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82章

汉明-第68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嘴角一挑,轻笑道:“怎么?二位相爷认为孤也要弑君?”

    “臣等不敢。”黄道周、王翊心里是直打鼓啊,好不容易,将这事按了下去,如果皇帝与吴王一对面,再惹起事端,如何是好?

    再则,臣进见君是正理,哪有要求君来见臣的道理?

    吴争慢慢起身,“转告陛下,今夜他不来,明日本王只好入宫去见他了。”

    谁都明白吴争这话中的威胁意思,真要是吴争明日入宫,很可能是就是撕破脸面、刺刀见红了。

    说到这,吴争对刘元道:“你随我来。”

    吴争一行离开之后,正堂就只有黄道周、王翊二人留下。

    黄道周苦笑道:“完勋老弟,这又该如何是好?”

    王翊沉默了一会道:“王爷若要对陛下不利,不需要如此麻烦……廖将军已投,左营自然在王爷手中,陛下仅凭右营、禁军难以抗衡……与其自找没趣,不如坦然应对,就按王爷的意思办吧,陛下应该能想通这道理。”

    黄道周轻轻一叹,道:“黄某看来真是老了,实在想不明白了,陛下羽翼未丰,何必去招惹吴王,这不是……哎,也只能这样了,尽人事听天命……奈何?!”

    ……。

    “吴王……朕,朕错了。”

    一身便服的朱莲壁在吴争面前局促得象个孩子。

    吴争心中轻叹,如果他真是个孩子,那就好了。

    “陛下言重了。”吴争平静地说道,“自古以来,帝王无对错……错得只有臣。”

    “不,不……朕是真得错了。”朱莲壁脸色惊惶,让吴争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得象曹阿瞒一手遮天般的跋扈。

    吴争轻喟道:“陛下哪错了?”

    “朕……朕不怪听信马贼谗言,加害吴王……不,不,朕只是允了马吉翔弹劾吴王……绝无加害吴王之意。”

    “不。”吴争摇摇头道,“陛下若有错,错也不在此。”

    朱莲壁讶然道:“还请吴王不吝赐教。”

    吴争道:“臣说了,帝王无对错……皇帝视臣为寇仇,这没错。皇权十步之外,千里之内嘛……臣有自知之明,任何一个皇帝遇到象臣这样的臣子,无不欲除之而后快……陛下错,也就错在了无自知之明。”

    朱莲壁开始诧异,而后,懂了,似乎是懂了。

    “朕谨记吴王教诲。”

    吴争无语,看来朱氏是真的没人了,只是不知道西南边陲的永历,会不会让人眼睛一亮。

    “陛下可知,臣今日请陛下来府上,有何用意?”吴争不得不另起话题,而这,才是吴争真正目的。

    “这……还请吴王明言。”

    吴争看了朱莲壁好一会,才开口道:“长江自靖江至当涂段之河运,归大将军府暂时管辖。”

    朱莲壁一怔,随即忙不迭地应承道:“既然吴王要,朕这就回宫拟旨……。”

    “陛下就不再想想?”吴争反而有些意外了。

    朱莲壁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模样,“吴王不过是要区区河运,就算吴王想要皇位,朕也可以禅位于吴王。”

    吴争微微皱眉道:“陛下认为臣是想要夺权?”

    朱莲壁忙把头摇成了拨郎鼓。

    吴争挑了挑眉毛,沉声道:“扬州、淮安、徐州三府新附,人心不稳、内政凋敝,至少需要一年半载方可平稳……虽说我朝与清廷隔黄河对峙,可陛下应该知道,徐州西、南,还皆是清廷势力范围,我朝也仅收复沿海。”

    说到这,吴争起身,指着大运河河道对朱莲壁道:“如今南北商贸来往全赖于大运河,而此次清廷派使团至杭州府,以北方矿石、木材等资源逼迫臣出兵福建,协助福建清军固守……这次如此,往后更甚,我朝不能受制于人。”

    这时,朱莲壁小心翼翼地问道:“可北方粮食皆须南方北运,吴王何不以此来抗衡清廷?”

