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赵氏虎子 >

第368章

赵氏虎子-第368章

小说: 赵氏虎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虞静静地听着。

    他知道李煦说得没错。

    眼下全城军民的口粮依旧全部由县衙供给,百姓无需为每日的口粮发愁,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去囤积粮食——事实上就算想囤粮也没有,这就使得县衙可以最大程度利用手中的粮食来养活更多的人。

    相反,倘若此时解除战时管制、恢复粮食买卖,相信城内一些尚有余钱的百姓,肯定会立刻购入粮食,囤积几日甚至到几个月的粮食,这就会造成‘粮食不均’的局面。

    而更关键的是,开放粮食买卖会严重影响到县衙的财政,毕竟当初在赵虞的授意下,为了提高昆阳卒的士气,县衙已在不经过颍川郡里同意的情况下,采取了‘功酬制’,将士卒的功勋与钱币挂钩。

    此举虽极大鼓舞了昆阳卒的士气,确保昆阳最终击退了叛军,却也让县衙陷入了极其严重的财政赤字。

    “……城内百姓,或有家人在县军当职,一旦开放粮食买卖,百姓手中无钱,必然会想到县衙先前承诺的‘功勋票’,介时县衙不得不发放,而这将进一步影响米价……”

    李煦神色凝重地在会议中提出,而他观点的核心,即‘继续采取战时管制’。

    可问题就在于,继续采取战时管制,县衙就必须继续确保全城百姓的口粮,而这又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且还是没有回报的开支。

    在沉思之后,赵虞开口做出了决定:“那就继续采取战时管制,暂不恢复粮食买卖,等到县衙手中的粮食宽裕后再说……”

    那么,如何才能让县衙手中的粮食变得宽裕呢?

    李煦建议道:“可以请‘昆叶互助会’的商贾前往汝水诸县购粮,或者从河南等地购粮……”

    用他的话说,县衙手中还有一笔钱,可以用来购入粮食。

    但赵虞却不看好。

    要知道当前叛军作乱,各地米价飙升,就县衙里那点钱,能从其他县购入多少粮食?

    想来想去,赵虞认为弥补昆阳钱粮缺口的办法,就只有垦田一途,尽快恢复乃至提高昆阳县的粮食产出。

    有句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话无论对于谁都是适用的。

    但如何恢复乃至提高昆阳县的粮食产出呢?单靠昆阳县原本的农耕方式么?

    当然不是,昆阳县原本的农耕方式,做不到这一点,更何况在这次战争中,城内出现了不少孤儿寡母,这些失去青壮的家庭,既无力承担起耕种,也无法提高粮食产出。

    基于这一点,赵虞在与刘毗、李煦二人商议时提出了他的建议:“……此战过后,城内出现不少孤儿寡母,无力承担来年的农耕,我建议县衙出面接管,租借他们手中的农田,由县衙统一耕种,待日后收成,给予他们五成的产出。”

    “……”

    刘毗、李煦二人面面相觑。

    半晌后,刘毗这才试探着问道:“周首领的意思是,效仿……军屯?”

    “是的。”

    赵虞点头承认。

    赵虞很清楚,在抛开水源、气候等变化因素的情况下,农耕可以用扩大耕种面积、投入更多劳动力来增加粮食产出,而在这一点上,他昆阳是有优势的。

    首先,他昆阳县域临近汝水与沙河,东边是汝水、南边是沙河,灌溉水源不成问题。

    其次,他昆阳拥有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劳动力,即那一万余名叛军俘虏,只要合力管理,用军屯的方式来耕种,这万余劳动力恐怕比得上数百的分散劳动力。

    “唔……”

    李煦沉吟着,询问赵虞道:“周首领的意思是,拥有田地的百姓,只需将其家中田地交予县衙接管耕种,他们本身无需劳作,待收成时就能得到五成的粮食收成?”

    “是的。”

    “哦。”李煦捋了捋胡须,又问道:“那这五成的粮食收成,包括税租么?”

    “税租从县衙所得的五成收成来扣除。”

    “哦……”

    李煦捻着胡须似笑非笑,半晌后,他终于忍不住了,苦笑着说道:“那县衙还剩什么?”

    倘若是面对寻常的山贼头子,李煦自然会警惕对方会不会趁机压榨百姓,但对于这位黑虎贼首领,李煦这段时日已经了解了许多,这也是他‘默许’黑虎贼这股灰暗势力掌控县衙的原因。

    他知道赵虞不会欺压百姓,因为黑虎贼需要笼络民意,这是他们的立足之本,可问题是,这也过于偏袒百姓了吧?

    只要家中有一块地租给了县衙,一年到头什么事都可以不做,待收成时白得五成产出的粮食,还除去了税收,这不是山贼,这是圣人啊!

