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6章

汉明-第66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沉默下来,这问题无解。

    以一万六千人守城,抵抗六万敌军攻城,这本身就是一桩难事。

    杭州城是个大城,四面十处城门,鞑子有可能抵达的就有五处城门,真要分散至五门,那这仗就不用打了,直接撤退就是了。

    吴争斟酌了一下,勉强笑道:“打仗本就是赌,赌运气、赌决断力、赌人心向背等等。本官虽然不了解敌酋多铎的心性,但换位而言,在这种兵力四倍于敌的情况下,我绝不会出什么奇兵,完全可用碾压之势,强攻杭州城,打仗嘛,打得就是一种气势,只有以气势压倒对方,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否则,以奇兵攻入一处城门,未必能让城中之敌崩溃,或许还会陷入街道巷战,反而伤亡会更大。综上而言,本官更觉得多铎会以东城庆春、清泰两门做为主攻,就二者来说,庆春门的概率更大一些。”

    钱肃典闻听也沉默了一会,后又开口道:“属下建议,派出偏师,对敌军进行袭扰。使敌军不能对杭州城强力围攻。”

    吴争有些心动,可反过来一想,不对。

    “城中兵力本就捉襟见肘,派出偏师,更摊薄了城中的防守力量。再说,敌军有六万人,就算分兵一半,用以围歼派出的偏师,攻城的兵力也是我军的两倍。所以本官以为,还得集中兵力据城固守。”

    钱肃典坚持道:“大人,我部是骑兵,留在城中恐怕也帮不上什么,不如派属下出城,或许能起到作用。”

    吴争看着钱肃典庄重的脸,依旧摇头,“如果是应对步兵,你部六百骑兵或许真能派上用场,就算不敌,以骑兵的速度还可逃逸。可多铎带来的有一万八旗军,这其中骑兵至少不会低于三千。三千骑兵围歼你部,那就如同辗死一只蚂蚁,此议太过冒险,本官不准。”

    钱肃典急辩道:“可鞑子在明,我部在暗。我部完全可以沿江兜至盐官一带,然后向北袭扰敌军后路。”

    吴争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可沿江没有适合骑兵通行的道路,你部如何迂回?”

    小安子突然道:“派船从钱塘江走。”

    吴争恍然,怎么就没想到这茬呢,可问题又有了,“六百骑兵,一千多匹战马,需要大批船队,如何保证不让鞑子发现?如果鞑子闻知有明军迂回到后方,你部就完全没了作用,更会陷入团团包围之中。”

    钱肃典答道:“不需这么多战马,一人一匹足矣,从盐官迂回至桐乡,然后对敌后方发起袭击,不过是一天的路程。如果达到目的,我部依旧可以按原路返回盐官,从水路撤回。如果败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将战马送于敌军了。之前贺家埭伏击战,缴获的一千多匹战马,加上我部留下的六百多匹战马,大人还可以组建起一支更强大的骑兵。”

    吴争突然感觉鼻子有点酸,用力蹩了一下眉,“好,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谢大人成全。”

    “别莽撞,若事不可为,原路返回。记住,你部仅是扰敌。”

    “属下谨记。”

    此时厉如海沉声道:“钱试百户所提兵力不足之事,大人为何不在杭州府募集士兵?之前我军缺钱少粮,可如今钱粮充沛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铎想干什么

    吴争道:“民夫已经下令征召民夫,可新征壮丁恐怕难以适应这种恶战,城墙上拥挤不堪,万一发生溃逃,反而会冲乱我军士兵。”

    厉如海道:“属下的意思是,重金募集先登。”

    吴争一愣,“你是说敢死之人?”

    “对!”

    “何用?”

    “府库中存有大量火药,大人可悬赏敢死之人,各抱十数斤火药待在后方,若遇到危急时刻,可使敢死之人冲向敌军引燃,与敌同归于尽。”

    吴争听了汗毛直立,虽说这种事自古常有,可在吴争看来,这事难道不应该是战斗中自发的吗?

