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288章

1255再铸鼎-第288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李涛应了一下,“还真是铸铁啊,那么到底是干什么的”

    黄仪从箱中又取出一块铸铁板装进另一个布袋里提了起来,又小心地合上箱子,看着李涛,结果半天想不出怎么解释,于是悻悻地说道:“细节不好说,你会意就好,这是精确计量的根基。什么蒙古人宋人仿些火枪,不算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技术进步”

    说完,黄仪便提着两块布袋,下了车。李涛摸不着头脑,只能也跟着下了车。

    与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另一辆普通四轮马车,随车搭载了五名便衣近卫兵,作为他俩的护卫。还有一人是秦九韶家的家生子,叫秦瑞,今天来给他们做个向导。

    这几人早就下车了,近卫兵们看似随意实则警戒地分散了开来,而秦瑞则屁颠屁颠地跑到李涛和黄仪二人面前,殷勤地说道:“李将军,黄先生,前面就是您找的石家念二叔的铺子了。”

    黄仪从怀中掏出一面小铜镜,顺手照了一下头发,然后翻到背面,上面除了有白鹤高飞的图案,还有一行铭文“安吉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他又抬头看了一下前面店铺挂着的布幡,果然是“石家念二叔照子铺”,又回想起这安吉州制镜业的知识产权纠纷,不禁笑道:“这可是真石家吗”

    秦瑞尴尬地说道:“咱安吉州石家太多,已经分不清哪家才是正主了,不过您手上的这件,确实是这个念二叔铺子出的。”

    安吉州旧称湖州,位于太湖之南,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极为富裕,商贸繁盛。此地制镜业特别发达,产出的铜镜闻名海内外,一直兴盛到了清朝,直到玻璃镜渐渐普及,才衰落下去。宋朝因要避赵家先祖赵敬的讳,镜子不能称“镜”,只能称“鉴”或者“照子”不得不说,老赵家的讳真是太多了。“安吉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就是这家生产铜镜的工坊的商标。

    宋代商业发达,一个明证就是商人们有了强烈的商标意识,不但会主动打广告宣传,还会注重保护自己的名号。当然,既然有商标保护的存在,就说明一定有着商标侵权的存在。就黄仪在临安市面上看到的,来自安吉州的铜镜,背后的铭文有相当一部分都打着“石家”的名头,什么“石家照子”“真石家照子”“石家二哥宝鉴”“石家八郎照子”“真正石家二哥照子”“童叟无欺保真石家照子”林林总总不一而全,令他差点笑出来。

    就算不追根溯源,也能想象的出来,最初一定是某个“石家”制镜手艺出了名,引发了效仿者纷纷攀附这个名号,而真正的石家则不得不在商标上增加“真”“保真”这样的前缀来与其它品牌区别开来,但这实际上并没有用,于是就产生了复杂的“石家”系列。不过在黄仪看来,这些铜镜都打磨得非常精致,虽然无法与玻璃镜相比,但是人影清晰可见,看过去依然令人赞叹。这也是他来到安吉州的原因,当然,不是为了生产玻璃镜与他们竞争,而是为了这份打磨的手艺。

    黄仪笑了笑,拿着镜子和三个布袋走进了石家念二叔的铺子,一进门就喊道:“东家可在吗”

    店门迎宾的一个小子刚才就注意到了这伙人,现在看到来者气宇不凡,不敢怠慢,立刻去后屋喊了两声。

    片刻之后,一个佝偻着腰的瘦小中年人走了出来,见到黄仪等人,客气地说道:“小老儿便是此地东家,客官称我念二便可。不知客官可是看中了我家的照子可随意看看。”

    黄仪把手中的小铜镜递给他,问道:“东家,这可是你家的照子”

    石念二立刻认了出来,喜悦地点头说道:“正是我家出的货,客官可是看中了果然是识货之人啊听客官的口音,是北方来的商贾吧,可是要采买些照子带回去好说好说,价格什么的都好说。小松子,快请客官入座,煮茶”

    黄仪也不客气,直接从店中要了两面据称是最好的照子,坐了下来仔细端着看了一会儿。半晌过后,他才对石念二问道:“念二叔,我能请教一下,你的照子是如何才能磨得这么平的吗”

    石念二一愣,这是商业机密,怎么能随便问呢,你这人懂不懂行啊但是也不好得罪他,只好随便挑些“细心、仔细,选上好刀具和磨石,修身养性,每日晚上吃素”之类的场面话敷衍过去了。

    黄仪笑笑,不在意他的敷衍,又说道:“二叔,我确实有单大生意要托付于你,此生意非你这样的精湛手艺人不可,不但有不少钱赚,还能助你的制鉴技艺更上一层楼,你可愿意不愿意的话我就找别家去了。”

