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210章

1255再铸鼎-第210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逃荒成了流民,还生出一堆麻烦。”

    看他面色平静地说出如此可怕之事,郭侃一愣,但并没震惊,毕竟之前他随旭烈兀西征的时候这种事也做过不少。

    不过史权所说的“炮弹”倒让他想起了什么:“听张亳州说,宋军多了一种新兵器,以火药驱动弹丸,威势更胜抛石机,可是真的?”

    史权点点头,说道:“今日我叫你过来,也是为了此事。此物名曰火炮,张仲杰在涡阳城下得了三门,一门他自留了,一门送往了京师,还有一门不日将送来这里,之后再送去东平和济南那边,传阅诸军,让大家有个印象,以免遇了之后惊慌失措。不过据济南来的消息,他们在李逆那里已经见识过火炮了,所以也就我们对此物最为陌生。”

    说完,他又看着郭侃说道:“仲和,我们军中,就数你对砲、床弩、火药这些东西最为熟悉,等到东西运到了,你一定要好好参研一番,找出它的弱点,以免遭遇宋军之后被打个措手不及。如果可能,最好教工匠仿制一些!”

    郭侃是蒙军中著名的远程武器专家,之前听说过火炮这东西之后就有些心痒痒,现在能够看到实物,当即兴奋起来,搓着手说道:“敢不从命!”

    “轰!”

    随着一声巨响,一枚铁弹砸到了砀山县城残存的一段城墙上。

    张弘略这次送来的火炮,是他在涡阳缴获的三门宋制火炮中最小的一门,口径两寸左右,全长不到三尺,重约八百斤,规格很差劲。再加上火药和铁弹都是缴获之后在俘虏的指导下重制的,所以这门炮用起来其实没太大威力。不过今天这个目标选的特别好,或许是因为这段城墙之前被宋军拆毁过,总之不太稳固,被铁弹击中之后,先是几块断砖落了下来,然后夯土滑落了一些,虽然总量不多,但是落下来扬起了一大片烟尘,看上去很壮观的样子,令围观的一帮蒙军将领和军官目瞪口呆。

    “好!”

    大军的统帅按脱首先用蒙古语叫好了起来,然后又斜眼看了看刚刚满头流汗放了一炮的那几个宋军炮兵俘虏,对手下喊道:“给他们放赏!嗯,给一个银符,然后今晚给他们加只羊!”

    蒙古人并非不重视技术的野蛮人,实际上,他们正是因为善于吸引各文明的先进技术,才得以达成征服大半个欧亚大陆的伟业。而且这火炮威力如此之强,正可以弥补蒙古铁骑擅长野战而短于攻城的缺点,显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按脱身为部族之主,又是经验丰富的大将,自然马上就看出了这一点。

    而郭侃更是在炮击结束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冲了上去,先摸摸炮管的温度,又要伸头往炮口里看过去,吓得俘虏中的炮长赶紧用身子挡住他,说道:“这位爷,不能看啊!里面说不定有没燃尽的火药,要是伤到了那可就坏了。”

    当初夏富仓皇逃进城里关了城门,部属被扔在城外不少,大部分都做了俘虏,也包括操作几门大炮的炮兵。张弘略知道这些炮兵的价值,特意保护了起来,威逼利诱之下,现在的人也没多重的民族观念,他们很快就迫于形势为蒙军服务起来。

    郭侃知道此事轻重,没有强求,倒是拉着这个炮长问起火炮操作的诸多事宜起来,炮长也回忆着炮兵操典,一条条地跟他说起来。

    听了几条后,郭侃又起了兴趣,问道:“这些规矩条理清晰又详实,是南朝哪位大将编撰的?”

    炮长老实回答道:“非是我军中人,是东海军的人传过来的。”

    “哦?”郭侃想了想,又问道:“东海军,是胶州那个东海军?听说这火炮就是从他们那传出来的?”

    开战以来,东海军在东边好是一番折腾,蒙军将领对他们也多有耳闻,不过大部分人仍然对这个突然崛起的势力不太熟悉,只知道他们是海盗出身,被南朝招安,打了几场硬仗,是颗小而硬的骨头。

    炮长又回想起当初在宿州城下见识过的东海军的巨龙炮的威势,心有余悸地说道:“正是。东海军自用的火炮,威力还要百倍于此!”

    郭侃一惊:“百倍?那这炮得有多大?”

    炮长当时其实隔得挺远,并没看真切,但刚吹的牛不能就这么咽回去,只能一比划,夸张地说道:“差不多有两丈长,人都能塞进炮膛!炮身巨大,陆路上极难通行,只得装于船上水运,临战再卸下。发炮之时,声震数十里,前方皆糜烂!”

    郭侃听了,不惊反喜,刚才他就在琢磨着自制火炮的话能铸造多大,现在听到一个“现成”的上限,心里就一下子有了目标。

    他又跟炮长交谈了几句,便回到了史权身边。后者问道:“仲和,你观之何如?”

