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406章

1255再铸鼎-第406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绍明确实记起了此事,将内参收拾起来之后,对门口喊道:“好,让他进来吧。”

    不久后,一名戴着眼镜、斯文彬彬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郑绍明认得他,他叫张乐生,是马原当年带出来的通信军官,后来转入电信项目组做事,成长成了该领域的一员巨将。可以说,他现在是商社系统的劳工中地位最高的数人之一了。

    张乐生现在也是位高权重、门生遍布了,不过对于郑绍明依然恭恭敬敬地,将一份文件双手放到他的办公桌上,说道:“郑总,我来还是为了那个项目,希望能从这边调一些巧手女工去我们那边协助作业。这是管委会批准的调函,还请过目。”

    郑绍明知道此事,更知道此事背后的重大意义,看过文件之后,便大度地说道:“没问题,这事我从白震那边都听说了,事关重大,我这边一定尽力协助,把最好的女工都调给你!”

    1月8日,中央市,五角堡,中央塔。

    中央塔作为当年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光报”系统的中枢,现在依然是升级换代之后的电报系统的中枢。东西南北的电信号在此汇聚,然后才送到市内的管委会大院中,比起大院,这里才更像是国家的中心。

    在某种意义上,这里还是另一个中心新兴的电信技术的中心。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在这里完成和实验,然后再扩散到各个网点,可以说是国内最活跃的智慧中心之一了。

    黄经纬等十名纺织女工,就是怀着一种朝圣的神情,进入了这个新技术中心。

    黄经纬,也就是历史上的黄道婆,在四年前被狄柳荫发掘出来,当年就与本土选出的其他一批纺织女工一起,送去印度古里“留学”了两年。她在那里学习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去年才跟着符凯伟的第一舰队一起回来。她果然也不负股东们的厚望,不但在印度把人家的技术学了个底掉,还融会贯通,自创了不少技法,回来之后明显地提升了本土的纺织业水平。她本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看她穿的这身白底金边的制服,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四级工程师了。

    也正是因此,当电信组请求郑绍明派人协助的时候,他首先就将黄经纬送了过来。

    中央塔名为“塔”,实际上却是五角堡内一处独立的三层八角形建筑,中央竖着一根钢木结构的高塔。建筑内部使用了最高规格的装修,白泥抹墙、大理石铺地,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味道和滴答声,令初次进入这里的女工们目不暇接。一帮平日叽叽喳喳的小女生这时被镇住不说话了,只有黄经纬仍然好奇地四处看着。

    “黄工,”接待她们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名叫杜兴言,是张乐生的弟子,“张总工今天不在,我来接待诸位,请跟我来这边。”

    女工们平时也很少被人这么客气对待,更别说是这么个俊俏的后生了,纷纷红着脸跟着他向右边的长廊走过去。

    黄经纬好奇地问道:“杜秀才,这次喊我们过来,说是要做什么精细的手工活,我带来的都是手最巧的姑娘,还都是识字的,可是你们这边到底是要做什么东西?”

    “一看便知。”杜兴言拉开了一个门,带她们走了进去。

    这个房间面积不小,南墙上装备着珍贵的玻璃窗,光照很充足。屋内整齐排列着二十四张工作台,其中一部分工作台上放置着一些木制框架、金属管和几个盛有细碎金属零件的木盒子。

    杜兴言走到一个工作台前,拿起上面的东西对她们讲解起来。

    原来,工作内容就是按照图纸给定的顺序,把这些零件安装到木框架里面。安装过程并不难,只是需要细心,不能选错,还要从公差各异的零件中选出最合适的,有时候可能还要手工修一下,保证组合后的机械运转顺畅。

    工程师们做这活不是不行,只是人手宝贵,耗费在这上面不值得,因此就从外面调人过来,而一般人毛手毛脚不一定做得好,于是特意去请了纺织厂的女工。

    按照杜兴言的指点,不久后黄经纬就带着女工们装配出了一台,似乎不算太难。杜兴言上去检查了一下结构,在底部几个旋钮上随意拨弄了几圈,内部的齿轮就随之转动起来,顶上的几个刻有数字的轮子停到了特定的刻度上。

    他看着那几个数字验算了一遍,似乎结果正确,于是高兴地说道:“好,不错。就这样,各位再练习一下吧。过阵子还有更复杂的机械需要装配,那时候还要再劳烦各位了。”

    女工们应了一声,就领图纸埋头工作去了。黄经纬却看着这台机械,眼神熠熠发光,对杜兴言问道:“杜秀才,这台机器是作什么用的啊?”

