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45章

汉明-第45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的目的,是松懈对手的戒备,以为自己要打一场攻防战。

    疯狂啊。

    确实够疯狂!

    相同兵数,步兵向骑兵起冲锋。

    是找死吗?

    就算鞑子骑兵前锋已乱,可官道两侧是平地。

    选择这样一个地形,还是为了麻痹鞑子的戒备心。

    鞑子冲锋阵形的中后部,已经在向两侧散开。

    半里路,弹指间便到。

    周大虎嘶吼着连续劈翻两人之后,开始深入。

    在上次始宁镇之战时,被沈致远调教之后,周大虎手下的那三十多人,已经熟记了他们的职责。

    他们死命地护住周大虎的两翼。

    沈致远的刀功确实不咋滴,生涩而呆滞。

    可这不重要,摔得七昏八素的鞑子前锋,根本无力招架。

    砍杀一个鞑子时,沈致远突然兴奋地高叫起来,“吴争,你看见了吗,我杀死一个鞑子了!”

    说来很奇怪,很多人杀生平第一人时,都是难受的。

    沈致远是个异类。

    与之前在家说起杀人时张口欲呕不同。

    真正等杀了人,沈致远却只有兴奋,丝毫没有觉得不忍。

    于是,一不可收拾。

    但仅须臾间,周大虎遇到了麻烦。

    他现冲不进去了。

    回过神来的鞑子,跃下马来,开始以步对步。

    向左右散开的鞑子,开始策马向前迂回,对沈致远部进行包围。

    正好与钱翘恭部撞在了一起。

    钱翘恭部是这场战斗承受压力最大的一部分。

    所有生的场景,已经在事先预演过。

    战马四蹄皆钉有蹄铁,埋在地面下的吸铁石,产生的阻力,令战马迈动迟滞。

    前锋的度突然减慢,就会被后面的骑兵撞上。

    但埋设三丈宽吸铁石的地面,无法真正阻挡敌军。

    只能影响战马的度,为沈致远、周大虎部冲锋创造机会。

    迟滞敌军冲锋度是目的,但沈致远、周大虎部的冲锋还是障眼法。

    沈致远部冲锋的对象是鞑子已经混乱的前锋,看似凶险,其实反而安全。

    真正承受鞑子主力的是钱翘恭部。

    他们需要面对的是鞑子从官道两侧迂回的骑兵。

    虽然迂回的骑兵度因骤然转弯已经减慢,但问题是钱翘恭部五百多人,手中所持的竟不是长枪,而是刀盾。

    这是自杀,显然是自杀!

    如果面对度不快的骑兵,长枪兵完全可以依靠长枪阵,与骑兵对抗。

    虽然无法胜,但可以坚持不败。

    可没有如果。

    鞑子骑兵由两侧向官道合拢,瞬间数十个明军士兵战马被撞飞、踩踏。

    数百鞑子骑兵迅在钱翘恭部后方完成了合拢。

    在远外紧盯战场的鞑子将领很不解,按这支明军的战绩,应该不会犯这么低等的常识错误。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他心中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而这预感就在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嗡……。”

    ……。

    吴争所部三营六百多人,在平岗山脚埋伏了三日三夜。

    始终没有等到敌军翻过平岗山。

    好在沿途皆设了联络人员。

    在得知鞑子确实进攻了三界,魏文远部和廖仲平部也已经按预定计划向钱翘恭增援,吴争松了口气。

    人数、方向都对,看来此战胜利在望。

    吴争相信钱翘恭肯定能坚持到魏文远部和廖仲平部增援。

    那么,再在此埋伏,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陈胜,立即率军回援三界。”三十里的距离,赶得快,或许还能喝口汤。

 第九十八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

    吴争想得很美。

    可吴争没有听到陈胜应是。

    听到的是,“大人,来了!”

    吴争连忙回头,顺着陈胜的目光望去,平岗山的山梁上出现了一排黑影。

    然后是两排、三排……直至数不清。

    吴争大惊,三界已经是一千骑兵,这支敌军从哪来的?

    难道敌军已经突破钱塘江防线?

    难道方国安真的投敌了?

    可战场不容吴争思考,平岗山不高,敌军从山梁冲下,最多是一柱香的时间。

    吴争急下令,全军按既定方案隐蔽。

    明军埋伏之处,是平岗山山脚的一块农田。

    空旷而平整。

    农田后面是老槐村,这是个小村庄,二百多口人。

    三天前,吴争率军到达时,已经疏散掉了。

    村庄来回走动的十几个村姑、老汉,是吴争抽调了十几人假扮的。

    可为何吴争不将埋伏点设在村庄,而非要设在空旷的农田呢?