    郭侃道:“确实是利器。以往军中也常用火药,只是声焰惊人,其实伤不了几个。究其根底,应是火药爆炸之时,药气朝四面八方散开,每一方分到的药力便少了。这火炮,便是以铁管将八方药力汇聚于一处,虽说还是那些火药,但威势却远超以往。妙哉,实在妙哉。不过有利便有弊,这火炮威猛归威猛,但是消耗的火药也不少,若是装备军中,恐怕将来大军除了粮草器械,就又多了几项硝硫铁弹要供应了。而且这炮看来是精铜铸造,本身的耗费亦是不小啊。”

    史权点头道:“确实花费不小,不过有此威力,倒也值了。仲和,你看,战阵之上该如何使用此物?”

    郭侃想了想,说道:“我听他们说,宋军李扬州部只用两种大小的炮,一是千斤炮,二是两千五百斤的重炮,想来也颇有道理,炮多了反而杂乱。依我看,这炮可有三用,一是攻城,二是野战,三是守城。”

    史权眼前一亮,问道:“此三用何解?”

    这时附近几个将领也起了兴趣,围了过来。

    郭侃取出佩剑,就地在地上画了起来,讲解道:“攻城之炮,自然要越大越重越好,用以摧破城墙。自此之后,坚城无用矣,宋军连拔我数城,恐怕也多赖于此。

    野战之炮,则类似于八牛弩之类的器械,用以攻破军阵。此类炮不需要太大,反而应尽量做轻便些,反正不管多大的炮弹,打到人都是一个死。张仲杰送来的这门炮,我看大小就还算合适,不过据他们所说,这门是旧炮,并未做到极致。若是能征召能工巧匠,加以改良一番,必然能成一门利器。

    而且相比宋军,此物在我军手中更有妙用!宋军多重甲劲弩列阵而战,而我军更长于骑兵。以往骑兵每与步阵遭遇,往往不能正面硬撼,须得骑射骚扰乱了军阵、甚至诈败引步兵追击才能设法取胜,如遇强军只能绕路而行。如今,待我军有了野战炮之后,遭遇军阵便可用炮轰开,之后骑兵便可随意拿捏了。反之,即使宋军有了野战炮,对我军的威胁也不大,马军只要四散开,一炮能打中几个?

    守城之炮,因是架设在城墙上的,就不需太轻便。我看当有两种,一种是大而笨重的,用来摧毁敌军的攻城器械;另一种是比野战炮更为小巧的,装个几两的炮子就够了,遍布墙头,用于应对敌军的步兵,类似劲弩之用。

    嗯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一条。从今以后,若是火炮多了,恐怕这城墙的形制也得大改才成。如今这城墙高而薄,若是被火炮摧破一点,整面墙都有垮塌的危险。之后的城墙,必须矮而厚才行,御敌不靠墙高,而靠墙上的守城炮”

    郭侃不愧是用火器的名将,乍一接触火炮,就把它的作用说了个七七八八。围观的众将听到他所描述的火炮应用,尤其是用火炮对付步兵方阵的场景,不由得愉悦起来。

    史权欣喜地点点头,说道:“说得好!仲和,有你在,朝廷在火炮之事上当可无虑了!既然如此,你这就把你所想的写成奏章,报与陛下。”

    说完,他看了看南边,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们自己想造出火炮,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现在宋军已经有了不少火炮,你还得赶紧想个应对之策出来啊”

 第297章 徐州危急(今日四更)

    1262年,5月13日,芒种第3日,徐州。

    “都给老子快点!”

    “走这么慢,是作死啊!”

    “去那边,挖上一袋土搬走!”

    徐州城西,蒙军士卒挥舞着鞭子,驱赶着一群群从邻近征发来的民夫往麻袋中装土,准备以他们为前驱,负土攻城。

    在黄河改道之前的北宋时期,徐州是汴水与泗水交汇之地,汴水西来,泗水北来,既有水运之便,又有难渡之险,与周遭的山地配合,形成了一个极为易守难攻的地形。

    不过后来黄河多次改道,先是夺汴经徐州入淮,在河道上淤积了大量的泥沙,之后又东流入梁山泊再南北分流,汴河故道只留下了一段涓涓细流,稍大一点的船只就无法通行,因此现在流经徐州的大河就只剩下了北来的南清河泗水一支。

    现在的徐州,北边是河水,东边也是河水,南边是一个大湖“石狗湖”也就是后世的云龙湖,都不是适于攻城的地方,只留西边一侧可以进攻。如果汴水尚存,那么守军一方的水师还可以沿汴水西去,打击攻城一方的补给线,然而现在就没了办法。东海海军留在徐州附近的四艘星火级虽然船坚炮利,却也只能守在徐州附近,眼看着蒙军从西边的陆路逐渐接近而干瞪眼。

