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33章

汉明-第633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吴争水师覆没,对我军或许利大于弊。”

    这二人的话,让郑森长长吐出了一口气。

    陈永华急了,忙道“二位将军所言,极是荒唐,这是在谗言诱主

    ……王爷,万万不可听二位将军的,有道是唇亡齿寒,在番人眼中,可不分是郑家军还是北伐军……王爷三思啊!”

    郑森再次踯躅起来,看看陈永华,再看看身边诸将。

    他率郑家水师主力北来,其因却不是为了增援吴争。

    事实上,郑森是想夺回被清军偷袭得手的厦门。

    之前,郑森与吴争在七星岛火拼,得知揭阳方向被清军袭了后路,不得不与吴争罢兵言和,双方“释清”误会休战。

    郑森率水师抵达大星所,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

    遂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

    马得功在收拢船舰上千艘,渡载清军袭击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守军,厦门随即失守。

    由于事出突然,董夫人与郑森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

    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

    郑森在得知消息后,急率水师返回厦门,可清军已经撤退,只留下一片狼籍。

    这时,吴争的信使到达厦门,将吴争的提议转述给了郑森。

    当时郑森是心动的,虽然与吴争有摩擦,可毕竟二人在当初营救隆武时,有些交情,同时,郑森也认为,如果与吴争水师南北联合,就算在陆地上不成,海上也可无敌。

    最关键的是,真要是按吴争所说,双方合力打赢了荷兰红毛鬼佬,那东番还真有可能收复,成为自己的根据地。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郑森在考虑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率水师北上。

    可郑森此人耳根子有些软,决定的事情易变。

    在北向的路上,在身边诸将的怂恿和规劝下,不断地变换着主意,这才使得此次行军,三、四天的海路,竟走了十天,才到浙江与福建海域的交界处——台山、七星岛海域。

    劝郑森坐山观虎斗的人,远多于增援的人,尤以周瑞、陈辉态度坚决,不过想想也是,之前在王一林、张名振手下吃了那么大的亏,还损失了近五十艘舰船,这“仇”不算小。

    力劝郑森增援吴争的,大都是从原隆武过去的人,但陈永华却是唯一一个郑森的嫡系。

    七星岛火拼时,陈永华与吴争有过一面之缘,陈永华坚信,只有联合才能驱逐鞑虏、恢复华夏,所以,陈永华力劝郑森增援。

    。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郑森的踯躅

    此时陈永华的“粗暴”指责,令力主坐山观虎斗的郑森嫡系们,顿时对陈永华怒目相向,在这一刻,陈永华就等于彻底得罪了这批人。

    连郑森的脸色也阴沉到了极点,他原本还算温和的目光,此时变得锐利。

    陈永华是真不明白这其中的道道吗?郑森率水师北上,那是应景。

    做为名义上永历朝的臣子,在永历帝下旨共讨满清并派李定国率大西军北伐的这个当口,郑森怎么也得来应应景不是?

    否则,那就不是听调不听宣,而是等于实质上的独立了。

    这是在乎名声的郑森,绝对不愿意做的,虽然耳根子软了些、优柔寡断了些,但对于反清这件事上,郑森的坚决,并不逊于吴争。

    何况此次厦门的老窝又被清军端了,新仇旧恨,郑森岂能轻易罢休?

    但此次吴争并非与清廷厮杀,而是与各番交恶,这对于郑森而言,确实难以立下决断,要知道荷兰红毛的舰队与吴争离得远,离他郑森,那可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郑森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嫡系心里怨恨吴争不假,可真正反对增援吴争,却是另有原因,东番离闽粤太近了,诸番联合舰队至南海集结时,就没少派人前来“疏通”。

    番人无意与郑家水师交恶,只希望郑家水师旁观,不参与就行。

    要求很简单,实惠真不少。

    郑森也得到巨大的好处,三十门欧洲最新式的十二磅舷炮,射程超过二十里,这显然是郑森无法拒绝的诱惑。

    虽然没有公然应承,但,一旦收下“礼物”,双方自然都心领神会。

    所以,郑森此来,就是应景,之所以询问麾下诸僚,无非是做做样子罢了。

    可惜,陈永华是个异类。

    陈永华其实是寒门出身,其父倒是中过举,可陈永华仅是生员(秀才),清军南下攻陷同安,其父陈鼎在明伦堂自缢。

    郑森感念陈鼎的风骨,才收留了陈永华。

    之后,经过交谈,才引陈永华为知己、肱股,授以参军之职。

    陈永华虽仅是生员出身,可明文人的倔脾气,倒是深入骨髓。

    清所编撰的明史,将明朝黑化成了一个暴虐无度的王朝,可事实上,明朝二百多年享国,还真不是清人所编撰的那么回事。

    明虽不如宋那般开放,但也绝对不是以言获罪的王朝。

    否则,皇帝也不会被逼得数十年不上朝,赫赫有名的廷杖之下,造就了多少诤臣的名声?