    那是吴争看到农田中参差不齐的稻草垛时,灵机一动决定的。

    此时的稻草是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

    它可以生火。

    炭,许多人家都用不起,就算用得起,那有不要钱的替代品,自然不会错过。

    所以,当百姓割完稻,打下谷子,就会把稻草堆放在田里。

    垒成一座圆柱型,顶端成塔形,如谷仓般的模样。

    为得是将稻草晒干,再搬回家烧火用。

    稻草垛约有二人高。

    当吴争看到这些稻草垛时,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于是,令明军士兵埋伏在每一个稻草垛背面。

    就算敌人从山梁下望下来,也看不到稻草垛背面的埋伏。

    其实明军的情报确实有误。

    深入绍兴府的这股鞑子,原本就有三千人。

    在到达诸暨时,诸暨县令率众投降。

    于是,一千鞑子留了下来,一为接应,二为守住退路,三为搜刮民财。

    可因为诸暨县令的投降,明军得到的消息,是从嵊县逃难百姓处传来的。

    从诸暨窜入嵊县的鞑子确实是二千人,一路攻上虞,一路攻新昌,可明军并不知道诸暨还留有一千鞑子。

    之前三界战,鞑子无功而返,与留在诸暨的鞑子会合之后。

    经向导的献策,定下了此策。

    以一千骑兵再次进攻三界,而另一千骑兵弃马翻越平岗山,对明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此计不可谓不高明。

    明军本来就是兵少将寡,无力在这种山间小村设防。

    再加上鞑子一直以骑兵出现,谁会想到,他们会弃马翻山越岭而来?

    一柱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鞑子们气喘吁吁地从山梁上直愣愣地冲下来。

    他们丝毫没有防备这么一个小山村中,会有明军的埋伏。

    甚至连该派的斥候都没有派出。

    不是因为他们愚蠢,而是因为他们狂妄,更因为他们自峙有向导。

    他们在列队。

    要说找死,这股鞑子当仁不让。

    他们列队之处,与明军埋伏之地,不足百步。

    他们的说话声,命令呼喝声,清晰可闻。

    虽然吴争听不懂,吴争此时也不想说什么,让鞑子听懂。

    因为有一种声音,吴争知道鞑子一定听得懂。

    “啾”“啾”“啾”“啾”……。

    象鸟叫,但绝不是鸟叫。

    那是死神的招唤声音。

    列队的鞑子,面对着突如其来,飞蝗般的箭矢。

    脑子里甚至连躲避的意识都来不及做出,箭矢就已经来到他们的面前。

    瞬间百余人被射翻倒地。

    可明军只来得及射出第二波箭矢。

    因为是面对面,鞑子的反应度很快。

    就算猝不及防之下,他们依旧在第二波箭矢到来前,迅散开。

    所以,第二波箭矢就远不如第一波那么收获巨大。

    仅射翻了了了二十余人。

    而这时,鞑子反击了。

    当然,鞑子无法迅组织起冲锋来反击。

    没有哪只军队可能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组织起冲锋。

    鞑子的反击手段是他们的强项——弓箭。

    他们的从背后取弓、从箭壶抽箭,然后弯弓搭箭,开弦射出,如同行云流水,在吴争看来,就象是一种完美的艺术。

    这就是差距,吴争此行,带来的都是最好的弓箭手,把所有的弩都留在了三界。

    可就算是军中最好的弓箭手,对弓的把握,都不及对面鞑子那么……自然。

    这弓就象长在鞑子身上一样,用一个如臂使指的成语,最合适不过了。

    明军的第三波箭矢仅射倒了七人。

    可鞑子仓促之下起的反击,就射翻了数十个明军。

    吴争一看不对,急忙大声喝道:“撤!”

    于是,明军转身逃跑。

    敢说逃就逃,不是明军想找死,实在是因为有参差不齐的稻草垛掩护。

    这也是吴争选择在农田旷野埋伏的原因之一。

    可就算如此,依旧有十几个明军,被鞑子的神射手射倒在地。

    可也一样,鞑子已经无法再射轮了,因为明军已经跑出了弓箭的射程范围。

    吴争带着明军逃入村子。

    占据了早已圈定的几个制高点。

    鞑子也片刻之后,一支三百人的小队,便开始慢慢向前试探着前进。

    刚越过农田,踏上田埂,便迎来了明军密集的箭矢。

    鞑子在损失了十几个人之后,只能撤退,因为他们的箭矢很难找到目标。

    有了民宅的掩护,明军在箭术上的不利被掩盖。

    双方形成战术僵持,开始了长达半个时辰的零散对射。

    说来好笑,这半个时辰,双方没有一个人被射中。

    半个时辰之后,鞑子箭壶空了。

    可明军带来的箭矢,那可是用车拉的,想射多少就多少,除非弓箭手疲惫,拉不动弓了。

    可这现象不存在,每个明军开三弓之后,就轮换着休息,怎么可能累?

