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赵氏虎子 >

第503章

赵氏虎子-第503章

小说: 赵氏虎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苋面潭プ鲂“桑俊

    “话是如此……”李郡守捋着胡须迟疑道:“可……周虎如金是陈太师的义子啊……”

    可能他也觉得不太合适,后面半句越说越轻。

    王氏摇了摇头,又劝道:“况且妾身还听说,周都尉的夫人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妾身以为,还是从长计议。”

    李郡守捋着胡须默然不语。

    他倒是也想从长计议,可放眼整个晋国,还有比那周虎更有能力的年轻人么?

    那可是连陈太师都欣赏其才能,将其收为义子的年轻人啊。

    “我再想想。”

    李郡守捋着胡须说道。

    仅此事,就足显这位郡守大人的优柔寡断。

    当然,对于赵虞而言,这位上司的优柔寡断非但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

    就当李郡守与夫人王氏为了女儿的婚事操心时,对此一无所知的赵虞,则来到了郡丞陈朗的廨房。

    一般来说,郡丞比都尉高半级,但这并不适用于颍川郡。

    在颍川郡,郡守陈朗是唯赵虞马首是瞻的,尤其是赵虞稀里糊涂地成为了陈太师的义子后,陈朗对赵虞愈发唯命是从。

    因此当看到赵虞亲自前来祝贺自己时,陈朗受宠若惊。

    说实话,他早在一刻时之前就得知了赵虞来到郡守府的消息,心中也期待着,期待着这位周都尉在祝贺罢李郡守后,是否会顺道来祝贺他,因此他早早就在廨房外等候。

    没想到,这位周都尉还真的来了,哪怕是顺道来的,也让陈朗面上有光。

    见陈朗恭恭敬敬地将自己迎入廨房,相比较曾经愈发约束,知晓原因的赵虞苦笑着说道:“人说礼数多反而显得疏远,我与郡丞相识也已有两年,一直以来将郡丞看做朋友,郡丞何必如此见外?……我府上的两位庖厨,还是从贵府借的呢。”

    这一番话,听得陈朗颇感动容,他苦笑着说道:“非是在下疏远都尉,只是……只是都尉如金身份非比以往……”

    赵虞摇摇头笑道:“即便如此,周虎仍是周虎。”

    陈朗一脸欣赏赞许地点点头,旋即拱手歉意道:“都尉说的是,是在下俗气了,低估了都尉的胸襟……都尉岂是一般人?”

    “哈哈哈。”

    一番谈笑后,赵虞与陈朗愈发亲近。

    与陈朗谈了一阵,赵虞这才告辞离去。

    临行前,他吩咐何顺将一叠礼单交给陈朗,拜托陈朗转赠于郡守府的官员。

    贺礼其实没有多少,关键在于收买人心,事实上陈朗也猜到赵虞的用意,但就连他也被赵虞所折服,又岂会去拆穿呢。

    巳时三刻前后,赵虞这才返回他的都尉署。

    得知这位周都尉来到署内,陆陆续续有署内的官员来到他的廨房向他做新春的祝贺。

    赵虞也吩咐何顺逐一递上礼单,

    至于都尉署里寻常的小吏、府卒,赵虞亦吩咐龚角往起袖子里塞了几串铜钱。

    贺礼也好,铜钱也罢,并没有多少,但收到钱的小吏、府卒,无不欢喜地合不拢嘴,毕竟这可是周都尉给他们的贺礼,分量完全不同。

    毫不夸张地说,如金的赵虞,已经收买了都尉署、郡守府上上下下的官员,几乎没有一人说他的坏话——倘若有,估计也被变着法子贬到他处去了。

    都尉署上上下下,唯一没有特地来向赵虞祝贺的,也就只有参军荀异了。

    自赵虞稀里糊涂成为陈太师的义子后,都尉署、郡守府上下的官员争相巴结,唯独荀异依旧如初,甚至于,对待赵虞时反而不如曾经那样恭敬。

    赵虞也不见怪,因为他知道荀异这类人的脾气——似这等耿直的君子,大多都是不合群的,别人争相巴结,他偏偏要显得与众不同,往好听说这叫耿直、这叫气节,往难听说,这叫有病。

    总之这类人,天生就是不适合当官的。

    赵虞欣赏荀异,自然不会计较。

    此后几日,荀异对他越板直,他对荀异就越客气,几次下来,反而弄得荀异很尴尬,好几天没好意思出现在赵虞面前。

    对付这类君子,这招就足够了。

    正月初五,赵虞带人视察了许昌、鄢陵两地的难民屯,同时还带去了一些冬衣、棉被等御寒之物,原因是坐镇鄢陵的褚燕向他禀报,去年年末时有难民冻死。

    平心而论,哪怕在太平年间,冬季亦有许多穷苦平民因饥饿、因寒冷而死,更何况是当前的这群难民,更何况仅仅只是个例而已。

    这死讯传到郡守府,连个水漂都没有,倒也不是郡守府的官员一个个泯灭人性,只不过这种事确实无法杜绝——他们已经为难民建造了过冬的房屋,派郡卒准备了充足了柴火,甚至还提供了一些冬衣与棉被,在这种情况下依旧有人冻死,他们也没办法。

