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85章

汉明-第585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终于睁开双眼,他死死地盯着头上房梁。

    半个时辰,整整半个时辰,不发一声。

    害得刚林、祁充格和一众将领噤若寒蝉地垂手肃立,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突然,多尔衮开口道“都退下吧……刚林、祁充格留下。”

    众将领如蒙大赦,溜得飞快。

    刚林、祁充格上前几步,侍立在多尔衮榻前。

    多尔衮闭上眼睛,“如此说来,朝中已经要对本王……下手了?”

    刚林突然泣道“王爷,这不公啊……!”

    多尔衮愠怒道“嚎丧哪……本王还没归天呢!”

    刚林连忙蹩住,生生将眼中浊泪蹩了回去,那模样着实喜人。

    “可本王还是不信,太后竟然也会站到了本王的对立面……她难道就不明白,本王要真的死人,凭福临能掌控得了这江山?”

    祁充格附和道“王爷说得是,若无王爷南征北战,何来我大清入主中原,何来这偌大的江山?如今朝中欲铲除异己、加害王爷,实在是……。”

    不管是真激愤,还是仅仅是附和多尔衮,祁充格都不敢把“实在是”后面的话说出来。

    多尔衮沉声道“那盐城岳乐所部,可有异动?”

    刚林道“回王爷,盐城方向倒是没有异动……但不能排除,朝廷随后就会派人去传旨,以岳乐与皇上、郑亲王的关系,臣怕岳乐也会效仿英亲王一般……。”

    多尔衮长长吐了一口气,“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蠢物!他们难道就不明白,逼死本王,就会给南面义兴朝和吴争壮大的机会?如果北伐军趁此北上,京畿震动啊……呃……本王明白了,他们又想和谈?”

    刚林、祁充格默默点了点头。

    多尔衮一声“嗤”笑,悠悠道“拿本王的性命,换双方和平……这说起来,本王这条残命倒也算值了。”

    刚林、祁充格一惊,“不能啊,王爷!您……。”

    “怎么,你们还真认为本王,必败无疑?”多尔衮霍地睁眼道,“他们认为本王是头病虎,全无还手之力……你们也做如厮想?”

    。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罢了

    刚林、祁充格一愣,相互对视一眼,忙躬身道“臣等不敢……绝无此意。”

    多尔衮沉默了一会,突然问道“沈致远那小子来了吗?”

    刚林忙答道“世子派人传来消息……一切如王爷所料,沈致远携钱翘恭,与……钱谦益合谋,率拱北城及京城细作,约五百人,攻打王府,幸好有格格事先知会世子,才将一众反贼尽数擒获。”

    “哦……你们收了钱谦益多少银子?”

    这话让刚林、祁充格吓得连忙跪下,二人呐呐道“王爷之前未曾下令处死钱谦益,令我等自行决断,故臣等……。”

    多尔衮眼中厉芒一闪而逝,他平和地说道“此事本王不再追究,都起来吧……多尔博对沈致远等人作何处置了?”

    “世子道,按王爷的意思,只要沈致远肯来沛县,可以不究余者,故世子已经释放一众反贼,同时派数十骑将沈致远递解前来……想来,明日便可到达沛县。”

    多尔衮重新闭上眼睛,“唔”了一声。

    刚林道“不过……。”

    “不过什么?”

    “朝廷重新起用钱谦益……官复原职了。”

    “三姓家奴罢了……你们都退下吧。”

    刚林急了,问道“王爷,那这场战事做何应对……英亲王一撤,没有了徐州大军,西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如果义兴朝出兵增援,战场形势就会逆转,我军便会陷入敌人的反包围之中……何况,尚未得知,盐城方向岳乐所部会否异动,若……。”

    “本王说了,都退下吧……容本王想想。”

    刚林、祁充格不得不躬身而退。

    二人退至屋外,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刚林道“朝廷已经表明了态度,你作何选择?”

    祁充格看了刚林一眼道“汉人说得好,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嘛。”

    刚林嘴角一咧,道“我还担心你会选……。”

    祁充格哂然道“都是自家人,何分彼此?”

    刚林一怔,而后与祁充格对视良久,一起古怪地笑了起来。

    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

    ……。

    次日,卯时初。

    已经四月的凌晨,此时天色已经渐渐亮起。

    北岸清军如同按时上班一样,数百条渡船,准时出现在江心中,凶狠地朝着南岸扑来。

    而南岸一片寂静,二卫将士隐在他们自己修筑的壕沟中,相互间用目光交流,而今日不同往常,他们的嘴角有了难捺笑意。

    一个晚上的备战时间,让二卫将士心里都有了底。

    和敌人打水战,这太合士兵们的心意了。

    如同常规般地,这三、四千清军登陆,开始向仿佛有着无数北伐军士兵的,想象中的阵地疯狂地射击着,似乎是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荣誉。

    也是,从入关以来,八旗军一直驻守京城,五年间,哪打过仗?

