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52章

汉明-第65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好的气氛,催人还银子,这也忒不地道了吧?

    李定国虽然不如才子士人那般知书识礼,可欠债还钱的道理还是懂的。

    他恼道:“少不你的……别扯东扯西的,说吧,想要什么嫁妆?”

    吴争舔舔干渴的嘴唇,应该带小安子来的,鲁进财这小子真不懂事,看,连端杯水都不会。

    “老李啊……你说这天下……还有什么我能看得上的嫁妆?呸……这根本就不是嫁妆的事,老李……我说的是令爱年纪太小了……。”

    “只要我一声令下,今日你得死在这。”李定国怒道。

    “杀我容易,可老李啊……大西军怕是挡不住……二十万北伐军盛怒一击……白白便宜了北面鞑子……哦,还有那郑家小子……与你何益?”

    “成……依你就是,只要你给大西军让条路。”

    “什么路?”

    “安庆、庐州、凤阳、徐州……莫挡大西军北伐。”李定国突然脸色和缓起来,竟用起商量的口吻,“江北一战,北伐军已如强弩,可我大西军气势正盛,只要广信卫让开去路就成……当李某欠你一次情,如何?”

    听听,听听,连李叔都忘记了,自称李某了。

    “能唤人来,给口水喝不?”吴争是真没力气叫唤了,哪怕鲁进财就在百步之外。

    “你先应了,我就给你唤人……其实我也渴了。”

    “那……还是算了吧。”吴争说完,连眼睛都闭上了。

    李定国大怒,“小子,别不识好歹!”

    吴争连眼都不睁,“小侄从来都不识好歹……你能奈我何?”

    “你……。”

    吴争慢慢睁眼,“老李啊……其实只要你答应一件事,要我让路也不难。”

    “你说。”

    “请永历帝移驾杭州府。”

    “放屁!”李定国大喝一声,“你妄想!”

    “哎……。”吴争叹了口气,又合上眼了,“那就没办法了,要不……老李你下令杀了小侄吧。”

    李定国喘着粗气,突然气极反笑起来,“你小子真是个属犟驴的……合李某脾气。”

    “多谢……多谢夸奖。”

    李定国苦笑起来,摇摇头道,“明室正朔之争,你我都不能插手,是为人臣之道也。”

    “来之前,有人对我说,天下无主,非有德者居之,而该有能者居之……。”

    “哪个奸倿敢如此蛊惑……告诉我,李某砍下他的脑袋!”

    “忘了。”吴争晃晃头道,“我只知道,他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李定国脸色慢慢变冷,盯着吴争的脸道,“你欲行谋逆之事?”

    吴争慢慢睁眼,看着李定国。

    二人大眼瞪小眼,互视许久。

    吴争叹道:“老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哪?”

    “何意?”

    “你追随你义父转战数千里,历经十余年,手上所沾宗室鲜血恐怕可成一池了吧?如今反倒成了宗室最忠诚的臣子,难道当不得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句评语吗?”

    “李某是为了芸芸众生、汉家天下,也是为了义父临终心愿!”李定国愤怒地辩解道。

    吴争点点头,毫不犹豫地道,“我信。”

    “……。”

    “我是真信。”吴争认真地重复、强调道,“芸芸众生、汉家天下……将牺牲无数人性命夺回的江山,交还给朱氏,然后若干年后,继续重复这场悲剧,合适吗?”

    李定国皱紧眉头,厉声道:“难道比你谋逆……更不合适?”

    “不。”吴争用力摇摇头道,“谁都不合适,包括义兴、永历,也包括你、我。但,谁都合适……只要他是汉人。”

    “你……!”

    “汉家天下,汉人为正朔,姓什么,重要吗?”

    “……。”

    “如果有一天,你老李可以统领天下汉人重兴汉家,吴争甘愿附骥尾、辅佐于你。”

    李定国冷冷道:“若李某不能呢?”

    吴争淡淡道:“那就莫挡路。”

    “我欲挡呢?”

    “挡我者,死!”这一声干脆、利落。

    二人针尖对麦芒,眼神交错。

    如果目光能杀人,这二人都应该已经体无完肤了。

    这个时候,怕是酒都该醒了几分了。

    李定国突然仰头哈哈大笑起来,“你小子……确实是有些意思。”

    吴争倒是有些想不通,面前这两颊络腮,脸却白皙的男子,怎么也无法与吴争脑子里那个二蹶名王,令天下震动的英伟汉子联系在一起。

    如果不是两军阵前,吴争还真想扯着宋安的耳朵,证实一下这男人的身份。

    人嘛,往往怀疑亲眼所见,太过真实,就会让人觉得……假?

