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97章

汉明-第9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墙依旧在清军手中。

    就算有火炮的支援,明军的战损依旧比清军大。

    两日进攻,明军的伤亡已经达三千人之众。

    这几乎是参战兵员总数的二成。

    这样的消耗战是很残酷的,比得就是谁抗不下去。

    可也就是这一天下午,吴争终于知道城中守军为何会如此悍不畏死地抵抗了。

    攻城时,时有守军士兵不断地掉下城墙。

    有几个运气好的,摔在城墙下的尸体堆里,侥幸不死,就成了明军的俘虏。

    从他们的嘴里,吴争终于知道,洪承畴到了苏州城。

    这天晚上,吴争没有召集众将,只是一个人待在帐中木坐着。

    “禀大人,找到吴胜兆部了,就在真义镇以西数十里处扎营。”

    “可有进军动向?”

    “没有。据当地村民讲,吴胜兆部已经驻留两日了。”

    吴争闻听后,虽然愤怒,但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

    此消彼涨,如果吴胜兆部投敌,那敌人的实力就会大涨,现在至少能确定吴胜兆部还没有投敌,这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吴争想了想道:“替本官传信于吴胜兆,告诉他,苏州城中有洪承畴。”

    “是。”

    吴争不知道这话能不能让吴胜兆攻城,但吴争想试试,同时也告诉吴胜兆,清廷中有洪承畴这样的人在,就没有他吴胜兆的出头之日。

    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自己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清军涌来。

    而且,绍兴府已经传来消息,台州府失守,清军已经向温州府进军,同时已经有前锋向绍兴靠近。

    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虽然绍兴府有一万五千军队,可面对多铎和勒克德浑会师的兵力,恐怕是抗不住的。

    必须尽快攻下苏州城,威慑应天府,攻敌必救,才能围魏救赵。

    吴争开始召集死士营。

    ……。

    苏州城内,东城的府衙已经被洪承畴征用为行辕。

    面对数十个文武官员,五十有四、脸型瘦削的洪承畴沉声道:“防守二日,我军依仗城墙之坚,居然数次被敌军攻上墙头,今日更是差点失守,诸位是想让本官在苏州城与城共亡吗?”

    从归降清廷起,洪承畴从不认为大明会赢。

    与其让天下万万百姓在这兵火中煎熬,不如让清廷一统天下,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嘛。

    “属下不敢!”众官员低头应道。

    一个文官道:“禀大人,自大人亲自率军来援,城中军民士气高涨。以下官之见,当遣一支偏师出城,袭扰城外明军,如此可乱敌军阵脚。”

    一个武官出列道:“禀大学士,明军攻克杭州、嘉兴两府,继而逼降松江府,士气正旺,如果出城与之野战,恐怕结果未必如愿。”

    文官回头反诘道:“董将军这可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难道董将军认为,大学士亲临苏州城督战,城中军民士气不如城外敌军吗?”

    武官怒道:“末将乃就事论事,这与大学士亲临城中何干?”

    另一名武官附和道:“末将以为董将军所言极是,出城野战,须分时机,我等能想到的,城外敌军主帅也能想到,若是遭遇伏击,恐怕得不偿失,请大学士三思。”

    洪承畴板着脸冷冷道:“不必出城。本官想看看,明日敌军如何攻城。诸位,说说明日城防部署、如何应敌吧。”

 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苏州城但这就是个泥沼

    之前那个董姓武官道:“城外明军若无火炮相助,以这数万人马恐怕无法对苏州城造成威胁。所以,要胜这场战斗,只须一个字——拖。末将认为集中所有兵力于南门,与敌军打一场消耗战。”

    之前那文官带着讥讽道:“董将军信誓旦旦地说,在南门与敌军打一场消耗战,敢问如何消耗啊,是消耗董将军麾下人马呢,还是消耗大学士带来的八旗军呢?还有,万一敌军分兵,从东面攻城,如果按董将军所言,集中大军于南门,到时如何应对,束手就擒吗?”

    董姓武将被他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怎么回答?回答是,就是承认要消耗带来洪承畴的八旗军,那意欲何为?

    如果回答不是,好嘛,明日之后的消耗战,就你部去消耗吧,他敢应下吗?

    另一名武官助言道:“以末将看来,城外敌军所恃火炮之利,不会弃火炮而分兵,因为转移火炮实在太费劲,而仅仅凭普通士兵,要攻下东面两座城门,非常困难,至少明军无法分兵上万人去东面。所以,末将以为,可往东面二门各派驻三千人,足以应对明军分兵之忧。”

    洪承畴微微点头道:“此话有理,准!”

