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92章

汉明-第59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便!”沈致远挥挥手道。

    ……。

    “大人为何要放岳乐离开……这么好的机会,可惜了。”黄驼子是真感觉可惜,因为不但放走了岳乐,还放走了三千多的骑兵,而这支骑兵,将会引向兴化,造成北伐军的更大伤亡。

    黄驼子疑惑地看着沈致远,他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沈致远不会是真有了自立的意愿了吧?

    沈致远看了黄驼子一眼,耐心地解释道:“此时双方的兵力相仿,甚至岳乐还多几百人,就算最后胜了,也是惨胜,这些人手跟了我两年多了,是掌控城中新军必不可少的助力。再则,我若在此真的杀了岳乐,清廷能善罢干休吗?况且不仅仅是清廷,怕是连多尔衮也会不容,杀一个宗亲郡王,这事太大了……如今清吟及一众长林卫的性命皆在多尔衮手里捏着,不可莽撞啊!”

    黄驼子一脸的不信,他摇摇头道:“一旦硬拼,确实会让我部损失巨大,可大人将岳乐三千多骑兵引向兴化,岂不一样造成我军巨大伤亡?到时王爷怪罪,大人又将如何自圆其说?”

    沈致远微笑起来,伸手拍拍黄驼子的肩膀,道:“之前北伐军收复兴化的战报,说得很清楚,北伐军有一支骑兵,想来应该是吴王在淮安受降的祖大弼部……既然有这支骑兵在,加上有北伐军火枪兵配合,岳乐占不了多少便宜。”

    黄驼子有些被说服,他点点头道:“这倒也是……可岳乐明明要北返,大人为何要故意将他引向兴化?”

    沈致远道:“来……看地图。”

    黄驼子上前几步,凑了过去。

    沈致远指着云梯关道:“岳乐如果从云梯关渡河北返,无意之中就会与徐州大军,形成对淮安城的东西夹击之势,至少,会与海州守军联成一片,岳乐部是骑兵,这对吴王是个极大的威胁。”

    说到这,沈致远又指着兴化道:“兴化在两天前被北伐军攻占,加上岳乐天亮赶去,至少需要一天的功夫,这三天时间,足够兴化北伐军与淮安府取得联系,甚至是两军会师,如此一来,你想,岳乐赶去,会形成怎样的局势?”

    lt;/brgt;

    lt;/brgt;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举世伐清

    沈致远的话,令黄驼子眼睛一亮,“大人的意思是……此次引岳乐至兴化,是让岳乐被我军南北合击?”

    沈致远笑而不语。

    黄驼子有些兴奋起来,“大人眼下不能自己动手杀岳乐,于是便将岳乐引向兴化,借兴化我军之手歼灭他……好计啊,属下佩服!”

    沈致远微笑着,再次拍拍黄驼子的肩膀,道:“如今你放心了?去,传我将令,大军天亮集结,留下三千人守城,余者随我南下。”

    黄驼子一愣,“大人,难道真要攻和皋、通州?”

    沈致远皱眉道:“没完没了了?传令去,听命行事!”

    黄驼子稍一犹豫,转身传令去了。

    ……。

    举世伐清。

    天下举世伐清的格局,就在吴争这样不经意地挥洒中形成了。

    准确地说,恐怕吴争战前也无法预料到,最后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很难想象,天下纷乱之际,会出现这样“齐心”的一幕,几乎是全天下汉人伐清的局面。

    吴争以一己之力,渡江攻扬州府,落入多尔衮算计始,这场战争就偏离了事先的设想。

    北伐军从二卫参战,直到整个大将军府辖下全民动员,新征召十五万精壮(征召还在继续),至今已经参战的人数,达到十万余人,这还不算非正式战斗人员,在江北各府县的长林卫和数战中的归降人员,譬如淮安、大河二卫及祖大弼部。

    而廖仲平和夏完淳二部的“异动”,粉碎了张同敞“坐享其成”的计策,彻底打乱、粉碎了张同敞和朱媺娖想要借此战削弱北伐军、整固皇权的设想,因为如果廖仲平、夏完淳这二部人马脱离朝廷,那义兴朝也就剩个空架子了,这导致了义兴朝迅速颁布国战诏令,举国伐清。

    而此时,李定国的大西军虽然无法按原计划全军北攻湖广,那是因为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乐山)出叙州(宜昌)进攻川南(之前被孙可望攻下的各府,如今成了永历朝掌控的地盘)。

    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的合围。

    事实上,清廷这个部署,还要略微早于吴争发动扬州战役,而让清廷下决心动手的,正是被李定国放走,北上湖广投清的孙可望,是他向清廷献的计。

    当然,那个时候,多尔衮为吴争挖的坑,已经“完工”,但孙可望的归降,一样让清廷动心,所以,多尔衮原本想在扬州歼灭二卫,切实削弱北伐军的有生力量,这样吴争就无法在短期内威胁江北,清廷可以从容解决西南、西北战事。

