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714章

汉明-第714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多确实好办事,可再多的人也需要有人组织起来,才能办事。

    谁在组织,为什么组织?

    吴争突然有种被罩进网里的不适感。

    他想起往太平府一行时,正巧遇见夏家姐妹的演讲。

    难道,夏家也与朱媺娖暗中有联络?

    咝……还真有可能,女署做为一个不起眼的衙门,但实际上,影响力巨大。

    百万织女,百万个家庭,那就是一千多万人。

    吴争突然觉得自己真傻,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还差点把自己埋了。

    这个想法,让吴争心里大为警觉起来。

    如今女署总署设在太平府,理论上来说,掌控着江南百万织女,人够多得了。

    万一真有异动,那就是大乱,从根子上起的大乱。

    吴争起身,看着窗外远处的天空,暗道,果然这世间,最难测的就是人心啊。

    ……。

    莫执念奉召而来。

    一进门就禀报,“……银元一事,老朽已经安排下去了,半月之内,这可发行。另外,出售织造司股份一事,已经发出通告,已经有不少番商前来向老朽讨消息,老朽也与商会各大股东碰了次头,商会诸人没有任何异议,甚至提议,王爷想售出多少织造司股份,商会都愿意盘接手,甚至可以将价钱提高一成……。”

    吴争的脸色有些古怪,“商会果然有钱啊……!”

    莫执念闻言,尴尬地一笑道:“其实谁都明白,如今织造司就是一只生金蛋的母鸡,就算掏空家底买,那也是一本万利的……。”

    吴争随意地一挥手道:“莫老多虑了,孤就是随口一说……只要将军费筹足了,卖谁不是卖?”

    “那是……那是……。”莫执念连连应和道,“不过商会手中没有那么多现银,交付款项需要时间……其实王爷也应该知道,不管是谁接手这四成股份,都不可能短时间内交付现银。”

    “一个月内,能交付多少?”

    “大概四、五百万两吧。”

    吴争摇摇头,道:“不够,至少八百万两,否则,孤就将一部分股价卖于番商……其实这样也好,让番商成为织造司小股东,更有利于纺织品对外出口。”

    莫执念惊讶地看了一眼吴争,微微低头,他是在判断吴争这话是真心还是借自己之口,对商会朝廷威胁。

    因为象这样日进斗金的产业,当然是能自己人接手更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是,老朽这就将王爷原话传过去。”

    “不急。”吴争摇摇手道,“来,莫老坐,叫你来,是另外有件事想听听你的意见。”

    莫执念闻言坐在吴争左侧,“不知王爷要问何事?”

    “你听说卧子先生要将爱女嫁于宋安之事了吗?”

 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张良计和过墙梯

    ps:感谢书友“先”、“20180503013133729”投的月票。

    莫执念老脸一颤,沟壑更深了。

    他笑道:“听说了……在老朽看来,这是好事啊,这说明在王爷的治理下,士人、武人、商人各阶层隔阂开始消弥了嘛,老朽当为王爷贺才是。”

    “真这么想的?”吴争平静地追问道。

    莫执念神色随即一收,他正色道:“当然不是!阶层隔阂消弥没有一蹶而就的,须潜移默化,没有个几代人,不可能做到……如果有人做到了,那就是造假,如果是有心人做到了,那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吴争挑了挑眉头,笑道,“这是个好比喻。可孤不明白,难道你们几个,明知事有反常,就没人阻止吗?”

    莫执念答道:“宁毁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哪王爷,人家郎有情妾有意的,咱们也不好去干涉不是?况且这事不急,早晚能传到王爷耳朵里,这不……王爷已经知道了嘛。”

    吴争抬手,没好气地点点莫执念,“孤今日算是知道了,你们这几个越来越油滑了……什么事都想着让孤自己来……啧啧,一个个全是马瑶草。”

    莫执念忙辩解道:“王爷误会了,这事不是我等不愿意掺和,实在是……哎,您说,男方是宋将军,宋将军可是您的嫡系心腹之人哪……王爷难道不是从宋将军口中得知此事?”

    这话问得太有水平了!

    既把事说了,又不落下口实。

    不过吴争没心情留意,只是点点头道:“是宋安说的。”

    莫执念“噢”了一声,“老朽就说嘛,宋将军怎么能将这事不向王爷禀报呢?”

    听听,听听,这老油条!

    莫执念继续道:“再则,卧子先生选的媒人可是吴老爷,以吴老爷之尊,他提的亲事,又岂是我等敢随便置喙的?”

    吴争无奈地点点头道:“也是,我爹如今最烦心的就两件事,一是我妹妹的亲事,二是宋安、池二憨两人的亲事,如今能亲自为宋安提亲,而且女方又是如此声名显赫的人家,他老人家哪有不答应的?”