    李定国随意地伸手,将腰间另一个空坛子取出,这动作让吴争不由得将身子往后挪了挪,担心一不留神真被砸个头破血流、满脸乌青。

    当着两军的面,这人可丢不起啊。

    不过李定国却没有再掷,将坛子轻轻放在身边。

    然后手一撑起身,上前两步,蹲了下来,看着吴争的眼睛道:“路,你必须让……!”

    吴争自然不肯,刚要开口反驳,李定国抬手阻止,不容分辨地说道,“但孤不让你吃亏,李某也不是欠人情不还之人……这样,若有朝一日,驱逐鞑虏,复我汉家江山,那时,我还你这个大人情,也算是偿你之前让商会送孤粮草、火器之情。”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会盟

    汉明正文卷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醴陵会盟吴争再次张嘴,又被李定国拦住。

    该死的,还不让人说话了。

    李定国不管,他继续道:“战场厮杀,总有马革裹尸的那天,大西军人员复杂,一路北伐打顺风仗应该没有问题,但若遭遇挫败,怕是……溥兴、海岳留在杭州府,孤很放心,你也别嫌弃,孤知道你贵为吴王……但孤的嫁妆,必能让你满意。”

    吴争愣住了,什么意思?

    李定国直起身子,转身指着大西军方向,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孤若将他们带回,后患无穷……你明白吗?”

    吴争困惑地摇摇头。

    李定国沉声道,“大西军中,以孙可望旧部人数为最,孙可望北逃投清,被清廷封为义王,此次孤要带兵去问问他……还记得义父临终嘱托乎?”

    吴争心里一惊,“你要直取顺天府……你疯了?”

    孙可望降清之后,入顺天府,被清廷封为义王,可谓红得发紫。

    也是,清廷为了分化大西军,特意树立孙可望这典型,期盼孙可望旧部效仿孙可望,全去归降。

    孙可望也知自己罪行滔天,哪还敢出京城?

    此时李定国说要带兵亲自去问,自然得攻破顺天府才能见到孙可望,可清廷就算是颓势已现,也不是李定国数千里奔袭、孤军深入敌心腹之地能做得到的。

    李定国斜了吴争一眼,哂然道:“你以为清廷是真看重孙可望么?一旦孤率大西军攻破汝宁府,敌京畿震动,清廷必会派孙可望前来与孤谈判。”

    吴争这才醒悟过来,也对,真要是大西军攻占湖广全境,不用攻当汝宁府,清廷都会派孙可望去“劝”阻了。

    但话是这么说,想办到就太难了。

    之前大西军一路疾进,所向披靡,不仅仅是李定国指挥卓越,也不仅仅是大西军战力强悍、将士同心同德,最大的原因在于吴争在淮安、徐州、凤阳三府牵制了大量清军,兵力近三十

    万之数。

    可如今不同,义兴朝与清廷达成和议,做为隶属于义兴朝名下的北伐军,自然不能再重启战端,这同样也不符合吴争自身的利益。

    “现在不是时候,大西军已经奔袭千里之遥,急需要休整……。”吴争斟酌着,尽量用和缓、不刺激李定国的语气道,“越往北,大西军遇到的敌人阻力越大,同时,孤军深入,也是兵家大忌……你若一意孤行,可能就……回不来了。这样……听我一句劝,大西军莫再往北,三年,不,最多两年,你我一起北伐。”

    李定国眼神有些古怪起来,他似笑非笑地看着吴争道:“你让我很意外……难道你不觉得,大西军此时北伐,就算孤与鞑虏拼个两败俱伤,最得利的……不就是你吗?”

    吴争一愣,苦笑起来,他听出了李定国语气的讥讽。

    “如果在晋王和晋王所指的得利之间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晋王……我希望您,活着!”吴争正容道。

    这下换李定国惊讶了,他皱眉道:“是因为海岳……不,不应该啊……为何?”

    “国破家亡、山河凋零之时,造个神不容易,晋王二蹶名王,振奋的不仅仅是西南数千万民众,而是全天下汉人……您若阵亡、大西军溃败,同样削弱的是全天下汉人的精气神。所以,我希望您活着,好好活着!”

    李定国慢慢坐了下来,重复了之前那句,“你,让我很意外!”

    吴争有些腼腆地咧了咧嘴,“晋王不应该意外的,如果真是意外,想来晋王今日不该来见我,至少不该在我面前喝这么多的酒……况且,如果易位而处,晋王也不会坐视我去送死……对吗?”

    李定国的脸色显得庄重起来,他看着吴争,缓慢但坚定地点点头道:“对,如果你死了,江南半壁便再无可能出第二个象你这样的人……大西军独木难支、郑森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北伐大业……难矣!”

