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425章

汉明-第425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百五十九章 难成气候

    PS:感谢书友“ldaapex”投的月票。

    “有什么就说什么,本王南征北战,什么没见过?”多乐衮阴沉着脸轻喝道。

    “是。”祁充格应道,他在腹中组织了一番说词,“以范文程、洪承畴为首的文臣,在朝堂联名谏言,要治王爷的罪……不过皇太后显然是站在王爷这边的。”

    “那皇上呢……他当时说了什么?”

    “这……。”

    “讲!”

    “皇上本是要允了范文程、洪承畴等人所谏的,不过等皇太后发话后,也没有再说什么。”

    “竖子……难成气候!”

    竖子虽然没有指明说谁,可谁听不出来,多尔衮在骂谁?

    没有一个敢接话,傻子才接话呢。

    多尔衮似乎也觉得无趣,睁开眼道:“传本王令,明日一早,攻宝应!”

    祁充格大惊,他原以为多尔衮调徐州驻军前来,是为了防止明军继续北上。

    可现在听到多尔衮下了这么一道命令,无由得心惊胆颤起来,“……王爷,不是已经派了使团,准备议和吗?”

    多尔衮没理会他,看向刚林道:“你以为呢?”

    刚林想了想道:“王爷的意思……或许是想,以战促和?”

    多尔衮“唔”了一声道:“有些近了。”

    祁充格恍然大悟,赶紧显摆道:“王爷还想趁明军立足未稳,给予重击……如果顺利,说不定还能取回泰州,如此,我军虽说伤亡不小,可还是和明军打成了一个平手……王爷,我说得对吗?”

    多尔衮有些满意地点点头,“扬州府不能这么就轻易从本王手中丢了……本王也学学他吴争的战术,以绝对优势攻其最薄弱之处。扬州府明军不多,也就二万之众,且分兵三处,本王调来六万大军,更有本王的铁骑,占宝安如探囊取物。”

    祁充格陪笑道:“王爷说得是……据南岸情报,吴争已经到了应天府,如此一来,扬州明军应该并无防备到王爷在淮安,还迅速调来六万大军,此战定能击败明军,一雪前耻!”

    多尔衮看了一眼祁充格道:“喀尔楚浑、尚善兵败被俘,眼下急缺可用之将,你一直追随本王,也领过兵……本王欲用你领一支偏师,从宝应南下,至高邮州固守,同时与仪真驻军取得联系,互为犄角。”

    祁充格一愣,连忙应道:“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唔。”多尔衮点点头道:“本王的意图,你方才已经明白,扬州离杭州太远,补给不便,火器一旦弹药用尽,几无战力,加上吴争不在,此战你与仪真驻军守住高邮州、仪真一线三日,就算立下大功……班师回朝之日,本王会加授你牛录额真。”

    “多谢王爷隆恩!”祁充格大呼着拜倒在地。

    ……。

    不得不说,多尔衮对火器的弊端还是了然的。

    这很正常,多尔衮的麾下早就有火枪兵,自然清楚优劣之处。

    燧发枪相较于火绳枪,最便利之处,无非是燧石引发,解决了防雨水的弊端。

    其它改良,也就是射程远些、击发快些,可原理是一样。

    而吴争显然没有得到多尔衮已经亲临淮安府的情报,更不知道,多尔衮在两日内,竟将徐州六万驻军调至淮安府。

    如果知道,吴争恐怕打死也不会去应天府。

    不,吴争应该会集结扬州所有军队,向淮安打一场奔袭战,哪怕打完后再退回来,哪怕捉住多尔衮的机率小得可怜,也会不惜一切。

    但很可惜,这个时代取直接的通信,依旧靠吼。

    ……。

    此时,吴争在微服私访。

    访此时还聚集北门桥的数千乱民。

    其实吴争心里清楚,这数千乱民中定有敌特。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杀!

    如此,恐怕清廷在应天府留下的细作不全灭,也再难成气候。

    可这事能干吗?

    天子脚下,屠尽数千人?

