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873章

汉明-第873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还是同一批人。

    只是,他们的诉求变了,他们打出的标语是——坚决反对鲁王复辟!

    于是乎,短短七、八天内,江南十九府之地,数以十万计的民众反对朱以海窃国之举。

    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个集向地,一个是杭州府,一个是应天府。

    应天府来文的,杭州府来武的,可谓是文争武斗啊!

    建兴朝堂,迫于民众舆论之压力,终于做出了不承认鲁王为建兴朝新君的决定。

    当然,“民众舆论之压力”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郡主吴小妹打出吴王旗号,在吴王府召集在京吴王拥护者,广揽臣民,在长安街上,开坛讲座。

    夏家才女夏惠吉主讲。

    永历朝郡主、晋王嫡女李海岳站台。

    建兴朝郡主、吴王妹子吴小妹压阵。

    瞧瞧,这阵势,焉能不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讲什么呢?

    论鲁王朱以海趁火打劫,窃国之举之无耻!

    论大将军府诸公忘恩负义、背弃旧主之卑鄙!

    论监国吴王殿下大公无私之仁义!

    于是乎,当年早就被吴争主持“朝廷钱庄弊案”收拢起的偌大一部分京城人心,整个京城开始沸腾起来。

    此时朝堂之上,代首辅王翊、阁臣冒襄、马士英等,终于在内阁会议上以压倒性的多数,达成了否认鲁王在杭州登基的合法性。

    而最古怪的是,京城明室宗亲,在这次的问题上,几乎全在了吴王这边。

    就算是他们真被吴争整怕了,可要如此异口同声地反对鲁王登基,那也非比寻常啊。

    朱以海,看来真的是不得人心啊!

 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问道于盲

    PS:感谢书友“不花钱的咖啡”投的月票及打赏。

    杭州府,朱以海欲哭无泪。

    他感觉自己是受骗了。

    这些个自认不可一世的庸臣,居然向自己禀告,说是江南民众,是如何如何地想念他,只要自己一上岸,百姓必定是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啊。

    可结果呢,悄悄在杭州府登基,连个象样的就职大典都没有,这些也就罢了,只要能上位就行,但说好的朝廷左右营大军前来迎驾呢?

    千等万等,等来的朝廷回复,竟是不承认!

    这下完了,那个不当人臣的,那不将自己生吞活剥了?

    自古逊帝就没个好下场的,远的不说,近的,逊帝丹阳王不就在宫中自尽了吗?

    真是自尽的?

    哄三岁娃儿呢!

    反正朱以海是打死都不信的。

    于是,朱以海慌了,他是真慌了。

    “诸位爱卿哪……看来江南民众,对朕不友善了……要不,咱回陈钱山去?”朱以海脸色阴沉到了极点,他开始语无伦次了。

    新晋内阁首辅熊汝霖大声道:“吾皇还请稍安勿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吴王真要造反,臣等愿为陛下效死,以身殉国!”

    瞧这话说的,这听起来是决心满满,可稍一细品,就是下盘不稳哪。

    朕是来当皇帝的,可不是来当亡帝的!

    朱以海不由得想骂人,自己在陈钱山过得好好的,虽说不如京城奢华,可至少有安生日子可过,衣食无忧,还有不少下人侍候。

    好嘛,大老远冒着遭遇风暴之险,渡海登岸,熊汝霖现在告诉自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罢了,居然说殉国……殉得是哪国哪朝啊!

    该死的,朕当的是建兴朝的皇帝,可建兴朝是那不当人臣的“杰作”,朝未亡殉哪门子的国?

    朱以海的脸色阴沉欲滴,他是真坐不住了。

    “钱爱卿……汝是最知吴王根底的……汝倒是与朕讲讲,他……吴王会率军来攻吗?”

    被点了名的钱肃乐慢慢往前走了两步,他躬身道,“首辅之言在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况吴王未必真会行大逆不道之举,率军来攻!”

    这话朱以海爱听,他脸色稍霁,连声道:“钱卿仔细些讲……为何吴王不会来攻?”

    钱肃乐抬头,平静地说道:“众所周知,吴王根基在杭州、绍兴二府……如今首辅麾下有府兵近万,加上城中贤达,募集义兵不下三万之众……吴王若要派兵来攻,只要我君臣一心,坚决抵抗,吴王不仅须防范将杭州城打破砸烂,还得背负发动内战之恶名,况且……。”

    朱以海闻听大喜,唔,这才是朝廷栋梁、国之干城啊!

    “况且什么……钱爱卿快快讲来。”

    钱肃乐微微低头,沉默。

    “钱爱卿有什么难言之隐?”朱以海急着听下文,“无论如何……钱爱卿尽管讲来,朕皆不怪责!”

    钱肃乐慢慢抬头,直视着朱以海,平静地道:“况且,吴老爷子尚在城中,两位王妃也在……再不济,还有始宁镇吴庄亦在我军兵锋之下……!”