    石念二又是一愣,这家伙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不过似乎听听也不亏,于是说道:“客官请讲,小老儿受教了。”

    黄仪点点头,举起手中的两面照子,问道:“既然如此,可否让我先将这两面照子一验”

    石念二有些不愉,这不是质疑他的手艺吗但是想想真手艺又不怕验,于是点了点头。

    黄仪从李涛手中接过一个小瓷罐,又取出一副手套戴上,将罐子打了开来。里面是一种鲜艳的红色液体,是用氧化铅粉和油调和而成的,他从中小心翼翼地沾了一点出来,均匀地涂在两面铜镜上,然后左右手分别拿起来正对着一合,发出“啪嗒”一声脆响,之后又按着摩擦了一会儿。

    石念二差点有些急,你这不是污了我的照子了吗说着,黄仪就将两面镜子分了开来,露出了上面斑斑点点的红斑,看得石念二直心疼。

    黄仪咳咳两声,掏出一块小银锭,放在桌子上,治好了石念二的心病,然后说道:“看看,二叔,你这照子还差一个境界呢。”

 第405章 真正的进步 下

    石念二看着银子,不好发作,只好说道:“客官,小老儿愚钝,你还是直说了吧。”

    黄仪看了看他,叹了口气,于是把左手的镜子放下,食指指着右手镜子上的红色斑点说道:“二叔,一开始,这些红漆是遍布整个镜面的,为什么两面照子一磨,就斑斑点点了呢想想吧,自然是因为镜面在细微处仍然是凹凸不平的,凹下去的地方磨不到,红斑自然就保留着,而凸起来的地方的红漆就被磨掉了。那么,想做出更平的镜子该怎么办,先像我这么做,两面照子一显影,然后把亮的地方稍微削去一点,如此不断重复,一面前所未有的光滑镜面不就出来了”

    石念二一开始还莫名其妙,后来听着听着逐渐豁然开朗,最后恍然大悟,拍着大腿站了起来,恭敬地对黄仪说道:“万谢客官传此绝招,小老儿受益无穷这银子还请拿回去,这两面照子就送给客官,算小老儿的拜师礼了”

    “别急,正事还没谈呢。”黄仪郑重地从布袋中取出那三块铁板,递给石念二,说道:“这才是我拜托二叔的大生意,就按刚才我说的法子,如法炮制,将这三块铁板磨成平面。不能只磨一对,需要两两不断轮换换着磨,否则容易磨成弧面。就这样,每磨一组,我给您三,不,五贯钱如何如果您磨得好,之后还有更高要求、更大的板子,到时候工价还得高上几倍。”

    石念二一喜,湖鉴论两计价,他家还算小有名气,一两在市面上可卖百文,不过那是市价,出货价也就三分之一,一斤的大照子才能卖上一贯,现在一下子就是五贯,这可赚的不小啊。

    不过刚学会这招,他也不敢贸然应承,万一费工太多反而亏了呢于是只点头道:“承蒙客官惠顾,您可真是小老儿的大财神哪不过小老儿也不敢保证手艺一定能入您的眼,能否让在下先试试,磨不好就不要钱了”

    “二叔尽可放心去试”黄仪豪气地把东西都推了过去,一反之前扭扭捏捏的态度,还从李涛那里取了一套精钢制成的切削工具,给了石念二,“这红漆也好弄,您去药店买点红丹,磨细了和油即可。”

    之后,他又给石念二讲解了一下工具的用法和检查平整程度的数点法。石念二不敢怠慢,当场去后面取了两面半成品铜镜,按照他说的方法操作了几遍。果然,几十年的老匠人的手艺不是盖的,上手之后,很快掌握了诀窍,效果甚至超出了黄仪的希望。

    他哈哈一笑,又把那锭银子塞给了石念二,说道:“那便托付给二叔了,就按约定,五日之后我来取货”

    说完,便在石念二激动的目光中,带着李涛等人出门离开了。

    上车之后,李涛一头雾水地问道:“黄仪啊我倒是看明白了,你是要让他磨一个特别平的平面出来。但是,有什么用呢”

    黄仪刚刚完成了一件史诗般的任务,现在得意地很,摇头晃脑地说道:“算了,给你说说吧。这东西叫基准平板,是用来制造标准量块的。嗯精度的重要性你知道吧但是要制造一把精确到1的尺子,你必须有01甚至更高精度的测量手段才行。当然,01级别我们是有的,当初的数显游标卡尺还能用,但是再高的怎么办我们变不出另一把精密量具,只能自己想办法了,这就是量块。”

    李涛点了点头:“精度的重要性我自然是知道的,这是工业的基础嘛。不过你说了这么多,量块到底是什么”

