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赵氏虎子 >

第434章

赵氏虎子-第434章

小说: 赵氏虎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说实话,他当初也没认出来。

    这也难怪,毕竟静女当初跟着赵虞来他陈府暂住,平日里几乎不言语,也难怪张氏会将其误认为侍女之类的——虽然这反而接近事实。

    “妾身失言。”

    听丈夫提醒,张氏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连忙解释道:“妾身只是觉得奇怪,没想到那位周夫人做事如此沉稳得体……老爷,明日妾身是否应当携回礼去拜访一下?”

    陈朗闻言沉思了片刻,点头说道:“这个主意不错。”

    他转头看了一眼桌上的字画,正色说道:“周都尉与曹索不同,他是极有本事、极有手段的人,手中实际掌握着数万兵权,李郡守还指望着他收复鄢陵、临颍、定陵、召陵等县……叛军之中,关朔、项宣之辈,皆败于周都尉手中,就连我今日所知,几日前攻陷了陈郡的叛军渠帅陈勖,亦是周都尉的手下败将。在我看来,周都尉收复鄢陵、临颍等地,指日可待。”

    说着,他转头看向张氏,叮嘱道:“若你能设法与那位周夫人拉近关系,这对于为夫也是极好的。”

    见丈夫首肯,张氏点点头道:“那明日妾身便携回礼去一趟都尉周府……”

    说着,她好似想到了什么,迟疑问道:“要不要赠些钱?妾身听说那位周都尉来许昌时,手中之钱并不宽裕,而曹府财库里的钱又被那些家仆窃取许多,如今那位周夫人打理府邸,想来需要一笔钱,您看……”

    连张氏都知道的事,陈朗岂会不知?

    但主动赠钱岂不是叫都尉周府难堪?为此陈朗早已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而与此同时,赵虞也已带着牛横回到了自家府邸,与静女、何顺二人在中院的膳房用了饭。

    『这两人不是护卫么?为何能与都尉及夫人同桌用饭?』

    侍女碧儿惊得睁大了眼睛,却也不敢询问。

    用过饭后,赵虞仅带着静女一人,漫步于内院那并不算大的园子,缓缓走向内院。

    期间,赵虞问静女道:“今日做了些什么呀?”

    静女亦不隐瞒,如实地说道:“我今日带着何顺等人收拾了一下府里的财库……财库里的财物,被曹府已离开的仆从窃取了不少,不过我觉得,这件事不如到此为止,毕竟‘都尉的府邸’失窃,传出去亦不好听……府里的粮窖与酒窖倒是没少,我盘算了一下,最起码还有二、三百石,足够吃一段时间了。”

    静静听完静女的描述,就连赵虞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他旋即赞道:“你做得很好,尤其是处理陈府的事,处理地得体……”

    听到这声称赞,静女心中自然欢喜,毕竟赵虞称赞她,就说明她做得还不错,有成为正室的能力咯?

    不过,有件事静女还是要告诉赵虞。

    她小声对赵虞说道:“府里的钱,不够了……”

    赵虞素来对钱没什么概念,闻言随口问道:“还剩多少?”

    静女颇有些郁闷地说道:“从财库收拾出来大概三四百钱,我叫何顺都交给了孙庖厨,眼下府邸基本上没剩下什么钱,支撑不了几日……”

    “哦。”

    赵虞点点头,旋即好似想到了什么,恍然大悟道:“哦,原来如此……我就说么,怎么回事。”

    “怎么?”静女不解地看向赵虞。

    赵虞笑着解释道:“你不知,今日下午,忽然有郡守府的官吏来都尉署询问我有关于月俸之事,问我,是希望用谷粮支付,还是用钱支付,亦或是半谷半钱。……他还特意告诉我,这是陈朗派他来询问的。”

    说到这里,他点点头道:“这个陈朗,确实很上道。”

    『月俸?我怎么忘了还有这事。』

    静女眼睛一亮,她连忙问道:“郡守府要发俸禄了么?都尉的俸禄是多少?”

    赵虞捉狭地看向静女:“这可不是一府夫人该有的样子哟。”

    静女娇羞不已,苦着脸说道:“少主就莫要逗我了,府里上上下下那么多人要吃饭呢……”

    曾经她也像赵虞一样,对钱物并不敏感,但如今可不同了,毕竟她是这座府邸的女主人,需要代自己男人打理到府邸内的事,府里有那么多人等着吃饭呢。

    见此,赵虞也不再打趣,拍拍静女的手笑着说道:“别急别急。……据我今日所知,都尉的俸禄应该是‘比二千石’……”