    “会不会……稍微过了点?”李煦有些尴尬的提醒道。

    作为昆阳的县丞,李煦自然想要厚待百姓,但这会儿,他却不得不替县衙考虑了。

    从旁,县令刘毗亦小心翼翼地提出道:“在下觉得,最起码也应在先剔除税租之后,再做五五分成,否则……周首领,你也看到县衙的开支了,若照这样,县衙再多几年都无力兑现‘功勋票’……”

    “税收是小问题。”

    赵虞当然明白刘毗与李煦二人在纠结什么,笑着说道:“今年我昆阳蒙受这等浩劫,郡里乃至朝廷,好意思来收税?……这方面且麻烦刘公,想办法向郡里陈述我昆阳现如今的艰辛,让郡里免了我县的税收。”

    『……这样倒还成。』

    刘毗与李煦点了点头,在不计较税收的情况下,与百姓五五分成,这样他们倒是还可以接受。

    见此,赵虞又提醒道:“县衙向百姓租借农田时,可以尽量选择良田,不过要确保一个前提,即那些农田需要集中,莫要东一块、西一块,不利于垦种。”

    “好。”李煦点了点头。

    旋即,赵虞又说道:“除了接管县城周边的农田,我还决定开辟几个军屯处……”

    听到这里,站在赵虞身边的静女,立刻就将昆阳县的地图取了出来,平铺在桌案上。

    只见赵虞指着地图对刘毗、李煦二人说道:“这里、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四个地方,我有意作为军屯。”

    他手指所指的地方,分别位于县城北侧的祥村一带,县城南边靠沙河一带,县城东南的河口乡一带,以及东北方向的‘北庄’一带。

    “……”

    刘毗、李煦二人看愣了,面面相觑。

    半晌后,李煦表情古怪地对赵虞说道:“周首领,前三处倒还可以,但‘北庄’……它属于襄城境内,不在我县范围,恐怕不合适吧?”

    “无妨。”

    赵虞笑着说道:“前一阵子叛军犯境时,那边的人早逃到襄城去了。……那边临近汝水,荒废岂不可惜?”

    李煦哭笑不得。

    不可否认,北庄一带的环境就像河口乡一带,河口乡位于汝水、沙河交汇处的西北侧,旁邻两条河流,自然是颇为适合耕种的地方,而北庄一带,则位于汝水‘折角’处,汝水从北庄的北面流过,而后突然折转向南,这也使得北庄两面靠河,就像赵虞所说的,这种地方若是荒废,确实可惜……

    可问题是,那是襄城县的土地啊,他昆阳县种地种到人家地面,这合适么?

    “无妨。”

    赵虞笑着宽慰道:“襄城的王公很好说话的。”

    『……恐怕只是对你‘好说话’吧?』

    刘毗与李煦对视了一眼,颇有些哭笑不得。

    当然,他们也没脸取笑襄城县的县令王雍,毕竟从本质上而言,他二人也差不多。

    见刘毗、李煦二人没有异议,赵虞笑着说道:“两位既无异议,那就按照这个计划来准备来年的春耕吧。”

    在刘毗点头之余,李煦拱手说道:“关于说服百姓租借良田一事,在下希望能得到陈管事及兄弟会的协助……”

    “没问题,我会吩咐陈才,叫他相助县丞。”

    “那就好。”

    李煦点了点头,倒也没有感谢赵虞的意思。

    毕竟他很清楚,他昆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跟黑虎寨捆绑在一起了,堪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过多客气反而显得生分。

    十二月,基于赵虞提出的种种县政策略,以刘毗、李煦二人的县衙官员,以及以陈才、马弘为首的兄弟会,双方做了一番详细的准备。

    就在昆阳县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旧去新来,新的一年来临了。

    有几人能知道,如今在昆阳如日中天的‘周首领’,在新的一年里也不过一十七而已。

 第437章降将与隶垦军

    王二十三年,正月。

    在颍川郡昆阳县,当地百姓按照惯例庆贺新春,只不过因为战争的关系,这次的庆贺着实显得有些清冷。

    想来昆阳的百姓还未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彻底摆脱过来,他们依旧仇视城内那万余名叛军俘虏。

    这一日,降将贾庶、秦寔二人,再次得到了麾下士卒遭昆阳人羞辱的消息。

    得知此事,秦寔怒道:“那些昆阳人,简直不知分寸!一次次地羞辱,他们难道不知,我等是有意忍让么?”

    “好了。”贾庶笑着宽慰道:“说什么羞辱,不就是又被人拿雪团砸了么?”

