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725章

汉明-第725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阿济格任谁为主将呢?

    这任命,就非常有意思了。

    阿济格任章京爱松古为主将,爱松古是纳喇氏,满洲镶白旗人,初时追随努尔哈赤,后追随多尔衮,可多尔衮死后,爱松古受到了牵累。

    好在他虽然不读书,可心机还是有的。

    在多尔衮南下徐州之后,爱松古就预感到不对劲,他迅速改旗易帜,投了阿济格。

    所以,爱松古并非是阿济格心腹。

    而他的官职章京,确实是拿不上什么台面。

    按清廷军制,领兵者基本可以称为章京,这就象汉人口中的“将军”一样,不管是不是真的将军,或者不管是上将军还是偏、裨将军,那都是称将军。

    而清廷的章京就更夸张了,昂邦章京(相当于明总兵)、梅勒章京(相当于明副将)、甲喇章京(相当于明参将)和牛录章京(相当于备御官)。

    而牛录章京,满编也就是三百甲士。

    也就是说,爱松古这章京真拿不出手。

    那么问题来了,阿济格从原徐州驻军中选了一万人,随爱松古去增援被刘体仁突袭的英武卫驻地,这一万汉军的将领又是谁呢?姜瓖!

    姜瓖原本是明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官,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攻克太原后,姜瓖自知兵力不如人,又无后援,随即投降大顺军。

    而李自成没当几天皇帝,就被赶出了顺天府,大顺的官帽还没捂热的姜瓖,一把撸下了头上官帽,改投了满清。

    他投清之后,跟随阿济格攻打山西、陕西地区,论功封为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

    按理说吧,他算是追随阿济格不少时候了,就算算不上心腹,那只是也混了个脸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况且,姜瓖可是实实在在清廷封的将军衔,比爱松古这章京拿得出手啊。

    如果比起二人手下人马来,那就更没法比了。

    可阿济格愣是将二人调了个个,让爱松古做了主将,而姜瓖屈居副将,这等于后世,让一个营长当了旅长的家,是可忍孰不可忍哪。

    姜瓖不能忍,头可断血可流,脸子不可丢啊!

    否则,以何面目去面对他手下万多将士?

    当然,姜瓖不会反,他不敢啊,能短短六年间,先后换了三个主子的人,敢反阿济格?

    但这并不代表着姜瓖心里不反,如果想法能杀人的话,恐怕爱松古还没出征,就被姜瓖按在地上,踩踏死了。

    姜瓖心中的不安,有些时日了。

    从早些年江西金声桓投吴争、广东李成栋投隆武之后,满清对手握军权的汉军将领猜忌渐渐加深,从那时起姜瓖已经开始担心朝廷对自己不利,内心不安。

    而此时,阿济格宁愿相信一个半路出家投靠他的爱松古,也不相信追随他六年、一起南征北战的姜瓖,这让姜瓖心里更加不满,不满到一触即发的程度。

    但姜瓖依旧遵命率一万人马出征了。

    只是在出城之后,姜瓖突然“感觉”肚子疼,想来是吃坏了、着凉了,于是大军放慢速度缓缓前进,而姜瓖就乘着小船儿,顺着东壕河悠哉悠哉地向下流漂去。

    阿济格怎么也想不到,他派兵增援,反而帮助了刘体仁攻克英武卫驻地的清军。

    事实上,阿济格再昏庸些,就算不派兵增援,凭英武卫驻地已经严阵以待的清军,刘体仁就算兵力倍儿攻之,恐怕也不是轻易能攻下的。

    因为刘体仁部已经在飞熊卫驻地找了一场,再百多里奔袭,就算广信卫将士身子是铁打的,体力恐怕也支撑不住啊。

    也就是说,刘体仁想短时间攻破清军驻地,只是他美好的幻想。

    刘体仁真正能做的,最多是围住驻地清军,然后吸引凤阳城清军来救,再围点打援。

    但这样一来,刘体仁就失去了为李过掩护、断后的能力,并且,真要是凤阳城清军大举再援,凭刘体仁六、七千兵力,不但围点打援打不成,还可能被对方包了饺子。

    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或许上天也看不上这些茹毛饮血的野蛮人。

 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个战场(四)

    这可是一万一千大军哪!

    等于剜掉了阿济格身上一块肉。

    事情是这样,姜瓖此人绝不是忠义之人,他之所以借“屎”拖延其麾下汉军行军,并不是说要为刘体仁创造破敌机会,反而,姜瓖是很确定广信卫此次大劫难逃的。

    因为凤阳城离原英武卫驻地太近了,骑兵最多半个时辰就可赶到,想想也是,如果太远,阿济格怎么可能放心?

