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208章

1255再铸鼎-第208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城中上百名骑兵从故意让开的西门冲了出来,向西面济南的方向冲去。这意味着主将的逃离,残存的益都军失去了抵抗意志,纷纷弃械投降。

    “张”旗在高苑城头升起,标志着这座清河南岸的重镇就此陷落。

    韩世安松了一口气,对旁边的老将拜了一拜,说道:“济南公老当益壮,张家子弟勇猛敢战,在下实在佩服。今日一战,张家军当居首功。”

    这位老将便是年过八十的济南公张荣,现在他与李璮可以说不但有了国仇,还有了家仇,可谓不共戴天了。在逃出济南之后,这位行将就木的老人恢复了一代豪杰的魄力与胆识,命令孙儿张宏尽起张家埋藏在各处的宝藏,拿出来招募士兵、购置兵械粮草,准备打回济南去。在召回了北上入卫的张家军主力之后,他手下的兵力再次突破了一万人,立刻又成了山东附近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正如同李璮担心的那样,在西线战事正酣的同时,东线的韩世安和张荣也集中了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又将解成的水军从东平走陆路调了过来,就地利用滨州当地的船只,水陆并进,在河南岸的蒲台附近登陆,迅速打垮了益都军在蒲台的防御,占领了蒲台城。然后他们接引后续部队渡河,连战连捷,击退了博兴县方面的援军之后,又攻占了西边的高苑城。

    如此一来,北清河东线区域可以说完全被蒙军控制,自此清河不再是天险,而是蒙军南下的通途了!

    张荣轻轻“嗯”了一声,闭目养神了起来。他毕竟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这辈子大风大浪荣华富贵见得多了,已经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了,只要能夺回济南就好。

    他旁边的孙子,现任济南路大都督的张宏见祖父已经疲乏,命亲兵将他扶下去休息,然后对韩世安说道:“韩总管,事不宜迟,如今高苑已下,赶紧请合必赤大王率诸军渡河吧!”

    合必赤乃是托雷第八子、忽必烈的异母弟,自少年起就多有征战,之前被忽必烈委托来统帅征李大军,但一直困在清河北岸不得进,现在终于可以过河了。

    韩世安笑道:“说的是,不必也无须劳烦大王亲动,只要派遣一部精骑过来,我们直接发兵去西边,接引大王在济阳县渡河即可!”

 第294章 无边无际

    1262年,5月3日,立夏23日,济南。

    清河,也就是济水,又名北清河、大清河,因济水曾经与黄河一道并行向东北流入渤海,一黄一清,对比鲜明,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又因要与南清河区别,所以称北清河。现在黄河东流入梁山泊,再分出一南一北两条支流,一部分南流汇合泗水入淮,也就是南清河,而北流与济水汇合的这一条就是北清河。

    又因要与小清河区别,所以称大清河。宋金之交,杜充决黄河,极大地影响了下游的水文状况,当时的清河也受到影响,河道北移,转移到了现在大清河的位置,此后这条河道差不多一直延续到了后世,也就是黄河山东段。但是,原先的清河河道连接到半岛北岸重要的产盐区,北移之后,食盐的运输就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当时女真人所扶植建立的伪齐政权就兴修水利,导泺水入清河故道,复活了这条运盐通道。从此,两条清河并行入海,北边那条大的称大清河,南边那条小的称小清河。

    泺水发源于济南西南泉眼,分为了东西两支绕城而过,是济南城的天然护城河。之后又北流汇入城北部的大明湖,与泉城众多泉水汇聚之后继续向东北流,水流充沛,是滋养了济南的重要河道。原先,泺水流经济南城东北方的华山之后,会径直向北汇入大清河,后来伪齐政权在华山南修筑了一条“下泺堰”,将泺水向东导入清河故道,从此就形成了小清河。

    也正是因此,大小清河之间夹出了一长条状的独立陆地,之前蒙军攻占的博兴、高苑等城都位于其上。这一长条又以下泺堰之北直到大清河南岸的一段为最窄,仅有数里宽,是从东北方向前往济南城的必经之地。

    如此要地,历史上的李璮没有时间经营,但是如今却有功夫在这里修建了基本的防御设施。他的部将建立了简易的营寨,挖了几道壕沟,就地从华山上伐木做了些拒马鹿角堵在路上,不至于使蒙军长驱直入。之前李璮从东北防线调了一部分兵力回防长清,结果调动的部队刚行进到济南地界就收到了东北防线被突破的消息,因此干脆也不用去长清了,就地在这里布置防御吧!

