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09章

汉明-第609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这就是战场创伤的综合症吧,可蒋全义恐怕意识不到这点。

    所以,他听闻沈致远率大军逼近海州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下令严阵以待,蒋全义想要沈致远的人头,为通州伤亡将士复仇。

    数千人,对抗三万大军,就算是守城者占便宜,那也是鸡蛋碰石头。

    不用说这些职业军人了,怕是寻常百姓都知道,这能打得过吗?

    可蒋全义血液中还真带着些疯狂,他随即在海州城内临时征募了一千六百精壮,并“死皮赖脸”地哄了才刚刚归降不久的东海中所降军八百余人,愣是凑齐了八千之众,加固城墙,封锁城门,干得是不亦乐乎。

    可谁知道,天公不作美啊!

    沈致远知道蒋全义的脾气,早就猜到蒋全义不会容他率军通过海州,于是在海州城以南涟河边的新坝转向,先西再北,生生绕过了海州,由高桥小镇北撤。

    可怜蒋全义听到消息时,沈致远后军都已经至高桥。

    蒋全义不甘心哪,坐立不安之余,不顾手下将领劝阻,亲自带兵追击。

    这不开玩笑吗?

    海州城要守,拢共加起来八千“混编军”,加上根本没有骑兵,去追击一支三万人的军队?

    可蒋全义就这么干了,他率三百骑(会骑马的步兵)出西城门往西北方向狂奔,这已经是海州城中所有的马匹了。

    ……。

    高桥以北数十里,有一小镇,名临洪镇。

    有一条小河经过此镇,河中有座小桥,不长,约一里光景,不宽,可供四人同时经过。

    此时,桥上有人,三人。

    他们驻马于桥中央,不进不退,似乎在等人。

    南面不远处,一队骑兵“呼啸”而至。

    不过人数并不多,一百多骑罢了。

    蒋全义终究不是个合格的骑兵教练,他无法让三百“骑兵”在这种急行军的情况下全员跟上,半天的急驰,能跟上蒋全义的也就五成人。

    远远看见桥面上的三骑,蒋全义随即放慢了速度。

    他就算再疯狂,也不会打丝毫无准备之仗,谁能肯定,桥对面没有伏兵?

    一百多骑随即在距离小桥三里外停了下来。

    桥上沈致远笑了,转头对周大虎、黄驼子道:“你们谁去和他打声招呼?”

    周大虎随即转头向河面上,权当没听见,他还是拗不过心中,对那些在通州伤亡弟兄这关。

    黄驼子只能应道:“那我去吧?”

    沈致远笑着点了点头。

    ……。

    黄驼子策马向前,口中高声音喊道:“蒋将军,是我……黄驼子。”

    蒋全义皱眉看着黄驼子渐渐驰近,大声道:“好你个黄驼子,想当年王爷救了你和你儿子,委以重任,你竟助沈贼攻打通州……来呀,射杀此贼!”

    显然,蒋全义不是真想射杀黄驼子,否则,闷声一挥手也就是了。

    哪需要这么大声讲出来,这不是“知会来敌”吗?

    也是,本来都是在一口锅里勺饭吃的兄弟,若黄驼子真的背叛了,恐怕蒋全义也不忍心就此当面射杀黄驼子。

    这一声喝,也就是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出来,顺便提醒桥上那两人,自己此来,不是来聊天的,是取汝等“狗命”来的。

    “蒋将军,你终算到了……。”

    黄驼子驰近,第一句话就让蒋全义心里打了下鼓,敢情“贼子”已经猜到了自己会追来。

    “说,在对岸埋伏了多少人,都喊出来吧……蒋某既然来了,就不会逃,汝等有本事,就将蒋某的头颅留在这。”蒋全义沉声道。

    黄驼子苦笑起来,“这是哪里话……不瞒蒋将军,此间就我等三人。”

 第1381章 都是戏精

    蒋全义冷笑道:“这么说来,你们是主动伏法?那便束手就擒呗,待见了王爷,蒋某会替你解说,是汝等主动就缚……来人,拿下!”

    “这又是哪里话?”黄驼子急了,“我只是替沈大人传个口信……就算两国交兵,怕也不好斩来使吧?”

    “放肆!”蒋全义喝道,“本将军为指挥使时,尔不过区区一队率,也敢在本将军面前卖弄口舌?”

