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1章

汉明-第51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老爹奇怪地看看吴争,又看看沈半城。

    他是真不知道,吴争为了钱的事去沈园向沈半城开口。

    沈半城道:“吴大人,如你所愿,那六千两沈某筹齐了。另外听说你要成亲,绍兴府八县商户给你凑了三千二百两礼金,这是礼金名单。总共九千二百两,沈某添了八百两,给你凑齐一万两今日送来。”

    吴争大喜,忙道:“沈伯可帮了吴争大忙了,这八百两,就算了吧,当初说好,沈家不用出的。”

 第一百十三章 时局有变

    沈半城抖颤着脸上的肥肉,指着吴争道:“你当沈某傻啊,这个时候你来这么一出,我就算想省,也省不了啊。我要是不出这银子,沈家在绍兴还有脸待下去吗?”

    吴争算是明白了,看着沈半城笑道:“沈伯,看你说的,这是两回事,这八百两如果算是礼金,重了!要不你拿回去?”

    沈半城回头对吴老爹道:“你看看,你看看,我送了银子,他还得理不饶人来着。”

    吴老爹听明白了,瞪了吴争一眼,然后对沈半城道:“沈老弟,犬子无状,这八百两礼金确实是重了,要不,收一百两,余下的一会带回去吧?”

    沈半城顿足道:“拿不回去喽。我家那个不孝的东西,只认他不认爹啊,这要是拿回去,还不定怎么折腾他都老子呢。”

    吴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遭来吴老爹的怒目而礼。

    吴老爹拉着沈半城的手道:“沈老弟,子孙必有孙子福,我是看着令郎长大的,他是个好孩子。既然这银子已经送来了,那就留下吧。我领沈老弟一份心意了。”

    沈半城听吴老爹这么一说,也就心平气和了,冲着吴争道:“你可别忘记了当初的承诺,要是不扫平盗匪,这钱还得一两不少地给吐出来。”

    吴争笑道:“沈伯放心,这事我已经安排下去了,等过了今日,你就等着捷报吧。”

    ……。

    朱以海没有来,不过让张国维等人带来了祝福。

    这不奇怪,身份差距,加上吴争毕竟不是娶正妻,监国殿下自峙身份,也能理解。

    朱媺娖也让郑叔亲自送了礼来。

    虽然有些别扭,但吴争还是收下了。

    回到洞房中,吴争打开一看,这盒子很眼熟。

    想了想记起当日自己因始宁街一战,朝廷拿不出抚恤银子时,朱媺娖让郑叔曾经拿来这个盒子,说是里面有一颗南珠,可值三、五千两。

    吴争打开来,里面一颗小儿拳头大的明珠,在烛火印映下烁烁发光,珠子上面象是浮着一层流动的光晕一般。

    就算不识货,吴争也知道,此珠价值不菲。

    可吴争心里有些悸动。

    朱媺娖的日子不好过。

    做为一个公主,同一样东西两次拿出来,赐于同一个人,这很失颜面。

    也就是说,朱媺娖的身边,已经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此时,已经被吴争揭去头盖的周思敏看见此珠,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来。

    “此珠是先帝在公主殿下十岁时所赐。”

    “你认得?”

    “是。公主离京时,身上别无长物,仅带了这颗珠子。南下一路上的花费,皆是从周家取的。”

    吴争暗道,果然如此。

    仔细将明珠放回盒中,递给周思敏,“好生收着,找个机会把它还回去。”

    周思敏一怔,嗔道:“公主赐于你,你再还回去,岂不辜负了公主?”

    吴争叹息着,将心中的猜测与周思敏解释了一遍。

    “公主需要此珠傍身。按我说的做。”

    周思敏懂了,但她没有接,“我如今隐瞒了身世,恐怕见公主不易。要还,还是你自己还吧。”

    吴争想想也对,于是将珠子搁下。

    看着周思敏的脸,吴争坏笑道:“你真准备好了?”

    周思敏先是一怔,而后脸色大红,飞快地转身逃开。

    吴争在后面急追,没过多久,便美人在怀。

    周思敏将脸轻轻地贴在吴争的胸口,柔声道:“其实……我从见你的第一眼时,就……喜欢上你了。”

    吴争有些意外,拿手指轻挑起周思敏的脸,戏谑地问道:“那你还处处与我做对?”

    周思敏挣脱了吴争的手指,将脸深深地埋入吴争的怀里,忸怩道:“你哪懂女儿家的心事?”