    不光陆军在此防守,益都水师也集中了相当一部分力量过来。东北失守之后,他们已经不需要防守漫长的清河航段,而只需要看住长清至华山之间短短的一段即可。以他们的实力,虽然将蒙军水师完全逐出去是不成的,但至少能阻止蒙军大举在南岸登陆,护卫住东西两道防线。

    如今,蒙军从蒲台附近登陆之后,很快就肃清了益都军在东北部的防御,以精骑突进,一路掠地至济阳县南岸,接引早已在济阳县屯兵多时的蒙军主力渡河。

    一时间,河上渡船络绎不绝,无边无际的蒙军渡到了南岸。之前他们早已养足了精气,此时简单休整后,就立刻在统帅合必赤大王的指挥下向济南城扑去,一路推到了这华山防线之前。

    益都军在华山附近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位于华山东北方的卧牛山,第二道位于华山附近,第三道位于华山后方。三道防线依山扎营,层层阻拦蒙军的前进。

    嗯,不过虽然想法很好,但是在数量绝对优势的蒙军的进攻之下还是节节不支。尤其是蒙军中有武卫军万户薛军胜,他本金人,擅长用砲,人称“砲手元帅”,麾下有一支专业砲兵。之前薛部在济阳县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大量的砲机,如今全都带了过来,就地取石,像不要钱地一样向益都军的阵地上砸去。再加上蒙军有优势骑兵,在防线上撕开一个小口之后,很快就能长驱直入,虽然无法攻拔要点,但可以骚扰后方对前线的支援,让益都军左支右绌难以应对。

    华山之上,益都军主将大营中,柴牛儿带着几个亲兵灰头土脸地闯入营帐中,也顾不得行礼,当即就对着主将田都帅喊道:“不行,顶不住了,万户,动手吧!”

    李璮起事后,大肆封赏,田都帅如今也升为了万户。他对柴牛儿的失礼倒是不以为忤,而是走出帐外,朝北方的战场看了一眼,然后回来说道:“行了,带你的人边打边撤,正午时分动手!”

    柴牛儿松了一口气,立刻领命下去了。

    过了些许时间,益都军打退蒙军的一次进攻后,放弃了卧牛山上的大寨,在华山主营派出的一部骑兵接引之下,退回到了第二道防线。

    “万胜!万胜!”

    此时在第一线的蒙军是来自大名府的王文干部,昨天到达这里,今天就取得了突破,不由得令他们的统帅王文干志得意满了起来。

    王文干摘下头盔,从侍卫手上取过棉巾,擦了擦汗,又抬头看了看日头,下令道:“让士卒们速速行进,进占贼军留下的营寨!然后埋锅造饭,歇息过一阵后,下午便乘胜追击,取了华山!”

    如今五月天正是燥热之时,即便只穿单衣站在太阳底下都受不了,更何况战场之上还要穿着厚重的盔甲呢?这正午太阳忒毒,根本不是打仗的时候,还是等午后凉快下来再战吧。

    王文干躲进营帐中,喝了口水,又招来幕僚再次下令道:“薛元帅的砲军确实威势惊人,一会儿报功的时候要称赞两笔,省得显得我们心胸狭隘。待会儿也择一处靠近官道的地方让他们进驻,方便午后行军。另外,催促一下后面的韩总管和张都督,他们就算渡河有功,这几天也歇息过来了吧?如今咱们拿下第一道了,后面几道也得让他们去啃啃!”

    幕僚迅速把他的口头命令整理成了文字,给他看过无误之后便用了印,派传令兵送往各部,其中便有一份送到了后面的韩张联军手里。

    韩世安抖着手里的军令,笑着走进了隔壁张家军的主营,对张宏说道:“张都督,那王文干王万户要我们南移呢,我们是去还是不去?”

    张宏此时正在服侍祖父张荣用午餐。他张家家风极严,孝道是重中之重,他这个济南路大都督也得亲自做这样的事。

    他见韩世安进来,朝祖父告了个罪,然后把汤碗交给旁边的侍卫,轻松地说道:“嗬,这攻华山的军令可是大王派给他王文干的,只说了让他攻三天,没说攻完一道就能下来啊。他倒真会使唤人。不过也罢,安肃公家的小子,那个叫弘范的,已经到了,后路无虞,为大局着想,我们还是移兵过去吧。”

    韩世安点头道:“既然如此,午后我们便过去吧,你军驻卧牛山,我去河岸附近。”

    他说到这里,张宏还未表态,一边的张荣却睁开了眼睛,看着韩世安,嘶哑地问道:“卧牛山?是哪个卧牛山?”

