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462章

汉明-第46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指着沈文奎怒道:“当然是金子,你家多罗贝勒、贝子难道是两头豕,仅值这么点银子吗?”

    这话说的……啧啧,所有义兴朝官员无不抿嘴窃笑,他们这才明白过来,吴争之前答应,想来用意只是设套羞辱对方。

    沈文奎和所有清使是敢怒不敢言,确实这事是出于误会,可金银的兑换比例,让吴争的“险恶用心”暴露无疑。

    是,多罗贝勒、贝子的性命自然是不止十几万两。

    可此时金子基本不予流通,多是官府和豪门屯积、收藏、打造饰物、器物之用。

    没有人会提出以金子交易。

    况且此时金银兑换比例在一比十二,甚至十三之上。

    十六万两金子,那就相当于二百万两银子了,这恐怕……清廷真拿不出来。

    瓦克达怒道:“你这是讹诈!”

    吴争反倒气平了,双手一摊,“看,本王开了价,你们不应也就是了,反而来指责本王讹诈,这太不讲理了吧?这样,既然分岐太大,不如暂时休会,双方商议之后再谈。”

    说着顾自起身,沈文奎急道:“那下次会晤为何时?”

    吴争想了想,蹩眉认真想了想道:“牵扯钱财之事,自然不能大意……这样,三天后吧,双方都得好好商议不是?”

    瓦克达拍桌瞪眼喝道:“不成!太久了,不就二百万两银子吗……?”

    吴争愕然道:“郡王……真有钱!”

    是有钱,其实清廷与明廷好不了多少,都是那么群人,那么的作派,国穷“民”富嘛,这民当然不会指得是百姓。

    那边沈文奎急扯瓦克达,朝吴争道:“就按会稽郡王之意,不过三日太久,不如明日吧?”

    吴争脸上显露着一丝不情愿地道:“那……也成!”

    ……。

    鸿胪寺,为清廷使团休息,划出的七间房舍,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位于中间的房舍中,瓦克达正在一种他自以为已经克制的声音,怒吼道:“南蛮子向来奸滑,竟开出十六万两金子的价钱……若不是本王来之前,太后和陛下再三叮嘱,本王今日必掀了条案,啐他一脸……。”

    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这是扫射啊。

    使团十三人,除了他自己,可尽是汉人,哪怕他们已经不想当汉人了,可身上的血液无法改变。

    所有人都低着头,一副唯唯喏喏的模样,看起来是恭敬,可每个人都在腹诽,不知道是谁,方才就要一口答应下来的,要不是沈文奎及时阻拦,怕是这时该在兑付银子了吧。

    好在,瓦克达虽莽撞,但不傻。

    他回味过来自己把身边人都骂之后,于是迅速加了个补丁,“……咳,本王骂的是江南的南蛮子……。”

    许多事啊,不解释也就罢了,这一解释,十有八九越描越黑。

    是,这些汉臣都在北方,可要知道,明朝科举,在东林党一统江湖之后,每届科举,江南举人、进士的比例占了总数的七成以上,可谓是一览众山小,睥睨天下,舍我其谁。

    这十二人汉臣之中,怕是大多就是江南各府士人。

    沈文奎,就是其中之一。

    沈文奎当然不会顶撞,到了半百的年纪,心火早就没了。

    若连这都做不到,哪能在北面三起三落之后,再起?

    他抬起头时,脸上没有任何不满,甚至还带着微笑,“王爷,江北战事正急,摄政王又身体抱恙,眼下最要紧的是,将吴争正在应天府的消息赶紧禀报摄政王。”

    瓦克达一怔,连声道:“本王想说的就是如此,这事就交由副使全权去办。”

    “咳!”沈文奎干咳一声道,“但下官并不知我朝在应天府埋下的细作……况且,也只有王爷您有权力启用这些暗子……这也是下官应下明天再谈的原因,有这一天的时间,应该可以将此消息传递到江北了。”

    瓦克达连连点头,“副使说得对,可本王是正使,进出鸿胪寺定在义兴朝廷的监视之中……这样,还是副使跑这一趟吧?你放心,事情办成回朝之后,本王定会为你请功!”

    沈文奎迟疑道:“不是下官不愿替王爷分忧,只是……这与律不合啊。要不……在诸位大人中挑选一人,为王爷跑一趟?”

    瓦克达扫了众使一眼,可那些汉官一个个地往后退了一步,谁也不是傻子,这事确实有功可立,可危险也大得紧。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劝降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没说不斩细作、间谍啊。

    在敌人的心腹中,一言一行都在监视之中,稍有疏漏,便是万劫不复。

    你瓦克达都不愿亲为的事,谁心里没杆秤?

