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82章

汉明-第8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致点头同意。

    可钱肃乐不同意,他起身道:“钱某说句不恭的话,公主殿下正是二八之年,吴争又是她的救命恩人,青春年少,郎情妾意之下,谁能保证二人不会有染?如此朝堂就成了吴争一言堂了,敢问诸位,这天下姓朱还是姓吴啊?”

    钱肃乐的话让众人心中一悸,这问题确实很棘手。

    男女苟且,私相授受,将国事当成家事,岂非儿戏?

    这时,张煌言道:“钱大人多虑了,当初吴争不是对着你、张尚书和我三人发誓,绝不尚公主殿下吗?”

    张国维点头认同道:“确有此事。”

    于是众人大吁一口长气,此时当众发誓,很能取信于人。

    不象后世拿誓言当白开水,想喝就喝,想吐就吐。

    这个时候当众发誓,若事后毁诺,那名声就毁了。

    在以名声当饭吃的时代,没有人敢轻易毁诺。

    所以,众人一旦听说吴争当众发过誓言,就深以为然了。

    可钱肃乐却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

    “吴争发誓,钱某确实在场。可诸位可有想过,吴争虽然可以不尚公主,但谁能保证公主不主动相就呢?”

    这话让众人再次心悸起来,这事还真有可能啊。

    公主成了监国,如果大业有成,谁能保证她不会登基,就算不登基,那也很可能是她指定皇族承继宗庙社稷,至少她有着旁人无法取代的话语权。

    如果她下谕令,那做为臣子,是遵还是不遵?

    张国维叹息道:“希声啊,你究竟想怎样?”

    钱肃乐道:“让吴争即刻大婚。”

    张煌言道:“钱大人难道不知吴争前两月已经娶亲。”

    “钱某当然知道,可那是侧室。”

    钱肃乐的话,让所有人点起头来。

    此时大婚,正妻名位一定,除非妻子有大错或者亡故,否则几乎是不可能再有改变。

    公主身份尊贵,自然是不可能去做侧室、偏室的,也就断了与吴争的念想。

    张煌言皱眉道:“钱大人此计或许可行,但有个前提,那就是须吴争同意才行。”

    钱肃乐道:“这便是我等一致认可的条件,吴争若要取得我等支持,拥立公主殿下监国,那就须答应我等条件。否则,我等宁折不弯,不与同谋。”

    见所有人都一致通过,张国维道:“那就等天亮,与吴争商谈吧。”

    ……。

    吴争哪知道,就起来的国事,最后竟成了他房中事。

    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当听到群臣的条件时,吴争傻眼了。

    他开始怀疑这些史上名臣的脑子是不是坏了,对于吴争而言,娶妻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

    娶一个回家,不喜欢,养着呗。

    可正妻之位,吴争多少还是在乎的。

    倒不完全是答应了周思敏之故,而是对于吴争而言,那也是一种颜面。

    通俗地说,总要带得出去不是?

    加上吴争想到自己的婚事被这么群老头儿,用来当成威胁自己的筹码,自然有一种逆反心理。

    不过此时吴争还是领略了众人的诚意,毕竟那么大换监国的事,都被拿来商议了,自己也不好太过不是?

    于是婉言道:“吴争家中尚有严父在,娶正妻之事,还得家父同意才行。况且,吴争好歹也是朝廷册封的伯爵,总要女方合适才行吧?这样,给吴争一年半载的,让吴争留意着,遇上合适的,就完婚。诸公意下如何?”

    这话回答得有理有节,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于是众人都点了头。

    可只有钱肃乐有意见,“临安伯未必有些敷衍我等之意吧?”

    “钱大人此话怎讲?”

    “一年半载之后,临安伯或许就成了临安候,甚至是国公,声望、权势如日中天,那时无凭无据,我等恐怕再也奈何不了临安伯了。”

    这话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但不能否认,这情况还是有可能的。

    试想,现在的吴争已经手掌十万军,三府之地,已经可以提议更换监国,且一言不合便率军围府,一年半载之后,会是啥样,谁能知道?

 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是一出父教子可怜的钱翘恭

    若是公主监国之后,与吴争私相授受,恐怕再无一人可对其掣肘。

    这么一想,所有人又沉默了。

    吴争有些恼意,这钱肃乐从始至终就没给过自己好脸。

    要不是钱肃乐是抗清名臣,自己心中对他怀有敬意,他x的,早就翻脸怼过去了。

    就他这老头事多。

    强忍着不快,吴争道:“那依钱大人之意,该当如何?吴争总不能现在上街,随便拉一女子成婚吧?”