    那至少得在飞熊、英武二处布置上万大军驻扎才是。

    姜瓖是想,让爱松古吃点苦头。

    当时他叛大顺降满清时,大顺军驻大同守将柯天相、张天琳就是他亲自带兵杀死的,为得就是向清廷纳投名状。

    刚降清的时候,姜瓖更是一直追随阿济格,与大顺军作战,所以,对李过、高一功、刘体仁的打仗能力,他是最清楚不过了。

    原英武卫驻地三千清军应该挡不住刘体仁,而爱松古所率前锋一千骑兵,如果打野战还成,可现在广信卫应该配备了强大的火器,刘体仁自然能想到凤阳城会派援军前来,如果构筑防御工事以抗,双方定是一场恶战。

    让爱松古吃点苦头,出出胸中恶气,让阿济格明白,谁才是真正有用的人,以抬高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这才是姜瓖的真正意图。

    可姜瓖同样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爱松古就算没读书,那也是久征沙场的老兵。

    他看不起象姜瓖这样的软骨头汉人。

    自然心里有所防范。

    爱松古从出征开始,就不断地向后派斥侯,即时了解后军的动向。

    当听到姜瓖借“屎”拖延,便想到了整治姜瓖的办法。

    爱松古立即派出副将率数骑去接管姜瓖麾下的汉军,当然,如果仅仅如此,姜瓖还鼓不起勇气来一场营变。

    问题出在爱松古性格爆躁,在他看来,汉人都是软骨头、胆小懦夫。

    心想借此机会,除去爱松古最好,如果不除,那也得杀杀姜瓖的威风,让姜瓖在将士面前抬不起头来。

    所以,爱松古给前往接管汉军的副将私下交待了另一道命令,那就是以延误战机、不遵号令的罪名,就地抓捕姜瓖,押送凤阳城交阿济格处置。

    这事,从阿济格任命爱松古为主将时,就已经变得不可收拾。

    许多的不确定、不安定因素开始聚集起来。

    只需要一点火星,就会爆发。

    那么,此时应该说说吴争的部署了。

    吴争真是象李过、刘体仁所怀疑的,想借阿济格之手,削弱甚至除去广信卫吗?

    当然不是!

    吴争这人心眼确实不大,甚至可以说是睚眦必报。

    可有着后世见识的吴争,面对大义与私仇之时,他的选择绝对是“圣母”般的。

    吴争从不嫌弃民军、义军甚至叛军,他的立场也从没有真正站到朱氏明室这边。

    就象他一直在说的,只要此时还在抗清的,那就都是友军。

    所以,李过、刘体仁所怀疑的根本不存在,甚至吴争从没想过这点。

    那么吴争难道是谋略缺失,想不到以广信卫一卫之力强攻凤阳,是必死无疑的自杀式进攻吗?

    当然想到了。

    可吴争依旧如此安排,为什么呢?

    这就得从吴争部署这个局开始说起。

    解决了“诸番联合舰队”和郑森水师之后的吴争,有些后悔起与清廷停战了,但这种后悔是间歇性的,吴争既想安定因财政窘迫引发的内部不稳,又想给已经坚持了六年抗战的江南百姓休养生息。

    民众确实太苦了,吴争在这几年中,刻意营造出来的虚假繁荣,欺骗了太多的人。

    吴争抛出一个又一个超时代的构想,画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大饼,譬如减免赋税、修建松江新城等等,目的无非是引导民众对自己的拥护和诱惑那些巨商为自己所画的大饼出资。

    其实这要换在后世,基本上人都知道,这是个庞氏骗局,它的最根本支持,就是北伐军军力,只要拳头够大、够有力,就能使人相信,我说的,就是对的,我承诺的,就能实现。

    吴争再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初到绍兴府,没人、没钱、没权,基本就是个三无份子。

    想要迅速聚集起一股可以与清廷对抗的力量,谈何容易?

    好在大明朝国穷民(一部分人)富,民间的财富,甚至到了令人叹为观之的地步。

    面对着国破家亡,这些隐匿在民间的巨大财富,没有一文用在了抗清大业上,而是被那些聚敛的明官、明将、奸商,车拉船载地运向北方,为的,就是换一家家全或者买爵鬻官。

    吴争心想,与其便宜了清廷,不如拿来自己先用用。

    这才有了莫氏钱庄,再有了江南商会,直至汉明银行出现。

    可这些,只是将民间财力用一种比较“优雅”的方法汇聚,并不产生实际的物质。

    于是有了连绵百里地的军工坊。

    可这是饮鸠止渴,军工坊的产品,无法用于再创造,武器的职能本身就是破坏,根本不可能做到再流通和钱生钱。

    可没有时间发展生产,吴争想了个另类的办法,那就是减免农税。

    将社会最底层的人解放出来,使得他们尽量免受于“庞氏骗局”被拆穿时被波及伤害。

    将他们负担的压力转向承受力相对较强的商人阶层。

    可为了安抚商人阶层,吴争不得不抬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并将一部分压力引向沿海经商的番商,这最后就引发了“诸番联合舰队”之事。