    鞑子等不及了,他们明白不迅击溃面前这支明军,那么明军的援兵就会赶到,这毕竟是敌人腹地嘛。

    在这种心理下,鞑子开始组织全军冲锋。

    他们带有盾,小圆盾,无法遮掩四肢,但可遮掩要害处。

    鞑子主将已经判断出对面明军的人数不多,那么凭借己方的人数优势,以命换命,完全可以突破对方的阻击。

 第九十九章 这下老子要破产了

    双方距离一百多步,一个冲锋,明军最多也就可以射出两轮箭矢,依仗着小圆盾的遮挡,伤亡可控。

    鞑子迅组织起了一次全军冲锋。

    当这八百多鞑子一手举着弯刀,一手持着小圆盾,嘶吼着吴争听不懂的鸟语,开始冲锋时。

    吴争笑了,等得就是你冲锋,等得就是你全军冲锋。

    之前三百个鞑子吴争没看上,就是为了现在。

    吴争的手开始举起。

    当鞑子冲锋阵形的前部堪堪越过田埂时,吴争的手用力地向下一挥。

    “啾”“啾”“啾”……。

    听到这声音响起,鞑子尽可能的将身体缩成一团,减少被箭矢射中的面积。

    但他们的冲锋步伐丝毫没有停止。

    可他们却没有抬头去看看,明军这次射出的箭矢,与之前的箭矢有些不同。

    之前的对射,明军是瞄准直射。

    可现在却是漫射。

    漫射,也就是将箭矢斜射空中,以抛物线的方式,来加大射程,但准确度就会降低。

    可既然是加大射程,这就说明,明军的目标不是鞑子士兵,而是鞑子阵形中部和尾部位置的……稻草垛。

    稻草垛高,而且大,目标这么大,自然容易射得着。

    射得着,也叫点得着。

    点得着,自然也就烧起来了。

    都说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青天白日,如果加上一点风,那么干燥的稻草就会烧得“呼呼”作响。

    正如鞑子所预料的,明军只来得及射出两轮箭。

    两轮箭,足够点燃大部分的稻草垛了,就算没射中的,在风势下,一样迅被引燃。

    旷野中的火势,见过的都知道,窜得非常快。

    鞑子的冲锋阵形迅被分割成了两块,前一小部越过了田埂,但最大的中部和尾部,被阻断在了田里,燃烧的田里。

    明军射完第二轮箭,就扔掉了手中的弓,拿起了刀,大吼着冲出时,正好对上了鞑子的那一小部分。

    如果不是田野中的己方军队在燃烧,影响了士气,五百多明军要对付这二百多鞑子,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可现在,这二百多鞑子慌了。

    任何军队面对这样的局势,都会慌。

    这和是不是精锐无关,只关乎人的本能反应。

    鞑子看到明军冲锋,反应非常混乱,彪悍的冲上前去,与明军死磕,聪明些的开始左右寻找生路,愚蠢点的傻愣愣地看着,反应不过来。

    于是,二百多鞑子被两倍多的明军围歼。

    这个战果,连吴争都始料不及。

    应该说,吴争从当初冒出这个想法时,原本是打算用放火来截断鞑子的阵型,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局部优势,击溃或者歼灭鞑子前部,再与鞑子后部拼杀。

    可事情展到后来,明军引燃的稻草垛,在风势的助威下,基本上笼罩了视力所能及的整片田野。

    打扫战场时现,许多鞑子的尸体根本就没有被火烧的痕迹。

    他们是被烟熏死的。

    望着返身逃向平岗山的百余鞑子身影,吴争下令,痛打落水狗。

    明军士兵开始追击。

    被烟熏火燎的鞑子,此时哪能快过士气正旺,恨不得多杀几个鞑子换取军功的明军?

    如果是晚上,或许还可能借黑夜逃出生天。

    可现在是白天,五百多明军士兵,五人盯一人,你还能逃哪去?

    还没到半山腰,鞑子一个个地死在了明军的刀下。

    “大人这是怎么了?”陈胜看着吴争哭丧着脸,好奇地问道。

    吴争郁闷地对陈胜道:“他x的,这下老子要破产了。”

    “噗嗤。”陈胜恍然,忍俊不禁道:“大人别和我讲,我这次可没杀一个鞑子。”

    吴争怒道:“本官也一个没杀。早知道,应该让你指挥,我也好趁机杀几个,赏赐的银子能省几十两。”

    陈胜瞬间变脸道:“大人想省自己的,属下管不着,可赏赐属下的,大人万万不能省,属下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可都盼着这份赏赐呢!”

    吴争张大了嘴,僵住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