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赵氏虎子 >

第73章

赵氏虎子-第73章

小说: 赵氏虎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已准备好运抵郾城的钱交割给了林贵,待林贵将这一万石粮食运抵轮氏、郏县各县的河津随后回程经过郾城时,带上这批钱回陶县去了。

    临走前林贵也不忘叮嘱曹举,说若干时日后,还有至少四万石粮食会陆续运至郾城或者叶县,到时候请曹举派人在郾城守着,看具体运到哪边。

    新增了一万石粮食,赵虞愈发有了底气,当日就启程前往汝阳,正好赶上林贵将其中五船粮食运至汝阳的河津。

    整整五艘船,每艘船五百石,换而言之总共就是两千五百石,再加上此前曹举派人陆续运往汝阳的粮米,赵虞手中已经有了接近四千石的粮食。

    他立刻就在汝阳当地雇了一帮人,将这四千石粮食分批运到城内。

    既然要雇佣汝阳当地人,消息当然掩盖不住。

    这不,第一批米粮刚刚进县城,整个汝阳县城就沸腾了。

    无数汝阳百姓奔走相告:“赵氏来了!赵氏来了!他们运了几千石粮食过来!”

    什么?赵氏米铺堆不下这四千石粮食?

    那不是还有其余好几间空的店铺么?

    半日之间,汝阳城内新增了七八间米铺,每间米铺上皆挂着赵氏米铺的牌子。

    这个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汝阳侯世子郑潜耳中,气的郑潜当即就摔了手中的茶碗。

    不过怒归怒,郑潜倒并不着急。

    因为他早就猜到赵氏父子绝不会如此罢手,因此,他也提前托家族兄弟从河南运来了数千石的米粮,就等着跟赵虞较劲。

    “开始了!开始了!”

    在无数汝南百姓的当街围观下,汝南城内各处的赵、郑两家米铺,非常勤快地换着米价牌,几乎每半个时辰就要换一次。

    而城内的米价,亦从一百五十钱一石迅速下跌。

    一百四十钱……

    一百三十钱……

    一百二十钱……

    一百一十钱……

    最终,终于到了一百钱一石。

    “一百钱了!终于跌到一百钱一石了!”

    几乎全城的汝南百姓,都挤在开设有赵、郑两家米铺的街道上,或奔走相告,或欢呼雀跃,或目瞪口呆。

    “疯了,赵郑两家简直疯了!一百钱一石?我活了三十年,这米价我从未见过……”

    “你管他那么多?赶紧抢啊。”

    在无数欢呼声中,无数汝阳百姓争先恐后的冲到赵、郑两家的米铺内抢购米粮。

    而此时在西街那间郑氏米铺内,汝阳侯世子郑潜正站在米铺二楼的窗口,一边端着茶碗,一边听着家仆汇报,汇报城内各处赵氏米铺的状况。

    虽然郑潜的面色看起来很镇定,但从他端着茶碗的那只微微颤抖的手便可看出,这位世子的心情恐怕未见得那么平静。

    甚至于他的眼神,亦是前所未有的凶狠,死死盯着远处那赵氏米铺二楼的窗户,咬牙切齿地低语:“来啊,再来啊!小崽子!”

    从旁,王直偷偷看了一眼自家世子,却见自家世子额头好似有一层汗水。

    也是,一百钱一石的价格,纵使是这位郑家世子,也有点急了。

    舔了舔嘴唇,王直小心翼翼地说道:“世子,其实咱完全不必跟那个小崽子硬碰硬,他不是要降价么?咱们任由他降价,回头偷偷派人去他家买米……”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见郑潜忽然转过头来,恶狠狠地瞪视着他。

    “你是要我郑家颜面扫地么?”

    郑潜罕见地骂王直道:“你想地倒是挺好,你以为就你聪明?那赵家的小崽子不会防着?派人去他家买米?不抓到还没事,只要被抓到一个,我郑家就颜面扫地,从此在这汝阳地面抬不起头!”

    王直被骂地面色惶惶,不敢抬头。

    片刻后,只见他咬了咬牙,又献策道:“那不如,夜里派人去烧了他家的米铺,烧了他家的存粮……”

    “啪!”

    郑潜手中的茶碗直接被他摔碎在墙上。

    他盯着王直骂道:“今朝才发现,你小子着实不够匆忙,烧赵家的米铺?这种蠢主意你都想得出来?……你傻么?就眼下这种情况,赵家米铺一烧,整个汝阳都能猜到是咱们干的!……还烧他家米粮,我他娘的都要祈祷上天,祈祷赵家自己别着火!免得到时候赖到我郑氏头上来!”

    “那……”王直被骂地几乎懵了:“那烧咱们的店铺,诬陷赵家,怎么样?”

    听闻此言,郑潜瞥了一眼王直,起伏不定的胸口这才稍稍平复下来:“这还算是计略……你方才说的都是些什么狗屁东西!”