    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稳定。

    吴争在两三斟酌之后,决定来一出李代桃僵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去江西的目的,就是如此。

    相较于自己麾下北伐军承受重大伤亡,吴争更倾向于让广信卫去承担重任。

    而李过儿子的自尽,恰巧给了吴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局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了。

    以广信卫为诱饵前出,吸引凤阳府阿济格大军,最好将徐州、兖州多尔博大军也吸引过来,在凤阳府形成一个战略僵持。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凤阳府第一战(一)

    如此,吴争就可实施第二计划,那就是曾经吴争夸过陈胜,在天长留下了一支军队。

    以天长为据点,蚕食泗州,形成对阿济格大军的两面合围。

    再加上廖仲平的左营和夏完淳的建阳卫,四路大军,足以对阿济格部分割包围,然后切食之。

    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初时势单力薄的广信卫孤军,必须有一个“明正言顺”的理由北向,否则,阿济格岂能容李过占据定远这座小城?

    让清廷、阿济格降低敌意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广信卫反叛,以一支不属于任何势力的叛军进入凤阳府,阿济格自然是想收编它,而不是歼灭它。

    这样一来,广信卫就能以定远为跳板,直接向凤阳城发起强攻,而不需要从千里之外开拔。

    谁抢占了战争的突然性,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还有一句话,先出手为强,后出手遭殃。

    两军对垒,如果征兵、宣战,大张旗鼓,对方一样可以照样画葫芦。

    这就造成了战争的长久和伤亡的急剧上升。

    而这,以大将军府眼下的财力,承受不起。

    只有速战速决一个办法,一场规模足够的大捷,才能重建民众、商贾对财力枯竭的大将军府的信心。

    但吴争没有想到的是,多尔博突然进攻海州。

    这一步之差,差点使得吴争所有布局破产,因为一旦进攻海州的大军顺势南下,淮安、扬州便会沦陷。

    已经将主力调向长江沿线的北伐军,难以短时间聚集起至少得五万人以上的一次军事行动。

    那么,吴争就只有放弃所有布局,重新打一场江北大战……第四次江北大战了。

    好在蒋全义虽然败了,但所部英勇顽强的抵抗,也震慑了济席哈和蓝拜,加上钱翘恭不着痕迹地在海州城南小胜了济席哈和蓝拜一把,差点将二人俘虏了,这使得济席哈、蓝拜再无勇气南下,而是决定保住胜利果实,不再贪多嚼不烂。

    当然,沈致远将新军带回滋阳,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原因。

    当消息传来,吴争终于松了口气。

    原来的布局不必废弃,只须稍加修改就成。

    这才有了吴争在继派遣史坤之后,又派了池二憨向天长增兵。

    也有了吴争严厉申饬李过、刘体仁战场抗命,勒令广信卫立即强攻凤阳城的命令。

    鲁之域有了足够的时间北上与钱翘恭会师、吴淞卫余部进驻云梯关、通州驻军向盐城方向运动,而第一军三万主力,在铁路的日夜运载下,已经抵达吴淞口,正在渡江。

    吴争对布局的改动,非常轻微。

    原本认为,天长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引不起除自己之外,所有的注意。

    可眼下的局势表明,从天长发起进攻,已经丧失了原有的突然性。

    既然无法再以奇胜,就得以正合。

    同样以定远广信卫做为诱饵,以天长方向池二憨、史坤所部进攻泗州,如此两面夹击,阿济格定是手忙脚乱。

    吴争做出的改变是——海州。

    都说越明显的地方,越会被忽略。

    海州被攻破,淮安、扬州北伐军兵力捉襟见肘,而吴争明面上是在向天长、定远增兵,北伐军主力如今还正在吴淞、靖江方向渡江,廖仲平、夏完淳的异动方向也是凤阳府。

    这么一来,局势就非常清晰了——北伐军的主要作战方向,还是对凤阳府,这从理论和局势上都说得通,凤阳府一落,庐州、安庆便唾手可得。

    洪承畴是这么想的,范文程也是这么想的,济尔哈朗同样逃不出这样的判断,自然,福临娃儿也被感染,这才有了下旨以安亲王岳乐为帅,率三千旗兵、一万汉军前往海州增援,而主力却向河南方向移动,并勒令西北方向吴三桂等部东移,同时,清廷派人出使兖州,与多尔博交涉,准备在凤阳府,与北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