    这话一出,边上张国维脸色剧变,他急忙阻止道:“希声兄糊涂……陛下,此举不妥,万不可行哪!”

    熊汝霖冷冷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等既已迈出这步,就不可有妇人之仁,否则,不仅害了吾皇,更是我朝罪人!”

    张国维怒道:“首辅该知……钱大人嫡女,正是吴王侧妃!”

    熊汝霖慢慢转向钱肃乐,郑重长揖至地,“希声兄莫罪!”

    钱肃乐面无表情地还礼,“皆为国朝……首辅不必顾及钱某!”

    “伟哉……钱大人!”新晋户部左侍郎周如璋击掌赞叹,“陛下勿慌,有首辅及钱、张等诸位忠义之臣,区区吴争,何足道哉?”

    这话让熊汝霖、张国维齐齐转头看去,眼神鄙夷!

    连钱肃乐脸上都有一阵抽搐,真是蛤蟆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朱以海有些兴奋,也对,病急乱投医嘛。

    他急道:“周爱卿莫非有了应对良策?”

    周如璋自信满满地道:“有钱大人金玉良言在前,臣算是垫块砖石吧……都知吴争麾下第一军,军中士兵皆来自于杭州、松江、绍兴、嘉兴等府……想令吴争投鼠忌器不敢攻城,只须将第一军将士家人,集中于城中即可,而第一军将士名册……张大人,您手里应该有吧?”

    张国维愤怒的目光射向周如璋,他手里之前接手方国安的职位,是松江军校总督办,又曾是右布政使,自然有第一军将士名册,可这种伤阴德之事,能做吗?

    不等张国维指责反驳,周如璋施施然转了回去,面向朱以海,“臣还有一计。”

    朱以海脸上的兴奋之色,也渐渐隐去,他不傻,周如璋此计,是把双刃剑,伤人,亦可伤己。

    真要是按计行事,就算最后事成,恐怕也会遭世人唾骂。

    可听周如璋说还有一计,朱以海不由得打起精神,“周卿尽管讲来。”

    周如璋微微一笑,“如今来犯的处州卫八千人、吴淞卫三千人、军校八千新军,加起来不足二万人,杭州城经过数年修缮,加之城内我军有四万余,足以抵抗来犯敌军,故并无多大威胁,真正要命的是,朝廷不承认陛下登基为合法,如此一来,朝廷左、右营极有可能听从吴争调度……此消彼涨,不可轻视啊!”

    朱以海觉得有道理,点头道:“继续讲。”

    “但亦有计可破解此困……朝廷乃明室之朝廷,虽说吴争跋扈,可京城还有数千宗室之人,且封爵如旧,故依臣浅见,朝廷不承认吾皇,应该是受了不良之影响,譬如吴争的恐吓、吴争拥戴者之蛊惑,尤以各府民众反对声为最……。”

    朱以海一拍椅靠,大声道:“朕亦作此想!”

    周如璋笑更灿烂了,“吴争怕担负骂名,刻意煽动民众来反对陛下,自己却躲在江北不敢回来……既然如此,咱们何不以其矛攻其盾?”

    “爱卿此话……作何解?”

    “他可煽动民众,为何我等不可?”周如璋自信满满地道,“咱也有人,只要发动起来,绝不少于如今反对陛下之民众!”

 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耍无赖

    说实话,周如璋此话,朱以海是不信的,什么时候,朕也有这么多拥戴者了?

    从上岸到登基,就没见着一个拥戴自己的民众前来进见啊。

    周如璋微微一笑,“陛下勿疑……臣敢作保,只要陛下允准,臣定能办成此事!”

    这话一出,张国维立即道:“还请周大人当着陛下,将来龙去脉讲清楚了!”

    周如璋摇摇道头,“张大人恕罪,此计,不可说……陛下,若要成事,请信臣!”

    张国维忙向朱以海道:“陛下不可……若周大人以陛下之名行恶事,后果不堪设想!”

    周如璋一听,沉下面来,“张大人之意,是在弹劾周某?”

    朱以海忙道:“张爱卿,周卿既然有如此把握……何不就让他办理此事……周爱卿,这事就由你全权处置了……朕只要民众不再反对朕!”

    “谢吾皇!”周如璋跪拜道,“臣定不负陛下信任!”

    张国维看向钱肃乐,希望钱肃乐帮着劝朱以海。

    可钱肃乐避开张国维目光,慢慢闭上了眼睛。

    张国维微微一叹,不再反对。

    ……。

    周如璋此人,为何许人?

    这说起来,还真有些来头,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牛逼。

    先不提别的,就是周家人提的灯笼,上面就是硕大的三个字——宁国周。

    宁国地名,乃府,人家就敢公然称宁国周,牛逼大了!