    莫执念没来由地点头奉承道:“王爷英明。”

    “英明个屁?”吴争恼道,“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

    莫执念微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王爷何必为此事烦心?”

    吴争斜了莫执念一眼,“如果新郎倌不是宋安,我才懒得理会呢……可宋安是孤的兄弟,我不能眼瞅着把他给牵连进去。”

    莫执念点头道:“是这么个理,可……这事确实是件好事。”

    “什么意思?”

    莫执念古怪一笑,“孙权嫁妹妹嘛。”

    “赔了夫人又折兵?”吴争讶然。

    “对,女生外向,都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云的水……王爷试想,等两口子上了床,生米煮成了熟饭,宋将军如果还不能把捏住陈氏,那宋将军能为堪忧啊……老朽得向王爷进言,赶紧把长林卫差事换人,另选贤能吧!”

    吴争瞠目,拿手指点点莫执念道:“莫老,你学坏了!”

    莫执念哈哈大笑道:“其实王爷心里不也是这么想的吗?否则,应该立即阻止宋将军的亲事,按宋将军对王爷的忠诚,这事王爷可以一言而决,就用不着来问老朽了。”

    吴争只能再点点,“坏人变老了……看来莫老年轻时,必定也是此道高手。”

    莫执念收敛笑容,正色道:“宋将军的亲事是小事,但这亲事背后所藏之事,定是不小。与其大费周章去探查,不如顺其自然,让它自己暴露出来,岂不更省事?”

    吴争点点头道:“有道理……那就请莫老为宋安选处宅子,权当我送的新婚贺礼了,另外,叫马瑶草负责仪程……。”

    “遵命。”

    “出售织造司股份一事,就由莫老全权处置了。”吴争边想边说道,“孤没有什么别的要求,谁出的银子多,股份就卖给谁,谁的银子交得快,股份就卖给谁。”

    “是。”

    “银元之事,孤要再叮嘱莫老一声,必须明示,民众愿意购买才成,绝对不允许强迫。”吴争意犹未尽道,“若发现官员借此强迫民众购买,须加以严惩!”

    莫执念点头道:“之前银元发行之后,市面上供不应对,被商人们竞相争购,然后收藏起来,很少在外流通……市面上,一枚银元的真实价格早已比额定价翻番。所以老朽估算着,以六成银的银元发售,相较起来,还是六成银的银元更便宜一些……王爷只管放心就是。”

    “那就好。”吴争道,“这几日,我会离开杭州府一段时间……。”

    莫执念一惊,“正值战时,王爷这是要去哪?”

    吴争道:“清廷已经直令断绝煤炭、木材等资源南运,咱们得想别的办法啊,否则,军工坊就会断顿……西面我派马士英去了,南边,得我亲自去,否则,我担心郑森不给面子啊。”

    莫执念松了口气,他还以为吴争要去的方向是北面,那风险太大了,再来一出淮安城被困的戏码,那麻烦就大了,因为此时大将军府面临的困难,远比那时更复杂。

    “王爷是想,从西、南两边购置原料?”

    “是啊。总得找补一些回来,川蜀、云贵皆有木材,也有煤炭,只是煤矿产量都不大,受制于人力、道路等等所限……虽说可以想办法扩产,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还得从别处想办法,东藩岛如今在郑森手中,那儿拓荒才刚刚开始,想来木材资源应该是丰富的,可以从海路直达吴淞港,花费较北面更少些。”

    莫执念点点头,表示认同。

    吴争继续道:“至于粮食、煤炭及火药所需的硝石、琉璜等物,我还想着从番商那购买些。”

    莫执念皱眉道:“可这些咱们暂时不缺啊,况且,这些从番商那购买,价钱会远远高于眼下……不值得啊。”

    吴争道:“人无近虑必有近忧……大战一启,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备着总比不备要好。”

    “可……可财政司,也没有那么多银子提供给王爷向番商购买这些啊?”