    廷杖真得是为了阻言路吗?

    绝对不是,如果真以言获罪,哪来那么多前赴后继的明文臣获得诤臣、刚直的名声?

    明一朝,从老朱开始,只抑武将,让文人超脱于倾轧之外,成就了文人,却毁于文人。

    陈永华亦不能免俗,他认为对的,除非郑森封了他的嘴,砍了他的脑袋,否则,必力谏之!

    郑森有些生气了。

    看着不识趣的陈永华,郑森感觉就象吃了只苍蝇一般地恶心。

    在郑森看来,郑家虽然名义上归永历,可事实上是听调不听宣,关乎利益,就算同为永历名下的同僚李定国数次请求联合,郑森都不肯答应出兵,何况是外朝吴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或许四年前,与吴争在福州一晤时,郑森也有着吴争那般的血气方刚,那么经过这四年的坎坷,血气方刚已不在,剩下的,恐怕说只有切身利益可言了。

    郑森不想救吴争,他心里早有决断,只是不说。

    倒不是因为吴争在七星岛“劫掠”不得不家水师,这种小恨,对于一战折损二十万大军的郑森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郑森不想增援的原因是,如果此次吴争水师化险为夷,那么接下去郑军直面的将是吴争,这是完全可以预计的。

    刚刚江北一战,北伐军已经向北推进了数百里,李定国大西军兵峰已达湖广,这样一来,郑军收复福建全境的时机到了。

    福建光复,那么,北伐军就成了郑军的“拦路虎”,甚至比清军更强悍、更要命!

    郑森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郑森终究是给陈永华留足了面子,他喝退诸将,仅留下陈永华。

    “复甫,你可知道,此围一解,江南就完全落入义兴朝囊中……不,确切地说,是吴争囊中。福建清军已成瓮中之鳖,我军光复福建全境指日可待,可接下来,我军如何处置与北伐军的关系……难道,就在北伐军的阴影之下,待到河山光复吗……?”

    陈永华变得安静起来,追随郑森时日不短了,他自然能领会郑森心中的纠结,对于郑军而言,北伐军太过强大了,但这并没有令郑森太忌惮,因为郑家真正的根基是水师。

    可惜,吴争的三大水师触及了郑森的底线,赖以依仗的根基被挑战,岂能不惹人忌惮?

    陈永华静静地待郑森说完,才开口道:“臣属就问王爷一句话,若吴争亡,我军能否独自北伐,若能,敢问王爷需要多久,北伐方可成功?”

    郑森微微皱眉道:“江山沦丧已有五年之久,明人百姓,特别是江北明人,大都已附贼……。”

    陈永华毫不犹豫地打断道:“既然王爷很清楚,仅靠我军,短期之内无法北伐,那为何不助吴争一臂之力,也好在来日光复河山之后,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

    郑森脸皮轻轻抖动了一下,他阴沉地注视着陈永华道:“复甫是想让我向吴争献媚、请功,苟延于他麾下?”

    陈永华立即不定道:“王爷误会了,臣属绝无此意……经北伐军江北一战,满清的气数已衰,接下来,清廷必会收缩西北及东南方向兵力,以求阻断北伐军继续向北吞食而自保……如此一来,天下四分之局便会出现,东吴争、南王爷、西李定国、北满清。”

    郑森立即道:“既然复甫也是这么想的,自然应该明白我的心意,与其让一强敌挡道,不如借番人之手,削弱他的实力,如此,我军在收复福建之后,便可于他分庭抗礼……甚至反客为主,只要将我军兵锋触及到江北,方可在来日建立不朽的功业。”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郑森的抉择

    ps:感谢书友“帅毛”投的月票。

    陈永华摇摇头,“王爷所言实属……荒谬。”

    过了,真过了。

    虽说四周没有别人,虽说郑森视陈永华为知己、股肱,可这样的指责,显然是过了。

    郑森一听,大怒,厉声喝道:“陈永华,你放肆!”

    然而陈永华却直视郑森,坚定地道:“王爷与晋王共属永历朝麾下,如今陛下旨意天下伐清,王爷率水师至战场边缘,却不进入,见死不救之举,实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必惹人言汹汹、物议纷纷,此战之后,王爷将如何向天下人交待?平白给了吴争报复的借口。”

    “本王何须交待?”郑森愠怒地喝斥道,“番人舰队不是本王请来的,是吴争自己惹的祸,救他是人情,不救是本份……本王不欠他的!”

