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819章

汉明-第819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全义在车外微笑道:“晋王是出了名的能打……况且虽兵力不如人,可毕竟有卫国公和池、廖二位将军在侧护持……应该能撑得住。”

    吴争不置可否,只是挥了挥手,蒋全义扬鞭前行催促行军去了。

    ……。

    马士英身子蜷缩在车厢里,处于吴争左侧的角落。

    看着这一路上闷闷不乐的马士英,吴争心里有些好笑。

    这老货老得象个孩子,但却不让人起鸡皮疙瘩。

    “怎么……怨孤没将你留在应天府享福?”吴争调侃道,“也是,如今孤接了监国位,你做为孤的近臣,如果留在京城……多少重臣高官贵胄富户……还不得上赶子给你马大人送礼陪笑,啧啧,万人簇拥……那滋味,想想都令人艳羡!”

    马士英幽怨地看了吴争一眼,“那滋味……马某多年前品尝过,可也就大半年的光景……好日子总是过得快……马某痛定思痛,自觉有所感悟……这人哪,无论到了何时,都夹紧了尾巴做人!”

    吴争惊讶起来,“哟,老马……你什么时候参禅了?”

    “王爷勿要取笑……士英说得是实话。”马士英正色道,“马某可不是惦记着京城繁华,只是……王爷自己也说了,士英是您的近臣,可王爷布下如此大局,却不知会士英一声……王爷可知道,士英在京城那日子过得……无人待见不说,还得替王爷提心吊胆……!”

    原来如此。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河南战局变化

    吴争哈哈大笑起来,打趣道:“你真以为,这传言说孤布了个大局、下了盘大棋……是真的?”

    马士英惊讶地看着吴争。

    吴争点点马士英道:“孤是神仙吗……知道持续近四个月之久的民乱背后,是皇帝、大长公主的杰作,还是知道有无数人参与其中,不乏孤的麾下之臣?”

    马士英骇然,问道:“难道王爷是……。”

    吴争收敛起笑容,严肃地道:“就算皇帝不称职……废黜就是,何须杀之?大长公主恃机谋反……圈禁就是,何须杀之?黄道周为当朝首辅,就算罪不容赦,可念其年岁已大,为北伐之心亦是可圈可点,圈禁起来使其善终便是……。”

    “这么说来,大长公主、首辅……非王爷所杀?”

    吴争与朱媺娖去文华殿商谈大事,这是人所皆知的。

    大长公主令近侍以七尺白绫勒死朱莲壁,是乾清宫太监宫女亲眼所见,也无争议。

    可大长公主、首辅黄道周是怎么死的,没有人知道。

    于是京城坊间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指向吴王,说是吴王听闻大长公主弑君,急怒之下一剑刺死了大长公主,然后以谋反罪令人勒死了首辅黄道周。

    关键是,吴争没时间解释,也想不解释。

    于是这些风言风语满城传。

    马士英虽然名声不好,但无疑是个善于阴谋的智者。

    他一想,对呀,利大者疑嘛,皇帝一死,挡在吴王面前的,无疑是大长公主,而黄道周左右摇摆不定,吴王借机杀之,顺理成章嘛。

    对于象马士英这样的阴谋家,见猎心喜啊,这么大的一盘棋,他竟无缘参与,岂不羞煞、恼煞?

    这才有了一路止如同急妇般的神情。

    可如今,被吴争这么一说,他怀疑起自己之前的判断来……也对,吴争要杀人,何须背着人?

    大长公主潜逃至京,弑杀皇帝,不用吴争动手,就已是死罪。

    黄道周背弃效忠的吴王,参与此次谋乱,此罪当诛。

    完全可以按律法处置,还需要吴争亲自动手沾血吗?

    “王爷,那……究竟是怎么回事?”马士英急了,完全忘记了,知道越多,越死得早的禁忌。

    吴争讥讽的眼神扫了马士英一眼,慢慢吐出两字,“你猜。”

    马士英急得抓腮挠耳,“既然不是王爷所为,那须得公告天下啊……没得让王爷背黑锅的道理?”

    可吴争却不想说,而是另起话题,“知道孤为何让你随行吗?”

    马士英强捺心中的好奇心,“请王爷明示。”

    “永历被吴三桂挟持,晋王挟怒而攻,兵力远不如人……孤令你随行,是有件事要仰仗你老马啊。”

    “可不敢当王爷说仰仗……请王爷示下,不管此事多凶险,士英绝不推诿……为王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果然是聪明人哪。

    吴争只说了一句,马士英就猜到此事非同小可,异常凶险。

    “替孤去趟信阳城……拖住吴三桂,只要让他不掺合孤与阿济格一战,便算你立下此战首功……如何?”

    马士英愣住了。

    吴争轻轻一叹,“孤不逼你……你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孤绝不怪罪!”