    杜兴言随意说了一串几近绕口令的话:“是用来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装置。”

    这台机器实际上是第二代电报机的一部分,相当于一个调制单元。第一代电报机比较原始,靠电路的开闭来传递摩尔斯码。但熟记汉字与点划线对应关系的发报员可不好培训,于是电信组就搞出了一套新编码,用十进制数来给汉字编号,又研制出了这种第二代发报机。这种机器发报时只需要在机器面板上旋出对应的数字,机器内部的机械结构会自动将其转化为二进制编码,然后摇动发报手柄,电刷就会依次在表示二进制编码的机械结构上滑过,输出高低电平信号,加载到电路中,通过线路送往远方。

    不过,后来这种电报机被第三代的十六进制编码发报机取代。十六进制就是用09加上abcdef来表示数字的方案,每位数字直接对应四位二进制编码,相互转换所需的机械结构更简单6标准用三位十六进制数字编码四千余基本汉字和基础符号,发报员直接在键盘上按下按钮就可以输出对应的二进制字符,操作更简明,内部的机械结构也大幅化简。熟练的发报员用这种新机器发报,甚至可以一分钟输出一百五十字,不但大大提升了发信速率,也为形式更高级的信息传递打下了基础。

    现在,这种新电报机已经完全替代产量不大的十进制发报机。但是,十进制系统更符合一般人的数学常识和直觉,在常规计算上很有价值,因此仍然继续制造和发展着。

    这类基础原理并不复杂,但组合后可以产生极为神奇的效果的电机械自动计算装置,就是当前东海科技最前沿的领域之一信息化产业。

    这个产业同时涉及数学领域、电力学领域和机械领域,全体大会为之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和大量的人才,但一般人看了之后只会摸不着头脑。

    杜兴言只是随意一答,并未指望这个女纺织匠能听懂。

    但出乎意料,她还真的听懂了:“二进制?你是说用1和0表示数字的那种两仪数?”

    他吓了一跳:“黄工,你学过这个?”

    黄经纬不好意思地一笑,说道:“之前补文化课的时候,数学课提到过,我就记下了。别人对这些东西打哈欠,我却觉得挺有意思的,和纺织术似乎也有共同之处。对了,秀才,你说这机械拨一下,就能把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是什么道理?”

    杜兴言饶有兴味地打量了一下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工程师,露出十分惊奇的神情这些东西很多男人都学不明白,她这一介女辈却居然如此有悟性,真是了不得啊。

    他转念一想,觉得给她把原理讲明白了,对接下来的工作也有帮助,于是说道:“这个机械结构实际上是用寄存器实现了加法器的功能呃,你看这个吧。”

    他从盒中捻起了一个齿轮,上面边缘处刻上了09十个数字,拿在手里一边转动着一边讲解道:“比如说这么一个齿轮,一开始在0位上,我先转一个刻度,那么就是1了对不对?我再转两个刻度,那么就是3了对不对?123,你看,这通过机械的转动,是不是就实现了一次加法计算?”

    换了别的俗人,可能会对这种脱裤子放屁的算法嗤之以鼻,但黄经纬是什么人?

    她立刻理解了这种机械运算的意义和美感,眼睛放光地说道:“对啊!这还只有十个刻度,若是有一百个,就能进行大数计算了啊!哦,不对,这样太细了啊,有了,和另一个大齿轮结合在一起,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一格,不就能实现两位数的运算了?咦,说起来,这是不是和算盘差不多?只是算盘得靠人手去拨,齿轮只要转起来就自动进位了”

    见到她立刻举一反三,杜兴言惊得嘴都大张起来了:“你是天才啊!没错,就是这么个道理,多个齿轮结合成齿轮组,就能实现多位数的运算!进制转化也是同样的原理,你看,你刚才拿的是十进制齿轮,这还有二进制的齿轮,只有两个刻度,小轮转一圈,大轮转一格,如此就能表示二进制数我们现在有一个二进制齿轮组,又有一个十进制齿轮组,只要把两者接驳起来,让个位数同步,那么在下面旋出一个十进制数,上面就得到二进制数了!”

    黄经纬瞬间沉浸在这种机械与数学完美结合的美丽之中,感觉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对啊,太有道理了,居然如此神奇精妙!天哪,秀才,你可真厉害,是怎么想出这些东西的?”

