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58章

汉明-第658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家水师虽然被打得体无完肤,但主力舰尤在,吴淞、舟山与郑家水师的会合,等于断绝了克里索恩想一战致胜的可能性,关键是,哆啰(花莲)、淡水两个方向的北伐军虎视眈眈,使得克里索恩想凭借岛上守军据岛而守都不可能了。

    真要打败了,哪怕是两败俱伤,恐怕东藩岛的易手结局也不可改变,既然如此,何必再打呢?

    不如坐下来,好好谈谈条件。

    双方经过三天“颇具诚意”的谈判,达成了协议框架。

    克里索恩以联合舰队主帅的名义,代表各国承认义兴朝对东藩岛的主权。

    吴争以义兴朝大将军的名义,授于荷兰海军在淡水港的滞留权,权限为五年,期满之后荷兰海军必须撤离。

    同时,吴争以义兴朝吴王的名义,赋予各国商人在东藩岛商税的减免,额度为五成,而荷兰商人以其特殊性,享有五年的免税期,期满与各国商人一样,减免五成。

    最后一条是,释放所有在滩浒山、东藩两次海战的被俘者,包括那个已经恨红毛牙痒痒的英吉利将军纳布尔,这为日后英吉利与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爆发一场更大的利益争夺战奠定了基础,也为吴争适时将水师触角伸入马六甲范围奠定了基础,当然,那是后话了。

    。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谁苟延残喘谁休养生息

    吴争确实没有让郑森太吃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东藩岛的东宁城,正式被更名为承天府,郑森以延平郡王之名义入驻承天府,成为第一任东藩安抚使。

    这很荒诞,因为郑森是永历朝的官,却被吴争一个义兴朝的吴王任命了。

    可没有人去质疑,因为这里的吴争,拥有着对整个东藩岛的生杀予夺之权,甚至包括那些受红毛雇佣的土著治安军。

    而吴争与李定国的会盟,让吴争有了任命郑森为东藩安抚使的大义。

    当然,这需要郑森自己的同意,可郑森能不同意吗?

    吴争的“威逼利诱”,以结果非常明显,如果郑森不接受李定国和吴争的整编,那么,郑家步军和水师将成为无根之萍,两方弃之不顾的结局,就是郑家步军被闽粤清军围攻、水师被番人联合舰队击溃。

    当然,郑森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永历帝上告。

    可永历帝此时绝对宠信救他于危难的李定国,又怎么可能去帮这个听调还不听宣的郑森呢?

    郑森有选择的余地吗?

    没有。

    所谓存在即有理嘛。

    虽然远在海外,但正如吴争所说,确实是名正言顺的一方诸侯了。

    自此,三方对于东藩岛主权和利益的战争,终于以最后和平谈判解决的方式平息下来。

    所有海商,都为之大松了一口气,在三方水师、海军的共同巡航下,南海海贸变得益发繁荣起来。

    郑森麾下步军随后被大西军整编,水师被吴争整编,王一林的陈钱山水师正式更名为南海水师,触角渐渐南扩。

    当然,郑森还是带走了一部分军队,数量还不少,有二万人左右,随他入驻东藩,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土著需要被王法教化嘛。

    在江南开始进入休养生息之际,大西军开始了扫荡湖广、闽粤清军残部。

    与其说,是李定国一人在战斗,不如说是北伐军换了身衣服,在与敌搏杀,广信卫在高一功的率领下,从湖广一直打到福州。

    其部屡战屡胜,所向披靡,在当时,高一功部因为军服的左袖上比大西军多一条红绸缚臂,被世人称为“红绸军”,一时风头无量。

    三个月,仅仅三个月,也就是这年年底时,湖广、闽粤清军残部被一扫而空,黄河以南,洞庭湖以东,半壁江山正式易手,世人皆称北伐之日不远矣。

    ……。

    义兴三年年末。

    新君朱莲壁改元为建新,定次年为建新元年。

    无独有偶,北方清廷也有大动作。

    刚满十四的小福临祭天告祖,正式亲政。

    福临亲政之后,随即颁布诏令,以嗣睿亲王多尔博封藩兖州、英亲王阿济格封藩雍州。

    同时,福临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叔和硕郑亲王。

    还有,擢升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为吏部汉尚书。

    擢升太常寺少卿汤若望为太常卿……等等。

    福临还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汉、满民族矛盾的措施,推行洪、范等人一直灌输给他的人皆平等的主张。

    可惜的是,虽然小福临很想有番作为,也颇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终因他周围尚未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致使他的设想、计划被无限期地搁浅。

    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圣旨出不了宫门。

    也对,这朝堂之上,洪、范等汉臣虽然权倾朝野,但京城之中,掌握最大兵权的还是满人。

    想要颠覆满、汉地位,不是一张嘴,抖嗦几下就能解决的。

    关于利益之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厮杀,不见硝烟,却比硝烟更烈。

    不过,年少气盛的福临,终究没有按捺住他心里对多尔衮的憎恶。

    在他亲政后不久,就忍不住动手了,原吏部满尚书谭泰,被福临以结党附逆之罪名,下狱论死抄家。

    结党附逆,结谁的党,附谁的逆?

