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255章

1255再铸鼎-第255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常见面。虽说如此,但他也只是一般的中级官员而已,怎么会一下子就参与两国议和这样的大事了?

    忽必烈见他疑惑,便说道:“阿合马今年办粮不利,被姚先生他们弹劾,已经不堪用了。不过钱粮之事太大,一时也没人顶上,只能让他先办着。倒是苏合木仁之前学了些新本事,将账目整得齐齐顺顺,所以朕就想着让他历练历练。”

    “原来竟有这番内情?”郝经有些惊讶,又有些窃喜这阿合马是色目人,一向与汉臣不对付,而且施政手段也多饮鸩止渴之举,更是为郝经这些君子所不齿,现在他办事不利失宠了,那可真是大好事啊!至于陈嵬此人会如何年轻人总是可以争取的嘛!

    想到这里,他欣喜地道:“臣一定与苏合木仁把此事理顺!”

    只是他想不到的是,历史上阿合马本来在李璮之乱中把钱粮保障得不错,此后一直为忽必烈理财,权倾朝野数十年。直到后来他的倒行逆施积重难返,惹得百姓怨声载道,最后才被义士刺杀,死后身败名裂。但这个时空,由于济南战事陷入胶着,他的那些饮鸩止渴的手段的缺陷就暴露了出来,提前遭遇了政治失败,而另一名原本在历史上默默无名的年轻人却因意外学到的新知识而崛起。这一点点变化潜移默化地发生,导致局势大不同,但局中人却是体会不出的。

    忽必烈点了点头:“就这般,你们做事,朕放心。至于具体的议和时日塔察儿正在南下,尚有一战,待战后再分解吧。”

 第360章 私掠

    1262年,7月25日,立秋13日,河北,沧州。

    “赵哥儿,来了,来了!”

    一个一身短打扮的年轻农夫猫着腰钻进一处芦苇丛中,兴奋地对藏在里面的二十多条汉子叫道。

    “嘘!”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连忙做出手势让他安静。芦苇中的人群衣甲驳杂,此人是其中唯一一个穿戴着黑色的东海外销型头盔和胸甲的,气势不凡,一看就是他们的首领。

    他做了个手势示意年轻农夫蹲下,自己微一起身看了看左右,又坐回来小声问道:“到哪了?”

    与农夫所用的北方口音不同,此人的口音却有明显的吴地味道。

    年轻农夫赶紧压低声音,挤了进来,说道:“已经过了张家庄桥,离咱们这边也就两里地了!”

    首领把拳头往地上一捣,激动地几乎要喊出声:“好!都抄家伙,干上这一票,咱们就能全换新行头了!刘二,这次要是成了,你就跟我们干,以后有的是你吃香的喝辣的!”

    年轻农夫“刘二”连连点头:“好,俺就跟赵牛儿大哥干了!”

    赵牛儿点点头,用手势止住他的话,然后对其他属下一示意,他们便手脚麻利地从芦苇荡中拖出一条小船来。他上去掀开船舱里一块篷布,里面整整齐齐放的竟然是各种兵器,弓弩刀剑枪一应俱全。

    各人一拥而上,纷纷取了趁手的拿去了。赵牛儿自己取了一副钢弩一把军刀,又递给刘二一把短矛,说道:“别的你不会用,拿这个只管捅就是了。等一会儿别沉不住气,听我号令,先用弓弩射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待我一声令下,便冲出去杀散他们!”

    刘二握住短矛,不禁手心生汗、口舌发干,也不知道该回些什么,只得重重点了点头。

    话不多说,众人点齐装备,便在芦苇荡中匍匐潜行,向北边官道摸去。

    他们藏在了道路两旁隐蔽处,屏气等了没多久后,便见北边一行车马沿官道走了过来。准确来说,是七车十四马,车子顶上露出来的只是普通的粮食和柴草,似乎没什么值钱的,护卫也没几个,坐在马车上没精打采的。看上去,就只是普通的运粮车队,没什么太大的劫掠价值。

    赵牛儿看着这个车队,努力压制着喘粗气的冲动,就这么看着他们过来,直到为首那辆车已经到了他们身边,都没有发动,看得旁边的刘二都有些急了。

    然而,在刘二没注意到的地方,车上的马夫和护卫看到道路两旁的芦苇,眼神一下子敏锐了起来,手里也暗暗朝旁边抓过去,直到车队大半过了芦苇丛,才放松下来就在这时,赵牛儿突然大喝一声“杀!”,然后便用钢弩瞄准车上就是一发爆射!

    在他的一声令下,周围埋伏的手下们也纷纷暴起,朝车队射去箭矢,然后便操起兵器杀了上去。

    车队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开战之前就有数人中箭,但是这些人居然并非庸手,危难之时居然还能掏出兵器与赵牛儿他们对砍起来。不过他们毕竟落了一个后手,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被杀败了下来,有四人被砍死砍伤之后,剩下的五人也不再抵抗,乖乖束手就擒了。

    刘二也跟着队友稀里糊涂冲了上去,拿着短矛一顿乱捅,也不知道帮上忙了没有,反正头脑晕晕乎乎的,直到战斗结束都一直举着矛在那里呆着。

    “刘二,拿酒出来!”