    只有疯子才干得出来,连朱慈烺都不干的事,吴争自然不会做。

    那就只能甄别了。

    可汉奸、细作脑门子上也没有写字,加上他们也不会自己站在前面替民众当靶子。

    所以,让军队去甄别,几乎是大海捞针。

    象黄道周那样的人,干不了这种事。

    京城之中,又没有多少可信之人。

    吴争只好亲历亲为了。

    好在京城之中,也有长林卫分支,让吴争省事不少。

    北门桥,原为玄武桥,自南唐徐知诰(李昪)改金陵府城为江宁府城时,以城门不是宫门,不可以“玄武”命名为由,改名为“北门桥”。

    然而,无论是孙吴时的建康还是南唐的江宁,或者是清凉门附近的石头城,亦或者是朝阳门附近大明的紫禁城,应天府里依旧有着皇恩无法浩荡的地方。

    出北门桥,就很有点荒郊野外的意思了。

    北门桥侧畔是进香河,直通鸡鸣寺,城里人到北门外烧香敬佛,大多乘船由此经过。

    此时,残阳刚刚西照,北门桥四周便人烟稀少,加上禁军封堵、严加盘查,一时风声鹤唳。

    如今数千乱民,被围在北门桥左近的鱼市街,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了。

    吴争微服前来,身边仅带了两名随扈。

    这两名随扈是有来头的,来自江南军校,其中一人,就是当时军校比试时,吴争问方国安,方国安连名字都舍不得告诉吴争的那个比鲁进财还高半个头的家伙。

    估算着,得有一米九十多。

    这个子,在这个时代,绝对可以称得上鹤立鸡群了。

    他姓岳,可名字绝对别往岳爷爷那想,他的名字却比较“秀气”,叫小林。

    吴争刚听到时,还以为是“小玲”,差点就想着,也给他改个名字。

    结果岳小林“激愤”地抗议道:“是小林,树林的林,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爹娘起的名字,绝不改!”

    吴争这才打消了赐他一好名的念头,想着也罢,小林就小林吧。

    方国安自然是不肯的,可他架不住吴争撬墙角啊。

    吴争倒没有用上下级去无理由碾压,只是告诉岳小林,自己的真实身份,刚还“激愤”抗议的岳小林就毫不理会方国安“怨怼”的目光,站在了吴争身边。

 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访

    与岳小林同时光荣成为吴争随扈亲卫的,还有鲁进财。

    不过鲁进财是主动请求的,吴争就算不是王爷,也是他最想追随的教官。

    池二憨、宋安自然也是求之不得,更不会阻止。

    他们本来就担心,自己二人领兵在外,身边缺少可靠且有实力的人,少爷的安全没有保障。

    吴争也没有亏待他们二人,给他们每人升了百户(军改之后,建制内的北伐军,官职已经变为班、排、营等,总旗、百户、千户相当于军衔)。

    而吴争身边也组建了警卫营,编制挺大,一营三个步兵连加一个骑兵连、一个炮排,满编六百八十四人。

    三人踏着残阳余辉,刚到北门桥,就被一队巡逻的禁军拦下了。

    一个领头的禁军百户按着刀柄上前,厉声喝道:“汝等何人,不知道这是禁区吗?敢情是前来与乱民通风报信的吧?”

    岳小林厌憎地上前一步骂道:“瞎了汝的狗眼,这是……。”

    “本官给事中吴越,奉命前来安抚民众……这是内阁行文。”

    那禁军百户接过行文,疑惑地打量着吴争道:“六科给事中除了都给事中徐大人,左、右给事中郑、杨二位大人之外,仅有六位给事中,没听过有姓吴的啊?”

    吴争笑道:“本官是新迁……这不会稽郡王进京总理军政,本官与王爷是同乡,就补了个缺嘛。”

    禁军百户检视了行文,“哦”了一声,陪笑着冲吴争拱了拱手道:“原来是吴大人,卑职姓袁,袁成礼……大人能与王爷同乡,那可是三生有幸啊。”

    百户是正六品,而给事中却是从七品。

    百户向给事中先礼,其实并不为怪。

    科道言官稽察六部,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甚至有封驳之权。

    但这“封驳”指的不是封驳旨意和朝廷命令,而是封存、驳正文书上的违误。

    如果是封驳旨意和朝廷命令,那还要皇帝和内阁做什么?

    可就算是这样,给事中的权力也是相当大的,所谓见官大一级,不是说说的。

    所以,百户一旦验证了吴争身份,自然态度就“温柔”起来。

    “乱民被围在鱼市街以西的空旷地,穿过大街就能看见。吴大人,您只带了二人,入内怕是有危险,要不,我派一队禁军护送您进去?”

    吴争微笑道:“多谢袁百户,不必了,若是带兵进去,怕是会遭来民众的敌视,那就有违朝廷安抚的意思了……况且此时天色未暗,禁军又在四处巡逻,想来不会有事。”

    袁百户见吴争说得有理,也就不再坚持,一挥手,令士兵们让开了路。

    吴争三人向鱼市街而去。

    可吴争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的微服,对于民众而言或许有用,可在很多人眼中,根本是多此一举,这百户就是其中之一。

    刚开始时,这百户确实没有认出他来,只是觉得面熟。

    也难怪嘛,吴争这样声势如日中天的人,进趟宫,没记住别人,别人就记住他了。

    只是没想到他会微服前来,一时没有记起罢了。

    可等后来,百户便想起来了。

    看着吴争三人远去,百户脸上的笑意渐渐凝固。

    他转头拉着一个士兵至边上,在士兵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士兵立即向东南皇城方向飞奔而去。