    真要拿钱买命,吴争确实有种心理上的障碍。

    可厉如海说得在理,守军兵力不足,可以想象,战斗之凶险,很可能每个垛口都会发生拉锯战。

    一旦敌军上墙,有这么些敢死之人以命换命,或许真是制胜之术。

    慈不掌兵,吴争想了想道:“行,这事你去安排。”

    ……。

    清军没有直接奉多铎令出兵,而是选择扎营。

    不是多铎的命令不好使。

    而是多铎下令之后就晕过去了。

    事发突然,这种变故不在事先的预案之内。

    多铎如果死了,那博洛可以暂代多铎,领军执行既定方案。

    但多铎只是伤重昏迷,博洛就不能擅自调动大军。

    当然更关键的是,多铎需要救治。

    于是鞑子原地扎营休整。

    多铎运气是真的好,这种重伤,在战场中几乎就是个死,因为血流得多、大部分感染。

    可多铎的身份在那,随军的医生硬是将多铎的命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多铎醒来时,已经心平气和了。

    不再生气发怒。

    甚至连大军为何不奉令进攻杭州都不问一声,象是忘了自己曾在昏迷前下过这道命令。

    多铎其实也很明白,这是一次意外。

    明军设下如此龌龊的伎俩,未尽能想到会伤到自己。

    那么,他的目标就不应该是一个人,而应该是整个杭州城、整个江南,乃至天下。

    暴怒之下的决定,大多是错误的。

    盲目地进攻一个实力未知的大城,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原本多铎相信了方国安,认为杭州城中只有吴争三千人马和一万降军。

    可现在,多铎怀疑杭州城中的兵力远远不止这个数。

    所以,他认为清军没有奉令进攻,是正确的。

    看着博洛,多铎问道:“派人去打探杭州城中情况了吗?”

    博洛点点头道:“已经派了,而且已经有两路回来了。”

    “怎么说?”

    “据斥候回报,杭州城中确实只有一万多明军。其中正兵就是吴争所部和方国安一部,剩下的就是杭州城中原归降我方的明军。方国安已经在三天前离开杭州城南撤,并带走了一万多降军,在吴争掌握中的,也就一万余人。”

    多铎微微眯眼,“你信吗?”

    博洛一怔,试探着问道:“王爷的意思是,斥候没有查探清楚?”

    多铎摇摇手道:“方国安之前密信上所说的,皆是假的。”

    博洛道:“从斥候查探中推测,方国安所说未必是假的,或许是方国安撤退之后,王之仁派手下一支偏师与吴争合流,在贺家埭伏击了我军。从幸存的士兵口中得到当时伏兵的大概人数,也与吴争所部、方国安所部的人数相吻合。”

    多铎依旧摇头,“如果换作是你在杭州城中,会所部尽出,留下一万降兵,来打这场伏击吗?”

    博洛的眉头开始皱起,斟酌再三,回答道:“我不会。至少会留一半人马在城中,而带走至少五千降兵来打这场伏击。”

    多铎喟叹道:“本王也是这么想的。”

    博洛道:“可……或许是因为那吴争年少狂妄,也未可知。”

    多铎冷哼道:“你带兵多年了,大小战斗不下百场,应该明白,一个年少狂妄的人,不可能以少胜多,四战四捷。”

    博洛想反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其实他也明白,自己的理由不够充分。

    真狂妄者,能胜一次、两次,不可能三次、四次。

    如果真有了三次、四次,那就不是狂妄,而是本事。

    “那王爷的意思是……先不攻杭州城,令大军与杭州城对峙?”

    博洛有些失望,他是相信方国安密信的,不是信方国安的人品,而是经自家斥候印证的结果。杭州城中如今日只有一万多兵力,说难听点,大军强攻之下,可以迅速破城,以报二箭之仇。

    这二箭之仇,乃清军上下心中的芥蒂。

    清军入关以来,还没有遭遇全军覆没过。

    而在这,连续两次。

    这六千人可不是寻常的明军降兵,而是真正的满州八旗。

    四个参领阵亡,幸好没有固山额真参与此战,否则,那就是入关以来最大的耻辱。

    不用说博洛了,恐怕连多铎都无法向清廷交待。

    博洛心里是主张立即进攻,全力进攻,最好能一日之内拿下杭州城,这样既报了二箭之仇,也能向朝廷交待了。

    所以,听多铎这么说话,博洛问得是不情不愿、吞吞吐吐的。

    让博洛意外的是,这时多铎开口道:“不。传本王令,全军开拔,今日攻杭州城。”

    博洛闻听很吃惊,忙问道:“王爷的意思是,以佯攻试探城防?”

    “不。全军进攻,全力强攻。”

    “我军兵力充足,按理可分兵两路,同时进攻东、北五处城门。”

    多铎摇头道:“不。本王只攻庆春门。”

    这下博洛反而冷静下来,他阻拦道:“虽说城中只有一万多明军,可毕竟有城墙为依靠,强攻一门,伤亡必大。我军人数是明军数倍,就算分兵五门,各门可达一万多人。而明军仅一万多人,分守五门,每门守军仅三千人。只要五门同时进攻,一日之内,必能突破其中一、二门,如此我军便可两面夹攻,破城指日可待。”

    多铎不耐烦地喝道:“本王意已决。”

    博洛抗声道:“我知道王叔欲杀吴争平愤,可用不着如此鲁莽行事吧?”