    韩世安有些无语,您老是老糊涂了吧?但这位面子太大,不敢怠慢,于是客气地回复道:“济南公,说的就是华山东南的那个卧牛山啊,就在咱前面不远。”

    张荣突然。

    眼看着,水从炸出来的小缺口里流了出来,然后流量越来越大,缺口周围的土石也随之被冲垮。最后,量变引发质变,随着轰然一声巨大的垮塌响,泺水夹杂着土石从下泺堰的缺口喷涌而出,河水澎湃北流,不断沿着低洼处前进,以巨大的力量冲刷着沿途的土地。

    当然,毕竟泺水已经改道百年,原先的河道大部分已经在水土运动下变成了平地,河水不可能立刻冲刷出一条新河道,而是漫无边际的向任何势能更低的方向前进着,毁灭着沿途的一切。

    这其中,益都军修建的第一道防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本来就是考察低洼之处修建了营寨,又挖了壕沟将南北贯通起来,在此引导之下,决堤的泺水有相当一部分向这里冲了过来。

    刚刚进入休息状态的王文干部和少量薛军胜部,还有一些零散的各方部队,只听到一声巨响,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手刚拿起武器准备与袭营的贼军战斗,就见漫天的洪水从南扑面而来,无边无际,将刚刚胜了一阵的他们整个吞没

    待在后方的益都军也未能完全幸免。下泺堰决堤之后,河水的流向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有一部分也向第二道防线冲了过去。还好,此道防线修建时特意选择了高处,主营更是修建了在华山之上,虽然不可避免地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大部分的元气还是保住了。

    蒙军在此役之中损失了上千兵力,但更大的损失在于战机的贻误。决堤的泺水在华山和卧牛山之间形成了一片面积广阔的泛滥区域,这对他们来说可以说是最差的情况。新的河道尚需要数天乃至数月的冲击才能形成,在此期间,大片的积水和泥泞地既使陆军无法通行,又因为水体过浅导致船只也不能通过,这片区域几乎成了死地。

    数日之后,益都军在华山之后重新建立了防线,田都帅看到局势稳定下来,终于松了一口气。

    “好,这样子至少又能将蒙军拖上一个月。待到一个月后麦熟收割,济南也就稳固了”

    然而,就在这时,后方传来了急报。

    田都帅拿到最新的消息,大惊失色:“什么,长清失守了?!”

 第295章 失守

    1262年,5月1日,长清县。

    “陛下有令,李逆犯上作乱,自当千刀万剐,但属下军将文臣被其胁迫者,可从轻发落,若有立功,更是有重赏!”

    长清县北部的清河河面上,一艘挂着“李”字旗号的列桨楼船之上,一名文士模样的男子,在周围一群手持刀兵的赤脚水兵的注视下,面不改色地对面前一位将领如此说道。

    这名将领面色一阵红一阵白,许久之后终于做出了决断,抽刀狠狠地往甲板上一捅,说道:“罢了!老子在南边跟宋狗打生打死,末了却要反过来跟自己人打,老子早就不爽了,如今,正好反他娘的!呃,不对,是弃暗投明!姜先生,该怎么做,你给指条明路吧!”

    “姜先生”名为姜彧,祖上是莱阳人,因父亲与张荣有旧,举家迁居济南。他在济南幕下为官,现在是张宏的亲信之一,当初张宏告发李璮谋反之时,就是带着他一起上京的,信任程度可见一斑。济南沦陷之时,他与张宏等人一起逃往滨州,此后又被派去合必赤帐中协助,前不久又被史天泽要了去参赞军务,现在倒也胆大,孤身潜入益都军的水师战船上,试图说服李璮的属下归降。

    此时,合必赤旗下的各部在东北方向取得了突破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西南史天泽的部下们这边。虽说双方皆为忽必烈效力,本为一体,但是东边进展顺利,西边迟迟未进,这局面总归不太好看。所以姜彧就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试图在战场之外取得突破,如今显然是有成果了。

    姜彧听了对方的决断,面露微笑,说道:“孙千户弃暗投明,朝廷自然会给千户一个好前程,将来,这千户转成万户也未必不可。只是不知,将军能带多少同袍归正?”

    孙千户面上一喜,又想了想,说道:“李逆倒行逆施,早就有不少人跟我一样不满了。多了不敢说,两三成的船总是能拉来的。”

    姜彧大喜,俯身一拜,说道:“那便有劳孙将军了。还请将军回去串联同志者,谨慎为上。数日之内,王师水军必大举来攻,届时以红烟为号,诸位义士见了便可发难!”

    北地虽然不如南宋那般重文轻武,但是文士对低级武将行拜礼也是个不小的礼节,孙千户当即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感动地说:“请姜先生放心,在下一定竭尽全力!”

    5月3日,长清县。

    宽阔的清河之上,两支船队相遇了。

    东边的一支,旗舰上挂着“赵”字旗号,由原海州水军千户、现已升任万户的赵咎带领。

    西边的一支,旗舰上挂着“张”字旗号,由蒙古水军万户、曾经在忽必烈南征之时立功甚多的张荣实率领。

    两支船队遭遇之后,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