    徐州位置重要,李杲哥反正之后,夏贵和李庭芝虽然大喜,却也不敢把这些旧蒙军继续放在这里,省得将来发生反复。但他们是主动反正,又不好立刻打散整编,以免惹出事端,因此就把他们保持建制分批调往后方看守粮路,在徐州只留了两千人协助守城。

    夏贵部主力在看守宿州一线,戒备河南方向的蒙军,那里相比徐州还少了一份山险,需要更多兵力防守,没有多少余裕支援徐州。当前的徐州守军,以李庭芝部为主,大约五六千人,加上李杲哥部和临时征发的民夫,差不多有近万兵力可用。不过相比气势汹汹而来的三万蒙军和从邻近征发的不知道多少万无边无际的民兵,可就杯水车薪了。

    徐州城上,边居谊放下望远镜,疑惑地说道:“鞑军征发了这么多民夫,难道是想速战速决?”

    以往宋军与蒙军对战,并不怕守城,只怕蒙军利用骑兵机动优势打击战线上的薄弱之处。比如说,骑兵先把援兵给打了,你是继续守还是不守?敌军置城池于不顾,直接绕城而过,你是出去打还是不打?又或者骑兵去乡间四出劫掠,你是救还是不救?

    一旦被迫离开城池护卫的范围,缺乏骑兵的宋军就陷入了被动。

    然而此时,徐州城可以说是没有弱点。从徐州到宿迁二百里都是宋军新占领的土地,而且大面积荒芜没什么人烟,补给都是从水路运过来的,只要老老实实呆在城里守着就好,根本不怕蒙军在外面耍什么花招。反而对于蒙军来说,徐州城是他们收复失地的关键,可谓必攻之地,他们必须弃长扬短,想法破城才行。

    本来,边居谊等宋将所担心的,只是蒙军用优势兵力围困住城池,拖到冬季河水结冰失去了水师支援之后生变。但现在看这个架势,蒙军是根本不考虑长久之计,准备直接来一次杀鸡取卵式的强攻了啊!

    一旁的高川点头道:“我看也是,这么多民夫,他们这是把归德府的壮丁全抓来了吧?如此一来,田地还怎么种?秋粮不要了?看来就是要做一锤子买卖了啊!不过无妨,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再多也拿城墙没办法的。”

    近期,东海海军在淮北地区的兵力大部分已经走海路北调,以应对北清河流域的局势变化。在徐州只留下了一个小规模的分遣队,主要目的是随时获取南方的第一手消息,次要目的是给宋军提供一些协助,省得他们弄出些纰漏拖后腿,高川就是这支分遣队的主官。

    当前,虽然大敌临头,但是黄河与徐州城之间的交通仍然很通畅,城池本身短期内也很安全,所以高川放心大胆地来到了城内,观摩宋军是如何守城的。

    果不其然,边居谊在城墙上布置了大量的火炮。

    这次守徐州,他们可以说下了血本,城墙四角布置了四门两千五百斤的神威大将军,其余位置分散了二十三门一千斤的平虏将军。宋军用的四轮炮车模仿自船用炮车,野战的时候机动力很差,但用来守城倒正合适。

    除了这些大型火炮,他们还大量装备了一种新型的小型火炮,和虎蹲炮差不多大,是之前边居谊在实战中领悟到小型火器的妙用之后报请李庭芝试制出来的,虽然射程不远、威力不强,但在近距离对人群还是有不小的杀伤力。

    之前,宋军在徐州城外还依山势布置了两道防线,不过现在已经撤除了。

    蒙军铺天盖地而来,强驱民兵打头阵强攻,虽说这些民兵根本没什么战斗力,即使是宋军也能轻易打出极高的交换比,但是架不住人多啊!

    蒙军根本不在乎这些民兵的死伤,强行逼迫他们拿着简陋的兵器冲击宋军阵地。就算完全无法造成战果,但至少能消耗宋军的体力和箭支,等到他们力竭之时,蒙军精锐就趁机而上。凭借这个战术,第一次交锋蒙军就一连拔了好几个营寨,还俘获了三门珍贵的火炮。这样的攻势下,宋军的外围防线根本难以抵挡,继续摆在外面无非是摊薄兵力等着被各个击破罢了,因此边居谊将他们都撤了回来,只在徐州城附近布防。

    由于主战场在城西,所以宋军在城西北和西南各设置了一处营寨,西北寨可以与河上的战舰配合阻敌,西南寨堵住了石狗湖到城南之间的通道,防止蒙军绕过去。这两个营寨还起到了类似棱堡的作用,可以夹击攻击城墙的敌军,牵制蒙军的兵力。

    也正是因此,这两个营寨就成了蒙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是攻城之前必须拔除的目标。北面的营寨有海军配合,而且北边是河,就算攻占了也没多大机动的空间,所以蒙军把优先目标放到了西南寨上。

    如今,他们就在驱赶民兵,试图填死西南寨前的一条天然河流,铺平攻寨的道路。

    河西侧,民兵在蒙军的鞭笞下,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