    黄仪嘿嘿一笑,神秘莫测地说道:“量块,一般是用合金钢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做成的立方体,尺寸极度精确,表面极度光滑,甚至可以两两之间通过分子力直接吸在一起,可以用它来对别的量具进行锌甲銎穑耆恍枰硪桓霾握瘴铮豢坎欢系卮蚰ズ托拚唇⒁桓龌叨忍逑怠br >;

    东海工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基本可以归结为“虽然知道怎么做,但是就是做不到”。而这个“做不到”,又可以细分为三类:资源上做不到、规模上做不到和精度上做不到。第一个很好理解,就是缺乏关键资源,比如橡胶之类的,所以很多东西做不出来。第二个也很好理解,就是工业规模不够,所以什么万吨巨轮想都别想。第三个同样很好理解,就是他们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但是因为加工精度不够,所以就算做出来了也不能用。

    前两个问题急不得,而且已经在按部就班地解决,而第三个做不到则是最简单而又最困难的。从正面来说,只要精度上去了,东海人就能提前复现历史后期的很多有用机械,但从反面来说,提升精度又谈何容易呢这需要大量熟练的技工、一套完善的工作和检验制度,还有精密的测量体系,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而现在黄仪试图促进的,就是东海体系的基础计量工作。

    虽然基本没听懂,但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总之鼓掌就对了。李涛鼓完掌,又问道:“所以你就来找磨镜师傅了”

    黄仪点头道:“正是,我们在本土也自己磨板子,但是你知道的,我们那些二把刀,虽然知道原理,但到了手上就差一截了。之前我看京东商城的外包工作做的还不错,就带着一批板子过来,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帮忙。结果在商城那边看到了安吉州铜镜,觉得让他们来可能更合适些,于是就往这跑了一趟,果然没让我失望啊不说了,咱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再找几家试试,下一家去那个石家八郎吧。啧,他们这姓石的真多,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管他呢,手艺是真的就行了。可惜啊,都是有家有业的人,不然要是能被我们雇佣带回本土就好了。”

    李涛不知道是不是去年跟蒙军做生意的时候学奸了,刚才一直头晕脑胀的,现在却一下子机灵了起来,坏笑着说道:“你要是真想要,也未必不可能啊。嘿,他们这可是制镜业,要是这个行业完蛋了,那你说他们该怎么办呢”

    3月15日,清明25日,安吉州。

    “哇哈,这就是太湖真是大啊这简直是个内海了吧”

    黄仪见到太湖后,不禁发出了感叹。他两段人生都一直在北方活动,从未见识过如此巨大的内湖,如今真是大开了眼界。

    现在的太湖没经过围湖造田,比后世还要大上一圈,水域一眼望不到头,完全可以用“浩瀚”来形容。

    他委托了安吉州的几家制镜工坊刮削标准平板后,左右无事,便伙同李涛随着秦瑞游览起安吉州附近的景色来。安吉州依山傍水,可谓“湖光山色”,如今又开了春,正是个游览的好时节。今天,他们的车队便到了太湖边上,游览这个天下闻名的大湖。

    李涛看到这里更是两眼放光:“真是厉害,难怪历史上这里能打起那么多水战来。想那张士诚哦不对,还不到时候。”

    他突然又想起一事,转向旁边的秦瑞问道:“秦瑞,这太湖上,该是有不少渔民的吧”

    秦瑞应道:“确实不少。忠勇伯可是想尝尝湖鲜还请稍待片刻,去西北边我家的园子歇息,那边已经备好了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鲜美无比,定让二位满意。”

    秦九韶这几年在朝中逐渐高升,在安吉州第二家乡的地位也随之显赫起来,大肆购置田产,把庄园一直延伸到了太湖边上,又在湖边修建了一处别院,供家眷友人闲暇时休闲所用,真是令人羡慕哦不,透顶啊。

    “忠勇伯”是赵昀去年底给李涛封的爵位,不光他,东海海陆军的高级军官几乎人人领了一个,推恩之心昭然若揭。不过在东海国内部,股东们拿这个爵位几乎都是当笑话看的,领了爵位的人第一时间澄清表示绝无投靠南宋的念头,还有人提议应该给股东们一人发个贵族头衔的,最后笑笑也就过去了。

    李涛听到这个尊称,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连忙说道:“得,得,你以后还是别用这个称呼叫我了,叫我李哥就算了,估计你也不敢叫,还是叫李中校吧。我不是说吃的事情,我是问,那些渔民可好说话,能接受招募吗”

    秦瑞也算机灵,很快就想起了这些东海人的海商背景,说道:“李中校可是想募渔民出海唔,实话说,不太容易。这些渔民,都是一辈子在船上不下船的,想让他们上岸跟你们回临安,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再说了,二位何等尊贵的人物,干嘛要跟那些下等人来往呢”

 第406章 盛世隐忧

    古代社会相比现代,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