    吴争摇摇头道:“不可,粮食虽同为军事物资,可也是民用物资。如果拿粮食来反制北方,那么北方完全可以散布谣言,对北地民众说,是建新朝断了百姓生计……如此一来,民心就会迅速逆转,为北伐增添无数障碍。况且,真要断了北粮,真正受苦的绝不会是满人,而是汉人同胞。”

    朱莲壁点点头,“吴王所言甚是。”

    吴争道:“江南虽不盛产矿石、木材等物资,但蜀地、云贵、闽粤可以替代北方,如今臣与永历朝晋王订下攻守同盟,便可与云贵互通有无,那么,相对于陆路,水路耗费便省一些,而且臣有水师护航,相对安全些。”

    “朕明白吴王的意思了。”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臣想和陛下交个底,虽说之前朝廷钱庄倒闭,被整合进了汉明银行,但汉明银行前身莫家钱庄,朝廷户部是占有股份的,整合进汉明银行后,折算成汉明银行股份,也近一成之多,所以,不管这段航线控制在谁的手里,汉明银行每年收益,都不会少了陛下那一成。”

    朱莲壁非常意外,但这确实是他听到最好的消息了,“朕……多谢吴王。”

    吴争轻叹道:“臣不想重复近贤臣远小人的废话……但臣要向陛下进一言,黄道周、王翊二人是忠臣、能臣、干臣,这勿须置疑。陛下登基尚未满一年,凡事……还是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此便不会再犯这次之错了。”

    朱莲壁连连点头,称善。

    吴争很清楚,眼前这个看似乖巧的朱莲壁,绝不会因为现在自己的片言只语,而洗心革面。

    但如同黄道周、王翊二人所谏,此时确实不是对罪过追根剖底的时候。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

    ps感谢书友“爱死你l”投的月票。

    那么,此时与朱莲壁求同存异的最好方式,就是从北伐大业入手。

    不管怎么说,朱氏对于北伐的意志是可以肯定的。

    吴争索要靖江至当涂段之河运的管辖权,目的也正如他所说,是为了应对清廷对资源的限制,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吴争并未吐露……那就是,真到有那么一天,吴争水师可以直抵龙湾、江宁。

    也就是说,此时的吴争,已经露出獠牙,开始布局北伐胜利之后了。

    不过,吴争虽然没说透彻,可朱莲壁同样不是傻子。

    朱莲壁之所以想都不想地一口应承下来,无非是自觉力不如人。

    有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

    朱莲壁明知授人以柄,却又生怕激怒吴争,再来一出废立大戏,与其啥也得不着,不如断臂求存。

    从这一方面来讲,朝臣们称颂也不虚枉,朱莲壁确实有些能耐。

    ……。

    建新元年三月。

    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个女子官署在太平府设立,并在州府设立分支。

    它的全称是“妇女互救联合巡检署”,简称“妇女巡检署”。

    顾名思义,它的职权,也仅限于“巡”、“检”二字,且执法对象同样仅限于女性。

    但巡检署的设立,极大地缓解了江南织女因社会地位的上升而与男权引发的矛盾,扭转了“自梳女”大量产生的现状,保证了江南新增人口的持续,更使得百万计的织女,视吴争为她们的救星,成为吴争坚定地拥趸,当然这是后话了。

    巡检署首任令正,为夏淑吉,副令正为夏惠吉。

    刘元及其六百余部属,被安排进总署及各府分署,成为了巡检署辖下团练。

    这个安排,在此时看来有些古怪,但数年之后,它所产生的作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

    回到杭州府的吴争,下了三道大将军令。

    第一道令,令厉如海率金华卫立即从闽地撤回。第二道令,照会清廷,在闽粤两地大西军与清军的交战中,北伐军保持中立。第三道令,于靖江、大胜关设置内河港口,部置水师分队,开始巡航。

    前两道令,看似不着痕迹,可产生的后果就如同陨石入海,激起滔天巨浪。

    在李定国二撅名王之后,粤地清军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如果不是金华卫助闽地清军“协防”,使得闽地清军可以分兵援助粤地清军,此时粤地恐怕已经被大西军扫荡干净。

    而此时金华卫突然撤退,使得乔装成大西军的高一功所部,迅速从汀州东攻延平府。

    心照不宣的李定国,立即派马进忠、冯双礼率一万二千人,北攻漳州。

    如此一来,仅十余天时间,闽地清军彻底陷入被两面围攻的窘况,只能向东面沿海退却,近六万大军收缩在福州、福宁、兴化三府之地苟延残喘。

    此时,得到消息的清廷,惊惶之余,一面派使团南下再与吴争交涉,一面调出新建才一年多的水师从大沽口南下,意图救援福建。

    ……。

    吴争在得到密报之后,聚集大将军府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清使团的来意不言而喻,老朽以为,王爷还是不与之纠缠为好。”莫执念持和平态度,但他更倾向于搁置,也就是说,不媾和、不交战,搁置为佳。

    张国维道“与清使团的到来相比,清廷水师南下更须警惕……听闻清水师有主力舰船十六艘,战舰上百,虽说比起我三大水师来相差甚远,可实力一样不可小觑。”

    熊汝霖皱眉道“问题是,如今两朝处于停战时期,以何名义阻拦?一旦阻拦,在海州蒋全义的泰州卫首先会被清军进攻,如此一来,双方必再次暴发大战,这与王爷既定的战略有悖。可若是任由清水师南下,那么对福建战场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被闽地清军扭转战局。”

    张煌言道“王爷、诸公,我认为清廷其实已经放弃福建。”

    吴争笑问道“张苍水,你又故作惊人之语?别藏着掖着了,你不知道话说一半,会遭人嫌的吗?”