    “……若是吴三桂提出……要求,如何回复?”

    “敷衍他……敷衍不住,那就,答应他。”

    马士英骇然,他突然明白了,自己不仅要冒巨大的凶险赴信阳见吴三桂,更是要在事成之后替吴王背黑锅,大黑锅啊。

    吴争此时直言什么事都可答应吴三桂,自然是不作数的。

    而自己,就成了那个言而无信之人,这还是好的,至少是事成了,活着就好。

    可若是不成,岂不被盛怒之下的吴三桂,五马分尸?

    “我去!”马士英大声道。

    吴争一愣,“不去就不去……你还敢骂孤?”

    马士英愕然。

    ……。

    大西军终于在中山铺附近停下了脚步。

    不是因为怯战。

    而是吴三桂派人来了。

    “学生见过晋王殿下。”一表人才的夏国相自谦为学生,不是因为李定国堪为他的先生,而是自恃为读书人,这个年代,“学生”是种身份,高人一等。

    李定国冷漠地看了一眼夏国相,“你来作甚?”

    也是,当年吴三桂镇压义军时,可没少杀大西军将士,而这里面也绝少不了夏国相的“功劳”,何况如今已成水火之势,岂能有好颜色?

    “晋王无须恼。”夏国相笑脸相迎,“学生此来,是为好事……学生受我王之命,传话于晋王……同为一殿之臣,何苦兄弟阋墙?”

    李定国这些年,已经有了城府,否则,当一口唾沫盖脸啐去,同殿为臣?兄弟阋墙?

    狗x的,谁和谁是兄弟?

    人狗不同道,那才是李定国的心声。

    “废话少说,吴三桂有何阴谋……直说便是。”

    “晋王急躁了……我王的意思是,化干戈化玉帛,两相罢兵,免得被外人笑话不是?”

    “哼!”李定国重重一哼,“想要化干戈化玉帛……也成,让吴三桂释放陛下,亲自送陛下出城,李某二话不说便退回商城!”

    “咳。”夏国相干咳一声,“晋王说笑了……我王是陛下钦封的王爵,怎会拘禁陛下……况且我王是奉陛下旨意勤王护驾,晋王若不信,有陛下密旨为凭……如今我王只是与陛下在信阳城中商议国事……怎能说释放二字?”

    “这些话,也就哄哄三岁顽童……李某不信这套,你就回去问吴三桂……放不放陛下出城?”

    夏国相脸色渐渐变化,冷冷道:“晋王真以为,我王怕你三万大军进犯信阳城?这么说吧,单就马三宝马将军六千铁骑,就已经令晋王前锋锐折……而这样的铁骑,信阳城中至少有三万,尚不算步军……晋王还有信心赢得这场仗吗?”

    前恭后倨!

    李定国神色丝毫不动,也不生气,冷冷地看着夏国相。

    夏国相继续道:“我王既然派学生来见晋王殿下……这便是最大的诚意,我王甚至同意晋王入城进见陛下,但,晋王随行之人,不得超过百人。”

 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风云诡谲

    李定国不为所动,这套把戏,他见得多了,“吴三桂想要什么?”

    夏国相微笑起来,他知道李定国不上套,可并不失望,“我王交待学生,劝晋王识时务,如今商城正面临阿济格大举进犯,晋王不思抵御,却将主力来犯信阳城……此为大谬也!”

    李定国突然笑了,“吴三桂怕了。”

    夏国相一怔,“晋王此话何意?我王麾下十余万大军……会怕三万大西军?”

    “不……你误会了,我说吴三桂怕了,是他打错了算盘,左右逢源却两头不讨好……挟持陛下之后骑虎难下……哈哈!”

    夏国相脸色大变。

    李定国一挥手道:“本王不斩来使……你回去转告吴三桂,要么礼送陛下出城,要么……刀枪相见,本王给他一日思量时间,明日此时……便是决战之时!”

    夏国相还想再劝,“晋王细思量,我王手中可是有……!”

    李定国右臂平伸,骈指直向帐外,“滚!”

    ……。

    “他真这么说?”

    “是……小婿不敢隐瞒一个字。”

    吴三桂忧郁道沉默下来。

    边上马三宝大声道:“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土包子……只要王爷下令,末将率三万铁骑,一日间就可取李定国人头来见……!”

    “混帐……胡闹!”出人意料的,吴三桂猛地一拍桌子,指着马三宝喝道,“只知打打杀杀的粗坯子……滚出去!”

    马三宝不服,“末将是真不明白……王爷惧李贼作甚……!”

    “来人……叉出去!”