    这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事实上,虽说黄驼子年龄还长蒋全义几岁,但确确实实,蒋全义是高黄驼子七、八级的长官。

    虽说之前各不统属,但也同在北伐军阵营的一杆旗下。

    黄驼子还真不敢忤逆蒋全义,他低下头道:“蒋将军,沈大人想与您私下会晤。”

    蒋全义微愣了一下,冷哼道:“他还真以为做了鞑子什么额驸,蒋某就得让他三分?回去告诉他,要谈,就让他自己前来。”

    黄驼子没办法,只好拨转马头回去禀报沈致远。

    不料,沈致远再让他回来知会蒋全义,“既然是私下会晤,自然不能当着这么多士兵的面。”

    而蒋全义又让黄驼子传话道:“事无不可对人言,要谈就当着将士们的面谈。”

    可怜黄驼子愣是在这三里之内,折腾了六趟,终于二人达成了协议,这三里地的中间谈。

    为了彰显“公平”,还特意让人用脚丈量了两个来回。

    ……。

    “我知道你会来。”沈致远看着蒋全义,平静地说道。

    蒋全义有些恼意,“那又如何?你此时仅三骑,只要我一声令下,你等就是三滩肉糜。”

    沈致远呵呵笑了起来。

    蒋全义更恼,“既然你不信……那就别谈了,拿枪口说话!”

    说着就待拨转马头。

    沈致远一把拽住蒋全义马头的衔环,正色道:“都过了三年了,你还是没多少长进……。”

    蒋全义怒目而视,正待反驳。

    沈致远抬手阻止道:“话不中听,但却是事实……我既然能料到你会追来,只须在对岸埋伏二百骑兵,你便插翅难逃……这,你不该否认吧?”

    蒋全义脸色赤红,怼道:“就算死在此地,自然有王爷为蒋某报仇……不过就是比你早死几天罢了,何惧之有?”

    沈致远摇摇头道:“哎,真不知吴争怎能容忍你到现在……惯成这般模样!”

    蒋全义怒道:“与你何干……有话就说,无话就打上一仗再说。”

    沈致远突然叹了口气,道:“你真这么恨我?要知道……三年前可是我与钱翘恭率军在海边救了你和你的那些部下,说起来,这救命之恩你否不了吧?”

    蒋全义一时语塞,脸涨得通红。

    沈致远继续道:“知道我为何要在这等你吗?”

    蒋全义不答话。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告诉你,往后我驻囤兖州,你若守海州,你我之间打交道的事多了,别一直用这种不共戴天的模样对我。”

    蒋全义慢慢回过劲来,冷笑道:“不说王爷是不是蒋某驻守海州,就算是,我也会枕戈待旦进攻兖州,令你夜不能寐。”

    沈致远终于沉下脸来,“你真没长脑子吗?若我视你为敌,何须与你啰嗦?”

    蒋全义怼道:“自古以来,汉贼不两立。”

    沈致远动气了,喝道:“谁为汉,谁又是贼?”

    “我为汉,汝为贼!”蒋全义想都没想道,“汉奸已是不赦,何况你手中沾着通州守军千人的鲜血,当千刀万剐也不足以平我心中愤慨!”

    沈致远有些头痛,他反手指着周大虎,对蒋全义道:“通州主将周大虎,你认识吧?”

    蒋全义轻蔑地冷哼一声,“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之徒,蒋某怎能认识这种人?”

    这下周大虎也怒了,“你放屁,谁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了?”

    蒋全义冷笑道:“通州失守,千余将士伤亡,你身为主将,却全身而退,还待在敌人阵中,不是贪生怕死,还能如何?”

    周大虎性子爆,一夹马腹就要向蒋全义冲去,被沈致远一把拽住。

    沈致远道:“你可以不信周大虎,总得信黄驼子吧?他可是吴争的人。”

    蒋全义嗤之以鼻,“曾几何时,你沈致远不也是王爷亲信之人吗?”

    沈致远终于有些抓狂起来,沉声道:“看来你是真傻……我就不该与你浪费这些时间,否则我此时已至沂州。”

    “后悔晚了。”蒋全义轻蔑一笑道,“只怪你自己大意。来人,将三人拿下……尽快撤离!”

    这就是蒋全义,狂归狂,分寸倒掌握得一丝不苟,下令拿下三人之余,还想到撤,说明他并不糊涂。

    蒋全义身后一里半外的“骑兵”动了。

    沈致远这下真急了,“蒋全义,你别误我大事!”

    蒋全义嘿嘿笑道:“乖乖束手就擒,你放心,到了王爷面前,我定为你求情……就算报当年你来救援之恩了。”

    沈致远大叫道:“蒋全义,你糊涂!若一切真如你想象的一样,吴争又得到通州战报之后,怎会至今不下令进攻盐城?”

    这话着实让蒋全义为之一愣,这确实有些问题,如果说吴争顾不上盐城,可此时第一军已经有二万大军登陆江北,而且扬州府的敌军已经被分割成几块,淮安至泰州的通道已经打开,只要吴争传个令,自然有第一军会调转枪口攻盐城。

    这确实与蒋全义心中对吴争的了解相悖,在蒋全义心里,吴争是个有仇必报之人,远的不说,就说此战开启的原因,不就是多尔衮暗中收买了王朝先,然后由王朝先水师炮击了军工坊吗?