    随着赵牛儿的一声暴喝,刘二才清醒过来然后立刻就被吓了一跳,这周围鲜血四溅,车上马上人上都有,也太吓人了吧?

    刘二哆哆嗦嗦把刚才赵牛儿让他拿着的一小葫芦烈酒递了过去,还颤抖着问道:“赵哥儿,刚杀完人就喝酒,是不是急了点?”

    “呆物!”赵牛儿骂了他一句,“这不是喝的,是救命的,消毒知道不?”

    说完,他便拿着那瓶酒,走到一个右上臂被砍了一刀的兄弟面前,用小刀割开伤口处的衣服,取出布条扎住伤口上部止住血,匆匆在伤口处倒了酒一洗,之后又冲了一下,最后才用白棉布把伤口包扎住。

    这位伤员的伤口被酒精一燎,显然不会太好受,脸色一下子就白了,但是始终咬住了牙没叫出来。赵牛儿拍拍他的左肩,说道:“张明,好样的,忍住这下子,你这条命就保住了,养个几天,又是一条好汉!”

    张明忍住痛,咧着嘴笑道:“皮肉伤,不算什么,就是可惜了李大友”

    说着,两人不约而同看着旁边一具已经被布盖住脸的尸首,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一战,他们虽然赢了,但也折损了一个自家兄弟。还好剩下的没什么大碍,张明这算是最重的,其余的也就是见了见血,各自用烈酒一洗再包住就没事了。

    余人捆好俘虏,又各自处理完伤口,便迫不及待地爬上那几辆大车,挨个翻看了起来。

    “这个是粮食;这个还是粮食,等等,下面有东西!这个,哈哈哈,赵哥儿,东西都在这里!”

    一个粗犷的大汉,从第三辆车的粮食底下发现了几个大箱子,里面满是铜钱和绢帛,忍不住兴奋地大叫起来,然后立刻从中抽出好几串举起来给大家伙儿看。几乎就在同时,后面的几辆车也有了同样的发现。

    赵牛儿看了一下,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没白干一场,然后赶紧吼道:“别卖弄了!赶紧再搜仔细点,都找出来!然后快点收拾好了扯呼,别在这儿把鞑子官军招来!虽说前面那支大军已经过去了,但说不定还有什么垫后的,都打起精神来!”

    “是!啊,好,快点快点!”属下们立刻忙起来了。

    赵牛儿走到刘二旁边,说道:“好,刘二,这下子是真成了,就依之前说的,这次你拿双份!好了,去帮把手吧,咱们得快点离开这里!”

    “是!”听到奖赏,刘二脸上立刻露出了兴奋难耐地表情,连忙去车上帮忙抬箱子了。

    刘二是沧州乡下的一个普通农夫,而赵牛儿这帮人则是扬州地面上的一伙游侠,他们两方之所以会产生交集,自然是因为现在的山东战事。

    今年初,山东开战,东海商社对各种可用力量展开了征召,而驻崇明岛的何巍和高川也对周边的海盗们发布了“江湖令”,以民族大义加上少许利诱,征召他们前往北地助战。各方群豪纷纷响应,赵牛儿也热血上头,带着自己的一帮兄弟抢了艘船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北上抗敌了。

    一开始,东海商社给他们安排的活主要是协助后勤运输,这些海盗平日里也做海商的活,对此也算对口。只是,这无聊的任务显然并不对他们的性子。不过,很快,高川就找到了真正适合他们的事业,也就是北上前往渤海,在渤海沿岸的蒙统区展开劫掠!

    这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为此,东海商社甚至发放了私掠许可证,允诺海盗们只要上交一点合理的费用,就能合法地将私掠所得据为己有。这简直太对他们的胃口了,于是纷纷北上开展了这项很有前途的打劫事业,给北地蒙统区的人民和蒙古朝廷的财政造成了深深的苦难!

    当然,虽然他们可以合东海的法抢劫,但是蒙古人和河北世侯的法可不会这么认为,自然调兵遣将对这帮子海寇展开了围剿。

    正规军的战斗力当然不是海寇能比的,只是,相当一部分的河北兵力已经被各世侯带去了济南,能留下多少可以守备地方呢?更何况,漫漫海疆随处可以登陆,如今夏季盛水期各条水脉又四通八达,所以海寇乘船而来乘船而去,那叫一个神出鬼没。蒙军左支右绌哦根本守不住这么大片地方,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河北大地上肆虐。

    赵牛儿自然也是这支私掠大军中的一支,如今就在沧州一带活动。不过他这个队伍人少,一直都只能对些小目标下手,所获不算太多。之前,他们盯上附近村中的一处大院,据称其主人刘员外家财万贯,但是刘家自建坞堡,守备森严,他们也不知从何下手。

