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87章

汉明-第58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其实吴争真正想要的是,让北伐战争少死些人,最大程度的保全汉人元气,来应对将来外番的威胁。

    西欧的海军已经遥遥领先,东番还在红毛手中,整个东亚的海上贸易,特别是香料,都被马六甲海峡拥有上千条战舰的红毛所控制,而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势力,也已经在苏拉特、金奈、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大本营,它同样拥有着千艘战舰。

    这对于日后的大一统国度而言,威胁是足够大的,吴争知晓海权的重要性,打烂天下,需要两代人,甚至数代人才能回复元气,西欧不会等华夏恢复的那一天才动手,这才是吴争不得不慎重北伐的真正主因。

    可现在,吴争已经顾不得了,他毕竟不是神嘛。

    有着凡人的七情六欲,吴争无法拒绝唾手可得的清河,于是终于将一场有限的报复战,扩大成无限的北伐战。他,真的能如愿吗?怕也只有老天才知道最后的结局。

    ……。

    阿济格此时也为难了。

    他倒不是想违逆朝廷的旨意,也不想助多尔衮一臂之力。

    阿济格最想要的就是,率领他的旗军和徐州八万大军,带着从凤阳府搜刮的浮财,返回徐州去,继续过他的逍遥王爷日子。

    无论最后是朝廷“平叛”,还是摄政王晋位,这对他阿济格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有这九万多大军,加上他的宗室身份,谁能奈何得了他?

    待价而沽!这是阿济格此时真正的想法。

    当然,阿济格同样不会坐视北伐军北上,可眼下这个可能性并不存在,只要自己驻守徐州,那么北伐军想要北上,就得他允许,否则,大军稍加东移,就能掐断北伐军的后路。

    由此认识,阿济格顺应了朝廷的旨意,率军撤返,可问题是,多尔衮在沛县。

    沛县是徐州北面的一个小县,可有道是山不在高嘛,有多尔衮驻囤的沛县,那就不再是个小县。

    如果有人把囤有正白旗和一千重甲骑兵的沛县,当成是寻常小县,那就不止是脑子进水,还活腻味了。

    阿济格天不怕地不怕,对他这个老十四弟弟,还是多少有些忌惮的,要不,福临怎么不叫阿济格为皇父?

    这确实是个难题!

    阿济格伤透了脑筋,你说强行返回吧,以多尔衮的脾气,势必双方火拼打起来,这显然是不对的,至少阿济格不想砸烂大清这口吃饭的锅。

    可如果不返回,朝廷那边不好交待还是其次,主要是没地方落脚啊,九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每日补给可不是个小数目,地盘不够大的话,怕是如蝗虫过境,一地鸡毛。

    好在阿济格身边总也有那么几个懂事的幕僚,给阿济格献了一策,既然进不得退不得,不如强留凤阳府,来个强龙就压地头蛇。

    好歹阿济格手中有兵,身份尊贵,凤阳府敢撵阿济格不成?

    可朝廷那边怎么应对呢?

    幕僚又给阿济格出了第二策,那就是挪挪屁股,换个地,然后向朝廷禀报,大军被多尔衮挡住了去路,无法返回徐州,若要强行返回,还须朝廷颁下明旨。

    瞧瞧,这球一脚就踢回了清廷,真乃个中高手。

    阿济格从善如流,大手一挥,前军转向,中军西进,后军原本就没有动弹过,目标凤阳城以西——怀远。

    这太极拳打的,就象是张三丰亲传一般,可阿济格绝对无法预料到,他赖在凤阳府,不返回徐州,会对这场战争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为,就在他挥师西向的次日,义兴朝京卫左营和建阳卫,突然之下,没有一丝预兆的,先后向、和州两个方向发起了攻击。

    也就是说,多尔衮的部署,从阿济格下令撤退的那一刻,已经失败。

    多尔衮原本是想,以阿济格率徐州大军,向凤阳府西北移动,由此来震慑义兴朝出兵增援的念头,至于阿济格出工不出力,其实并不重要。

    可阿济格将已经进入扬州府界的前锋撤回,转道向西,那么在义兴朝京卫左营和建阳卫的突然进攻之下,谁来阻挡这两路大军?

    要知道,义兴朝京卫左营有五、六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经过三、四年战争的老兵,反而驻扎应天府的张同敞的右营士兵,大都是新征召的。

    而建阳卫,那就更不用说了,夏完淳与吴争的关系密切,加上夏完淳的软磨硬泡功夫也不小,建阳卫的装配虽然比不上北伐军,但大体上,也有五成以上军队装配了新式燧发枪和小炮。

    所以,也就阿济格部才能堪堪挡住义兴朝两路大军的渡江北攻。

    可阿济格早了一天西进了,虽说怀远与凤阳府城相距也就一日的路程,可这一个来回,不就两天了吗?