    “比二千石?那是多少?”静女一脸不解。

    关于这个俸禄,今日郡守府派来的那名官吏向赵虞解释过。

    晋国,虽然与汉朝隔着至少百年的混乱之世,但它所采用的,却也是汉制,不过稍有区别。

    依照汉制,晋国官员的俸禄,基本上大致可分为‘万石’、‘二千石’、‘千石’、‘千石’、‘百石’等几个大档。

    而这几个档,或又分为几个小档。

    就拿刚刚上任颖阴县尉与长社县尉的张奉、马弘二人来说,他们的俸禄就是‘比千石’,即实际不到一千石,为六百石——许昌四个城门的门侯,也是这个俸禄。

    而赵虞所担任的都尉,则在‘二千石’这个档次。

    不过,‘二千石’分为‘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中二千石’等若干小等级,而都尉处于‘比二千石’这个档次,实际俸禄所得是一千二百石,换成月俸那就是每个月一百石。

    纵观整个颍川郡,俸禄在他之上的,那就只有李郡守,为‘二千石’,实得一千四百四十石,每月月俸一百二十石。

    那么,都尉每月月俸所得的一百石,到底是多少呢?

    这么说吧,一石米,可以让三名成年男子吃饱一个月,换而言之,一百石即可以让三百名成年男子吃饱一个月。

    而一般平民家庭的话,八口之家,一年大概需要消耗二十石粮食。

    也就是说,都尉一个月的所得的俸禄,可以让一户百姓吃五年。

    但……

    “都尉的俸禄才这么些?”静女错愕地问道。

    她记得,当年她鲁阳乡侯府每年所得的粮食,那可是以数万石计算的。

    听到静女提出的疑问,赵虞顿时笑了起来。

    都尉每年一千二百石所得,这是俸禄,相当于‘基本工资’,不管在哪个朝代,谁是靠着基本工资发财的呀?

    而他鲁阳赵氏靠的则是‘食千户’的特权,这种特权,以及食邑,才是历朝历代达官贵族真正殷富的原因。

    按这些年的亩产粮来算,百亩良田,平均一年产粮在八十石到一百二十石左右,而晋国的田租为‘什五’,即收取一半,换而言之,百亩之田可让官府每年至少收租四十石粮谷,而鲁阳乡侯府所拥有的‘食千户’特权,就代表着一千户平民的田税要交给乡侯府。

    从理论上来说,倘若每户人家都拥有百亩之田,正常一年可以让乡侯府得到四十石左右的粮食,那么一千户就是四万石。

    当然,这是基于理想状态的大致数额,当年鲁阳乡侯府每年收到的真正数目,自然未必是四万石,但即便减少一半,也不是都尉每年一千二百石的俸禄可比。

    如此也难怪静女在听到都尉的具体俸禄后露出了错愕的神色。

    不过还是那句话,谁是靠着基本工资发财的呀?就拿如今担任都尉的赵虞来说,只要他稍有暗示,许昌城内那些想要巴结他的人,立刻就会送上数倍、十倍于其俸禄的重礼。

    更何况,都尉还有额外的赏赐,郡守的赏赐,朝廷的赏赐,这些都要远远超过其俸禄。

    顺便一提,在对比了都尉的俸禄后,赵虞忽然意识到,过去他鲁阳乡侯府着实挺有钱的,怪不得府里能养二百余人。

    而如今,他鲁阳乡侯府‘食千户’的特权,落到了他一个从未见过的远房堂兄弟手中。

    『等解决了梁郡的事,我得把属于我家的东西拿回来。』

    赵虞暗暗想道。

    他宁可将‘食千户’的特权暂时交给鲁阳县衙,供鲁阳县令刘緈继续开挖那条‘璟公渠’,也不想让给一个与他们家几乎没有来往的远方亲戚。

    唔,等解决了与梁郡都尉童彦的恩怨!

 第532章 都尉周府的夫人(五)

    次日,郡守府便派人将赵虞的俸禄送到了府邸周府。

    严格来说,赵虞只当了不到四个月的官,其中,他当了两个来月的昆阳县尉,半个月的部都尉,半个来月的上部都尉、以及同样是仅有半个月的都尉。

    短短四个月内,连跳三级,从一县县尉一路升到一郡都尉,这升官的速度,寻常人花十年都未必能成功。

    还是那句话,得感谢叛军的‘助攻’,以及前都尉曹索的衬托。

    而这近四个月的月俸,赵虞还未收到过,毕竟他在昆阳时并不缺钱,自然不会想到去县衙领俸禄,而许昌的郡守府,前段时间由前郡丞宋撰管理此事,见赵虞不提,宋撰自然也不会主动给予,于是这件事就拖了下来。

    而如今,升任郡丞陈朗猜测都尉周府可能缺钱,便很机智地想到了这件事。

    他在郡守府内大手一挥,吩咐手底下的官吏按照都尉的月俸标准向赵虞发放四个月的俸禄,亦补足此前的拖欠。

    四个月的俸禄,即四百石,由于赵虞的回覆是‘半谷半钱’,因此,隔天郡守府便派人向周府送抵了二百石谷子,而另外二百石谷子,则按照‘脱壳’的标准,视为三分之二数量的米,以当前一石米三百五十钱的价格,兑换成了钱,大抵是约五万钱不到。