    钱肃乐道:“这自然是不合礼数的,不过在座诸公家中都有女眷,且身份地位都合适,不妨选取一良人为临安伯妻,也算是一桩美事。”

    这话让众人脸色古怪起来。

    与吴争联姻,不是说不可以,毕竟吴争身家清白,有功于朝廷,且如今是伯爵。

    虽说是公、候、伯最低一阶(明朝没有子、男爵),但三种爵位都是超品,属于见官大一级的那种。

    关键是吴争年轻,照现在的趋势,那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所以,当钱肃乐提出这么一出时,谁都有了小算盘。

    在座都是朝廷重臣,如果能与军方联姻,那自然是腰杆子硬,以后说话喉咙都会响一些。

    可心里如此想,话却不能这么说。

    因为有明以来,文向来瞧不起武,吴争再强势,在众人眼中那也是个武人。

    这与利益无关,只与此时社会风气有关。

    这也是吴争他爹,拿家法抽吴争的主要原因。

    你说好好的一个禀生,离家出走去从事这种危险而不被人待见的职业,哪个爹娘不恼火?

    吴争与钱肃乐、张煌言等人不同。

    他们是已经中举,跻身文臣行列,身上已经烙上了文人的印记。

    在国破家亡之时,号令义士抗清,没人会把他们划为武人,吴争是小小年纪直入军旅,且从哨官一路到临安伯,靠得就是军功。

    所以,吴争身上已经深深地烙下了武人的印记。

    恐怕此生都很难洗脱。

    这就是众人听了钱肃乐建议,而面色古怪的原因所在。

    简单地说就是,众人想吃榴莲,可偏偏憎恶它臭,人的心理有时就这么复杂。

    这不,孙嘉绩就笑道:“孙某家中二女早已出嫁,犬子虽育有一女,可如今还是髫年,未到出嫁的年龄,看来孙某与临安伯无缘啊。希声兄,听闻你膝下女公子娴静端庄、秀外慧中,正是豆蔻年华,不如就此与临安伯定下翁婿之份,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孙嘉绩是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

    这听者自然不会是钱肃乐,而是身边这些朝廷重臣。

    虽然心中有些可惜没有机会与吴争攀上姻亲,但这事能顺利解决,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与其陪着朱以海一起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还不如就此双方达成和解,皆大欢喜。

    于是,没等钱肃乐作出反应,众人一涌而起,纷纷向钱肃乐和吴争道起了喜。

    钱肃乐和吴争两个当事人反而愣住了,在群声吵杂之中,连整句解释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个人精们,在道贺之后,不约而同地离开了。

    连张国维、张煌言都憋着笑,溜之大吉。

    就留下钱肃乐和吴争二人大眼瞪小眼,其中的尴尬,不言而喻。

    二人相对沉默了许久,吴争终于开口道:“咳……这事作不得数,钱大人不必太在意……。”

    “谁说作不得数,莫非吴大人以为我钱家配不上你临安伯?”

    吴争闻听愣住了,钱肃乐这唱得是哪出?

    刚刚跑掉的任何一人愿意与自己联姻,吴争能信,唯独这钱肃乐愿意,吴争还真不信。

    这老头可没待见过自己,从自己掌握梁湖卫所起,就没给过自己好脸色。

    可现在突然愿意将女儿嫁于自己,吴争是真不信。

    这肯定有阴谋!

    吴争心里立马涌起一股戒备之意。

    “钱大人说笑了,吴争仰慕钱大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钱大人毁家杼难之时,吴争还是一个嘉定府小卒,这配不上三个字,还望钱大人不要再提。”

    钱肃乐凝视着吴争许久,让吴争很不自然。

    “吴大人若不反对,还请委托媒人上寒家提亲。告辞!”说完,钱肃乐走向拔腿就走。

    吴争这下傻眼了,这是硬赶鸭子上架么?

    还能不能好好讲话了?

    说好是商议朱以海去监国位、拥立长平公主监国大事的,结果成了商议自己婚事了。

    吴争心里当然清楚,这是诸臣开给自己的条件。

    也清楚他们是想断了自己与长平公主之间的一切可能。

    吴争要说对朱媺娖没有一丝遐想,那肯定不是实话。

    但要说吴争对朱媺娖情根深种、非她不娶,那肯定是过火了。

    其实吴争更适应得还是与朱媺娖在返回绍兴路上的兄弟相称。

    友情比爱情或许更……贴切些。

    吴争自认也不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情种,在自己看来,爱美人更爱江山或者二者都爱更适合自己。

    所以,吴争并非不能接受这些老头儿的条件,但前提是,必须是自己同意。

    愿意和胁迫是两回事,特别是对于娶正妻这件人生大事而言,吴争还是不容他人饶舌的。

    开玩笑,这世上女子多了去了,可象咱十八岁便是临安伯的男人有几个?