    老兵是有,但数量少了,倒不是说,新补充的兵员已经褪化到史上清末的那般废物了,而是这些新兵,有着无以伦比的傲气。

    数千人的泱泱华夏,除了黄金家族,也就是他们入主了。

    这对于自认高汉人一等的满人而言,似乎胜利是应该的,而这次,四天进攻,损兵折将、无功而返,这让他们内心承受不了。

    所以,一上岸就射空半壶箭矢,这大概是在宣告,汉人们,有本事来比箭!

    可岸上没有一丝动静。

    这让这些清兵大声怪叫起来,似乎在庆祝一种失而复得的胜利。

    他们甚至不掩藏,事实上,之前四天的十多次进攻中,他们从没有刻意掩藏过,这是一种让北伐军将士难以理解的狂妄和自大,当然,或许在他们的立场是,自信?

    清军的船队开始返回,它们需要去接下一批军队,以保证攻击的连贯性。

    当渡船渐渐驶回江心时,北伐军动了。

    这是一次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反攻。

    声势之大,冲锋之坚决,异于往常。

    将士们都清楚,这次岸边阻击,不仅仅是阻击,而后续反击战的序曲。

    心中有了底,行动才会坚决,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明白,这仗之后,很多人不能回到南岸了,或许随黄河汇入大海,或许与敌人一起沉入河底,亦或者……真的登陆北岸。

    一想到登陆黄河北岸,让将士们心中的热血在燃烧,自己将成为北伐军第一个登陆北岸的人!

    何其荣耀?

    何其风光!

    尖哨声、号角声、战鼓声,瞬间响彻于十多里的沿江岸上。

    二万六千多人,同时向仅一里之遥的江边,发起了冲锋。

    还用得着打吗?

    确实不用,六、七倍于敌,这种悬殊的比例,一里多的距离,恐怕是孙武在世,也束手无策,况且鞑子估计不知道孙武为何人,自然孙爷爷也不会去为他们筹谋划策。

    反抗是有的,鞑子很少投降。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一是鞑子确实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勇士,而南人象个婆娘,哪有勇士向妇人投降的道理?二是北伐军很少留俘虏,面目有异,一眼就可认出,于是手起刀落。除非吴争发话,要一些免费劳动力,否则,不养一个废物。三是鞑子心里其实也清楚,双方之间的实力对比悬殊,北伐再强大,数量也有限,没有强者向弱者投降的。

    所以,这支清军还有抵抗,手忙脚乱地抵抗。

    这种时候,就算再箭术精湛的射手,恐怕也难以瞄准,况且,北伐军的冲锋是小“之”字形的,这得益于吴争的“敦敦教诲”和“精心指导”。

    这就造成了,一里多距离,眨眼的功夫,双方无限接近,一旦接近,鞑子就难以继续射箭,他们忙不迭地弃弓拔刀,于是,他们败了……败得一塌糊涂。

    道理很简单,一分长一分强,一分短一分险,这道理汉人孩子都明白,可鞑子不明白,他们用的依旧是天荒地老的弯刀,二尺四寸,而北伐军则是上了刺刀的火枪,四尺六寸!

    当六、七柄刺刀捅向一个鞑子的时候,就算他是苗人凤再世,怕照样会被捅出十几个通透窟窿来。

    。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占

    ps:感谢书友“我是大巨侠”投的月票。

    这个时候,怕是没有人会心慈手软。

    北伐军不留鞑子俘虏,几乎是不成文的规定,同时将士们也没有精力看守俘虏,因为他们,要进攻!

    南边运河中驶出的渡船船队,堪堪在最后一个鞑子被捅死在江边时,准时地出现了。

    舰队非常庞大,数量超过千艘。

    一夜之间,淮安府的船只全部被征用,好在淮安府从不缺少渡船和水手。

    原大明淮安、大河二卫,都有自己的造船所和军工坊,而淮安的商人,哪家没有十条八条六百石以上的货船?

    一千多艘的渡船,规模之大,哪怕是亲自组建了舟山、吴淞、陈钱山三大水师的吴争,也不仅乍舌,船队延绵数十里,也就是说,这边已经到了与黄河交汇处,那边才刚刚出淮安府。lt;igt;lt;/igt;

    在一声声的号令下,岸边将士开始登船,现场是一片混乱。

    没办法,这个时候维持秩序就是个笑话,哪怕在后世,再纪律严明的军队,也不可能做到。

    将士们聚集在沿岸,只要来一艘船,就将手中火枪留在岸边,涉水往船上涌,那种迫切,似乎对岸有无数的金银可捡。

    这让一直注视的吴争,心中不由地伤感起来,弟兄们,知道你们要去做什么吗?

