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17章

汉明-第61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向钱翘恭挥手示意,钱翘恭急道:“王爷不能让他就这么走了。”

    沈致远怒道:“你以为真拦得住我?”

    吴争上前一步,“看来你是有备而来啊……谷亭镇外,三千骑兵……沈致远,你是真变了。”

    沈致远急道:“大哥,我无意害你,那只是我的亲卫骑兵……其中还有钱翘恭之前的一千多枪骑。”

    吴争突然指着沈致远带来的两个护卫之一,“你是清吟吧?”

    一直低着头,缩在后面的“护卫”,终于抬起头来。

    或许是吴争王者之威太盛吧,清吟在身体一阵颤抖之后,向吴争跪下,声音带着一丝惶恐,呐呐道:“清吟……拜见殿下。”

    “我记得你……你是本王长林卫五档头。”

    清吟仰起头来,神色慢慢平静,她说道:“殿下恕罪,清吟并未出卖长林卫,也从无背叛过王爷,但……从被捕之日起,清吟已经死了……眼下的命,全赖沈大人所救,请恕清吟不能再效忠殿下。”

    吴争木然点头,再转向黄驼子,“这么说来……你也是?”

    黄驼子看了沈致远一眼,向吴争单膝下跪,拱手道:“……卑职受王爷之命护卫沈大人,自始至终未敢有一日懈怠……若王爷此时改变前令,黄驼子……愿意听从王爷命令。”

    沈致远面色微微一变,与清吟眼神交流,但随即平静下来。

    吴争轻轻叹了口气,“罢了,罢了……都走吧。”

    吴争终于挥挥手,对沈致远道,“三年没见,你已经学会了用兄弟之情来掣肘于我,你很清楚我不可能杀你、不忍心杀你,所以敢于单枪匹马前来赴约……也罢,便遂了你的心愿……走吧。”

    沈致远听了,大步离开,走了几步,突然回头道:“大哥若真不想让出徐州,可在谷亭以北击败我……但我有言在先,不会私下放水。”

    “我不需要你让。”吴争轻声道,声音有着一丝苦涩的味道,“向我展露你的实力吧……我很期待!”

    ……。

    沈致远走了。

    头也不回地走了。

    钱翘恭急道:“你就这么放他走了?他可不是一个人,他有数万鞑子精锐……。”

    吴争注视着北面,那是沈致远离开的方向。

    “他有一句话说得没错,没有他,鞑子一样会南下。”说到这吴争转向钱翘恭,“难道战事真会因他一人而改变?事实上,清廷是绝对不可能放徐州的,失去徐州,北方就失去了漕粮,如何养活北方数千万人?”

    钱翘恭沉默了一会,问道:“那就真如他所说,让出徐州?”

    “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

    “我也是!”

    “……。”

    “他指了一条路,解决问题的一条路。”吴争淡淡说道,“那就是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一样无法得到……打赢了就可以,哪怕是让福临当你儿子、孙子都行。”

    钱翘恭咬牙道:“对,那就打赢了再说。第一军增援主力已经抵达淮安,咱们有与他们一拼之力。”

    吴争笑道:“只是这样一来,莫老又得瘪他那张没几颗牙的嘴了。”

    钱翘恭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大笑起来,“倒确实是难为了莫老了。”

 第139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可只笑了一会,钱翘恭笑声骤停,他皱眉道:“我就是想不明白,黄驼子怎么愿意追随沈致远……清吟我确实不熟,或许被沈致远营救,有感恩之心,况且也可能男欢女爱与沈致远有了儿女私情,可黄驼子不应该啊,早在年前,但凡是涉及忠诚、底线之事,黄驼子皆会附和于我……。”

    吴争闻听,慢慢沉下脸来,用力挥挥手,似乎不想再继续探讨这个话题,“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回去!”

    ……。

    或许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

    一连五天,谷亭以北的清军,都没有展露出丝毫进攻的迹象。

    这不寻常,很不寻常。

    要知道,兖州清军兵力此时已经高达近五万人,而且,从北直隶方向,清廷控制的各府县驻军,也已经纷纷向兖州靠拢。

    这是大战、决战的先兆。

    清廷会真打算在徐州与吴争打一场生死决战吗?