    想到此,吴争“啪”地踹翻了面前的椅子,昂首而出。

    ……。

    钱翘恭悲苦不已。

    他爹指着他的鼻子,不,现在是指不着了,因为钱翘恭的头早已低得下巴贴胸了。

    钱肃乐的骂,着实文雅得很,通俗地说,就是骂人都不带脏人的。

    可字字句句都能恶心得让你不想活。

    而钱翘恭,这个一直与吴争怼着干的阳光少年,此时在钱肃乐面前,那就是一只乖乖兔。

    看着钱翘恭的窘样,吴争昂首挺胸而过,完全不顾钱翘恭眼神中的求恳。

    甚至在路过钱翘恭身边时,吴争还得意地一笑,低声道:“该!”

    不想,吴争或许是太得意了些,声音稍稍大了,被钱肃乐听到了。

    “吴大人留步,讲讲这该字何意?”

    吴争一听,大骇,心道,留步才怪呢。

    于是装作没听见,大步而去。

    留下钱家父子才身后叽里瓜拉地,反正自己听不见。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兴国公王之仁来了

    吴争原本是想拖。

    这婚姻之事嘛,自己不同意,还能有谁能逼迫?

    听见强按牛喝水的,没听过强逼人入洞房的。

    就算入了洞房,咱不出力,也没人奈何得了不是?

    所以,吴争就没打算回吴庄知会他爹,就更不可能托媒人上门说亲了。

    之所以不去当面回绝钱肃乐,那是因为吴争确实敬重钱肃乐。

    不想让他难堪。

    可敬重与盲从不同,吴争不可能象钱翘恭那样在钱肃乐面前当一只乖乖兔。

    可吴争没有预料到的是,一夜之间,绍兴府哄传开了。

    临安伯与右佥都御史钱家联姻。

    呃……这事闹得满城风雨,恐怕比吴争光复杭州、嘉兴两府都路人皆知。

    吴争恼火地派人彻查谣言来源,可这种事哪查得清,当日与会之人不下三十人,又不是重大机密,就算查清还追究人罪过不成?

    于是只能不了了之。

    但吴争相信,这事铁定不是钱肃乐的主意。

    钱肃乐虽然不待见自己,要与自己对着干,可这种龌龊之事,他做不出来。

    性格使然,这老头宁可与人决斗,也不屑使暗器。

    果然,在这事闹腾出来之后,钱肃乐就没向吴争主动提起过亲事。

    吴争心中一松,让这事不了了之,那是最好不过了。

    你不提,正合我意。

    ……。

    这次商议之后,群臣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

    于是,朱以海主动去监国职。

    也奇怪了,在吴争亲事的谣言传遍绍兴府大街小巷之后。

    朱媺娖突然答应了接受群臣的拥立,就任监国职。

    但她也提出了一个要示,那就是最多只监国五年,五年期满,朝廷另选皇室贤良之人继任监国之位。

    朱媺娖接任监国之后第一道令谕,就是授朱以海宗人令之职,令其寻觅天下幸存皇室成员,并保留了朱以海参知政事的权力。

    对于这点吴争并不反对,只要还是大明的旗帜,做为一个世袭王爵,吴争都没有权力去废黜一个藩王,除非是造反自立。

    她的第二道令谕,则是正式将杭州府、嘉兴府纳入朝廷治下,为显朝廷恩义,免去二府一年赋税。

    这点让吴争非常恼火,这哪是免二府赋税啊,直接就是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慷他人之慨,长朝廷口碑啊。

    不过吴争也没打算反对,毕竟长平公主刚刚掌权,总得给她立威的机会吧。

    只是吴争心里有怨言,这一刀真他x的有点狠,幸好自己之前在杭州对那些有瑕疵的富户搜刮了一圈,否则这十万大军的开销,真能将自己逼得走投无路。

    让人惊讶的是,长平公主对张国维、钱肃乐等拥立之臣皆有封赏,连张煌言、廖仲平等人都没有错漏,唯独就没有吴争的份。

    这让所有人都跌碎了眼镜,要知道,长平公主监国,吴争可是首功,他是倡议人啊。

    不仅如此,长平公主还以拱卫绍兴府的名义,将方国安降军中的一万六千人划入绍兴府麾下,编成四个卫,分别囤于绍兴府府治会稽、山阴、诸暨、嵊县,各置四千户,唯有会稽加上廖仲平部有五个千户所,这些也就成了她的嫡系亲军,变相从吴争手里抢夺了一部分兵权。

    吴争这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当然,吴争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至少事情得到这样和平解决,总比闹翻要强得多。

    虽然这个小朝廷的各部官员几乎都维持了原状,但吴争相信,朱媺娖远比朱以海要可靠的多。

    因为朱媺娖心里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