    等两天后,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多尔衮算准了吴争经不起激,算准了吴争不会想打一场决战,算准了大将军府还没有做好北伐准备,北伐军必不会倾囊出动,算准了北伐军重武器难以运输,更算准了义兴朝为削弱北伐军、巩固皇权会坐视二卫被歼。

    。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为谁而活

    可多尔衮却算不到吴争会突然亲至淮安,领导二卫坚守,算不到廖仲平早已心向吴争,算不到夏完淳与吴争之间的兄弟之情,更算不到,这二人敢于成为“叛臣”,也要擅自出兵渡江北攻。

    有道是人心所向,多尔衮毕竟不是个谋臣,他善于的,只是打仗,无法把握每个关键人物的人性。

    而另一关键之处在于,多尔衮太自信了,他认为朝堂之上,有布木布泰在,就能替他稳定后方,至少不能釜底抽薪,可事实上,在众口烁金的情况下,布木布泰终究选择的不是多尔衮,而是她的亲生儿子——福临。

    做为后盾屏障的布木布泰,唯一为多尔衮力争的,是多尔衮能体面地活着,不被屈辱地废黜。

    可这也仅仅是恻隐之心作孽罢了,谁都明白,政斗从来都是斩草除根,失了势的多尔衮,如何逃得过墙倒众人推的结局?加上他的身体本就不堪,无非是早死晚死的区别罢了。

    所以,多尔衮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一个女人,显然是错了,错得有些离谱。

    当然,反过来说,多尔衮也没有别的可依仗之人,儿子是过继多铎的,年轻还小,抗不住事,新生的是个女儿,原本想着招个女婿能替他分忧,可女婿又是头“养不熟的狼”。

    所以,此战逐渐演变到这个份上,多尔衮,其实并不冤!

    ……。

    刚林和祁充格,并没有对多尔衮说实话。

    其实在他们禀报阿济格有撤退迹象时,阿济格真正的动向,是西进怀远。

    如果多尔衮明白阿济格的意图,显然不会这么淡定,他会立即阻止,甚至亲自南下阻止。

    因为,阿济格不重要,重要的是阿济格手中的徐州大军。

    有兵才有权,有权才能好好活着,这是颠覆不破的道理。

    可刚林和祁充格隐瞒了,这让多尔衮以为,阿济格是返回徐州,那么就返回吧,到时解除阿济格的军权,让他回京去。

    多尔衮哪曾想到,义兴朝两路大军会突然渡江进攻?

    刚林和祁充格也不是不忠,他们也想扶着多尔衮走到最后。

    可问题是多尔衮的身子骨走不到最后,活人总不能让死人连累死吧?

    二人都有家有口,多尔衮死了,他们得活着,如果再不留条后路,到时就真没机会了。

    所以,刚林和祁充格有了隐瞒,而这看不起眼的隐瞒,却造成了凤阳府西、南半府之地的防守力量出现空缺,而凤阳府西南半府的更关系到和州、滁州及六合的得失。

    ……。

    多尔衮微眯着眼,目光阴森森地盯着沈致远。

    沈致远已经没有之前那般油滑,因为到了这份上,油滑无用。

    “知道本王为何留你一条命,不杀你吗?”

    沈致远一咧嘴道:“王爷此时说起这些,显然没多大意义了……不如痛快些吧,说说想从我这得到什么?”

    “混帐!”多尔衮低喝道,“你当你是谁……想从你那得到什么?本王有什么可以借助你的?”

    沈致远反倒是惊讶了,也是,自己已经图穷匕现,按理,一切都该结束了。

    沈致远从来没有认为过,仅凭东莪,能让自己一次次死里逃生,一个女婿罢了,就算是儿子,怕该死也得死。

    可现在,多尔衮居然说并不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那千里迢迢,递解自己来沛县何意,不会是闲得慌吃撑了吧?

    “从你一到京城,本王就知道,你不是个肯真心归附之人。”多尔衮稍稍缓和了一下脸色,看着沈致远道。

    “那王爷为何一直容忍我至今,还……。”

    “还将东莪下嫁于你?”多尔衮哂然道。

    沈致远沉默。

    多尔衮轻轻地咳嗽一声,点点沈致远道:“东莪还小,你死了,本王随时可以为她重择一良婿……。”

    这话有些不中听,沈致远翻着白眼怼道:“那还啰嗦些什么?”

    多尔衮听了居然不动气,反而嗤声道:“你小子还真是不知死活,若非你与本王对了脾气,这二年中,怕你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本王砍的。”

    沈致远突然品出些味来,脸色一变,嘴角一咧,竟笑了起来,“这么说岳父是真不想杀我喽?”