    可不想,原本估算三、五天就解决的扬州战事,因无法攻破淮安城,而僵持下来,至今已近一月,清廷无法承受同时三面开战(清廷还有同时在围剿肃甘周边大顺军残部),这才有了弃多尔衮,准备与义兴朝重新和谈,集中一切力量,平定西北、西南战事的决策。

    当然,多尔衮树敌太多,又不被福临待见,也算是借此扳倒权臣吧。

    原本打算送独女与吴王联姻,并率军北伐的李定国,不得不临时改变既定战术,分兵应对。

    好在因为原本就打算举旗北伐,经过这些日子对大西军的整肃,原本孙可望的军队已基本对李定国俯首听命。

    历史带着巨大的纠偏力,生生朝着该发生的,慢慢回到原有的轨道。

    李定国随即将大西军分为两路,以刘文秀为北路军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迎击北面吴三桂大军,李定国亲率东路军,以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向东北方向进攻湖南。

    李定国的出战阵容非常强大,步骑十万,战象二百头,得益于吴争的资助,从江南商会辗转而至的第一批火枪、火炮得以及时补充,李定国出战阵容中,有了一支独立的八千人的火器军。

    自此,大西军正式以明军身份,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虽说义兴朝、北伐军、大顺军及大西军几方势力的初衷各不相同,但各方势力几乎就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向清廷坚起了中指,一个“举世反清”的北伐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也宣告着,清廷对黄河以北的控制力渐渐丧失,怕从此难以过上好日了。

    ……。

    多尔衮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部署有了漏洞。

    但多尔衮无法、也无力改变。

    一个主帅无论怎么有军事才能,要是无法有效控制手下诸将之心,那也是白搭。

    因为此时,原本被刚林、祁充格拖延的朝廷旨意,已经正式宣读,几乎所有参战清军,都已经知道朝廷要与义兴朝和谈了,旨意明令,就地防御、攻击即止。

    清廷同时派出的钦使及和谈使团,已经渡过黄河。

    这对于多尔衮而言,就是釜底抽薪啊。

    试想,除非举旗造反,多尔衮还有什么应对之策?

    多尔衮不是不想造反,可问题是,有多少人愿意去追随一个有今日无明日的主帅呢?

    多尔衮真正感觉到了穷途末路的悲凉之意,看着站在自己榻前脸色惶惶的多尔博,和伏在榻边的东莪,多尔衮长吸一口气,喝道:“来人……传刚林、祁充格来见。”

    ……。

    刚林、祁充格一副急匆匆的表情,火急火燎地三步并成一步赶来。

    “禀王爷,刚刚得到消息,义兴朝向我朝宣战了……义兴朝卫国公夏完淳率建阳卫三万六千人,攻破和州,正向滁州进发。义兴朝左营都指挥使廖仲平率军渡江救援仪真,得手后北攻天长……”刚林气都没喘均匀,就说出了一连串的坏消息,显然,这时刚林已经不在顾忌,会不会造成多尔衮一时气急,再次咯血,“王爷,战局不妙啊!”

    祁充格决定再“补刀”,他接着刚林的话头急道:“禀王爷,吴争率二卫攻破沭阳后,兵分两路,一路西攻宿迁,一路北攻海州……王爷,海州守军不足,难以抵挡敌人强攻,若海州一失,后果不堪设想啊!”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讲理

    汉明正文卷第一千三百四十章鞭子最讲理多尔衮令刚林意想不到地没有动气。

    他没有理会刚林、祁充格二人,而是低头看着跪在自己面前抽泣的多尔博,道:“看到了吗……这便是人性。儿啊,上位者须无情,否则,便会被这些首鼠两端的小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切记,切记!”

    多尔博仰着带泪的脸,重重地点头道:“阿玛放心,儿记下了。”

    可这话,听在刚林、祁充格二人耳朵里,那无异于晴天霹雳,二人脸色惨白,大滴的冷汗从额头上渗出,一时间竟愣了。

    多尔尔慢慢抬起头来,道:“来人,拖出去……杀!”

    这个“杀”字,说得不响,也不带一丝情绪,可这份量,却让刚林、祁充格双腿一软,“扑通”跪成一双。

    两个当朝大学士,在多尔衮面前就如同两个小丑,想杀就杀,说杀就杀,屁都不是。

    “王爷饶命!”刚林、祁充格哀呼起来。

    多尔衮慢慢躺下,淡淡地说道,“本王身边不留无情无义之畜生。”

    眼见着多尔衮亲卫冲进来拖扯,祁充格急了,“我等没有背叛王爷,只是……只是朝廷旨意不敢违抗……。”

    “哼。”多尔衮一声轻哼,往里转了个身,背对二人。

    亲卫见多尔衮没有阻止的意思,四人一组,将刚林、祁充格倒拖出去。

    刚林急中生智,突然大喝道:“王爷……王爷容我再说一句。”

    “讲,可劲儿地讲。”

    亲卫停了下来。

    刚林猛吸一口气,道:“我等二人对王爷还有用。”

    “朝三暮四、见利忘义的小人,何用?”