    自然是摄政王多尔衮了,满朝文武个个心知肚明,由此,没有一个人敢出声,也不愿出声,谁会傻得为一个死了的人去得罪皇帝?

    但一样没有一个人落井下石,因为多尔博就藩兖州,手中十万大军,那可不是吃素的,谁能保证,万一自己在京城落井下石之后,能不能见到明日的太阳?

    多尔衮死后形成的权力真空被三方迅速抢占。

    福临自然是瓜分最多的受益者。

    洪承畴、范文程等汉臣位居第二。

    济尔哈朗有幸位列第三。

    但有一人,占了好大的一个空子,那就是钱谦益。

    这老滑头对柳如是用情倒是很深,可惜,柳如是被多尔衮抓捕之后,下落不明。

    就连最后刚林、祁充格收了钱谦益大笔的银子,私纵了钱谦益,柳如是也一样没有音讯。

    局中人都猜测,柳如是怕是死了吧。

    钱谦益“终于”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也是,对他来说,“悲伤”总该有个度吧?

    忠诚也该有个底线,譬如对“大明”。

    见缝插针,抱住福临大腿的钱谦益,于是就得了一个大便宜,从礼部侍郎(其实已经被多尔衮私下黜落,半年多没去上班了),直升为礼部汉尚书,可谓一飞冲天啊。

    时人都感慨说,这真是个黑心肠的“不倒翁”。

    天下大势,以一种无法看懂的变化按它的轨迹运行着。

    但总得来说,从这新的一年开始,华夏遍地的烽火渐渐开始熄灭,混战了近十年的土地上,难得有了一段与民休养生息的舒坦日子。

    只有西北方向,不管是建新(义兴)、永历、清廷都无法左右的大顺军残部,依旧在与清军厮杀,为得就是土地、人口,不过规模都不大,清军也就阿济格部在参战。

    虽说是“和平”了,可没有人认为是真正的太平了,就连杭州府坊间的卖油郎都知道,北伐,就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相较于当年吴争带数百人回到绍兴府时,民众的迷茫和无助,此时的民众哪个不自信满满,似乎,光复顺天府,易如反掌,就在弹指之间。

    可谁能真正明白,光复之后,又该如何呢?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还是翁婿

    ps:感谢书友“hqb”的打赏。

    吴争这些天一直待在松江军工坊。

    不,已经不能简单地称为军工坊了。

    准确地说,已经是军工坊和东方红科技股份公司了。

    宋应星已经慢慢习惯于他没有官衔的白身身份,也对,管控着方圆一百六十里的“园区”,手下一千多能工巧匠和上万工人,这数量与北伐军军制比较,大小也该是个三品将军衔了。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吴争能投其所好。

    也对,搞科研的人嘛,只要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就会拼尽全图地追逐远方的光明。

    譬如黄火药、直流电……还有衍生出的机械,譬如后装枪、预装金属弹丸、直流发动机等等。

    吴争毫不吝啬地为宋应星推开了一扇窗,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平台和无限的资金。

    这就象在肥沃的田野中,肆意地播撒出无数的种子。

    能怎么长?

    吴争也不知道。

    吴争只知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他自己也有需要他去做的事,虽然他确实不想面对,但不得不面对。

    ……。

    黄应运来了。

    如今的黄应运,早已不是吴争第一次见时那个恶臭扑鼻的中年“瘪三”。

    身为晋王参军的黄应运,已经在永历朝混了个不小的官职——礼部侍郎。

    别说,人一旦有了官职,那气派就上来了。

    从云贵到杭州府,这一路上,迎来送往,可谓如鱼得水。

    杭州府对于黄应运,已经快成他自己家了。

    也对,如果李海岳成了吴王侧妃,他做为侧妃娘家人,可不就是半个主人嘛。

    看着春风得意,脸胖了许多的黄应运,吴争感慨,人生真是,如梦啊!