    张煌言也笑了起来,“我还真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大西军几乎已经占领粤地全境,福建清军孤掌难鸣,同时,被建新朝阻断了向南增兵通道,清廷对闽地战场可谓是鞭长莫及、有心无力。”

    说到这,张煌言想了想道“福建对清廷而言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若想保住福建,怎么也绕不过我朝,这或许就是清使团在短短两个月内,再次到来的原因吧。而清廷很可能由金华卫突然撤退之举,猜到了王爷的态度,知道再想让王爷出兵增援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清廷又不甘心主动放弃福建,所以,清廷派出水师的用意无非是两点,一是能救则救,二是真要救不了,那就尽可能地将闽地清军撤出……试想,闽地还有近六万大军,换作谁,也不可能轻易放弃啊。”

    所有人都在点头表示认同。

    吴争也觉得张煌言的分析在理,于是道“那就派水师拦截,不使清水师南下增援福建……总不能任由敌人水师舰炮去轰击广信卫吧?真要那样,高一功岂不要找本王拼命?”

    这话让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气氛随之变得轻快。

    张煌言随即进言道“郑家水师各部已经完成整编,可调得力之人前往指挥,以郑家水师名义阻击清水师,如此一来,清廷也找不到借口,怪到我朝。”

    吴争趁机做出决定,他自己以巡视江西的名义,再次离开杭州府,府中诸事由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及莫执念共同商议。

    而清使团到来之后,诸人能拖就拖,拖不了就敷衍了事,反正就是一句话,能奈我何?

    同时,吴争密令刚刚整编的原郑家水师迅速北上,调施琅前往指挥,准备在浙江、福建交界海域,也就是当日舟山水师伏击郑家水师的七星岛海域,阻击清廷南下水师,意在阻止,不在决战。

    。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过必纠

    汉明正文卷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有过必纠当晚,吴争去了忠义夫人府。

    “恭迎吴王殿下。”得到通报的高桂英亲自带人至府门出迎。

    看着这个徐老半娘、风姿尚在的高桂英,吴争客气地微笑道:“许久不见,夫人风采依旧……此次前来,并无他意,只是……想与夫人聊聊、闲话一番。”

    高桂英倒是个直性子,她爽朗一笑,侧身谦让道:“殿下日理万机,能来我府上已是不易……桂英求之不得。殿下请!”

    吴争哈哈笑道:“看来夫人是责备我少来了……。”

    二人一路谈笑,联袂进了府内正堂。

    一番寒喧之后,反倒是高桂英直接切入了正题,“殿下事务繁忙,想来今日,定是有要事相商吧?”

    “夫人英明。”吴争微笑着低头嗞了口茶,却不继续往下讲。

    高桂英目光一闪,笑问道:“殿下纵横疆场,百战百胜,以至于江南军民视殿下为战神……可今日殿下欲言又止,可不符战神美誉啊。”

    吴争抬起头,看着高桂英道:“我倒是真想讲,可真见了夫人,这一时半会……竟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高桂英突然哈哈大笑,豪爽地道:“有什么不可说的?殿下这话若要旁人听到,反倒起了误会……以为殿下欲对我不利了。”

    吴争有些惊讶,面前这个肯定不是知书达理的女子,可她话中的机锋,却让吴争一时语塞。

    虽然吴争确实没有要对高桂英不利的意思,但此次前来的目的非常清楚,那就是——广信卫。

    枪杆子里出政权,来自后世的吴争忘了任何事物,也不可能忘记这句伟人的至理名言。

    如果说二十万北伐军,皆在吴争牢牢掌控之中,确实是不尽然,广信卫孤悬于大将军府治下,成为了一个特例,它除了没有外事权,却有着独立的财政权和司法权,而大将军府却因此而需要对广信卫进行适度的补给和帮助。

    这显然是治外特权,但也是忠贞营归顺吴争之前,双方谈妥形成共识的,简单地说,相当于听调不听宣,当然它的权力略微要少那么一些,但已经有了封藩的味道。

    这不是吴争事先没有考虑全面,事实上,当时也是无奈之举,当时浙江境内尚有数万清军盘踞,而江西与浙江接壤,如果那时忠贞营助纣为虐,这对于大将军府来说,就是腹北受敌。

    所以,当时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