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12章

1255再铸鼎-第12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就很顺利了,安全部和文化部派出的联合特别小组在向导的带领下,一点点摸清了周边的情况,向村庄宣示主权,并且招募小学生源。这个过程里,他们还在西边发现一个山口,出了山口不远就是墨水河的支流,沿河直下可以方便地到达即墨城,龙王寨的人以前去即墨就是从这里走的,但是敢沿河直上跑到东海去的即墨人却不多。小组立刻把此处在地图上重点标注出来,准备供管委会参考利用。

    另一边,半岛区,西山脚下,鹤山北麓,两道山在此围出一片谷地,北边有一条小河向东流去,总体来看是个防御的好地方。东海商社决定在这里建设一处基地,作为他们在大陆上的第一个居住和生活的区域,名字都起好了,就叫东海堡。

    现在东海商社有了上百名劳工加入,基础物资的生产速度提升了很多,建设部在西山附近选了块地方就地建设干馏窑、砖窑和石灰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砖和三合土来进行小规模的建设。

    “来来来,小心点,卸在这边。”陆平带着草帽,对着几辆从北边过来的自由轮大喊道。

    旁边,已经建起了几间小屋,统合部派来的验工队评价还不错,建设部有了信心,决定盖一间大厅出来,平时作为小学教室,大会时就用来当礼堂。

    运送砖石的劳工是几个前海盗,因为表现最好,被抽来从事相对轻松一些的运输工作,吃的饭也比以前好多了,此刻他们非常老实,即使没人看守,也做得很认真。

    “好嘞,辛苦诸位了,给你们记三分。”

    “多谢东家,多谢东家。”几名劳工点头哈腰,然后推着独轮车往北走了。

    陆平走到旁边,几个工匠混在一起砌墙,还有几个股东拿着图纸指指点点。

    “兄弟们,怎么样?没问题吧,这可是我们的形象工程啊。”

    “问题不大,只是墙不能太高,得多设几个柱子,到时候里面可能会比较压抑。”

    “行压抑就压抑点吧,总比塌了好。”

    “哈哈,其实不用太过担心,我们现在只能用茅草屋顶,就算塌了也砸不死人。唉,现在没水泥,设计局限性太大啊。”

    “唔,水泥的话,工业部在研究了。他们搞了个非金属材料组,除了研究烧玻璃就是搞水泥了,现在有了水车,他们在试着用水力石磨来处理原材料,或许很快会有结果吧大概。”

    “唉,希望他们快点吧,前阵子我们可是动用了珍贵的储存资源给他们盖了那间什么天轴工坊啊。”

    “抱怨什么呢,这可是为了伟大的东海事业。”

    “是是是。”

    东边一点,东山河上,水车在顺畅的转动,它的旁边已经盖起了一间高大的砖房。

    水车修好之后,由于传动方式的限制,这近两个月真的只是在当水车在用,偶尔驱动一下车床,但也只是试验性质。

    改制大会后,管委会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工业化自然是重中之重,所有资源向此倾斜,工业部趁机要求修建了这一处“天轴工坊”。

    所谓“天轴”,是电力普及之前的工厂里最常见的传动方式,用原动机驱动厂房顶部一根又粗又长的天轴转动,再用皮带把天轴与地上的机械连接起来,以此实现动力的传递。

    工业口的二把刀们目前能制造出来的机械都很原始,人力驱动嫌弱,独占水车驱动又太浪费,于是就设法通过天轴将水车的动力输送到不同的机械上,以更充分地利用这份珍贵的动力。

    砖房内部,孙清南和于雄章各领着几人,抬着一根固定了几个拖着皮带的圆盘的长木柱,喊着一二一,插入墙上的轴承孔里,然后把木柱的另一头固定在一个高木架上,同样由轴承承载着。

    这根木柱就是传动用的天轴了,是在胡家做过桅杆的船匠的技术支持下,选了上好木材,用车床一点点车圆的,虽然看上去只是一截木柱,但其实是现在东海商社最高技术的结晶,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内行人比如木工组的外聘工匠看了之后简直要顶礼膜拜。

    于雄章测量了一下墙上轴承和木架轴承的高度,稍稍垫高木架,然后跑到屋外,给墙外凸出的那一节天轴早就削好的榫口装上一个木齿轮。这个齿轮也是好不容易才做出来的,选了上好硬木,只是现在他们没有加工渐开线齿轮的技术,用的都是梯形齿。

    然后他们把水车抬高离开水面,给它的传动轴也装上齿轮,再降回原位。

    之后就是重点了,于雄章确认了好几遍两个齿轮的相对位置,指挥众人一点点把天轴往外推,直到两个齿轮位置重合,中间只空了一小段距离。然后孙清南拿来第三个齿轮,装在一个木架子上,推入两个齿轮中间,三个齿轮顺利啮合,于雄章赶紧固定好齿轮架,天轴在石墨轴承中顺滑地转动起来,。