    多铎本已扬手欲打,可听博洛称呼一声王叔,终究是没有打下去。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铎竟带了红衣大炮

    “博洛,你真以为本王为泄私愤而率性而为吗?”

    博洛沉默不答,心中暗道,可不是吗?

    多铎叹道:“占城池易,夺人心难。明军连续大捷,士气正盛。本王知道,你方才所说没错,可你房了,就算是攻破一、二处城门,入城之后明军还会象之前闻风而降吗?”

    博洛心中一震。

    多铎继续道:“我军与明军相比,长处在于更懂得野战,特别是以骑兵取胜,况且此次本王军中带有一队乌真超哈重军(炮兵),强攻一座城门,比分散进攻更稳妥。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绝对的实力,辗压南蛮军,彻底击垮南蛮人的抵抗意志。如此,我军才可以真正占领杭州城,并顺势进军绍兴府。”

    博洛明白了多铎的意思,多铎是想一战毕其功,在杭州城堂堂正正地击垮明军,打垮明军的士气,为进攻绍兴府做准备。

    不得不说,博洛确实被多铎说服了。

    多铎说得没错,吴争的连捷振奋了明军的士气,就算一、二处城门告破,明军一样可以与清军巷战,而建筑的遮掩,极大抵消了两军单兵的战技差距,由此带来的伤亡是难以估算的。

    如果在攻防城墙的战斗中,彻底打垮明军士气,那么明军或降或逃,这对于一江之隔的南明小朝廷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或许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真正让博洛不再反对的是,多铎提到的乌真超哈重军(炮兵)。

    说起鞑子的火炮,那得从宁远之战说起。

    清太祖努尔哈赤军事生涯上的首次重大失败,就是宁远之战(1626年)。

    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八旗军队顿时血肉漫天,遍地尸骸,后金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功败垂成。

    当然毛文龙偷袭敌人后方也功不可没。

    此战杀伤后金军一万七千人。

    次年(1627),皇太极又围攻辽西的重镇锦州,同样被明国火炮击退。

    痛定思痛的后金,开始动火炮的脑筋。

    所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者的,这话一点不假。

    1631年,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

    也是在这一年,明军毛文龙部下孔有德所部,因朝廷欠饷及得不到粮秣而发动叛乱,通过诈降占领了登州城。

    登州,那是明军制造新式火炮和训练炮兵的基地,有近百名葡萄牙等外籍炮师与工匠,以及大批经过训练的炮兵。

    最终,当朝廷派平叛大军杀到时,孔有德与耿仲明一起,带着数千匹战马、二十多门红衣大炮、数百门西洋炮,还有无数的火器金银投降了满清。

    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出城门三十里相迎,可谓是恩宠至极。

    正是因此,明清之间的火炮力量对比开始倾斜。

    重要的是,之后的时间里,清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铸造新式火炮,而大明却因为财政困难及内斗,减慢甚至停止了火炮的研发。

    此消彼涨之下,双方的实力迅速扭转。

    1639年,清军已经有了六十多门红衣大炮,西洋炮达到千门之数。

    这对于关外的明军而言,就是个噩梦。

    顷刻之间,明军发现自己赖以依仗的火炮,已经无法压制清军,反而自己的头上被清军炮火覆盖。

    其实这个时候,清军的火炮数量,还不至于高过明军。

    但明军关隘防区太多,火炮太过分散。

    加上一直采取战略防御态势,火炮几乎都被固定在关隘,无法机动。

    但清军不一样,他们一直采取攻势,可以将火炮最大数量地机动、集中在某一处使用。

    这就造成了局部区域压倒性的战术优势。

    明军焉能不败?

    而入关之后,大明灭亡,大部分明军火炮都落入了鞑子之手。

    这就更壮大了清军的实力,反而明军手中的火炮越来越少,随着一场场败仗,一次次地沦陷,明军手中的火炮开始绝迹。

    所以,博洛听到多铎提到火炮,便不再劝阻多铎,因为他几乎可以肯定,杭州城中没有火炮,或许库中存有火药,但对于远程武器而言,火药那就是堆可以燃放的烟花。

    集中火力炮轰一门,再以优势兵力强攻,这从战略意图和战术安排上都没有错。

    于是,清军开始拔营,目标,杭州城。

    ……。

    战争来得并不突然,但很仓促。

    鞑子在贺家埭附近扎营一天后,突然兵临杭州城下。

    这个时候,厉如海负责重金招募的死士,才刚刚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