    “王爷确实不欠吴争的,可王爷欠天下明人的。”陈永华竟针锋相对,“闽粤之间,王爷就是反清复明唯一的旗帜,无数义士云集于王爷麾下,为得就是反清复明,若此次王爷见死不救,致使吴争水师覆灭……会令这些人寒心哪。”

    “那又如何?”郑森近乎于咆哮起来,或许下一刻,他就要发作了。

    陈永华面不改色地陈述道:“他们自然不能将王爷如何……可若吴争亡了,反倒也没事了,舆情不久就会消失,或者王爷打几场胜仗,也可扭转……可王爷应该很清楚,吴争亡不了,番人舰队想要的是报复和港口、商贸利益,并非占领,如此一来,最坏的结果就是吴争三大水师覆灭,与番人签订耻辱的条约。但,他有北伐军在手,陆上依旧是无敌。王爷……真到了那时,王爷如何……交待?又将如何自处?”

    郑森明显一愣,他确实没考虑过吴争不亡的反制后果,他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吴争到时会责怪本王……不救?”

    “顺理成章。”陈永华轻轻叹息道,“臣属与吴争有过一面之缘,他……绝非君子。”

    君子,可欺,欺之以方,若无大义,便师出无名。

    非君子,那才可怕!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这,才是陈永华此话的言下之意。

    郑森沉默了。

    北伐军,到时就是悬在郑军头上的一把刀。

    吴争是君子,还无妨,不救是应份,郑军没有义务去增援。

    非君子,那就难了,报复不需要理由,甚至不需要借口!

    陈永华再叹了口气道:“据最新的消息,晋王两蹶名王,斩杀尼堪、逼死孔有德,挟大胜之威,兵锋已至湖广境内,与北伐军会师只是时间问题。王爷啊,到时东、西两军会合,我军将被隔离于东南一隅,又将如何自处?难道王爷真有心,在不久之后与大西军、北伐军联军打一场决战?”

    郑森面无表情,但他放在案上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不知是愤怒还是恐惧,亦或者有别的原因。

    “王爷,晋王之女已入杭州府,这是由陛下钦赐的双方联姻,双王联姻,虽份属两朝,可也被各反清势力称为一段佳话,如果王爷此时见死不救,得罪了吴争,等于同时得罪了两大势力,此非智者所为啊。况且,王爷莫非认为,日后纷争一起,晋王是因为同朝为官,站在王爷一边,还是会因遵奉旨意、儿女姻亲,站在吴争一边……请王爷三思!”

    陈永华郑重躬身一礼,然后向后退到一边,意思是,我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

    郑森手抖得更厉害了,这还用想吗?

    自己数次拒绝了李定国的联合请求,甚至两次拒绝李定国的联姻请求。

    李定国就算不视自己为敌,也不可能有亲近之意。

    如今的李定国已经受封晋王,整合了大西军,实力尤在自己之上,早已非吴下阿蒙。

    真要在大西军、北伐军会师之后,李定国还能背弃吴争,站在自己一边,痴人说梦罢了。

    这道理,要想通,并不难。

    郑森长吐一口气,悠悠地问道:“那以复甫之意……该救?”

    “该救!”陈永华坚守地回答道,“刻不容缓。永历、义兴两朝,虽各自为政,可皆在大明旗下,王爷救得不是吴争,救得是反清复明大业。陛下令晋王北攻,显然已经有了与吴争联合之意,此时王爷若按兵不动,势必为朝廷所不容。”

    “……可今日本王救了他,日后却要受他兵势所制,本王……实在不甘心哪。”

    “王爷言重了,王爷率水师主力增援吴争,声势越大越好,日后必天下皆知。敢问王爷,吴争能欠着王爷救援之恩情,而在日后翻脸对王爷拔刀相向吗?”陈永华猜到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决定再落个实锤,“或许日后吴争会成为王爷的阻碍,但,至少短期内,他不会冒忘恩负义之恶名,冲王爷动手,因为他始终未能整合义兴朝上下,以何名讨伐王爷?确切地说,此战之后,只要王爷不主动进攻,吴争就没有向王爷动手的大义。救吴争,于王爷有利有弊,可不救吴争,于王爷却是有害无益……。”

    郑森慢慢闭上眼睛。

    陈永华声嘎然而止,也沉默了。

    许久,郑森突然抬头,大声道:“传本王令,水师全军向北,增援……吴争!敢违令不遵、消极懈怠者,斩!”

    ……。

    克里?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