    “黄先生,多日不见,富态了许多。”吴争客套着。

    黄应运连忙起身,“可不敢再让王爷称先生,学生哪敢当王爷先生?王爷若不嫌弃,直呼学生贱名即可。”

    吴争讶然,黄应运是个落第书生,年至不惑,思想激进,可到底没有摒弃此时读书人自觉的“谦卑”。

    也对,对少数人的谦卑换来对多数人的傲慢,这或许是读书人执着的理念。

    吴争不自觉地摇摇头,甩去这种“不合理”的古怪念头,决定从善如流。

    “应运兄此来,所为何事?”吴争明知故问道。

    果然,黄应运答道:“外臣奉我主之命,欲问吴王殿下,何时纳王女为妃?另外还有一事想问吴王殿下,可否再赊卖一批火器给大西军,以助大西军来日北伐……?”

    吴争心中苦笑,刚刚张嘴想说。

    不想黄应运没说完,他斟酌道:“我主欲进军川北,收编大顺军残部……想调吴王麾下广信卫入川,不知吴王意下如何?”

    吴争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黄应运见状,忙解释道:“并非我主垂涎广信卫战力,想借广信卫之力入主陕甘,而是这股力量对蜀地形成了事实上的威胁……。”

    吴争抬手打断道:“本王能猜到晋王的用意,广信卫为原忠贞营改编,与西北大顺军残部同属大顺军,如今以广信卫讨之,有着香火之情,确能事半功倍。”

    黄应运大喜,“吴王殿下英明。”

    吴争哂然道:“可眼下不合适。”

    “啊?”

    “大顺军残部正与清军交战,此时讨之,万一发生交战,怕让清军坐收渔翁之利。”吴争想了想道,“你回去转告晋王,本王不反对收编大顺军残部,但须择时。”

    黄应运点点头道:“学生谨记,必原话转禀。”

    吴争轻呼了一口气道,“火器之事好说,同为明军旗下手足,又是有着相同的目标,如今交通又较之前畅通许多……转告晋王,本王会安排下去。不过,数量不会太多,应运兄也该知道,年前水陆连番大战,我军一样欠缺火器。”

    黄应运微笑道:“吴王说得是,我主来前也再三叮嘱学生,并无强求之意。”

    吴争闭上了嘴巴。

    黄应运仰着脸等着。

    谁都明白,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答复。

    沉默了好半晌,吴争苦笑道:“应运兄,咱们交情有不少时日了吧?”

    “学生哪敢与王爷论交情,是王爷青睐有加……。”

    吴争无奈地道:“我想与晋王做兄弟,奈何他非要做我岳父……你说,这叫什么事?”

    黄应运诧异地看着吴争,他是真不明白了,不就是张罗些酒席,迎些宾客,放上些爆竹烟花,诸如此类的事嘛,纳妃,这不是每个上位者该有的捧场嘛。

    黄应运实在想不通,吴争怎么会如此排斥纳李海岳为妃,吴争已经有一正妃两侧妃了,按理说不该呀。

    吴争想了想道:“应运兄远来不易,路途疲惫……这样,先在城中盘桓几日,过些时候,本王再给你答复,如何?”

    黄应运自然不敢顶撞,应道:“学生遵命。”

    ……。

    “那孩子虽说性情活泛了些,可心地还是好的……对,学东西挺快,这些天帮着小妹在织造司打理琐事……爹认为也挺好的!”

    吴伯昌在教训了吴争“不识规矩,忘记早请安晚问候”一番之后,如是说。

    吴争肃手而立,怎么看都是个孝顺儿子。

    “爹,这事……让儿子自己作主吧?”

    “嘿……嫌你爹多嘴了?”

    “儿子不敢。”

    “觉得自己是王爷,翅膀长硬了?”

    “儿子不敢。”

    “呯”地一声,吴老爷子拍桌而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容得了你放肆!”

    吴争苦笑。

    “你还笑?”吴老爷子吹胡子瞪眼,骂道。

    吴争赶紧肃容。

    “你心存怨怼?”

    吴争愣了半晌,赶紧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晋王势大,有他襄助夫君,妾身以为,利大于弊。”钱瑾萱依偎在吴争怀里,轻声道,“海岳妹妹虽说不识字,可只要悉心教她,过个一年半载的,也就可以粗通文墨了……加上她心地善良,夫君放心,妾身不会委屈了她。”

    吴争苦笑不止,赶紧转换话题。

    “思敏还在长公主府?”

    “是。”钱瑾萱应道,“思敏妹妹也是个苦命人,想当年周家炽手可热……哎,夫君该去看看她。”

    吴争皱眉打趣道:“我要是真去了,你心里不泛酸?”

    钱瑾萱脸一红,咬着嘴唇道:“身为王妃,岂能有妒妇之相?!”

    吴争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