    总不能将这群难民接入城内,勒令城内的百姓让出一些房屋与御寒之物给那群难民吧?倘若如此,估计城内的百姓就先要暴动了。

    但赵虞依旧去看望了那些难民,将一些御寒之物分给了确实困难的难民,说他尚有良知也好,收买人心也罢,反正他这段时间也闲着。

    更况且以他都尉的身份,做这些事只是举手之劳。

    归根到底,或许不是赵虞做得多,而是大部分的官僚做得少,大概这就是陈太师看重赵虞的原因。

    二月中旬,赵虞在都尉署看到了几则通报。

    第一则称,汝南郡朗陵县有一群人作乱,抢掠了县库,逃至山上,当地官府定其为‘朗陵贼’,派官兵前往围剿,却不曾想反而折损了许多官兵。

    第二则称,汝南郡西部,临近颍川郡舞阳县的地方,有一群贼子占领卧牛山,抢掠临县,甚至流窜至颍川舞阳境内。

    暂驻舞阳的士吏秦寔得知,提五百郡兵前去围剿,杀贼百余,其余逃入卧牛山。

    第三则,南阳郡比阳、复阳县暴动,杀退驻城的南阳军,抢占县城。

    此时王尚德远在荆州,由其族弟王彦坐镇宛城,得知此事,王彦提三千南阳军前往比阳、复阳两县,虽成功收复失县,但却漏过了那两拨贼人。

    这两拨贼子逃至卧牛山,与朗陵贼串通一气,势力迅速壮大。

    这三份通报,可不是朝廷发下来的,而是汝南郡、南阳郡派人送至颍川的,原因嘛,无非就是这几伙贼子威胁到了颍川,汝南郡与南阳郡有必要事前提醒颍川做好御敌流寇的准备,以免日后遭颍川郡质问。

    换而言之,仅仅事关颍川郡的,金年就出现了朗陵贼、比阳贼、复阳贼这三支,至于与颍川郡无关的,天晓得出现了几拨贼子。

    『天下将乱呐……』

    看着这三份通报,赵虞暗自感慨。

    去年他就有所预感,金年可能是群贼并起的一年,没想到才一开春,事关他颍川郡得,就出现了三拨贼子。

    相比之下,这三拨贼子汇聚于卧牛山,赵虞倒不怎么在意。

    『南阳肯定还隐藏有荆楚叛军的残余,出现暴乱我倒不惊讶,没想到汝南郡西部也出现了暴乱,如此看来,江夏、庐江、九江、甚至是沛县,恐怕也是一团乱。』

    站起身来,赵虞缓缓走到窗边,负背双手望着窗外的雪景。

    不难想象,金年的贼患会越来越烈,一些想趁乱大干一场的,想为几路义师报仇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估计都会跳出来。

    往好了想,江东义师或能因此喘一口气。

    往坏了想,这显然就是天下大乱的征兆。

 第598章 官田养军

    正月下旬的一日,颍川郡丞陈朗亲自来到了都尉署,与赵虞商议鄢陵、临颍、定陵、召陵等几个县的田地争议问题。

    各县的田地争议,赵虞并不陌生,那是叛军留下的烂摊子。

    以往,各县的田地最起码有一半集中在当地的世家大族手中,许多没有田地的平民只能支付高额的代价去租借这些世家大族的田地,否则就无法生存。

    但叛军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局面,叛军几乎杀掉大部分的大家族,将他们的田地分给平民,使各县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回到了‘人均百亩田’的年代,使得民心一度倒向了叛军。

    颍川郡里当然不会承认叛军颁布的各项政令,既然鄢陵、临颍、定陵、召陵等地已被收复,那么就要像之前的颖阴、颖阳、长社等县那样,从各县平民手中将‘非法所得’的田地拿回来,能归还旧主的就归还旧主,旧主已故的就有官府充公。

    当然,倘若各县的平民一定想要保住他们非法所得的田地,颍川郡里倒也可以允许,但前提是,‘向官府申请所得额外田地’,需要向官府缴纳高达八成的田收,连续耕种七年,期间不得转让、不得荒弃、不得买卖。

    待七年之后,向官府申请所得的额外田地,便正式归申请的平民所有。

    这正是前年由颍川郡丞陈朗颁布的政令,既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民意,也让官府收回了大量的田地,成为了官田。

    官田,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官府的田地,田地里的收成,刨除田税,其余自然也归官府所有。

    考虑到近两年朝廷因为叛军的问题,暂停向包括颍川郡在内的个别几个县征收田税,官田的利益大有可图,不止赵虞,不少人都盯上了这块肥肉。

    毕竟托叛军的福,各县能收回的官田数量相当可观,单单长社县就有七八万亩。

    七万万亩啊!