    多尔衮脸色一沉道:“休要嘻皮笑脸的……本王有正事与你讲。”

    沈致远心里是七上八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多尔衮随即将战场局势大致与沈致远讲了一遍。

    “本王不仅不杀你……。”多尔衮悠悠道,“还有重要之事托付于你。”

    沈致远神色一动,嘻笑道:“岳父是想派我作说客,与吴争商议和谈?”

    按理说,沈致远猜得并非是天马行空,也是,这战场局势已经开始明朗,淮安城攻不破,北伐军援军迟早能到淮安,到时,不管北岸驻囤多少清军,最后无非打成隔岸对峙,至少短期之内,是不可能达到多尔衮原先目的的。

    况且,清廷的意思已经很明朗,这仗打不下去了,再打,怕是连朝臣的俸禄都发不起了,就更不用说支付西南、西北的军费了。

    可沈致远的问话,再来多尔衮的喝斥。

    “满口胡吣。”多尔衮沉声道,“要和谈,本王麾下文臣多得是,何须你这不着调的掺和?”

    “那岳父是何意?”

    多尔衮死死地盯着沈致远,直让沈致远头皮发咋。

    许久,多尔衮无端地长叹一声,“本王想将麾下两旗和盐城新军交给你。”

    沈致远傻眼了,他不由得掏了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您说得是……真的?”

    多尔衮轻轻地点了点头。

    “可您明知我是……。”

    “本王知道。”

    “那……?”

    “你是个有极大野心之人,这一点,本王自信不会看错。”

    沈致远惊愕。

    “本王时日无多,身边没有可托付后事之人,而你……是唯一一个。”

    沈致远惊讶道:“岳父是亲王,京城如此多宗室……为何会说我是唯一一个……我是汉人。”

    多尔衮突然笑了,“满人、汉人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谁而活。”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

    饶是沈致远生了颗玲珑心,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多尔衮微笑着道“你说你投我朝,是因为吴争不重用你……这话,本王信。”

    沈致远呐呐道“这是真事。”

    “你说你想娶吴争的妹妹,这……本王亦信。”

    “这也是真事。”

    “那本王就给你这个机会!”多尔衮郑重道。

    沈致远懵然看着多尔衮。

    “朝堂虽说已经决意将本王当成弃子,可本王在京中的实力,你应该最清楚,本王会给你一道亲笔手书……日后他们会听从你的调遣,并效忠于你……加上此地二旗和盐城三万新军,你手中的实力,足以让你成为在朝廷和义兴朝之外,又一大势力……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一切事,包括把吴争的妹妹抢到手。”

    沈致远愣愣地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抬头看着窗外,悠悠道“你不用效忠任何人,包括本王在内……就算日后你足以灭亡我朝,我在黄泉底下,也不会怪罪。”

    沈致远是真蒙了,“您就不怕……我得到兵权之外,率军投吴争?”

    多尔衮哂然道“你不会,本王给了你一次难得的机会,你怎会轻易放弃呢?试想,有朝一日,你沈致远可君临天下、一统江山,那是多么令人血脉贲张的事啊。”

    说到这,多尔衮又一次咳嗽起来,“况且……本王麾下两旗皆是满族旗人,又怎会追随你投吴争呢?”

    沈致远突然有种落入一个难以爬出的陷阱的感觉,就象一张无形的巨网当头落下。

    多尔衮边咳边笑道“盐城三万人,是你亲手训练出来的,指挥他们你应该得心应手……去,接管他们,若岳乐不从,杀之。”

    沈致远额头突然渗出冷汗,“您想要我做什么?你一定想要我做什么的……对吧?”

    多尔衮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赏,“你确实很对本王脾气……没错,在接管本王麾下二旗之前,你得做件事。”

    “何事?”

    多尔衮转头,拿手指点点案上地图道“你在接管盐城新军之后,挥师南下,荡平通州……别担心,通州仅有北伐军六千人,以你的能为和新军三万兵力,举手之劳……荡平通州,你即可接管本王麾下二旗,成就你这一生。”

    沈致远悚然而惊,“原来你是想让我手染同胞之血……你是想让我断了归去的路……你是想让我成为汉奸?”

    沈致远怒目而视,“你休想!”

    多尔衮笑了,笑得有些古怪,“本王就连你日后反清自立都可以不顾及,还须逼你做汉奸?”

    沈致远一怔,这话说得没错。

    “本王只是让你断了投吴争之心,打了通州,你们便没有再媾和的可能……别误会,本王这是为你好,你投了吴争,始终在他之下,不如独竖一帜,成就一世伟业。”

    沈致远想也不想,厉声道“不,我绝不!”

    多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