    当然,吴争也没闲着,首批增援的第一军,一万人由张国维率领已经抵达徐州,随时可以向沛县增援,而另一万人,也已经进驻淮安城。

    同时,从二次增援的第一军两万人,已经登陆扬州,并接替了扬州防务。

    新征募的四万多新军,已经训练一月有余,如果战事紧急,亦可迅速北上。

    在陈子龙掌控下的汉明半月谈,开始密集发行,将原本半月一刊增加为五天一刊,连篇累牍地报导着北伐军不断取得的胜利和大将军府最新的政令。

    各府县被迅速动员起来,每家每户的丁壮,皆已经登记在册,只要一道命令,随时可以征召。

    不得不说,此时的大将军府治下,已经进入了全民动员,每个人都已经清楚,这是一场国战、生死悠关的国战。

    让人奇怪的是,如此窘迫的财政,大将军府甚至连征召新兵都已经拖欠“安家费”的情况下,民间不闻一丝一毫的反对声音,百姓默默地将自己的丈夫、儿子送往各府县的征兵点,甚至还主动捐钱捐物。

    这种万众一心的气氛,感染着别人,然后再从别人那反过来感染着自己。

    也正是因为这种万众一心,大将军府才能在府库空荡荡地情况下,支撑了近五十天的大战,并没有使得军工坊停过一天产,反而,趁此迅速扩大产能,为北面战场,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弹药补给。

    吴争此时心里已经不慌了。

    无数的担忧、疑虑、困惑都消失不见。青青小说

    事实上,再困难的明天,在太阳升起变为今天时,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

    现在吴争真正担心的,反而不再是即将到来的徐州攻防战,而是海上已经集结的各国舰队。

    杭州传来急报,被大将军府“洗劫”了两大港口物资的外番们,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和贪欲了。

    趁他病,要他命。这个道理无论中外,都心知肚明。

    以英吉利、葡萄牙两大舰队为首的“联合舰队”已经成形,他们以卫匡国之口,向大将军府下了最后通牒,必须以双倍的货款,来补偿被“洗劫”的物资,并赔偿各国商人这一个多月的损失,同时,允许各国商人入股织造司,并免去两大港口三年关税……否则,便开战!

    吴争当然不怕,这个时代的舰炮,远没有可以到二十里外的射程,番人只是想要趁自己大战之际敲竹杠罢了,他们绝对不敢登陆,敢迈上大陆一步,北伐军能分分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吴争担心的是,番人舰队的形成,终将危及到对外商贸,而对外商贸已经成了大将军府岁入的四大支柱之首。

    如今支撑大将军府的岁入,最大的来源就是对进出口关税的征收,而原本是历来王朝支柱的农税,因吴争执意地减免,已经下降到了第三位。

    第二位是汉明银行,整合了三大钱庄的汉明银行,规模庞大,所涉储户已经超过五百万人,它如今所经营的利差,已经足以摊平成本,并有了不小的盈余。

    莫执念推行的银币,被世人所接受,特别是被各地商人所推崇,这倒不是商人们不信任银行票汇,而是人性使然,只有真金白银放在兜里,才觉得格外安心。

    而汉明银行真正的“利润”,还是来自于无数储户财富的囤积,各地商人,乃至各国番商,出于交割便利的原因,基本上会将流通款项,留在汉明银行,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流通性积余。

    这也是莫执念能以一己之力,为此战硬抗到今日也不垮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大将军府岁入的第四大支柱是手工业,吴小妹等三女所掌控的织造司,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了大将军府岁入的第四根支柱。

    织造司此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江南无数的桑户、织户和掮客、中间商,主动加盟进入织造司,从而谋求到更大的收益。

    这是吴争强行征收进出口税的原因,由于工业革命还未到来,生产能力的低下,此时丝织品的产量是求大于供,也就是说,但凡从两大港口购买丝织品的番商,是苦求而不得的,他们往往需要在江南逗留二、三个月,才能筹措到需要的货物量。

    而吴争的强行加税,进一步促使了丝织品价格的上涨,物以稀为贵嘛,需要争抢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这相当于后世“饥渴营销”,是差不多的道理。

    但这同样让织造司赚得了最大的一钵金,因为织造司的产能,几乎占据了整个江南丝织品的一半,这就使得织造司无形中有了对丝织品的议价权,涨价,一言而决。

    所以,各地桑户、织户和掮客、中间商,为谋求到更大的收益,便主动加盟织造司,这就形成了织造司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简单地说,番商想要早日购买到所需的货物量,就绕不过织造司。

    其实,这也恰恰是番商的联合舰队,特意提出要入股织造司的原因,因为织造司虽明面上不是官府,但事实上,主持织造司的三女身份特别,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事。