    吴争笑了起来,舒心地笑,“既然如此,你我何不联手?”

    李定国呵呵笑道:“固所愿,不敢请耳……只是北伐功成之时,该由谁登上至尊之位?”

    吴争笑道:“至尊之位,有那么重要吗?”

    李定国挑挑眉头,“当然重要。”

    “如果轻君实相呢?”

    李定国皱眉道:“这有何不同?与一个权倾朝野的宰相相比,皇帝更适合掌实权。”

    “如果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呢?”

    “还是内阁?”

    “是。”吴争道,“军政分离,内阁执政,皇帝掌军,双方互不干涉,又相互监督。”

    李定国不解地道:“若皇帝改变主意,发动政变,又当如何?”

    “勒石为证。”

    “如何限制?”

    “宪法。”

    “何为宪法?”

    “立法之法。”

    ……二人漫长地试探终于结束,进入了言简意赅的快速应对之中。

    这一夜,二人彻夜交谈。

    确定了两军日后的合作,确立了先南后北再西北的战略。

    可怜此时正在与番人联合舰队拼杀的郑森,就这么被二人定为整编对象了。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意外,郑军除了水师,陆军确实相对孱弱了些,此时大西军与北伐军会师,不仅将在闽粤清军拦腰截断,同样使得郑军再无可能北上,想要北上,就得李定国和吴争同意,这样一来,郑森的定位就已经非常明确了,那就是,整编。

    当然,是李定国以永历晋王之名整编,与吴争没多大关系。

    但这场整编,必须北伐军配合,或许就也是李定国务必要亲自来醴陵,与吴争喝上四坛烈酒的原因。

    只有大西军和北伐军联合,方才可以肃清闽粤清军,同时,将郑军给整编了,形成义兴朝和永历朝实际上的联合,那么北伐的大门,才真正地开启了。

    双方约定,以湖广、江西为界,两军对北转入战略防御。

    对南,大西军肃清广东,北伐军以郑军之名,扫荡福建。

    之后共同“劝说”郑森接受整编,陆军归李定国,水师归吴争。

    两年之后,两军联合北伐,功成之后,平定西北。

    这一天,被世人称呼为“醴陵会盟”。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会盟(二)

    只是吴争心里总觉得,象是吃了亏。

    因为李定国在与吴争把臂辞行时,是这么说的,“吴家小子,好好待我儿溥兴和海岳,之后嫁妆少不了你的。”

    吴争当时苦笑回道:“我把你当兄长,你却一心一意要做我岳父……这岂不是强人所难吗?”

    李定国哈哈大笑道:“想做我兄弟的人多了,女婿这辈子我就只有一个,孰轻孰重,你自己选……我也有过三兄弟,可如今一死一叛……吴家小子,多掂量掂量吧。”

    吴争无语,心中腹诽,历史已经改变,你才过而立之年,谁能保证,你不再多生几个女儿?

    ……。

    醴陵会盟,第一次确立了北伐军、大西军两军的正式联合,也是第一次正式有了北伐同盟。

    这事看起来很突然,但其实也早在预料之中。

    从黄应运三次出使江南、李定国送长子长女来杭州府、吴争令江南商会不惜重金,数千里之遥运军械给李定国,再到永历帝全力支持李定国北伐。

    两军联合,就已经注定。

    这不是简单的义气相投,是利益使然。

    大西军需要江南的火器、粮食和北伐军对福建清军的牵制,北伐军需要西南方向的响应来应对闽粤清军和郑军。

    在这种双方共同的需求下,一加一或许小于二,但,一定大于一。

    ……。

    “臣等知罪,请王爷责罚。”

    吴争目光扫过跪在自己面前的李过、高一边、刘体仁等,他们都低着头。

    “无罪。不仅无罪,还有功……大功!”吴争淡淡地说道,“三位国公都起来吧,孤不敢当三位国公如此大礼。”

    吴争当初收揽忠贞营,义兴朝封高桂英被封为国夫人,封号改了一个字,为“忠义夫人”,李过受封为夔国公,高一功受封郢国公,刘体仁受封皖国公。

    当然,以明朝规制,再高的官位见亲王时也须跪。

    吴争虽是异姓,但吴王封号之尊,也盖过寻常亲王封爵,自然当得起三人一跪。

    但吴争话中的冷意,让李过等人更感不安。

    没错,他们确实有功,广信卫在半个多月时间,以不到千人的伤亡,连续攻克抚州、临江、袁州三府,可谓战功赫赫。

    可吴争高兴不起来,李过、高一边、刘体仁等自然就更高兴不起来了。

    道理很简单,当一支军队出现了自己的思想,这绝对让吴争高兴不起来,而吴争一旦不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