    ……。

    杭州府。

    此时确实有些慌乱。

    当然,慌乱不全是因为南下的三千建虏精锐全军尽没。

    至少不是最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杭州清军需要临时急调湖广,本来打算提早进攻绍兴的计划,可能要流产了。

    清军目前兵力捉襟见肘。

    偌大的大明疆土需要吞噬,以区区数十万清军,确实困难了些。

    就算已经占领、统治的地区,也不时地有人反正。

    明军降军不少,可清廷无法对其完全相信啊,还得派兵对其监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清军在中部的湖广战场上却频频告急。

    南明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所任命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招纳了原李自成大顺军的余部李过、高一功、郝摇旗、刘体纯等人,进入湖广战场。

    对清军占领下的军事重镇荆州、武昌进攻,使湖广战场上的清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境地。

    被顺治拜大将军,时任睿亲王的多尔衮,得知军情之后,急调杭州多罗贝勒、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移军西去救援湖广战场。

    于是多罗贝勒勒克德浑亲率满蒙精锐,偕同镇国将军爱新觉罗?巩阿岱一起,从江宁逆江而上,驰援武昌。

    多尔衮同时调豫亲王多铎,领三千鞑子精锐及六万明军降军驻扎在江宁,暂时搁置进攻绍兴的计划,准备在稳定湖广战场之后,再图绍兴、舟山、宁波等地。

    可问题来了。

    勒克德浑原本打算提早进攻绍兴的,这几个月里,清廷也一直在慢慢向杭州增兵。

    之前派去突袭绍兴腹地的三千鞑子骑兵,是勒克德浑麾下真正的满蒙精锐。

    勒克德浑麾下的满蒙精锐并不多,仅一万五千人,可杭州府明军降军却有十万之众。

    不派明军降军,而派满蒙精锐,主要还是担心降军一入绍兴腹地会被明人策反。

    勒克德浑不能眼看着此消彼长,绍兴明军势力壮大,为来年进攻绍兴增加难度。

    加上他心里一直认为他的精锐足以以一当十。

    如今,晴天霹雳,三千鞑子精锐全军尽没,那么勒克德浑奉令调往湖广,就无法在杭州留下更多的鞑子精锐了。

    从而使得,勒克德浑必须带走更多的明军降军。

    因为害怕自己一走,明军降军立马反正。

    勒克德浑只留下了三千鞑子精锐及三万明军降军。

 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断山刘老三

    在勒克德浑的估算中,只要多铎尽快领兵到达,就不惧绍兴府那六七万明军反扑。

    勒克德浑的想法并没错。

    此时的明军士气低下,战力完全不能清军入关前相提并论。

    三千鞑子精锐,足以击溃十倍之明军。

    不拿全国战场说事,就以钱塘江沿线战役而言。

    之前弘文朝灭亡,弘文朝大学士马士英与总兵方国安率五万大军渡过了钱塘江进犯杭州,一度想光复杭州府。

    勒克德浑在江宁得知后,立刻遣六千骑兵奔赴杭州解围,加上杭州清军,那时双方兵力对比是五万对一万六千人,马士英与方国安却惧怕清军势大,退兵撤回钱塘江。

    二人撤围的路上,分别攻占了杭州西南方的余杭、富阳两地。

    勒克德浑派遣梅勒额真珠玛喇和和托,率三千骑兵、六千步兵,共计九千人,攻击余杭、富阳两地的明军,两军合营在杭州城外数十里。

    清军攻势凌厉,锐不可当,毫无悬念马士英与方国安大败于清军。

    正当清军庆功之时,马士英与方国安又率残部渡江包围了杭州城,结果还是被梅勒额真济席哈所败,溺死者不计其数。

    受后人垢病的奸臣马士英称得上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了。

    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二人就这么把残明的有生力量全都给白白消耗、牺牲了。

    这场仗,也就是当日吴争从金山卫港口突围,返回绍兴府江边,赵史对吴争讲起的钱塘江战役中的富阳一战,三万明军抗击六千清军,才杀死五百多鞑子,明军却伤亡三千多人。

    于是士气本就低落的明军迅速崩溃,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战后,因为马士英的名声实在太差,鲁监国不肯接纳他,马士英便流落于浙东之地,渐渐没有了音讯。

    而方国安率兵投入鲁监国麾下,与王之仁一起吞并、吸纳了浙东之地的明军残部和义军,声势渐大,被鲁监国授封为国公。

    所以,勒克德浑不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冒险,他走得很痛快。

    他在杭州留下了三千鞑子精锐及三万明军降军。

    ……。

    吴争已经在部署剿匪了。

    再强的土匪,也无法与军队想抗衡。

    哪怕对方是支菜鸟军队。

    土匪想要的是财,求的是生存。

    可军队不一样,它本身无需考虑生存,因为它是合法的杀人机器。

    就凭这一点,土匪就没有办法有更好的训练时间和条件。

    当然,还有一点关键之处是,头领的能力是远见。

    吴争的剿匪,声势极大。

    闹得是街坊四邻,人尽皆知。

    绍兴八县,几乎是人人都知道梁湖卫所要剿匪了。

    倒不是吴争不懂出其不意的战术。

    而是吴争认为,八县富商们凑了九千多两剿匪资金,自己得对得起这笔钱嘛。

    有道是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你悄不声响地剿了匪,人家看得不过瘾,没得还要来索还银子,那就得不偿失了,始宁镇可是吴争想要的根据地,不得不顾及名声。