    直到偶然一次打劫过程中,赵牛儿“结识”了这个刘二。刘二是刘员外的佃户之子,供出了一个他偶然得到的消息,说是刘员外因为周遭不太平决定西迁,但是家财转移起来太显眼要是大张旗鼓地多觅护卫上路,肯定就被猖狂的海寇盯上了,到时候一拥而上有多少护卫也不够用。所以他决定将家财分批扮作运粮车送出去,虽说被发现就是送,但是这点粮食太不显眼没人愿意动,反而更安全些。

    赵牛儿得了这个消息颇为惊奇,直到打听到刘二跟刘员外有仇怨才信了几分,于是死马当活马医今天按刘二的情报来了一次劫道,没想到居然是真的,这下可发财了!

    手下们三下五除二地把装有财宝的箱子抬出来,准备运回藏在芦苇荡的小船处,再乘船回他们的大船那里去。

    赵牛儿看了看他们,确定没什么问题后,又走到被绑住的那几个车队护卫面前,对着或是愤怒或是哀伤的他们说道:“老子叫赵牛儿赵都帅,今天是爷爷抢的你们,记好了!今天你们虽然杀了我一个兄弟,但老子江湖道义是讲的,各为其主,刀剑无眼,所以也生死无怨,这次我便放你们一马。”

    说完,护卫们顿时露出了有希望的表情。

    不过赵牛儿却没立刻放开他们,而是从收拾好的武器堆中捡起一把大刀,看了一下,只是普通铁匠打造的杂牌刀,是这些护卫们带过来的,比他用的东海钢刀差得远,便朝大路另一头远远抛了过去,又对着他们说道:“不过我也不能就这么放你们去报信,看到那把刀了没?等我们走后,你们就自己挪过去割开绳子吧,之后怎么都随你们。不过,我看,你们丢了东家的财货,估计以后在这地面也不好混了,几位好汉身手都不错,何必给鞑子做事?不如去寻个别的去处吧!”

 第361章 冒险者协会

    1262年,7月25日,立秋13日,沧州。

    一艘没有旗号的小型沙船悄无声息地顺流出了河口,进入了渤海湾中,然后升起了帆和“铁牛帮”的旗号,戗风向东南边的海面驶去。

    船上,刚刚劫掠到一笔大财的水手们心情愉悦,在甲板上吹着海风,肆意胡闹了起来。赤着脚敞着胸怀的好汉们相互吹嘘着今日的威武表现,讨论着今晚该去照顾哪个姑娘的生意,有人还把治伤用的烈酒偷偷拿出来喝,一时间船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赵牛儿自己倒没跟他们一起胡闹,而是跟一个老船工一起掌起了舵,以保证船只航行的安全。不过他也没去约束手下们,江湖好汉吗,就该这么豪放洒脱,不然干嘛不去当东海人的兵?还有一百亩地拿呢!

    在这欢乐的船上,唯一感觉不适的就只有两个人了。一个是今天刚挨了一刀的张明,为了养伤只能安静呆在船舱里,酒也不敢喝;另一个就是新鲜入伙的刘二了,他平生没坐过海船,上船之后不久就头晕眼花、脸色苍白、昏昏欲吐起来,只能也躲到船舱里,顺便也给张明打个下手。

    左右无事,刘二就趁机向张明请教起了帮里的规矩和海上经验,张明倒也热心,一条条给他掰扯了起来。

    当张明给他讲到东海人给海盗们开设的补给基地的抽税比例的时候,刘二脑子顿时转不过弯来了,扳着指头对张明提出了疑问:“百,百分之十六?张大哥,这,这是多少?”

    张明只得给他讲解了起来,其实他也是刚算明白没多久:“真笨啊,就是分成一百份,然后取其中的十六份,也就是一成六!呃,差不多是比七取一多,比六取一少。”

    东海人在设定各种比例数值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沿用后世的习惯,用百分比来标示。在他们想来,百分比数值大就是比例高,小就是低,还有比这种标示法更直观的吗?但是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还真不直观!

    他们没经过持续数年的基于小数的数学应用题求解练习,对数字的理解跟毕达哥拉斯学派差不多,只能理解整数和以整数之比表现的分数,稍微复杂一点就傻眼了。比如说抽税,三十取一、十五取一、八取一,都是他们常见并且易于理解的形式,反而来自后世的股东们见了这些分数却要先在脑子里换算一下才行。而像163这样的后世看来如同家常便饭一般的数字,对于土著来说简直是世界观的一次冲击。

    实际上,这种基于分数的比例表现形式才是中古世界常见的,甚至直到21世纪,在一些古老的单位制中,比如英制和英制,这种分数思想依然有大量的残留,所以英制单位里面才会有很多奇葩的12进制,就是为了便于等分。

    而像后世那般普及而直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