    得到了这笔钱粮,都尉周府足以维系一段时间了。

    既然有了钱,静女便打算遣散府里原来的仆从,她招来何顺,吩咐道:“将府里的仆役召集至前院……”

    听到这话,伺立在屋内的三名侍女,除碧儿以外,都不禁有些心慌。

    其余两名侍女,一人比碧儿年长两岁,与静女同龄,一人与碧儿同岁,前者换做青儿,后者换做瑶儿,这类名字,在大户人家随处可见。

    在这三名侍女当中,静女印象最佳的,自然就是碧儿,虽然这丫头笨手笨脚的,性格也毛躁,一点也不文静,但这丫头很有勇气,是三名侍女中最先鼓起勇气接触她的,而且嘴巴很甜,因此静女倒也不排斥将其带在身边。

    而名为青儿的侍女,则沉稳许多,倒是有点像曾经的静女那般文静,但这丫头胆子不及碧儿大,在静女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不过见她为人仔细,静女决定日后让她负责一些具体的事务。

    至于年纪比碧儿小几个月的最后一个小丫头瑶儿,则是三人中最畏惧静女的,只要静女眼睛扫过去就立刻面色惨白,甚至于吓得浑身哆嗦,让静女颇有些无语——她不过就是戴着一块面具而已,至于吓成这样么?

    后来静女才知道,这三名侍女,其实都不是害怕她脸上的面具,而是害怕她的眼神。

    事后,静女私下对着铜镜看了半天,这才隐约感觉,自己的眼神确实有些冷漠,大概是她这些年经历了太多事,见到了太多的生死,因此目光再也不像碧儿那三个丫头那般纯真,变得有些冷漠。

    尽管对此很遗憾,但静女并不后悔。

    就像时常握剑的右手有几处不知不觉磨出了一层茧,虽然作为女人的天性,她恨得要死,但她并不打算放弃剑术。

    她很清楚,一个只懂得养尊处优的女人,是无法帮助到她的少主的。

    她要成为他的盾,成为他的剑,成为能与他同甘共苦的女人。

    巳时前后,都尉周府内原先的那些仆从,皆被召集到了前院,大概有二十几人。

    据碧儿所言,府邸里原先有一百五十人上下,而现如今,逃的逃、走的走,就只剩下这些人了,就连内院原先的六七名侍女,也跑走了一半,只剩下她们三人。

    可能是那二十几人也预感到了什么,被召集到一处时人心惶惶。

    当静女出现了他们众人面前时,当即就有一名妇人跪倒哭求道:“夫人,请莫要将我等赶走……”

    话音未落,其余二十几人纷纷跪倒哀求。

    或许有人不理解,这些人原本在曹府为仆役,有的甚至签下了卖身契,而现如今,新来的周夫人允许让他们恢复自由人,甚至还要发一笔遣散金,这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但事实上,这些人是真心愿意留在都尉周府,哪怕是签下卖身契也无所谓。

    要知道如今可不是太平时候,各处叛军为祸,哪怕是如今的颍川郡,叛军也依旧占据着接近三分之一的地盘。

    更糟糕的是,由于各地战乱导致米价飙升,哪怕是在郡守府的刻意压制下,许昌城内的米价亦飙升到了三百五十钱一石的高价,相比较七年前的昆阳,米价几乎快翻了一倍。

    在一个‘重农抑商’的晋国,这可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按理来说,这等年代的米价几乎是不会出现太大波动的,十年、二十年稳步保持一个相同的米价,这才是所谓的盛世之基。

    而面对如今许昌的米价,别说静女准备发放一石米加五百钱作为遣散金,就算翻个几倍,这些人也是不愿意离开的。

    毕竟,他们在这座府邸可以吃饱,不至于忍饥挨饿。

    “夫人,请莫要将我等赶走……”

    “夫人……”

    “夫人……”

    二十几人,纷纷跪地磕头,苦苦哀求。

    从旁,青儿、碧儿、瑶儿三名侍女仿佛也有些感同身受般的惶恐,吓得小脸发白,大气都不敢喘。

    唯有何顺与一干黑虎众不为所用,等着静女下令。

    只要静女一声令下,纵然这些人不肯离开,他们也会将其驱逐。

    见何顺频频投来请示的目光,静女心中不禁有些犹豫。

    良久,她缓缓抬起右手,待众人逐渐安静下来之后,她缓缓开口道:“这样吧,想离开的人,可以向何卫长领取二石谷子,五百钱,不想离开的人……那姑且就留下吧,不过,日后需按照我周府的规矩……”

    一听这话,那二十余名奴役心中大喜,竟无一人想要离开,纷纷感谢。

    “多谢夫人。”

    “多谢夫人仁慈。”

    “夫人大恩大德,我等没齿难忘,日后丁当好好效力。”

    静女微微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