    董姓武将冲助言武将微微点头道谢,而冲了那文官狠狠地一瞪。

    这些都看在洪承畴眼里,但他不加理会。

    他要做的,只是化解城外明军的进攻,赶在多铎攻下绍兴府之前。

    这样,平定江南的功劳才不会被多铎、博洛汲取。

    而这关键之处在于,在苏州城消耗掉明军的有生力量。

    由此,自己才能挥师南下,收复松江、嘉兴、杭州,与多铎隔江平分秋色。

    至于这种麾下官员之间的龌龊,洪承畴不想参与、更不想管。

    ……。

    但洪承畴没有料到,城外明军会在第三日攻城时,以如此强悍的方式向他展示明人的血气。

    从攻城一开始,在明军冒着矢石接近至城墙、竖起云梯。

    这战场的气氛就不一样了。

    登上云梯的是吴争的死士营。

    他们为钱而战,但他们不仅仅是为钱而战。

    利益的趋同,让他们悍不畏死。

    这很重要。

    军心、士气,在于上下一统,利益相符。

    任何没有利益做支撑的理想、信仰都是耍流氓。

    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

    只是这个利益,有大有小,有公义,也有私利。

    城墙上的守军,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他们依旧用惯用的方式,以箭矢、擂木、石块、金汤、滚油等手段,阻挠着明军登墙。

    当第一声炸响后,守军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应对反应,巨大的气浪,吹翻了周边方圆数丈内的任何物体。

    而接下去,接连不断地爆炸声,伴随着一朵朵浓烟,从城墙上涌起时,已经无法阻止了。

    吴争忍着眼眶中流动的酸意,果断地下令总攻。

    南门随即告破。

    明军骑兵鱼贯冲进城门,与城内迎面而来的清军交战在一起。

    无数的明军从云梯上登上城墙,然后冲下城去,如潮水般涌进每个街道。

    城破了吗?

    没有!

    仅仅是城门告破。

    城内的清军,有计划地进行着抵抗。

    特别是洪承畴带来的镶黄旗汉军骑兵,战力相当强大,幸亏只有三千之数,否则吴争麾下近六千骑兵,恐怕会一战尽没。

    但破城门之后,明军步兵与清军之间的攻防劣势也消失了。

    在这场血腥的城内巷战中,比拼得是坚韧和决绝。

    吴争不怕。

    因为他带这来的是,从嘉定城经过的军队。

    那座城池中血战而死的英魂和屈死的百姓冤魂,会激励着将士奋不顾身、悍不畏死。

    而洪承畴虽然震惊,但同样不慌乱。

    他也是久经沙场的儒将了,对破城只有惊,绝没有慌。

    洪承畴惊得是明军何时具备了如此强悍的战力?

    要知道,这可是有三万八千人防御的大城。

    城外明军不仅有如此多的火炮,足以压制城墙上己方火炮。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强悍的气性,在洪承畴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这也不多见,除了最初在镇压各地义军时,偶尔有过,其它时候……哎,老了,又想起了当初。

    洪承畴迅速下令,清军依据各条街道进行抵抗,同时他将带来的八旗军五千步兵,部署在了府衙南边的衙置。

    这一是防备明军万一突进,威胁到府衙行辕。

    其二也是为了保护衙署西北方向的府库房安全,这府库可是重中之重啊。

    洪承畴有条不紊地布置着,他到现在也不相信,区区数万苟延残喘的明军,真能击败自己。

    而事实上,洪承畴的估量没错。

    明军确实陷入了苦战。

    吴争麾下大军的成份复杂,没有足够的时间整训,作起战来,很难形成统一。

    夏完淳麾下二万多人,那更是混杂,所谓义军,顾名思义,就能领会其组成之人的成份。

    幸好冲进了城,在这房舍、街道中各自为战,还真符合了这批人马的风格。

    这也是能撑下去的主要原因。

    否则,可以准确地说,攻入苏州城,就是取死之道。

    听起来兵员很多,但遭遇上洪承畴带来的那些鞑子正规军,一万鞑子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何况还有守苏州的驻军。

    吴争轻敌了。

    在他看来,只要城门一破,大军往城里一冲,那么苏州城将手到擒来,这或许是前面几场规模不大的战斗连战连捷的原因吧,亦或许是吴争太渴望拿下苏州城,回去祭奠他叔了。

    战斗就这么持续到下午。

    这个时候,双方的实力基本都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吴争和洪承畴都已经看清了对方的路数和实力。

    洪承畴心中大定,只要战到晚间,明军肯定支撑不住,必会溃散。

    一家欢喜一家忧,吴争开始慌了。

    这几万大军可是吴争赖以生存的基础,今日如果全部折损在此,再想翻身恐怕难了。

    可问题是根本没法撤,任何军队都撒出去了,与清军胶着在一起,怎么撤?