 第1400章 家家有本难言的经

    各国番商,苦织造司日久,却无法使用各种常规“不堪”的手段进行回击,只能趁此机会,来渲泄一下郁积已久的怨气。

    同时,他们也想从织造司的利益中分一杯羹。

    吴争之所以担心,就是因为南面郑森的回应,至今迟迟没有到来。

    吴争不得不担心,如果郑森和番商舰队沆瀣一气,那自己的麻烦就大了。

    郑森之前在福建、浙江的外海,七星岛海域吃了一个哑巴亏,虽说不至于伤筋动骨,但痛是痛了些,吴争还真不能认为,以史书的定论,郑森能摒弃成见,助自己一臂之力。

    派人传讯,以东蕃的归属,只不过是吴争放出的一个香饵,吃不吃,还须郑森自己定夺。

    关键是,徐州大战就在眼前,吴争无法分神赶往杭州府,处理这桩无端冒出的麻烦事。

    望着阴沉下来,象是要下雨的天空,吴争轻喟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到底吹得是东南……还是西北风?”

    ……。

    兖州治所,滋阳城。

    已经没有了多少童真的多尔博,已经俨然象个小大人了。

    他此时正召集文武商讨军机,而沈致远大马金刀地坐在多尔博左侧,这是刚林、祁充格都轮不到的尊位。

    “今日朝廷传来最新旨意,我军必须夺回徐州,诸位有何良策?”多尔博木然问道,对这样一个十岁的孩子而言,面对着数十双各怀心思的眼睛,能从容问出这么一句话来,也算是不错了。

    想来福临数年前登基时,比他还不如吧?

    当时天津卫民乱,义军纷起,才聚众二万多人,小福临就吓得直嚷要回关外。

    相比之下,多尔博要稳重多了。

    可惜,没有人回答,这场面非常尴尬。

    为上者最尴尬的不是有反对意见,而是没有回应他,这就如同唱独角戏一般,太……郁闷得慌了。

    然而多尔博没有这意识,他见堂内沉寂,又再次重问了一遍。

    于是,刚林、祁充格有了反应,怎么说,他们二人也是多尔衮临死前指定的“辅政大臣”,眼见着主子尴尬了,再不化解僵局,便是失职了,若被人借此事指责欺君,还真难以分辩。

    “回世子话,咱们之前已有决议,驻囤兖州、徐州等四州之地,如今兖州府已大部在我军控制之内,可青州、济南二府尚在朝廷控制之下,而徐州更是被北伐军所占,王爷生前再三叮嘱,要想固守四府立足,必须占据四州之地,否则,我军便会陷入无粮养兵之境地……故眼下最要紧的,并非要与北伐军抢夺徐州,而是迅速抢占青州、济南二府,这才是咱们立足的根本。”

    祁充格出言附和道:“臣也是这么觉得,如今一晃过去七天,北伐军援军已过黄河,此时与北伐军抢夺徐州,我军必定伤亡甚大,哪些一来,就算夺回徐州,恐怕也元气大伤……到时如何与朝廷交涉我军抢占青州、济南二府之事?”

    也怪了,这二人之前是力主夺回徐州的,可朝廷旨意一到,反而劝说多尔博抗旨了,这还不算,竟鼓动着多尔博去抢夺清廷控制的青州、济南二府,简直是咄咄怪事。

    其余文武都沉默着,不附和、不表态,皆微微低着头,就象是泥胎一般。

    多尔博转向沈致远,换了一副笑脸,“额驸竟下如何,可有良策?”聚书库

    沈致远轻轻咳嗽一声,“虽说王爷生前受到朝廷不公对待,但朝廷终归是朝廷,抗旨不遵若成了先例,那么世子往后如何服众……此为大谬也!我认为,应遵从先王谕令,夺回徐州,如此既不负先王遗命,又可向朝廷有个交待,至于……青州、济南二府……。”

    沈致远慢慢起身,向多尔博一揖,然后直起身面对众文武道:“若徐州、兖州皆在我手,想要青州、济南二府,朝廷又怎会不应,又怎敢不应?”

    这气势,这风度,啧啧……也没谁了。

    不过沈致远这话,倒也不是虚妄。

    经多尔衮此战部署之后,清廷在京畿的兵力,为之一空。

    不说阵亡的一万多人,就说祖大弼部、陈锦所部,这加起来又是近万人之数。

    然后多尔博名下,囤于兖州的近五万大军,这些可都是多尔衮从京畿调来的兵,清廷眼下还有多少现成的兵马可以两面作战?

    沈致远敢说这样的话,自然是有底气的。

    沈致远这话一出口,武将们精神为之一振,军队太想要一场胜利了,半个月来,战场态势突然扭转,从连战连捷,到连战连败,将士们都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再这样下去,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所以,武将们不想与族人交战,他们想要南攻徐州。

    沈致远这话契合了他们的心思,于是,看向沈致远的目光里,多了一种自己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