    听到这话,王直精神一振:“世子,那……”

    “虽还算是计略,但用处不见得大。”

    郑潜转头看了一眼远处那扇窗户,皱着眉头说道:“诬陷赵氏又怎么样?一百钱一石米,换你你不抢?即使赵氏被你诬陷,县人骂归骂,但还是会去赵氏米铺抢粮……况且,你以为赵氏就任由你诬陷?别到时候弄巧成拙,反而令我郑氏难看。”

    “可……”王直犹豫劝道:“可这样耗下去……”

    “急什么?”

    瞥了一眼底下街道上的人群,郑潜沉声说道:“我不知赵氏从哪弄来那么多粮米,但汝阳县人手中终归就只有那点钱,咱家跟他一起卖,等到把汝阳人手里那点钱耗完了,即使他降到五十钱一石,即使咱们跟他到五十钱一石,汝阳人也只能干看着。”

    在旁,王直听得心惊肉跳,咽咽唾沫喃喃道:“那……那要砸进去多少米?”

    郑潜思忖了一下,说道:“我汝阳算上县城、乡里,大概一万两千户左右,就算每户购两石米,也不到三万,且其中一半还是赵家出的……倘若算上邻县的投机者,我觉得两家各出三万石米也差不多了。三万石、三万石……”

    喃喃几句,他目光略过对过那扇窗户,面色再次变得凶狠起来。

    “我郑氏亏得起!”

    他咬牙切齿地恨声道。

    而与此同时,在对面赵氏米铺的二楼,赵虞笑着跟张季、马成几人说话。

    “……他郑家当然亏得起,他若亏不起,那咱们可就亏大发了。”

    相比较脑门冒汗、咬牙切齿的郑潜,赵虞就表现地轻松许多了。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在他眼中,郑家早已经是板上的鱼肉。

    接下来,就看他下刀割肉的刀法了。

 第105章 郑家的态度

    次日,汝阳侯世子郑潜发现这场战争升级了。

    他原本以为——或者下意识地认为,鲁阳赵氏挑战他郑家权威的战场仅仅只是在汝阳县,然而没想到,今早却陆续有家族外派至轮氏县、郏县等地的家仆回汝阳向他禀告,说是在轮氏县、郏县等地,挂着‘赵氏米铺’招牌的店铺犹如雨后的春笋般齐刷刷地冒了出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郑潜简直懵了。

    鲁阳赵氏他知道啊,当初他带着王直去兴师问罪时,就打听过鲁阳乡侯府的状况,得知这位乡侯府上,主家总共就四口人,鲁阳乡侯、夫人周氏,外加两个儿子,然后就是以府上卫长张纯为首的百来个卫士,以及以府上大管事曹举为首的百来个家仆,再以及剩下的侍女、帮佣,总共两百来人。

    对于一般人家来说,这两百来人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对于一个具有名爵的贵族来说,区区两百来人真不算什么,不说别的,单说鲁阳乡侯府名下的那些田地,就需要几十人去打理。

    仔细算算,其实两百来人真不算什么。

    就拿他们汝阳郑氏来说,全家族的族人再加上卫士、仆从,怕不是要破千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鲁阳乡侯府哪里来那么多人手,一口气在汝阳县、轮氏县、郏县等地开设许多的店铺?

    就算每一间米铺算十名卫士或仆从,一座县城最起码四五间,大抵那就是五十人,同时在临汝、汝阳、轮氏、郏县等几座县城开设店铺,所需动用的人手最起码超过三百人,这还没算上帮着押运粮食的人,粗略估计,怕不是要超过五百人?

    可鲁阳乡侯府,即便算上侍女,总共也才两百来口人啊,其余的人手哪冒出来的?

    不过这个疑问,仅仅只是在郑潜脑海中一转,就被选择性地忽略了,因为有更令他感到头疼的问题:不管鲁阳赵氏是怎么办到的,但他们确确实实同时在临汝、汝阳、轮氏、郏县等地纷纷开设了米铺,试图与他郑家来一场全面战争。

    唯一的例外,仅仅只有他堂兄郑州、郑子象所在的阳城,只有那里,鲁阳赵氏还没有涉足,或者不敢涉足。

    他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在汝阳西街那间郑氏米铺的二楼,焦躁而不安地反反复复。

    “什么时候的事?”他忽然前来传递消息的家仆。

    家仆回答道:“就是前两日的事。……那几个县几乎在同时开张了赵氏的米铺。”

    “父侯怎么说?”

    “侯爷命世子立刻归府,说是有要事嘱咐。”

    “唔。”

    郑潜微微点了点头,吩咐王直说道:“王直,你替我盯着这边,我回一趟侯府。”

    王直连忙说道:“世子,我跟你……”

    “不。”郑潜抬手阻止了王直,摇摇头说道:“你识相点留在这里,好好‘将功赎罪’,若跟我回去,你肯定逃不过问罪。”

    王直听得一愣,但旋即便明白了郑潜的意思,面色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也是,当日鲁阳乡侯二子赵虞与他的冲突,不就是这场赵郑之战的起因么?