    见没人主动请缨,瓦克达脸色一沉,随即却笑了,转头对沈文奎道:“副使啊,这事还真非你不可……咦,先别忘着拒绝,听本王讲啊,你与吴争是同乡,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借口吗?这样,本王为你备份礼,你就以探望同乡之名,前往吴王府,如此一来,以吴争在义兴朝的权势,必不会有人起疑,还有,顺便也可探探,吴争对此谈判的底线……一石两只鸟啊,啧啧!”

    瓦克达一副只要老子摇把扇,就没孔明什么事了的范。

    沈文奎还是迟疑,他倒不是不想跑这一趟,但以他这二十年的官宦生涯,他清楚这事的危险不仅仅是被义兴朝侦知,而是对应天府暗埋细作的知情。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万一这些细作有个不测,清廷必会追究,到时瓦克达一推三六五,自己一个汉臣,还能有谁来为自己做主?

    “下官才德浅薄,还请王爷另觅贤能……。”

    “沈文奎!别给脸不要脸啊,本王这是在抬举你……哪,这份名单拿去。”瓦克达瞪眼,抖动着他倚为性命的两撇山羊胡子道,“本王允你可见机行事,可这名单要是泄露,别怪本王不留情面!”

    沈文奎无奈接过,打开看了一眼,突然伸手将纸凑向边上火烛,“轰”地一下,纸顿时成了灰烬。

    所有人大骇。

    瓦克达更是怒目相对,“沈文奎你想造反不成,可知这名单关乎摄政王江北成败?以此治你个大不敬,斩了你狗头都是轻的……!”

    沈文奎慢条斯里地答道:“既然名单重要,自然不可带在身上……如此便不会泄密。”

    “可这上面有十数人的名……。”

    “下官已经记下了。”

    “你……哦,记下了就好。”瓦克达悻然道。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黄雀背后或许还有一只老鹰。

    他们不曾料到的是,就在他们纠结于由谁去联络细作之时,一辆简陋的马车,悄然出了太平门,往江边急驰而去。

    ……。

    黄昏时分,沈文奎带着一车礼物,前往王府投贴拜访吴争。

    被府卫引进西院偏厅。

    然而迟迟不见吴争到来,让沈文奎渐渐坐立难安。

    看到屋外天色渐暗,沈文奎终于坐不住了,他起身正准备告辞离开。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沈大人啊,失礼……失礼了。”

    马士英踮着脚步,碎步快跑而来。

    沈文奎皱眉道:“敢问马大人,会稽郡王何在?若郡王公务繁忙,沈某可以改日再来拜会。”

    马士英没有立即答话,而是扭头冲外道:“来人,备桌酒菜送来。”

    沈文奎不耐道:“马大人,好意心领。只是沈某是使者,此时天色已晚,为免不必要的误会,还须尽快回去,就不吃酒席了。”

    “咦,沈大人莫急,是王爷交待下的,让马某好生招待沈大人,今日在谈判时,王爷多有针对沈大人,以此算是向沈大人赔个不是了。”

    沈文奎一愕,拱手道:“各为其主而已,王爷太客气……敢问王爷人在何处?”

    马士英随口呵呵笑道,“王爷午时便赶去了江边,此时怕已经到了江都了吧。”

    说的人似乎是随口一说,可听的人,却顿时额角渗汗。

    吴争竟在午时就离开了应天府,前往江都?

    沈文奎迅速意识这下糟了,自己刚刚传出的消息,实际上是假的、错的,怕是上了吴争的当了,这后果非常严重。

    沈文奎连招呼都不打,撩腿就欲出门。

    马士英笑道:“沈大人以为,你还走得了吗?”

    “沈某是使者,有道是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眼下两国正在和谈,马大人还想扣下沈某不成?”沈文奎色厉内荏,他其实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如果马士英没有万全的准备,又怎么可能将吴争的行踪泄露给自己?或许,自己听到这话,怕是结局已经注定。

    马士英呵呵笑着过来,伸手拽着沈文奎的手,拖向桌边,将他按在椅子上,“沈大人稍安勿躁,先吃酒,再谈事,如何?”

    这不开玩笑吗?

    沈文奎此时哪有心思吃酒,他霍地起身,摔开马士英按在自己肩上的手,喝道:“马大人意欲何为?沈某是使者……。”

    “别提使者。”马士英正色道,“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可奸细例外……沈大人此来王府之前,去了趟长安大街的容氏酒楼,还点了当红小凤仙姑娘作陪……啧啧,沈大人好眼光啊。”

    沈文奎的脸色渐渐苍白,他突然明白,为何马士英会姗姗来迟。

    马士英呵呵笑道,“可惜容氏酒楼在沈大人离开后,突然关门歇业,想来短期内不会再开门了,叫这京城纨绔、风雅士人少了个绝妙的去处……哦,对了,马某将小凤仙姑娘请来了王府,沈大人可要让她前来作陪?”