    ……。

    天色终于大亮。

    清军的第二波五千人已经出发,待他们驶至江心时,就已经发现对面不对劲。

    此时南岸,至少有二百多艘船已经装满了北伐军士兵,而且可以说,每一艘都超载严重。lt;igt;lt;/igt;

    其实吴争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也对身边宋安下过令,“你快去阻止他们,这要是船到江心翻了怎么办?”

    而宋安苦笑着脸回答道,“少爷……这个时候,就算您亲自去阻止,怕也不好使了……况且,船真要翻了,怕也淹不死他们。”

    吴争愕然,于是,不再说话。

    宋安这话是有道理的,相较于陆上作战,在水中作战,北伐军是占了大便宜的,哪怕是有些“不堪”,但终归是便宜。

    有便宜不占是黄八蛋嘛!

    可这副景象对江中鞑子而言,却并不惊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善水。

    反而,他们兴奋,这些南蛮子终于肯与咱们正面决斗了。lt;igt;lt;/igt;

    或许,他们知道自己不善水,可死在岸边北伐军的枪口底下,连个北伐军的脸都没看清,那还不如正面对决,哪怕一样是死,也落个痛快。

    不管鞑子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应对是,加速向南岸冲来。

    这让南岸的吴争和众将领非常惊讶,敢情,这天底下真有混不吝、不怕死的?

    吴争甚至担心地向宋安问道:“难道是多尔衮已经把这麾下二旗,全训练成善水之人?”

    宋安也有些紧张,“那……少爷要不要下令撤退,停止进攻?”

    吴争脸色一变,抬脚踢了宋安屁股一脚,“你小子跟了我这么多年,连正反话都听不出来?游泳是北方旱鸭十天八天能学会的吗……快去传令,前锋迎敌,提前发起进攻,不必等后续船队。”lt;igt;lt;/igt;

    宋安作势揉揉被踢中之处,应声传令去了。

    鲁进财、岳小林这两个吴争的亲随,也按捺不住了,“王爷……咱们何时登船?”

    吴争指着几里宽的河面,悠悠道:“等死的人足够多了,咱们就渡江!”

    鲁进财、岳小林皆一愣,二人的反应却不同。

    岳小林心思较鲁进财缜密,他低头揣摩着吴争的话。

    可鲁进财就是个莽汉,他大咧咧地问道:“王爷的意思是我军死得人够了还是敌军死得人够了才渡江?”

    吴争霍地回头,瞪了鲁进财一眼,骂道:“吃撑了吧,上脑了?你道本王和你一般傻?”

    说完大步向岸边而去。

    lt;igt;lt;/igt;

    鲁进财被骂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抬手摸摸后颈,向岳小林问道:“我说错话了吗?”

    岳小林没好气地答道,“不,你吃错药了!”

    ……。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不,战役。

    严格地说来,这是一场水战,不同寻常地水战。

    说它不同寻常,是因为水战一般指的是战船与战船之间的战斗,可今日这场仗,几乎见不到战船的搏杀。

    相较于敌人第一波进攻的三千多人,第二波数量多了近一倍,有五千人。

    六千军队,就算是对一个强大的王朝而言,也是不可轻弃的力量。

    何况是旗军,多尔衮的嫡系,满清王朝的心尖子肉。lt;igt;lt;/igt;

    能轻弃吗?

    当然不能!

    此战多尔衮因抱病,虽已抵达沛县,却一直无法亲临前线指挥。

    前线指挥的副都铳,叫陈锦。

    这是个汉人,但也是个铁杆汉奸。

    他祖籍锦州,于崇德(皇太极)年间主动投清,授予世职牛录章京,并加半个前程。

    汉军旗组建后,授汉军正蓝旗牛录额真。

    顺治元年,以内院副理事官授登莱巡抚。

    随后平定青州原明将刘泽清起义。

    次年,于莱州剿灭民军张广。

    以这两桩功劳,擢升操江总督,与时任招抚大学士洪承畴,并驻江宁(应天府)。

    三年时,江宁明暗中组建义军反清,被陈锦下令闭城门全城搜捕,捕杀义军及牵连民众八百余人。

    叙功时,原本清廷已经迁其为浙江福建总督,不想当时吴争攻破杭州府,设伏击伤多铎,并在之后击退多铎的反攻,使多铎不得不率军沿钱塘江“转进”。

    于是,向南的去路被断,陈锦这个“浙江福建总督”也就有其名无其实了,只能返回顺天府暂时“赋闲”。

    他在赋闲无比郁闷之际,为重新谋得重职高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