断地将战事进程报给朝廷。

    所有人都认为这次明军必胜。

    可现在,事出意外。

    鞑子竟钻到了明军背后,起了攻击。

    不用说朱以海了,所有人都慌乱了。

    如果兵败,绍兴府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池。

    怎么办?

    此时朱以海总算是想起吴争来了。

    一柱香的时间,朱以海连下七道谕令,令吴争率部增援三界。

    可朱以海之后又想到,就算吴争即刻出,恐怕赶到三界时,战斗也已经结束了。

    于是,朱以海再下三道谕令,令吴争率部回援绍兴府。

    乱了,真乱套了。

    不过这次朱以海真咬着牙齿,绝口不提转进二字。

    甚至还杀了提议转进的吏部郎中,来平定朝臣浮躁之心。

    不知道是因为之前的那一次太过丢脸,让朱以海有了刻骨的铭记。

    还是朱以海突然醒悟,大明皇室该有皇室的尊严?

    王府堂内,一片寂静。

    除了呼吸声,只有“呯呯”的心跳声。

    文武官员低头垂目。

    朱以海一脸木然,没有人知道监国殿下此时在想什么,甚至连朱以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第九十一章 崽卖爷田不心痛

    王府内院。

    朱媺娖面色非常平静。

    郑叔焦急地看着朱媺娖。

    “郑叔,不必惊慌,该来的总会来,拦不住。”朱媺娖反倒安慰起郑叔来。

    郑叔带着哭腔道:“可公主不该在这。若是鞑子来了,如何是好?”

    朱媺娖的脸色微微动了,她道:“其实这几个月来,本宫过得很踏实。离京之日起,从未如此踏实过。”

    “现在想来,他说得是对的。京城沦陷,先帝驾崩,这天下就已经不是朱家天下,如今需要的是天下汉人同仇敌忾,抗击清军。只要能守住汉人江山,谁都可以为帝。与芸芸众生相比,一个帝位反而显得渺小了。”

    郑叔被朱媺娖的话点醒,急道:“殿下,去吴庄。如今吴争梁湖卫所还有千多人马,可保殿下平安。”

    朱媺娖微笑着摇摇头道:“不去了。他有他要做的事,本宫有本宫要做的事。他若能来,必定会来,他若来不了……又何须去?本宫身为皇室,留在绍兴府,是命。人,就得安命!”

    ……。

    吴争追得很辛苦,数十里的山路,让一千多人疲惫不堪。

    幸好江南的山都不高,与西北、东北的山相比,就是丘陵了。

    吴争也丝毫不顾及士兵的体力,直到现在吴争都认为,明军一定会胜。

    所以,只要赶到三界,能阻止骑兵营就行。

    可吴争牛喘着登上三界官道边的小山顶时,吴争愣住了。

    这是想象中的战场吗?

    西边,数百鞑子骑兵撵着魏文远部二、三千人,如同赶羊般地追逐,一个个士兵在鞑子挥刀时向前扑倒,背后中刀。

    东边,廖仲平部总算还象样点,虽然在后退,可将士的脸是正对鞑子的。

    吴争愣住了,说好的胜仗呢?

    这仗怎么会打成这样?

    吴争突然看到,自己的骑兵营出现在官道上。

    我的天啊!吴争差点就揪下自己的头。

    这种战局下,五百多骑兵,不骑着马的兵,怎能是鞑子的对手?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血要花成泡影,吴争肝胆欲裂。

    可在这山顶上,看着气喘如牛的士兵们,吴争犹豫起来。

    该不该下令冲下去。

    冲下去很可能全军覆没。

    士兵们也在望着吴争,打不打?

    吴争深吸了一口气,目测与战场的距离有三四里的下坡路。

    这段距离,可能需要半柱香的时间。

    这半柱香的时间里,山下明军如果不崩溃,那自己所部或许能与他们会师,从而挡住鞑子。

    可如果山下明军崩溃,那么鞑子就会反过来,对自己所部形成合围。

    关键是骑兵营。

    狗ri的钱翘恭怎么还不下令,让士兵下马作战?

    难道真要让这群连马背都坐不稳的人去向鞑子骑兵冲锋吗?

    可吴争现,钱翘恭所部根本没有慢下来的意思,形成一道松散的骑兵线,就这么直愣愣地向鞑子冲去。

    他x的,崽卖爷田不心痛!

    吴争厉喝一声,“沈致远,你率一营去截住钱翘恭。余下各营,随本官冲下山去。”

    一千多号人如同一道瀑布般涌下山去。

    吴争已经作好了骑兵营损失惨重的思想准备。

    甚至已经做好了怎么收拾钱翘恭的准备。

    可在半山腰,吴争奇怪地现,骑兵营的士兵在马上挺得直直的。

    没有一人因马背的颠簸落下马来。

    这太奇怪了,难道钱翘恭这厮真有点石为金的本事?