 第二百十八章 来世……好运

    这就是一个死局,明知道结局,却无法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覆灭。

    这场巷战太过血腥,南半城之大街小巷中,每一步都淌着血迹,每一步都躺着尸体,有清军的,也有明军的。

    从南门破碎的城楼上望去,吴争可以清楚地发现,南北纵向数条街道的明军兵锋,已经开始向后退缩。

    这是非常危险的讯号。

    吴争转过头来,看着仅存的三百多死士,沉声道:“去吧。”

    当他们彻底消失在人潮中,吴争感觉到自己的心硬得象块铁,或者那儿根本不是人心。

    但死士的加入,让那几路后退的明军,瞬间向北急进。

    可吴争明白,这是在饮鸠止渴,一旦死士死光,结局依旧是一样,无法改变。

    仗打到这份上,让吴争深深地自责,自己太狂妄了。

    从领三千人进攻杭州城起,自己走得太顺。

    甚至敢率兵围绍兴城,发动政变。

    居然也让自己得逞了。

    以至于自己悍然发动了这场北伐。

    太小看清军战力了,可这时知道,已经太晚了。

    这是一个毁灭性的错误,无法挽回或者修补。

    没有后援、没有后备队,身边仅有钱肃典六百骑兵。

    吴争焦急地看着天色,心中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喝问,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要不,我去?”身边钱肃典面无表情地问道。

    吴争霍地回身,咆哮道:“你去做什么?一起死?你是在讥讽我吗?”

    钱肃典依旧面无表情地反问道:“我为何要讥讽你?那儿……。”

    钱肃典手指着北面,眼睛看着吴争道:“那儿有我的亲侄、我刚刚视如兄弟的夏守淳、还有相处才一月的兄弟们,而你……也是我的侄女婿。我为何要讥讽你?”

    “攻打苏州城,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不是你一人的错。我为何要讥讽你?”说到这钱肃典哽咽起来,“我只是想,能与他们死在一块儿……行吗?”

    吴争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搂着钱肃典的肩膀道:“谢谢!”

    ……。

    很多时候,历史的进程就是因一些小人物来改变。

    这些小人物单独摆放出来,根本不值一提。

    但如果放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和时间,那就足以改变历史。

    吴胜兆不是个小人物,因为他有八千人马。

    可他在吴争眼中,就是个无耻到极点的卑鄙小人。

    卑鄙小人也可以称为小人物。

    所以,吴胜兆改变了这场战局。

    他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原本注定的结局。

    吴胜兆在吴争所派斥候口中得知,那个曾经申饬、罚他俸的洪承畴也在苏州城中时,确实激起一种想冲进城去以报一箭之仇的冲动。

    但这还不能真正让吴胜兆不顾一切。

    真正让吴胜兆不顾一切的还是吴争以死士为先登,攻破南门,全军攻入城中这个消息。

    这让吴胜兆心中大急。

    如果真让吴争攻下了苏州城,而自己按兵不动,那不但说好的官位、爵位没了,不定吴争记恨自己,挥师前来灭了自己。

    这么一想,吴胜兆确实坐不住了。

    他是这么激励身边将领的,“都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老子带你们从辽东到江南,一路在吃屎、受气,为什么?还不是没跟对人!老子本来还不信,现在信了,这小子还真有种,真敢攻进苏州城去,也罢,咱不能眼看着功劳都让他占了去,走,随老子杀进城去,抢他x的!”

    于是,八千大军拔营向苏州城东门呼啸而去。

    可问题是,吴胜兆避战,大军驻囤在真义以西,与苏州城还有数十里远,这就是吴胜兆没有及时赶到战场的原因所在。

    可吴胜兆是万万没想到,吴争这不攻进城,还是好汉一条,一旦攻入城,就成了待歼的死鱼啊。

    要是吴胜兆知道是这样的情况,恐怕打死他、不让他姓吴,他也不敢率兵悍然进攻苏州东城的娄门。

    哪怕到了战斗结束,吴胜兆也一直以为他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

    天色将黑之时,明军的兵锋突进最北的,就是西侧钱翘恭部,他所率的三千骑兵和池二憨部作为尖锋,共计五千人的部队已越过文庙。

    这是经过一天,明军在付出上万条人命之后,突进最北的一处了。

    其余四路,都被清军死死地挡在从东城葑门至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