    “不,不。”刚林惊惶地否认道。

    “就这两个字?”多尔衮不耐烦了,“拖出去。”

    刚林急了,再不顾忌什么忌讳,豁出去了,他大声道:“王爷时日无多,世子年少,无可依托之人,换王爷易位而处,该作何选择?”

    原本以为多尔衮闻听必怒,不想,多尔衮竟没有丝毫,甚至连转个身都欠奉。

    于是刚林继续道:“违背王爷的意思,将朝廷旨意传向各军、与钦使秘密会晤……并非臣二人想背叛王爷,实在是臣等……也得为在京城的家人安危着想,为他们留条后路。王爷若以此杀了臣等,臣等不服!”

    多尔衮慢慢转过身来,指着刚林、祁充格二人,对多尔博道,“看到了吧,这便是人性……死头临头,还能反咬一口……就算奈何不了本王,也逞下口舌之能。”

    没等多尔博反应过来,多尔衮已经转向刚林,嗤声道:“说吧,本王只想听听,你二人对本王还有何用?”

    刚林、祁充格双目一碰,瞬间有了共识。

    “还请王爷容臣狂妄。”刚林拱手道。

    多尔衮不置可否。

    刚林咽了口唾沫,大着胆子道,“王爷一旦……有不测,世子和格格必被奸倿加害……世子年少,须有得力之人辅佐,所以……身后之事,还能用得上臣等。”

    事关生死,刚林紧张地有些语无伦次,但意思是表达清楚了。

    祁充格在边上急啊,赶紧插嘴道:“朝廷虽不至于在王爷……后,立即对世子和格格不利,但王爷麾下二旗必被皇上鲸吞,没有了两旗的依仗,世子就算承袭爵位,那也只是案板上的肉,王爷,有我等二人辅佐世子,定可保世子无虞。”

    多尔衮冷笑道:“本王虽抱病,而还不糊涂……本王在时,你二人已是两面三刀,不旦本王身故,谁能保证你二人不会变本加厉……当本王是三岁孩童可欺吗?!”

    说到最后,多尔衮声色俱厉。

    刚林忙道:“不,臣绝对不敢……臣可以指天发誓!”

    多尔衮摇摇头道:“本王不信。”

    祁充格临机一动,道:“沈致远……王爷可让沈致远监督臣等,有他掌控军权,我等辅佐世子,如此相互监督,定可让王爷安心。”

    多尔衮眼睛微微一眯,摇头道:“那若沈致远有异心呢?”

    这确实是个难题,虽说军政分离,相互监督,可真要是拿刀的犯了浑,靠嘴皮子的拿什么顶,脑袋撞钢刀吗?

    刚林、祁充格不由得冷汗淋漓起来,其实他们是最清楚多尔衮心思的,多尔衮不信任沈致远,但不得不用。

    情急之下,刚林指着东莪对多尔衮道:“王爷,有格格在,格格是沈致远枕边人,若沈致远有异心,可……杀之!”

    这话让东莪惊悚地看着刚林,霍地回头对多尔衮嚷道,“不……阿玛,女儿做不到。”

    多尔衮脸色变得温和起来,看向东莪,伸手抚着东莪的秀发,安慰道:“别怕,阿玛知道。”

    说到这,多尔衮转头看向刚林,脸色再次变得阴沉,“死罪可饶,活罪难逃……来人,拖下去打三十鞭,让你们长长记性!”

    屋外传来刚林、祁充格撕心裂肺地哀叫声,伴随着“噼啪”地鞭子抽打声。

    多尔衮挥手让多尔博退下。

    看着东莪,多尔衮和颜悦色起来,“莪儿,阿玛时日不多了,你兄弟还小,承袭爵位之后,皇帝及他的鹰犬必定鲸吞两旗,所以,阿玛只能用沈致远,令他攻通州,也是为了逼他与吴争决裂,断他退路……如此,他才能真正为我、为博儿所用。可沈致远是条狼,是狼就得吃人,你兄弟年少,斗不过他……阿玛希望你能看顾你兄弟,别让人害了他。”

    东莪慌张地摇摇头,“不,不……女儿做不了这事,况且,之前将他……攻一夜之前告知了世子,他怎么还能重新接受我?”

    多尔衮眯眼一笑道:“这不是他能做主的,离开了本王的两旗,他就什么都不是。本王给了他一条青云之路,他没得选择……本来以他的聪明,应该能想到这一点,但权势熏人,利欲智昏,看着眼前通向绝顶的权力之路,他无法顾及凶险,只要他攻通州,就只能一路走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