    ……。

    魏文远差点就手一抖,引刀一快了。

    可当官道上出现了明军骑兵,魏文远迅放下了刀。

    骑兵,明军的骑兵。

    魏文远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这支明军骑兵从何而来。

    他用已经嘶哑地嗓子对身边乱成一团的士兵下令,“大声喊,援军到了。”

    “援军到了!”

    这四个字,是稳定军心最好的定神剂。

    当“援军到了”的呼声响彻整个战场时,无数奔跑的士兵开始慢下来。

    他们都在回头。

    援军真的来了。

    一道长长的骑兵线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他们觉得此战还能赢。

    鞑子只有一千人。

    如果这时还有犹豫的,在看到从官道边的小山上,涌下密密麻麻的人潮时。

    他们已经确定,此战真的能赢。

    明军开始组织反击。

    鞑子自然不是瞎子,看到两路敌人援军到来,便有了忌惮。

    特别是那五六百明军骑兵朝自己冲来,他们心中有了惧意。

    只要看对方策马急奔,在马背上身姿的起伏,鞑子就认为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骑兵。

    他们开始撤退,按原路有序地涉水撤退。

    不用魏文远招呼,明军士兵开始追击。

    等吴争率部冲下山时,明军士兵已经有数百人追至浅滩中部。

    吴争厉喝道:“停止追击!”

    可吴争的嗓音终究不够响亮。

    伴随他的吼声,一蓬乌黑的箭矢从对岸射出。

    瞬间,明军数十人被射翻在浅滩。

    鲜血浸出,染红了溪流。

    剩下的明军士兵这才反应过来,不用命令,就纷纷往后撤退。

    而对面也不再射出箭矢,象是已经撤退。

    战斗就这么暂时结束了。

    吴争赶往骑兵营,一脚踹翻了迎上前来的钱翘恭。

    “绑了!”吴争厉声喝道。

    瞬间钱翘恭被捆成了一个棕子。

    可这丝毫不影响钱翘恭脸上的笑容。

    “吴大人,我是对的!”

    “啪”吴争一巴掌扇去。

    “啊……吴大人,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钱翘恭重复着。

    吴争这时才现,骑兵营士兵身上,每个都有一道绳索。

    从脚开始,一直捆到腰间。

    将整个下半身,都牢牢地绑在了马身上。

    吴争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连马都不怎么会骑的人,没掉下马来,就是因为这个方法。

    想到这,吴争后背还是渗下了冷汗。

    只要鞑子再耐心点,等骑兵营再近些,看到这些绳索,恐怕就再也不会撤退了。

    想到这,吴争怒从心头升起。

    回头指着钱翘恭骂道:“本官将这骑兵营交于你手中,今日差点被你断送于此。你还敢说你是对的?”

    钱翘恭依旧微笑,哪怕他的嘴角在渗着血丝,这是被刚才吴争反手一巴掌扇的。

 第九十二章 借题发挥

    “吴大人,若不是属下率骑兵营前来,你又怎会率全军赶来?你不来,三界防线必被鞑子突破。如此,江南危矣,朝廷危矣。属下虽然有罪,但我不悔。就算大人现在杀了我,我还是要说,我是对的!”

    吴争被顶得怒极反笑,“你道本官真不敢杀你吗?还道是你爹能护得住你?来人,将他拖至滩边,斩示众。”

    这下,赶来的沈致远赶紧上前,低声劝阻道:“吴争,这可真杀不得,先不说他爹是钱大人,就说……你看看骑兵营……。”

    吴争回过头去,这才现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地冲自己怒目而视。

    吴争头轰地炸了,拿手指指着那些士兵骂道:“他x的,老子你们银子,给你们战马,好吃好喝养着你们,倒养出了一群狼崽子了,怎么着,你们还想杀了本官不成。”

    “池二憨、厉如海,带兵将他们围了,缴了他们的武器,如遇反抗,就地格杀。”

    池二憨、厉如海随即领兵将骑兵营团团围了。

    这倒不是这群狼崽子不敢反抗,而是半个人被绑在了马背上,而现在战马已经停止,就算想跳下马来反抗,恐怕也做不到。

    吴争怒哼道:“老子今日就解散了骑兵营,你们哪来回哪去,但若是反抗,本官绝不轻饶。”

    这时,本来一脸笑容,一副无所谓的钱翘恭用力挣脱了士兵的手,扑通在吴争面前跪下:“吴大人,他们没有谋反之意,只是与我从宁波府来,有些交情。如今听到大人要杀我,流露出不忍之意,也是人之常情。今日我确实违反军令,大人要杀我,我心服口服。可这是一支可造骑兵,不仅于大人有益,更于朝廷、于天下有益,恳请大人万万不可解散。”

    这时,闻讯赶来的魏文远、廖仲平也到了。

    魏文远抱拳道:“吴千户,本官不知道其中内情,但今日若没有钱百户率骑兵赶到,本官已经引颈自尽,就凭这点,本官也不能看着他被杀。吴千户,看本官的面子,饶过钱百户这次。如何?”