    在宁国府地面,提到周家,必先提周家祖上。

    说周家,始祖乃淮公。

    至于这淮公出自何处,倒是言之不详,反正是不可查了。

    可这不影响周家威严的可信性。

    因为,可据可查的是,早于宋朝隆兴年间,周家祖先就已经被封为宁国侯了。

    元朝明宗时,周家更是迈上了国公之列。

    到朱元璋时,虽未再进,可依旧风头不减。

    周家家训,虽说一样讲得是忠君爱国、礼义廉耻,可知道底细的乡邻都知道,周家家训还有一句不宣于口的,那就是——钱能通神!

    也对,能传承数百年,历经十数次战火、朝代更迭,依旧屹立不倒的,自然该有其过人之处嘛。

    譬如现在,周如璋又能人所不能,竟当众立下军令状,可以硬撼建兴朝吴王殿下大军,甚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真是牛逼大了去了!

    散“朝”之后,张国维紧随着钱肃乐,虽然钱肃乐“嫌弃”的目光数次回头扫射,可张国维就象块牛皮糖一般,紧粘着不放。

    最后,跟随钱肃乐入了钱府,在正堂毫不客气地坐下。

    钱肃乐这才骂道:“张玉笥,汝想作啥?”

    张国维呵呵一声,大呼道:“来人,上桌酒席!”

    钱肃乐大怒,“汝真当钱府是你家啊……想吃酒席,回自己家去!”

    张国维双手襟摆一抖,根本不理会钱肃乐的怒意,老神在在地一昂首,“希声兄,吃你一桌酒席,那是轻的……我可是上了你的贼船,是你说王爷属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也是你说欲要大治必先大乱……怎么,把我拽上了船,你自己想一个人下船,不管我的死活了?”

    钱肃乐慢慢坐了下来,板着脸道:“没人牵着你上船……是你自己死皮赖脸地跟上船的……怎么,现在后悔了……明着告诉你,晚了!”

    这话让张国维有些紧张起来,“希声兄……爷……您这不是坑我吗……想当年,张某在驿亭镇那也是死过一回的,那时鲁王欲逃海外,若无吴王率军奇袭三界,张某怕是早已作古……汝真当张某想背弃王爷不成,还不是受了你的蛊惑……说什么前有贤达,后必效仿……大长公主为天下而死,卧子先生紧随其后,如今该是咱们了……若是张某知道是这种结果……那……那还不如当年死在驿亭呢!”

    钱肃乐脸色微微抽搐,冷哼道:“要死回自己家死……我府上没你牌位的位置!”

    张国维往桌上一趴,“这话要是吴王在,你还真作得了数,可如今,是新君作主……可不是你说了算了!”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啊!

    钱肃乐冷冷道:“那成……你不走,我走!”

    说完,襟摆一撂,往堂外走去。

    身后张国维大呼起来,……来看……来看……都来看啊……堂堂建兴朝的阁臣钱肃乐……大名鼎鼎的钱希声……号称刚正不阿的止亭先生,也会三面两刀地糊弄人了……!”

    已经一脚跨出门槛的钱肃乐,象被狗咬了屁股般,瞬间跳着转身跑回,一把捂住张国维的嘴巴。

    “汝作死啊!”

    张国维一把扯开钱肃乐捂嘴的手,“就算不作死……亦是生不如死!”

    钱肃乐皱眉道:“要不了汝的命!”

    “若恶名远扬……那还不如死了!”

    钱肃乐喟叹一声,慢慢坐下,“汝……怎么看出来的?”

    张国维哈哈大笑,“虽然大长公主怎么想的,张某不知道……可卧子先生,张某还是多有交往的……卧子先生从就职汉明半月谈总编撰之后,立场已与往日截然不同,平日里更是与吴老爹子走得很近……若是换别人也就罢了,可象卧子先生那般心高气傲之人,断不会做这等虚与委蛇之事……也就是说,卧子先生已是真心效忠王爷了……张某揣摩得可对?”

    钱肃乐不吭声。

    “当然,张某也只是揣度,还不敢认定……可没多少日子,您止亭先生亲至我府上,延揽我一同拥立鲁王登基……这就让张某奇怪了。”张国维开始抽丝剥茧,“你钱肃乐何人?若是在五年前,汝这般延揽我,那还有情可原,可如今,汝止亭先生,从上至下,甚至于血肉、骨头里,都刻着吴争二字,汝要对吴王不利……谁信?!”

    钱肃乐长吁一口气,默然。

    张国维笑道:“事有反常必为妖啊……张某几次问你,你都顾左右言它,好嘛,那张某就不问了,你说啥就是啥……张某甘附骥尾总成了吧?”

    钱肃乐抬手点点张国维,骂道:“都道汝张玉笥是个老实人……看来,名不副实啊……啧啧,瞧这满肚子的花花肠子!”

 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近朱者赤

    张国维笑得更开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