    “雪里面藏着泥呢!”秦寔冷笑道。

    “……”贾庶当即皱起了眉头。

    诚然,被雪砸一下不算什么,但倘若雪团里面裹着泥块,被砸一下那可不得了,前一阵子,有不少他义师的将士被砸地头破血流,却敢怒不敢言。

    没办法,他们已经被解除了武装,根本惹不起对面的昆阳卒——昆阳那群‘黑巾’、‘青巾’、‘黄巾’究竟有多厉害,他们都是领教过的。

    “莫要生事。”

    在沉默了片刻后,贾庶劝说道:“相比较其他地方的俘虏,我等已经颇有优待了,被昆阳人砸几下……就砸几下吧。”

    “……”

    瞥了一眼贾庶,秦寔竟无言以对。

    事实上,就像贾庶所说的,他们这群俘虏确实应该值得庆幸,毕竟昆阳最‘暴戾’的一股势力——昆阳卒,在昆阳县尉周虎的约束下没有对他们做出报复,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在坐下之后,秦寔低声对贾庶说道:“你可曾想过,昆阳会如何处理咱们?”

    “那位‘周首领’不是说了么?为昆阳‘奴役五年’……”贾庶皱着眉头问道:“你听到什么风声了?”

    秦寔摇摇头说道:“风声倒不至于,我就是觉得昆阳人在粮食方面应该挺紧张的……”

    听到这话,贾庶微微一惊,压低声音问道:“你去粮仓那边看了?”

    昆阳的粮仓,现如今集中在县城的东北城区,由昆阳卒重兵把守,与同样已搬至城北的军械库一样,昆阳严令禁止任何人靠近,尤其是他们这群俘虏,逮到一个就要问罪。

    “我嫌命长?”秦寔没好气地瞥了一眼贾庶,旋即解释道:“我是听几个铲雪的士卒说的,他们听城内的百姓在议论,议论昆阳县衙为何还不解除战时管制、恢复粮食买卖……这不就缺粮么?倘若昆阳县衙不缺粮,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给全城的平民继续提供每日的口粮?”

    “有见地。”

    贾庶笑着点了点头,旋即说道:“不过你莫要多想,最近几日,我也收到了一些消息,听说昆阳县衙正在与城内的平民交涉,准备接管当地百姓手中的田地,似乎是说,只要肯租借,待收成时可以获得五成的粮食,还无需再上缴税收……城内有许多孤儿寡母,都愿意租借给县衙。……我猜,昆阳县可能要采取军屯的方式。”

    “军屯?”秦寔愣了愣,旋即恍然道:“应该是那周虎的主意吧……”

    他与贾庶皆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黑虎贼首领、颍川郡部都尉周虎,这个人着实令他们又敬又惧。

    敬的是,此人给予了他们这些被俘虏的义师将士最优厚的待遇;

    惧的是,这周虎竟击败了他八万长沙义师。

    在徐徐吐了口气后,秦寔正色说道:“倘若昆阳采取军屯,咱们这些人倒是不至于饿死了,贾庶,你说五年之后,那周虎会履行承诺么?”

    “不知道。”

    贾庶摇摇头说道:“但据我打探,那位周首领虽然是山寇出身,但言出必践,迄今为止还未失信于人……眼下提这些做什么,还早着呢。”

    “也是。”

    秦寔点了点头。

    二人正聊着,忽然屋外有人砰砰拍门。

    本来开门这种事,叫身边的护卫去做就是了,但如今,二人已失去了那种地位。

    “我去吧。”

    秦寔起身打开了屋门,这才看到屋外站着两名‘黑巾卒’。

    与那些头上裹着黑巾的‘黑巾卒’不同,这两名黑巾卒,只是将黑巾绑在手臂上,就像昆阳的县军那样。

    秦寔立刻就明白了,对方是旅贲营二营的士卒,说白了,即鞠昇、曹戊的手下。

    “有什么事么?”他不亢不卑地问道。

    那两名黑巾卒面无表情地说道:“鞠营帅请两位前去商议大事。”

    说着,这二人也不等秦寔回答,直接转身离开了。

    “……”

    秦寔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两名黑巾卒离去的背影,转身对贾庶说道:“若在以往,我非几个耳刮子扇上去不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他很清楚,鞠昇手下的旅贲营二营,那可不是昆阳本地人,而是最高跟着鞠昇投降昆阳的那一群人,说白了,也是他们长沙义师的。

    后来又加入了曹戊以及他一干心腹,也同样是他们长沙义师的。

    可这帮人呢,如今表现地就仿佛昆阳人似的,让秦寔看得感觉恶心。

    “别那么说。”

    贾庶笑着站起身来,客观地说道:“鞠昇、曹戊二人还是不错的,像你方才所说的那种‘羞辱’,他二人也多次向昆阳反映……多多少少是起到一些帮助。”

    “哼。”

    秦寔冷笑不语。

    他不可否认,贾庶说的确实没错,鞠昇、曹戊二人确实有帮助他们这些俘虏。

    别的不说,就说没有鞠昇、曹戊的努力,他与贾庶就无法住在这间屋子,只能像其他的俘虏那样,十几二十人挤一个屋子,姑且无论生活不便,面子上就过不去。

    “他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