    廖仲平也劝道:“吴大人,廖某也厚颜向你求个情,钱百户有罪,但也有功,准其将功折罪,以观后效,如何?”

    吴争被二人一说,气也就平息下来了。

    吴争之所以这么大火,心痛骑兵营是一原因,另外,对钱翘恭从进卫所之后,就不服管束,也是原因,其三,吴争要将卫所打造成一个铁桶,不允许有人另立山头,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钱翘恭带来的人数太多了。

    几乎是整个卫所的六七成,这个比例,如果钱翘恭另起山头,往后吴争就会面临军令不畅的窘迫。

    所以,吴争有心借此机会踢走钱翘恭。

    可魏文远、廖仲平这二人的面子还是得给的,魏文远是卫镇抚,又是王之仁的手下。

    而廖仲平更是朱以海依仗之人。

    吴争拱手还礼道:“既然二位大人都开口了,吴争就破个例。”

    “来人,钱翘恭无令调动骑兵营,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将钱翘恭杖责四十,以敬效尤。”

    那边“啪啪”地开始打板子,这边魏文远、廖仲平与吴争聊了起来。

    “吴千户,这次若没有你部及时赶到,本官恐怕真要以身殉国了。这份情,我领了。”魏文远真心诚意地向吴争道谢。

    廖仲平也道:“再迟一刻,廖某就顶不住了,这鞑子的刀法确实犀利,我麾下军兵若不依仗铠甲坚固,恐怕早已不敌。吴大人,廖某承你这次相救之情,来日必有一报。”

    吴争拱手道:“二位大人在如此危急之时,依旧舍生忘死、身先士卒,实为吴争楷模。你我同袍,援手理所应当,况且,杀鞑子乃吴争本份,二位大人言重了。”

    这话吴争确实乎内心。

    可能是先入之见,总以为明末没一个好官。但吴争这次现,其实很多官员的想法,还是有区别的,或许有私心,但在大是大非之上,还是有底限的。

    譬如魏文远,吴争在王府外第一次见面,就没一个好印象。

    总以为魏文远无非是王之仁爪牙,与王之仁沆瀣一气。

    可经过此战,看见魏文远死战不退,甚至在最后关头宁可引颈一快,也不降敌。

    这种气概让吴争真心钦佩。

    可见明人并不懦弱,或许懦弱的仅仅是朝廷。

    亦或许是那习以为常的制度。

    此时听魏文远道:“战斗虽然暂时停息,可鞑子骑兵尚未歼灭,任由这股鞑子流窜,周边各县百姓必将遭其毒手,吴大人可有良策?”

    吴争摇摇头道:“下官也没办法。鞑子是骑兵,我军没有可与之匹敌的骑兵,就无法追击。追不上,追上也打不过。只能固守待援,这种仗没法打。”

    廖仲平叹息道:“明军百年来,都是吃这种亏,往往歼灭数百人的鞑子骑兵,付出的代价会是两倍,甚至三倍。原本我军还可依靠火器之利,可如今火器仅落入敌军之手,反而明军要用血肉之躯来硬抗敌人的火器。”

    魏文远蹩眉道:“不管怎么说,不能任由这股敌军横窜,再难也得剿灭,至少将它击退。否则绍兴府将永无宁日。”

    吴争心里一动,道:“二位大人若真要再与这股鞑子一战,下官倒有一策。”

    魏文远道:“不妨讲来。”

    “这股鞑子骑兵若真要逃遁,就不会来三界,早已嵊县转诸暨北上了。之所以来,以我揣测,还是想报始宁街一箭之仇。”

    魏文远、廖仲平点头应是。

    吴争继续道:“此次鞑子弑羽而回,但实力却没有遭受重大损失。依下官预料,这股鞑子依旧会回来。”

    魏文远反应极快,“吴千户的意思是,我等所部,依旧在三界设伏?”

    “魏大人说得是。无论鞑子是要去会稽还是始宁镇,三界都是他们必经之路。”

    廖仲平问道:“可鞑子已经在此遭遇过阻击,自然知道我军有了防备,又岂能轻易入瓮?”

 第九十三章 你敢死我……不敢

    吴争叹道:“这也是此战关键,必须以命换命。我军没有骑兵,没有红衣大炮,无法及远,只能引鞑子近前厮杀。可鞑子不蠢,只要能近前,必定依仗骑兵度,对我军进行袭扰,绝不肯面对面决战。之前下官在始宁镇得手,无非是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