    “无须莫老担心,孤这不就去东藩岛敲郑森竹杠了嘛。”吴争哈哈笑了起来。

    莫执念也乐了,“既然如此,还请王爷珍重。”

    “你放心,我不走陆路,让水师派船从海上走。”

 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历经磨难的东藩

    ps此章加更是补昨天的。感谢书友“201904080828”投的月票。

    有明以来,东藩就从来没有归属过明朝版图。

    这是有据可查的。

    明朝的势力版图向东仅止于澎湖群岛。

    明朝前后在澎湖设立三次澎湖巡检司,但都是设了废,废了再撤,原因无它,这在于明太祖的“皇明祖训”,它上面明确对外宣布,将海外十五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其中就包括“小流求国”和“大琉球国”。

    其中大琉球国,与明朝往来频繁,可以称为明之藩国。

    大琉球国,一年里不间断前来朝贡,大明也没亏待他们,但凡大琉球的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

    而小琉球国(也就是东藩岛),因为从来就不存在过国家,所以向来不通往来,自然也不曾朝贡了。

    朱元璋认为这十五国,基本上没有征伐的价值,毕竟当时是种植业,只有可以种田的土地,才是大明需要的土地嘛。

    所以,在明之前,澎湖做为华夏土地纳入版图的,最早是宋朝。

    当时,宋朝官员汪大猷派军民屯戍澎湖,称澎湖为“平湖”,隶晋江县。由此,正式宣告了澎湖的归属。

    元朝建立后,正式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但一样止步于澎湖,对东藩岛没有任何兴趣。

    终于到了老朱建立明朝了,它继承了元朝的澎湖巡检司。

    但老朱更令人无语,仅五年,就撤消了澎湖巡检司,《皇明世法录》记载“我朝信国,以岛中余民,叛服难谌,故徙之以实内,湖中虚无人矣。”

    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海上的百姓难以统治,于是将澎湖群岛的百姓全部迁徙到内地,使得澎湖群岛成为了荒岛。

    实行该政策,其实是为了配合海禁。

    官府衙门撤了,官兵也撤了,谁最高兴?当然是海盗。

    天高皇帝远,澎湖群岛等自此成为海盗的基地。

    直到嘉靖年间,澎湖群岛的居民又开始增加,加上海盗闹得确实不象话,不时地侵扰内地,明朝决定重设澎湖巡检司,隶属同安,加以统治和控制。

    可惜,才一年多,朝廷又撤销了澎湖巡检司。

    理由还是同一个,海天相隔,劳民伤财,弃之!

    直到万历年间,倭寇侵扰沿海,朝廷为防倭寇,再设澎湖游兵。

    但这次明朝对澎湖的管辖十分薄弱,福建巡抚黄承玄在上疏中写道,澎湖游兵,有守之名,无守之实矣。

    直到天启五年,荷兰人入侵澎湖,明朝被迫增加军队,筑城于澎湖,设游击一,把总二,统兵三千,筑炮台以守。

    但是等倭寇剿平之后,最终撤兵移饷,明朝还是放弃了澎湖。

    大明享国近三百年,最终没有将版图拓展向海外,唯一的跳板澎湖巡检司,也是立了撤,撤了立,可谓令人感叹万分。

    其真正原因,还是大明的禁海令,让东藩岛成了无主之地。

    “皇明世训”极大的约束了后面几个皇帝对海外用兵的心思,当然,大明文臣与皇帝之间的龌龊,和言必称祖训的猖狂,更让历朝皇帝没了对东藩岛用兵的可能。

    那么,这百年里,在澎湖以东的东藩岛,又是谁或者谁们在折腾呢?

    海盗,先是海盗。

    这里就得提起一人,名叫颜思齐。

    颜思齐本来是漳州海澄县人,后来因为犯了杀人罪流亡倭国。

    以经营两国间的贸易为生,但明朝嘉靖之后,两国间之间的海上贸易是违法的,颜思齐就此沦为海盗。

    原本这职业干得挺好的,因为此时实力最强的大明朝,对海外没有兴趣,颜思齐拉上一批人,搞几条船,做着无本买卖,日子

    过得不要太潇洒。

    可问题是,人的野心,都是因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颜思齐有钱了,手下也有人、船了,他想占为王,鸠占鹊巢了。

    如果他想占东藩岛为王,那咱们现在就要对他竖大拇指了,颜思齐铁定比郑森早啊。

    可颜思齐要嫌弃东藩岛荒凉,他把主意打到了倭国上了。

    颜思齐居然密谋推翻德川幕府,行取而代之之事,并且付诸了行动,太牛了,可惜志大才疏,加上没有足够强大的后盾,最后以失败告终。

    就这样,颜思齐在两国都失去了立足之地,好在海上是他的老家,于是,颜思齐率残部正式进驻了东藩岛北部,为了生存和发展,他终于耐住性子,多次派遣船只悄悄到闽地招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开发东藩岛北部了。

    天启六年,注定是个不平常的日子。

    一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十三万大军围攻宁远城,结果身负重伤败退。

    五月,顺天府王恭厂大爆炸。

    六月,山西灵丘发生强烈地震。

    十月,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登基。

    与这些大事比起来,海盗就是小事了。

    可这海盗还真不可觑,因为他是郑森的爹,郑芝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