    ……。

    堂内安静了。

    很长时间,没有一人敢再开口。

    终于吴三桂悠悠叹道,“少看李定国了……早知他会率军来攻,就不该学魏王挟天子……。”

    这话一出,就有人明白了。

    譬如夏国相。

    夏国相明白吴三桂的心思了,可他偏偏就装作不明白,他可不想成为杨修,上意可不能擅自揣摩,只有为上者亲口说出来的,那才是真正的上意。

    夏国相捧哏道:“小婿愚钝,斗胆请教王爷……此话何意?”

    吴三桂斜了一眼夏国相,他一样知道夏国相已经听懂了。

    也明白夏国相为何要明知故问。

    这是个识时务、懂进退、堪比比干、八面玲珑之人哪!

    吴三桂知道这些嫡系、心腹之中,大部分人心中对自己不下令迎战李定国有怨言,他们不象夏国相可以轻易猜度自己的心思。

    所以,吴三桂趁此话头,说道:“挟天子为质,令李定国驻守商城……原本我是想引阿济格与李定国火拼一场,我可在信阳城中坐山观虎斗,不管最后谁赢谁输,都难挡我全力一击……如此一来,我便可左右逢源……就算开出些条件来,也不会被拒绝。同时,就算东边建兴朝那人,也说不出话来,毕竟,我是奉皇帝旨意前来护驾。”

    “可惜……可惜啊。”吴三桂一副扼腕叹惜状,“小看李定国了……原以为,他如果是个忠臣,那就会奉皇帝旨意坚守商城,他如果心有异志,就会趁机自立,多好的机会啊?”

    “不想,李定国明知此战力不如人,依旧举兵来犯……如此一来,球就滚回来了,到了本王脚下,这叫本王是踢还是不踢?不踢,那李定国就可轻易救出皇帝,踢,那就明告天下,我吴三桂……是逆臣!”

    吴三桂的一番解释,终于解开了他几日来按兵不动,只顾陪永历聊闲篇的原因了。

    原来如此啊!

    可还是有人没全明白,譬如胡国柱。

    “敢问岳父大人,既然已经挟持皇帝……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荡平商城,将整个永历朝纳入岳父囊中,岂不更省事……岳父就不必再烦忧了!”

    吴三桂眼一瞪,想开骂,可终究深吸一口气,因为他目光扫视到,有不少人,都和胡国柱差不多的心思。

    “国相,你来回答这蠢货!”

    夏国相微微一笑,“小婿得令!”

    然后转身面朝胡国柱,“胡兄啊……李定国可不是善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汝宁阿济格虎视眈眈……咱们与李定国死磕,岂不白白便宜了阿济格?若到时阿济格趁咱们刚刚大战之后,突然来犯……如何应对?再则,真要是荡平商城,部署于颖州至六安州一线的建兴朝左营、建阳卫、北伐军岂会坐视?先不说咱们能不能挡住阿济格和建兴朝两面夹击,就说真要与左营、建阳卫、北伐军中任何一部打起来了……你可别忘了,杭州府那位,比李定国可难招惹多了!”

    胡国柱总算是听明白了,是难!王爷确实是难啊!

    吴三桂打出决定,“所有东城外军队全部退入城中,没有本王军令……擅出迎战者,斩!”

    这下所有人都没异议了,反而认为王爷英明。

    让阿济格在城外作无用功,只要坐等阿济格击破商城,失去补给的李定国,也就坚持不了多久,最后不战而败了。

    ……。

    河南战局,风云诡谲。

    恐怕也只有正在西进的吴争,是所有势力中,最清楚战局的。

    但,也不是尽在掌握。

    在吴争判断中,最难的是面对阿济格六万多精锐,最不可控的是吴三桂,而最让吴争头痛的,是永历皇帝朱由榔。

    朱由榔既然能接纳吴三桂,那就可能在被挟持之后,受迫承认吴三桂拘禁他的正义性。

    也就是说,万一朱由榔突然宣告,是他主动令吴三桂勤王护驾,也是主动留在信阳城,并非吴三桂挟迫,那么,形势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不但李定国会从忠臣瞬间变为反臣,连自己这个率军“增援”商城的,也会因师出无名、攻伐友军而落下骂名。

    这就是吴争派马士英出使信阳城的主要原因,拖住吴三桂。

    只有安抚吴三桂,暗中接触朱由榔,给朱由榔足够的信心,这样才能让他坚持到此战最重要的战役之后。

    等击溃了阿济格所部主力,与李定国会师之后,那么,就算是永历真承认了吴三桂,也已经妨碍不到吴争的整体布局了。

    到时,反而给了吴争趁势围剿吴三桂的最好理由,除恶务尽!

 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打明牌

    吴争率右营连夜渡江,赶赴汝宁府战场,从时间上来说,确实做到了出奇兵的效果。

    二者距离近,以至于在汝宁的阿济格,得到建兴朝右营西进的消息时,右营兵锋已经过了舒城。

    距离商城,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