    归根结底,还是报复。

    而眼下通州被沈致远攻破,按吴争的心性,应该下令迅速进攻盐城,以报一箭之仇才对。

    蒋全义慢慢冷静下来,“可通州千余将士伤亡,确是事实!”

    沈致远没好气地怼道:“乱世之中,死人不是常有之事吗?你以为我不下令进攻,多尔衮就不会派别人前来接替我进攻了吗?”

    “可他们是同袍手足……你也真下得去手!”蒋全义怒道。

 第1382章 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吗

    沈致远又一次指着周大虎,对蒋全义道:“当日如果不是我,他定会死,还有他麾下尚有三、四千人……也都得死!如果杀数百人,和活数千人,你怎么选?”

    蒋全义瞪着沈致远,半晌才道:“我不选。”

    这就是撒赖皮了。

    沈致远道:“再告诉你一件事,沂州尚囤有多尔衮正黄旗八千铁骑,如果我不攻通州,这八千铁旗就会南下,到时我活不了,军权会被剥夺,通州一样会被攻破。”

    “我不信!”蒋全义大声道,仿佛只有声音大,才显得理直气壮一般,“多尔衮若有八千铁骑囤于沂州,为何不直接南攻?”

    沈致远无奈地摇摇头,道:“一是多尔衮并不想与吴争决战,他起初为得是削弱北伐军实力,只想打一场局部战,这一点与吴争不谋而合。二是这支铁骑是多尔衮赖以自保的亲军,是与我同时从徐州出发的,三是多尔衮还防着我会不会突然倒戈,四是清廷已经派出使团与义兴朝和谈……这下,你能信了吧?”

    “可你手中有三万大军?!”蒋全义嘶吼道,然而他的内心,却是信了大半,因为,他自始至终,都信。因为信,所以追来。

    “这三万人能随我反清?”沈致远反问道,“就算我的枪骑兵能追随我,那三万将士的家人皆在北面,你能让他们不顾家人性命追随我反清?做梦吧你……既然总得死人,那就选择少死些人,况且就我而言,一直认为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其间过程可以忽略不计。”

    蒋全义愣了好久,然后问道:“那你……进入兖州后会怎么做?”

    沈致远没好气地道:“这不是你该问的……回去好好守你的海州,别只想着北伐。还有,见到吴争时,告诉他,如果他再拖延,我便自立,我不会等他太久!”

    ……。

    看着沈致远三人急驰而去的背影。

    蒋全义悠悠一叹。

    虽然在叹气,可他的眼中并无任何仇恨,或者说战意。

    事实上,从海州出发的那一刻,蒋全义就明白,自己不是去追击沈致远的,率三百人急驰至此,无非就是见沈致远一面,问问他,初心尚在否?

    他们是千里转进、同生共死的兄弟,怎么可能拔刀相向?

    生气、愤怒,无非是渲泻心中情感的方式罢了。

    就算没有黄驼子、周大虎,蒋全义还是深信,沈致远绝不会真的投清,就与证据无关,只关乎感觉,心中的感觉!

    身后的“骑兵”面面相觑,他们无法理解,蒋全义竟会眼睁睁地看着三个“叛徒”扬长而去,而不下令阻截。

    然而,蒋全义眼一瞪,大喝道:“天都快黑了,还不赶回去吃饭?”

    吃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一百多人随即拨转马头,再次“呼啸”而去。

    这一路上,不断接回掉队的同袍,回到海州城时,又成了三百骑。

    ……。

    沛县终究爆发了一场所激战。

    正如李颙所预料的,多尔衮在沛县囤结了六千兵力,主将就是那个被吴争在淮安城以北、黄河岸边打了个反击,结果还没接触就“吓得”转身就逃的陈锦。百分百小说网

    也奇怪,陈锦闯了这么大的祸,多尔衮都没有责罚他,反而委以重任,令陈锦率汉军正蓝旗六千人镇守沛县。

    说起这支汉军正蓝旗,那可是陈锦的嫡系,是从大凌河一路带着南下的,为陈锦的高官厚禄立下汗马之功。

    陈锦原为明大凌河都司,降清后,为清廷打了不少仗,如青州杨威、秦尚行、刘泽清之乱,平掖、潍诸县张广之乱,平莱州之乱等等。

    可谓建功无数,不过陈锦的仗几乎都是对各地义军,也就是说,是踩着同胞的尸体站上高位的,或许这也是多尔衮能高抬一手的根本原因吧。

    鲁之域奉吴争命令闪击沛县,在出发时,吴争就口授机宜,令鲁之域速战速决。

    然而吴争的判断出现了失误,鲁之域三千人,一下子就踢到了铁板上。

    沛县已经不是原本的沛县,多尔衮南下徐州前,就在此驻跸半月有余。

    或许从那时起,多尔衮已经开始加固沛县城防了。

    城防加固的不多,只一面城墙,就是南城门。

    沛县地理位置独特,处于南泡河(丰水)与东泗水的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