    “万岁!”众人欢呼道。

    “哈哈,我就知道没问题,我们的工业又进步了!”孙清南大笑。

    “愣着干嘛?天轴都装了,赶紧进去把机器装上试试啊。”于雄章笑骂道。

    众人一拍脑袋,赶紧冲了进去,把早就放在角落的一台木车床搬出来。这台车床是新型号,主要改进是换装了不少铁质部件,同时为了适应天轴传动的方式加了一个简单的离合器,用以控制动力的开关。

    孙清南把天轴上垂下的皮带拉过来,套在机床的带轮上,使得带轮转动起来。随后他按下一个木杆,离合器随即松开,另一个带轮与转动的带轮接触,带动机床转轴快速旋转起来。于雄章夹了一块废木料凑到刀头上,被唰唰唰切出一堆木屑。

    围观群众鼓起掌来。

    “这下好了,终于进入工厂时代,不用整天排队了。”

    “等明天我们就去搞个石磨过来,非金属组等着要呢。啧啧,是不是该把这车间里隔断一下?到时候粉尘少不了啊”

    “嗯,还要搞个锯床,嗯还有锻锤,真乱啊,三个工位是不是不够用啊?”

    “一共就五百瓦,再多就带不动了。唉,还是要把新水车项目早日提上日程啊。”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开始分配未来的工作。

    天轴工坊建成后,将大大加快东海商社的生产力,首批项目包括水力锯床计划、石磨水泥计划,以及另一个高优先级项目:复制第二台水车。

    孙清南出去把传动齿轮取下,天轴停下转动,水车开始空转。众人随即各回各家,收拾东西准备好好大干一番了。

    这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div

 第15章 海洋事业

    “韩东家,您向左打舵,轻点……对,就这样。”

    半岛南的崂山湾,一艘小型帆船上,张四海一边指示着两名股东拉着帆绳,一边回头对后面操舵的韩松大喊着。呃,他就是张狗蛋,被韩松抓来教海军组驾驶古典帆船,因为嫌他名字太难听,给改了个张四海的名字,瞬间提升了20点忠诚度。

    这艘船是从龙王寨那里缴获的,大约十二三米长,本地制造,传统海船形制,两头高中间低,尖底方帆,因为大小合适,被海军组拿来做航海训练,也不想起个正式的名字,就叫它“训一号”。

    海洋部现在的成员不少,但除了张船长、韩松、王广金这几个专业人士,别的基本都没怎么出过海,只是以前对风帆战舰有些爱好,才加入了海洋部。

    他们之前的工作主要就是在近海钓鱼,现在有了上船的机会很是兴奋,不过看多了后世的后期木帆船,对现在这艘小破船很是看不上,这几天一直在讨论新的帆船设计,什么横帆纵帆、飞剪艏、多甲板、火炮战列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直到真上了船,吐了个一荤二素,才暂时打消这些念头。

    韩松站在艉楼上,掌着舵杆,仔细看着前方的模样。真上了船,他才慢慢体会到,这艘福船样式的小船很多设计虽然看起来陈旧,但不是没理由的。

    不论中西,这级别的小船,都会有较高的艏部和艉部,相对的中央就要低一块下去。这种船型虽然会对船上人员和物资的运动造成阻碍,但是可以抵御前后的浪花,并降低船只在水上的摇摆,这对保持稳定非常重要。只有到了能建造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可以靠自身的分量抵抗海浪的时候,才能出现平直的甲板。

    而现在采用的硬帆,也有操纵简单、可逆风行驶、成本低廉可以随时随地修补的优点。其实西式软帆和中式硬帆各有所长,并不能定论谁优谁劣,就算到了18世纪,西式货船在近海的平均航速也只有4节左右,跟中式帆船半斤八两,只有在能利用风带航行的大洋上,软帆才具有对硬帆的绝对优势。

    当然,也不是没有能改进的地方,比如他手上这个该死的舵,仍然是用长木柄左右转动控制的,完全可以让工业部来设计个舵轮转向机构嘛。此外,虽说高艏艉是必要的,但具体该多高?现在的船其实只是简单的沿用以前船的形制,并没有真正按不同条件修改过,完全可以从力学角度重新设计一下。

    但是——韩松看了看前面,又有一个忍不住跑到舷边吐起来的——但是还是先把基础的操船学好吧,如果不够了解船,说些有的没的不是纸上谈兵吗?