    东南方向,是皇城。

    ……。

    鱼市街,顾名思义,因鱼市得名。

    北门桥下的进香河,通往玄武湖,供应着应天府百姓每日的新鲜湖鱼。

    每日凌晨天色未亮,湖中渔火点点,都是捕鱼捉虾的小船。

    小船笼着晨雾“咿咿呀呀”摇到北门桥,这便算进了城。

    赶鲜的百姓们也从四面八方汇拢来,验货谈价。

    人气一旺,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处市面。

    鱼鳞小瓦,青砖旧屋,老宅院沉沉地陷入地面半尺。

    气氛是一片死寂。

    法不责众,自古有之。

    可真当禁军包围了这方圆十里地,民众也开始怕了。

    他们想起了前几日毁坏的房屋,砸坏的器具,点燃的几处衙门,甚至打死打伤的路人。

    人哪,一旦聚集,从众心理,让他们一个个都认为天是老大,自己是老二。

    可一旦冷静下来,怕,是难免的。

    当然,民众还是有所峙的,一是他们占着理呢,银子被官府贪没了嘛,二是终究是天子脚下的子民,没有谁会担心,这么多人会被朝廷下令诛杀了。

    刚接近街口,就听到有人在骂。

    “狗x的,这几天官军封了进香河,鲜鱼也运不进来。刘老三的酒馆里除了炒豆就是煮豆,老子的嘴都淡出鸟来了……!”

    路边一处露天茶摊,二文钱一搁,管饱。

    用的是什么茶叶就别计较了,基本上就看不到,因为都筛留在店家的桶里,小二是拎着灌好的陶瓷茶壶出来的。

    四、五个光着膀子,肩上搭着汗巾的男子,坐在一张仅膝盖高的破桌前。

    之前说话的,是个正对着吴争三人,满脸络腮的粗壮汉子,脸上有道伤疤,看着还挺新鲜,估摸着该是前几日民乱时留下的。

    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用凶狠的目光打量着吴争三人。

    络腮汉子对面,也就是背对着吴争三人的一个男子,看起来身形就瘦小许多,他道:“说得是啊,要说理,咱还占着理呢,有哪个朝廷这么做事的?贪咱小老百姓的血汗银子,这还有天理吗?咦,郑一斤,你可是卖肉的,这嘴里淡出鸟了,只管在铺子里寻块猪油抹抹嘴,也胜过咱们啊,大伙说是不?”

    几个人哄然大笑起来,全没有被官兵包围的恐惧。

    这时,那被叫做郑一斤的络腮汉子慢慢站了起来,指着吴争三人,口中嚷道:“哎……你们三个打哪来啊?可知道这方圆十里已经成了禁区,速速退去,莫摊上官司!”

    他这一嚷,他边上几个都转头看来。

    其中刚才挤怼郑一斤的瘦削男子,起身打量了吴争三人一眼,竟朝吴争拱了拱手道:“看小郎穿着,该是外地来的读书人吧?郑一斤说得没错,此地已是禁区……咦,你们进来时就没遇着官兵吗?”

 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

    汉人自古以来,都敬读书人,哪怕还没考得功名,在街上遇见时,那也是礼敬三分。

    吴争微笑道:“这位大哥猜得没错,我是杭州府人氏,原本想着进京长长见识,游历一番,不想竟遇上战事,城中还暴发了民乱……好不容易消停了,这就出客栈来透透气……。”

    那络腮汉子大笑道:“还想透透气?没得被官差抓进牢里去憋气吧……就说这读书人傻吧?瞧瞧,愣是没看来这是是非之地……我说许老二,你别认为自己读了几天书,就和他们攀交情,你没那命……哈哈。”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那个瘦削的青年男子没搭理郑一斤的挤怼,冲着吴争叹息道:“小郎还是回去吧,你口中所说的民乱,就是这儿。”

    吴争走上前,在矮桌子边上站定,扫了一眼桌上的茶碗,那是陶碗,粗糙得很,其中两只还豁了口子。

    “几位是在喝茶吧?”吴争笑问道,“我请你们喝酒如何?”

    几个人闻言大愕,郑一斤愣了愣,大声道:“听听,听听,真是外乡来的。这外乡来的,到了京城,竟请我等天子脚下的人喝酒?”

    这话让另外几个笑了起来,那许老二也是微笑着,不过他的眼神里是一片善意。

    吴争有些诧异,不明白自己哪说错了。

    “呯”地一声,郑一斤大手往桌上一拍,差点就整垮了那张破桌。

    “小郎倌,你今日开口了,那咱就喝酒!”郑一斤用力地拍打着胸脯道,“不过不是你请……我请!”

    那气势,也没谁了,豪迈得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