    杜兴言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不是我一个人想的,是好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倒是黄工你居然能这么快就看明白,即使男子中也没有多少能如你这般聪慧的啊,可真是女中秀才,哦不,可算是状元了。”

    黄经纬脸上一红,捏着衣角说道:“不,只是看着稀奇罢了说来,这些机械和织机也颇有共同之道,都是按照一定规则让机器自己变一个结果出来。啊啊,唐突了唐突了,我们这些下人摆弄的东西,怎么能跟你们学问家的用具比拟呢?哈哈,我是不是很奇怪?从小就喜欢摆弄这样的器械,人家都说我不像个姑娘家”

    杜兴言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在旁边的一片起哄声中说道:“莫要妄自菲薄了,你这样的资质,多少男子都没有啊!我看,你也别在纺织厂那边做了,我去跟上头打报告,就把你的编制调到我们这边,专门负责这个组装部门吧!”

    1255再铸鼎

 第571章 火车

    1268年,4月8日,金口市。

    如今立夏时节,气温已经回暖,却也没升到难耐的高温,正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节之一,正适合出门游览。

    即墨县北、金口市西,有着一大片广阔的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地带,现今自然也不例外。连片的原野上,冬麦如同健草一般茁壮成长,旁边的苜蓿牧草也一样茂盛,三三两两的牲畜在上面就食,不远处还有农民在照料刚种下不久的粟、豆、棉或者蔬菜。

    两年多前大沽河上的第一中央大桥建成后,东海国的铁路也开始大规模铺展开去。其中主力是向西延伸的胶沂铁路,另外向东深入金口、莱阳的铁路也铺出去了不少。现在这片平原上就有两条铁路通过,一条是即墨站直通北边莱西站的主干线,另一条则是从途中华山站通向金口市的支线。

    “咣当咣当”

    铁路在东海国经过数年的铺设,已经不是个新鲜事物了,沿线乡民对这种把精钢铺在地上的奢侈行为不再稀奇,对于铁轨上奔驰的马拉列车也习以为常。但今天这列在金口支线上行驶的列车,却依然引发了他们的注意乃至惊恐,因为拉动车厢的,并非牛马之类的牲畜,而是一个冒着黑烟的钢铁巨兽!

    “真快啊。”史若云打开车窗,感受了一下外面的风速,但因为附近的农田刚好施了农家肥,臭气夹杂着煤烟味往车厢中直钻,所以立刻就把窗关上了,“这还不到两个小时,就要到金口了,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速度啊。”

    韩松往后一倚,说道:“全程才六十公里吧,平均也就是每小时三十。极速倒是不错,不过调度上还欠点功夫,浪费了不少时间。”

    他们所乘坐的这节列车,是由“澎湃动力”所研发的“前进2”蒸汽机车所牵引的。这型火车头由孙清南和陈文设计,虽然在功率和复杂度上仍然很稚嫩,但设计思路和结构设计已经非常成熟。机车主体结构是一个基于“火山3”型改造而来的圆柱型的大锅炉,内部烟管数量由两根增加到了七根,产汽效率不能说提高了多少,但使得内部自由流体更少,有助于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两个新星180双动气缸位于两侧车轮前方,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位差可以相互帮助越过死点,再借助列车本身的惯性,就可取消庞大的飞轮,以辅助的小惯性轮替代。车轮轴列式是021,无导轮,两对动轮,最后有一个承载煤水仓的从轮,轴距750,适用现在普遍铺设的半轨。

    得益于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和专业人士的主导,“前进2”从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它额定功率50kt的负载在不超过千分之五坡度的轨道上以30kh的速度前进,在实验中确实也达到了这个指标。虽然它体型并不大,但这个动力足相当于100匹马了,而耗费却连十匹马都不到,如果能实用化,必将对物流系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不过它毕竟是个新玩意,大家对它也不能说立刻就放心了,因此目前尚在试验阶段,等跑一阵子没什么毛病,再投入试运营。

    史若云和韩松两人今天出现在这里,就是因为“前进2”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验,确实很令人满意,于是决定放到正式铁路上试运营了。他俩作为国家元首,亲身乘上第一列试运营的蒸汽火车,既是参与火车的实验,同时也是为这种新事物站台,顺便之后还可以再去金口市访问一下。

    这列车一共拉了四节车厢,除了工作人员所在的第一节和他俩所在的第三节,其余两节全是护卫。也正是因为拉的全是人没什么负载,所以这列车经常能跑出50kh以上的“高速”,在铁轨上踩出不间断的“咔哒”声。

    不过,由于这条铁路是繁忙路线,前方不时会遇到马拉列车挡路,因此调度要耗费不少时间,六十公里的路程用了近两个小时才走完。随同史韩二人一同出行的两儿一女一开始异常兴奋,到现在都无精打采地睡着了。

    但即便如此,用一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