    而这还仅仅只是在长社县。

    除此之外还有颖阴、颖阳、鄢陵、召陵,总而言之,只要是曾经被叛军攻陷过的县城,颍川郡里都能收回数量可观的‘非法田地’,将其变为官田。

    数量之多,怕不是有上百万亩。

    试问,有几人能不动心?

    从其中稍微拿一点?  就算被捅到李郡守那边,李郡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才是官场的常态?  只要不是捞得太过分,李郡守是不会管的。

    说实话?  其实早在去年时,就有一群人想要动这块肥肉?  但由于去年陈太师断断续续地住在赵虞的府上?  这些人才一直没敢动手——这里所说的人?  即包括颍川郡的官员,也包括许昌乃至各县的家族。

    甚至于,包括如金担任郡丞的陈朗本人。

    不过在这件事上能拍板的,也就只有郡守李旻、都尉赵虞以及郡丞陈朗三人。

    在这三人当中?  李郡守已渐渐不大管事了?  每日要么在廨房喝喝茶,要么就在花园转悠转悠,为他女儿的婚事操心,军政大事?  基本上已经交给了赵虞与陈朗。

    换而言之,只要赵虞与陈朗二人达成协议?  这件事基本上就可以暗箱操作了。

    不得不说,陈朗这个人确实很聪明、很识相,他在言语中向赵虞暗示,可以‘抹掉’其中五万亩,作为赵虞府上的私田。

    听闻此言,赵虞笑着说道:“五万亩,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倘若被朝中御史得知,怕是我这个都尉也保不住了……”

    不过说句实话,以赵虞金时金日的地位与身份,就算朝中御史得知,敢不敢追查还是一个问题,毕竟赵虞如金的背后,可站着陈太师呢。

    可问题是,朝中御史不敢查,不代表别人不敢查啊,比如说陈太师。

    那位老大人向来刚正不阿,倘若被其得知,他新收的义子贪了五万亩官兵,相信那位老大人会立刻将赵虞调入他帐下为将,如此一来,赵虞就只能苦逼地被那位老大人带着南征北战,再也不用指望能在地方上捞到什么好处。

    赵虞可舍不得自己这个颍川都尉的职位。

    仿佛是猜到了赵虞的心思,陈朗笑了笑,压低声音说道:“咱们可以将这五万亩田地塞给曹索……前都尉曹索贪墨的田地,与周都尉何干?”

    听到这话,饶是赵虞也不禁笑了出声,心中暗暗称赞这个陈朗的机智。

    按照陈朗的说法,那五万亩田地是前都尉曹索贪墨的,他赵虞只是‘接手’,就算日后被查到,也无法将他治罪,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然而,这主意虽好,赵虞却不动心。

    因为他要的更多!

    “我要一半官田!”他目视着陈朗正色说道。

    “……”

    陈朗简直惊呆了。

    一半官田?那岂不是最起码五十万亩?

    贪也不这么个贪法啊!

    “都尉,三思啊。”陈朗神色严肃地劝道。

    五十万亩田地?

    别说什么御史不御史了,他都不知道怎么跟李郡守汇报。

    “别误会。”

    就在陈朗急地脑门冒汗之际,就听赵虞笑着补充道:“当然,这一半官田,我指的归都尉署,而不是归我本人。”

    不错,官田属于官府,但作为颍川郡最高官府,却分为郡守府与都尉署,前者负责内政,包括修建道路、兴修水利,而后者主要负责剿贼、缉盗、治安。

    倘若官田的收入归郡守府,郡守府无疑就有更宽裕的钱财来处理民生问题,反之若官田的收入归都尉署,担任都尉的赵虞就可以拿来养军,甚至扩充郡军。

    至于赵虞本人,他还看不上那几十万亩田地——他的野心更大!

    “归都尉署?”

    陈朗松了口气,用袖口擦了擦脑门的冷汗。

    “唔。”

    赵虞点点头,故作凝重地说道:“郡丞怕是也已听说了吧?河南郡西部的河南县、伊阙,去年出现了一群暴民,抢掠了县仓,占山为贼;还有汝南郡的朗陵贼,南阳郡的比阳贼、复阳贼,这三拨贼子聚集于卧牛山,前一阵窜入我颍川,骚扰舞阳一带,幸被驻军在彼的秦寔、秦士吏击退……我寻思着,金年可能是动乱的一年,因此有心扩充郡军,以官田养军,驻守郡边,严防贼人扰乱我颍川!”

    “原来如此。”

    陈朗恍然大悟。

    方才一瞬间,他还以为眼前这位周都尉是一位愚蠢的贪婪之徒呢,没想到人家根本就不是为了自己。

    只不过,这事有点不合适,或者说违规。

    按照朝廷的规矩,军队是不能直接掌握田地的,毕竟军队有了田地,就很难再控制忠诚,类似的还有的军市,当年南阳将军王尚德之所以能建起军市,完全就是因为他的族叔是当朝的王太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