    海军组在海上转了一上午,为海洋生物贡献了不少养分,就把船开向南岸,在阔马区码头停下,准备在这里吃午饭,顺便参观一下新设的造船厂。

    东海商社在阔马战役中获得那批珍贵的劳工后,一边抽调工匠分散进入各个部门,一边在阔马区以当初龙王寨的造船设施为基础设立了一个造船厂。看上去要感谢龙王寨,但其实这些造船设施都是从当年的胡家一路传下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当然,股东们也耍了点小心眼,从胡家抽调了几个青壮去半岛区充当工匠,然后从半岛一下子调了十几个人过来帮忙立厂,以降低胡家对这个造船厂的影响。

    当初高正给工匠们开的一贯的月薪,对于技术工人来说,其实是有点低了,管委会后来批示提高到一千钱,另加提成,还偷偷给胡进宝许诺会按照造船的成果给他们额外奖金。从龙王寨收缴了贼赃之后,财政部账上已经有了价值一万多贯的财物,现在需要采购的物资不多(其实是想买也买不到多少东西),这些钱足够支持很长时间的工资开销了。

    吃完饭,海军组溜达到造船厂,发现他们已经开工了。十几个工人围着两条船的骨架忙碌,胡进宝坐在一个木桩子上,喝着松针茶,看到股东们,立刻笑呵呵地迎过来。

    “见过各位东家,这位……是韩东家吧,我们之前见过,多谢东家们的照拂啊。”

    “哈哈,我们就来看看,胡大爷您忙。”

    “那可不行,东家们过来,我自然要陪着。”

    随后胡进宝就领着他们参观船厂的设施,讲解各个设备的作用,介绍起造船工艺来。从一开始的选木材和干燥,到加工、装配,还有捻缝涂漆,固定桅杆、装帆,几百道工艺,其中各种门道,头头是道,听得海军组的二把刀们一愣一愣的,自惭形陋,再不敢卖弄那点水货了。

    相比西式帆船有大量丰富的资料和图纸流传下来,中式帆船遗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后人只能从史籍的只言片语中一窥当年的风貌,现在东海穿越者们亲眼见识到了古典帆船的制造,不得不说是补上了遗憾。

    这两艘船是龙王寨时期就开始建造的,据胡进宝说是三百料的船,长约五丈,福船形制。

    严格来说,福船是指在福建制造的船,后世有福、广、沙、鸟四大船型之说,但其实区分没这么严格。福船和广船长得差不多,都是尖底海船,只不过广船经常要下南洋甚至去西洋,所以做得大些,用料也好些。鸟船其实就是福船雕了个鸟头,形体更狭长一些,速度更快一点。而沙船是平底船,其实细分也有不少种类,但都大同小异。所以实际上的分类就是尖底海船、平底海船两种,广义上用福船来代指尖底海船没什么问题。

    韩松是真正的海军出身,对船只了解自然深刻,这些日子又跟陆平他们吹了好一阵的水,恶补了不少风帆战舰的知识,现在经过观察和胡进宝的讲解,很快就对他们的造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

    与西式帆船相同的是,这两艘在建的木船都有一根长而坚固的龙骨作为船体的核心受力部件,但不同的是,它们并没有西式帆船那样多而密集的肋骨。

    就这两艘船而言,每艘只有五对肋骨,胡进宝称之为“胁”,作用也不是承力,而是作为搭接船壳的架子。铺好龙骨和船胁后,船匠们会继续在外部装上横向的船板,构成一整个船壳,再用“捻缝”工艺在船板间塞入密封材料,一艘不漏水的船就做成啦……才怪呢。

    这样的船强度太差,如果就这么下水,一遇风浪肯定就散架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请出中式帆船的标志性特征结构——水密隔舱了。

    水密隔舱,就是像竹子的竹节一样,在船舱内部,从前到后固定若干个横向的隔板,从而把船底舱分割成若干个隔舱。这个名字是后人研究的时候起的,其实并不太准确,水密作用只是附加的,真正的用途正是如同竹节一样增加船体的强度。有了这些隔板,整艘船才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才能在风浪中安然行驶。

    不过很遗憾,两艘船的建造只是刚开了个头,现在还处在铺船壳的阶段,没到装隔舱的时候,至少还要等明年才能彻底完工。即使想集中力量先造一艘也没办法,因为很多工序做好之后必须要等待一段时间的,没法加快速度。倒是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做些内河和近海用的小渔船出来,也能让来实习的股东们练练手。

    看完造船之后,韩松随着胡进宝到处参观,去了仓库里转了一圈,又看到几个大缸,揭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些粘稠的略微发黄的黑色液体。

    “这是什么东西?”

    “回东家,此乃柏油。”

    “柏油?从地下挖出来的?”

    “东家说笑了,地下的柏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