    沈文奎听到这,颓然坐倒在椅子上,干涩地道:“马大人究竟想怎样?”

    “吃酒。”马士英指着源源不断送进来的酒菜,很干脆地答道。

    沈文奎苦笑道:“也对,吃顿上路饭,也不至于做个饿死鬼……成,沈某吃就是了。”

    “呸”马士英朝身侧轻啐一口,“沈大人这话说的,马某才不吃那种饭,晦气!”

    沈文奎心念电转,“马大人是想劝降沈某?”

    马士英笑道:“沈大人果然是能人,不用点就通了。”

    “马大人误会了,沈某宁死不作二臣。”

    马士英道:“王爷说,沈大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会稽郡王谬赞了,沈某没有归明的心思。”

    “可王爷说,年前,沈大人向故乡捐了二千金,重修了孝女曹娥庙,为家乡父老称颂。”

    沈文奎愣了半晌,叹息道:“王爷何须以此来逼迫沈某?”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亲不亲故乡人

    马士英正色道“王爷说,沈大人身上流得是汉人的血,亲不亲故乡人,何苦为了外族,坑害自己的同胞?王爷还说,百官的父老乡亲,若能听到沈大人重回上虞,定会夹道欢迎。”lt;r    /gt;

    lt;r    /gt;

    沈文奎脸皮抽搐起来,他艰难地开口问道“王爷想让沈某做什么?”lt;r    /gt;

    lt;r    /gt;

    “名单。”马士英拎起酒壶,为沈文奎面前的杯子斟了杯酒,然后看着沈文奎吐出这二字。lt;r    /gt;

    lt;r    /gt;

    沈文奎脸色苍白起来,他自然清楚马士英所说的名单是什么。lt;r    /gt;

    lt;r    /gt;

    “名单已毁……沈某亲手焚毁的。”lt;r    /gt;

    lt;r    /gt;

    马士英微笑道“王爷说,在上虞故里,谁都知道,沈大人自小有过目不忘之能,百姓们在教导稚子时,皆以沈大人之能为作榜样……王爷还说,送沈大人一句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lt;r    /gt;

    lt;r    /gt;

    沈文奎张大了嘴,愣了半天,突然趴在桌上,嚎哭起来。lt;r    /gt;

    lt;r    /gt;

    五十几岁的人了,哭得如同个孩子。lt;r    /gt;

    lt;r    /gt;

    ……。lt;r    /gt;

    lt;r    /gt;

    而此时的泰州城,已经被两倍以上的清军,从西、北两面包围。lt;r    /gt;

    lt;r    /gt;

    因蒋全义的急信通报,兴化的池二憨和江都的鲁之域迅速率己部向泰州合拢。lt;r    /gt;

    lt;r    /gt;

    江都、兴化得而复失,清军轻松占领两地。lt;r    /gt;

    lt;r    /gt;

    被吴争下令调动的方国安部,此时也已经到达泰州。lt;r    /gt;

    lt;r    /gt;

    这没有错误,一府之地,面对倍于己方的敌军,分散只会被各个击破,抱成团才是正确的选择,况且,在当时,还不知道方国安部率令渡江北上。lt;r    /gt;

    lt;r    /gt;

    可就算算上方国安部,兵力也才不足三万,面对着六万敌军,也是个敌众我寡之局。lt;r    /gt;

    lt;r    /gt;

    战斗从凌晨已经开始。lt;r    /gt;

    lt;r    /gt;

    敌人如同发疯般地在西、北两个方向攻城。lt;r    /gt;

    lt;r    /gt;

    这支敌军显然和之前的不一样,不仅是军服、面相不一样,连武器都不一样。lt;r    /gt;

    lt;r    /gt;

    最让方国安等将领头痛的是,敌人的炮火强度第一次压过了己方。lt;r    /gt;

    lt;r    /gt;

    这不是威力大小的问题,而是持续炮击。lt;r    /gt;

    lt;r    /gt;

    北伐军缺少弹药补给,不是运输不及,而是军工坊产能有限。lt;r    /gt;

    lt;r    /gt;

    这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士兵得省着些用。lt;r    /gt;

    lt;r    /gt;

    这就使得在炮火上,被敌人压制着打。lt;r    /gt;

    lt;r    /gt;

    方国安已经不想打了,他要撤。lt;r    /gt;

    lt;r    /gt;

    在打退敌人今日第四波进攻之后,方国安与池二憨、鲁之域商议——撤!lt;r    /gt;

    lt;r    /gt;

    说是商议,但也是命令。lt;r    /gt;

    lt;r    /gt;

    按吴争的命令,江北战事由方国安为主,池二憨、鲁之域包括已经被歼灭的蒋全义部,皆归方国安指挥。lt;r    /gt;

    lt;r    /g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