    是他当时气愤不过,回汝阳侯府后向世子郑潜,请求郑潜帮他出气,虽然当时郑潜也好,汝阳侯也罢,都浑不在意因此得罪一个小小的乡侯,可事情闹到今日这种地步,不用问也知道他王直才是罪魁祸首。

    郑潜留他在这边,反而是袒护他。

    离开了汝阳,郑潜直奔他家侯府。

    他方才所知的消息,是从家府那边传来的,这意味着,他父亲汝阳侯已经得知了这件事。

    果不其然,待等他回到侯府便从家中老仆口中得知,得知他父亲因为这件事大发雷霆。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去了父亲的书房。

    等他来到父亲的书房时,有几名家仆正在往外清理破碎的器皿,郑潜从其中的碎物中,看到了一只……半只玉蟾。

    他记得,那是父亲用来镇案的装饰。

    长长吐了口气,郑潜迈步走入书房,朝着一个负背双手站在窗口的身影躬身行了一礼:“父亲。”

    那身影闻言转头过来,正是汝阳侯郑钟。

    “听到消息了?”汝阳侯淡淡问道。

    “是的。”

    “看你做的好事。”汝阳侯声音愈发冷淡。

    郑潜偷偷看了一眼父亲,心底暗自嘀咕:您当时也没阻止啊。

    的确,整件事的起因,无非就是郑潜想帮自己的近仆王直出气,因此当日他亲自前往鲁阳乡侯兴师问罪未果后,回到家府对眼前这位父亲添油加醋,听得汝阳侯心中大怒,这才有了鲁阳乡侯父子受辱于汝阳侯府之宴的这件事。

    虽说责任七成在郑潜与王直身上,但汝阳侯当时确实没有阻止。

    或者说,汝阳侯当时不以为然。

    直到今时今日,鲁阳赵氏在临汝、汝阳、郏县各县展开反击,全面打压他郑氏的米铺,得知消息的汝阳侯这才意识到了当日那件事的严重后果。

    “你打算怎么办?”汝阳侯问儿子道。

    郑潜拱了拱手,回答道:“眼下整个汝阳都在看,看咱家与赵氏的这场争斗,除非与赵公瑜私下言和,否则,也就只能与赵氏拼个高下了。”

    求和?

    求和是不可能求和的,一辈子都不可能,他堂堂汝南侯府向一介乡侯低头求和?

    无论是汝阳侯还是他儿子郑潜,心中都是这个想法。

    果然,沉默了片刻后,汝阳侯沉声说道:“去做吧。我已派人向你的几位叔伯、叔公送了信,想来他们应该会全力支持本家……”

    听到这话,郑潜精神一振。

    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犹豫问道:“父亲,州堂兄那边……”

    “你说子象?”

    汝阳侯随口问了一声,但随后却没了动静。

    见此,郑潜识趣地告退。

    待等他准备离开时,忽听汝阳侯问道:“子德,王直呢?”

    郑潜低了低头:“他留在县城帮我盯着赵家的二子。”

    汝阳侯转头看了一眼儿子,没有再说什么。

    走出书后,郑潜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

    他暗暗想道:王直啊王直,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他知道,倘若他郑家因这场与赵氏的恶斗而损伤元气,王直肯定逃不过责问。

    除非他能在尽量止损的情况下击败赵氏,这样倒是还能保那王直一条小命。

    然而想要击败赵氏……

    『一定可以!集我郑家之力,岂会斗不过区区一个乡侯?』

    深吸一口气,郑潜抖擞精神返回汝阳县城。

    三月十六日,十七日,汝阳的米价始终维持在一百钱一石的价格上。

    对此,郑潜有些摸不透赵家的意图——或者干脆说,他至今还未弄清楚,他的对手到底是鲁阳乡侯,还是其幼子赵虞。

    从先前的情况来看,汝南县城迄今为止开设的几间赵家米铺,似乎都是以其幼子赵虞马首是瞻,但问题是……真的是这样么?一个据说只有十一岁的孩童,鲁阳乡侯真的放心让其全权监管?

    要知道他在赵虞这个年纪的时候,可也没有资格干预家府的事务。

    “应该是赵公瑜觉得他儿子聪明吧。”王直对此解释道:“我当初与那小子打过照面,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孩童……”

    郑潜点点头,尝试猜测赵虞的意图,但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在他眼中,赵虞在他对抗时,时而暴躁,比如一下子就将米价降低三十钱、二十钱,俨然有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败家架势,但时而那小子就变得异常安静,安静地反而令郑潜感觉不安。

    就好比这两日,那赵虞始终维持着‘一百钱一石米’的价格,静观汝阳当地的百姓以这个价格哄抢,看上去似乎又有点在意自家的利益了。

    这小子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