    六百骑兵营,正在苦训。

    剿匪也用不上它。

    除了骑兵营驻守梁湖卫所,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吴争派出去了。

    军队就囤于当日吴争对翻越平岗山一千鞑子进行伏击的小村子——老槐村。

    这种声势,平岗山上的土匪说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们没有逃跑,也没有投诚,他们都在观望。

    观望官军是不是会下狠手、是不是做做样子。

    更是观望“三刀断山”的反应。

    “三刀断山”不是招数,而是一个人的匪号。

    他叫刘老三,是平岗山一带最大的山贼,麾下匪众近五百人。

    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气焰正炽。

    吴争是经过仔细考量的。

    带兵出来剿匪,主要为得是银子。

    能少死人才是重点。

    如果先吃软,后啃硬,伤亡累积,肯定不小。

    不如直接踢翻最大的,那么小的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可问题是,这刘老三的老巢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

    剿匪之前,吴争派了数波斥候对平岗山进行侦察,还在沿山各村找了不少当地村民和猎户。

    画出了详尽的进山地图。

    可按猎户的口述和斥时的回报,吴争下不了决心打这一战。

    胜是肯定能胜,可代价太大了。

    刘老三的老巢在平岗山中心区域,一个很大的山坳内。

    山坳四边皆是高达数十丈的悬崖峭壁,根本无法由上攻下。

    山坳唯一一条与山外相连的甬道,只有三四尺宽,两边也是高达数十丈的悬崖峭壁。

    根本不适合大军冲锋。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条甬道太长了,有五、六里长。

    这个长度,足以埋藏吴争麾下,全军将士的性命。

    这样的险隘,恐怕也只有围困的方法了。

    但围困显然是做不到的,那山坳中有田,虽然无法与山外水田相比,但种植些象地瓜、土豆之类的杂粮,根本饿不死人。

    没有三年五载的,剿不灭这股土匪。

    所谓知难而退,吴争真退了。

    驻囤老槐村仅仅三天,吴争率军回了梁湖卫所。

    这撤军阵势搞得比出兵还大。

    一时间,绍兴八县出了钱的富商们纷纷上门,讨要说法。

    吴争在卫所门前,张贴告示,准备五日之后,按原数退还银子。

    ……。

    时值午时。

    被吴争忌惮的那个巨大山坳里,人声鼎沸。

    山贼嘛,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寨里数百匪众正在欢庆,为得就是官军知难而退。

    他们身后的堂内,一张三丈长,八尺宽的石板桌两侧,各坐四人。

    主位上之人长相狰狞。

    一双豹子般的大眼,倒挂梨子形的面孔包围在茸茸的杂色毛发里。

    鼻头和嘴巴向前突出,仿佛随时会张开大口嘶咬、吞噬。

    口中露出锐利的牙齿,嘴角两道深刻显露的弧纹,使得牙床绷紧的上下唇如两片鼓出的瓢壳。

    加上他不象其它人那样坐着,而是蹲在凳子上。

    整个长相,象极了一头待噬的豹子。

    这就是平岗山一带最大的山贼头子刘老三,人称“三刀断山”。

 第一百十五章 山贼都配军师

    “大头领,已经打探过两次了,官军确实已经撤回梁湖卫所,平岗山周边十里之内,没有一个官军。儿郎们也已经窝了好些天了,您看是不是该撒出去放放风了?”左首第一人问道。

    刘老三轻轻地“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羊腿骨头,拿起面前的酒碗,大口地喝着。

    右首第二人开口道:“二头领,这次来得官军与之前不同,听说那梁湖卫所千户吴争,可是刚刚与鞑子三战三捷的人物……我看还是小心些,总没坏事。”

    左首第一人将酒碗在桌上一顿,大声喝道:“连个屁都没放,就夹着尾巴跑了的孬人,有啥好怕的,这种货色这算真遇上了,凭咱五百人马,也不悚他。天天在这山坳子里闷着,身上都长想虫子了。大头领,我已经派了一队儿郎下山去探路了,晚上回来要是没事,明日我就带人下山,去劫了始宁镇,给那吴争一个下马威。”

    刘老三又是一声“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