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488章

1255再铸鼎-第488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不卖弄了。而且不是说军阀就一定强,不还是出了石敬瑭这样的败类吗?

    也正是因为杀来杀去闹出那么多惨痛教训,宋朝建立之后才立了诸多崇文抑武的弊政,实在是乱世杀怕了。

    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模式确实达到了上下都想要的效果,皇帝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民众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不管怎么说,大部分时候都是天高皇帝远,上交给朝廷的税赋就一点点,给本地老爷们的才是大头,好死不如赖活着。”

    说到这里,代表们都脸上一红,心中一惊。这莫不是首席敲打他们?

    郑绍明却不管他们的心思,继续说道:“但对于皇权来说,维持自己的统治终究比发展民生重要,因为外敌在大部分时候都无法真正威胁皇位,而内部的敌人才真正有可能取而代之,所以必须压制潜在的竞争者才行,这便是弱民之策了。这不是好皇帝坏皇帝的事,而是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必然的选择。而一旦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们就必然会压制民间的发展。现在的宋朝可能还只是崇文抑武,但如果以后有了更强大的王朝,说不定连出游、经商、航海都给禁了呢!

    在座各位,有谁不喜欢钱吗?但是你们钱一多,不就起了心思,想着鼓动我们造反了么哈哈哈,开个玩笑而已。但是今天你们支持我们,是因为我们待你们比宋、金、元都好得多,允许你们参政议政并且自由赚钱。可你们就不担心,万一有一天我们扫清了所有敌手之后,转回头来再把你们的东西都抢走?”

    乖乖,这话可就诛心了,代表们一下子呆若木鸡,这该怎么回答才好?

    后面的王同彩也急了,这家伙没喝多吧,都说什么呢?连忙给他使眼色,但无耐郑绍明背对着她,根本看不见。

    郑绍明是越说越进入了角色,这时候又挥舞着拳头道:“当然,我肯定不会这么做的,下届管委会,下下届,估计也不会,可再后面就未必了。这并非说我们忘恩负义了,而是在权力的诱惑下,恩义算个屁啊!

    如果我们就这么简单取宋而代,那么会有什么改变吗?无非是又增添了一个循环而已。几百年后,我们的后人再次腐朽,被新兴势力取而代之,而他们也没好到哪去实际上,再怎么分分合合,被统治者始终是任凭摆布的奴隶,只不过主子不同罢了。”

    说到这里,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郑绍明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中气十足地吼了出来:“但是,不该是这样!

    我期盼的华夏,不该是一个在皇权之下陷入沉沦的国家,而应该是一个文明、智慧、强大的国家,每个人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国家,是任何外敌都为之胆寒的国家!

    我们当然期望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但这个国家将是一个与旧时代完全不同的国家,并非基于奴役而生,而是基于每个人的力量而生!

    既然我们都认同大一统的珍贵,既然我们都是大一统的受益者,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把大一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应当出于我们的意志去完成这个大一统,去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国家!

    我们之所以是这个国家的人,是因为我们都具有共同的文化,我们都认同和平的珍贵,我们彼此愿意放下纷争共同作伴,我们出于自由的意愿而选择彼此协作,捍卫华夏文明。

    我们之所以是这个国家的人,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无谓的纷争只会导致生命和财富的浪费,而联合起来,拥抱统一的文字、法律和标准,使得公民和物资自由流通,集中力量保护国防并修建基础设施,团结一致向外探索,维护正义与进步,这才会使我们每个人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如果将来真的有一天,我们一统华夏,新诞生的也将是一个基于民族与共同意志而生的国家,而非是历史的又一次重复!”

    会后,代表们带着巨大的震撼离开了会场,而这一震撼的情报会借他们的口和发达的传媒系统迅速传遍整个东海国、关税同盟乃至整个中华地区,未来的影响尚不可完全预料。

    而会场内,刚刚发表了一通酣畅淋漓的演说的郑绍明则陷入了同僚们的批斗之中。

    “首席!”赵浩初怒目瞪着他,“你这是严重违反了纪律!大会还没对新体制做出任何决定呢,你怎么就出于你个人的想法先斩后奏了?”

    郑绍明还没说话,王同彩就笑着圆场了:“我看也挺好么,这可是很多人的共同想法嘛。而且首席这么慷慨激昂一通,也把今天的主题给补足了之前签那份宣言,只能说有了名分,而把我们的理念宣扬出去,这才叫大义啊!”

    赵浩初还是皱着眉:“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些过分。说实话,这些东西在大会里也吵吵好几年了,各方意见僵持不下。首席,我不是说别的,关键今年又是选举年,你这么一搞,肯定很多人不爽咱东海历史上还没一个只任一届的首席呢。”

    “行了。”郑绍明摆摆手,眼神前所未有的坚定,“我从稀里糊涂当了这个首席以来,从来没有这么清醒过。方向问题,再怎么吵也是吵不出个结果来的,这从来不是多数票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有人进行强力的推动才行。半个月前的临安事变差点把我打晕了,但现在,我的外交路线已经完全清晰了。我们不可能永远呆在这个小角落里,但也不能无意义地重复历史,我们的使命便是为华夏开创一个全新而伟大的未来。从现在开始,我将为这个目标而奋斗,我将努力说服全体大会。如果不行,那就说明我们这些人仅限于此了。”

 第676章 射雕计划 上

    1273年,5月5日,中央市。

    郑绍明的新理念及相关政策尚在发酵之中,他需要与自己的心腹讨论出具体的方案并战胜全体大会中的政敌们,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在此之前,他们还有更重要和更紧急的事情要做,比如眼皮子底下的军事问题。

    郑绍明接过一份标题为关于t;射雕计划最终版编撰中gt;的概述的厚件,简单翻了一下,看得头晕眼花,最后还是摇摇头,把它放在了桌子上。

    射雕计划是总参谋部很早以前就开始秘密制定的最高级别的对元作战计划。

    最初,这是一份假定蒙古大军仍按历史进程于1268年围攻襄阳而展开行动的计划。但是,由于历史产生了偏差,并且各势力的实力对比在不断变化着,因此这份计划也频繁进行着修改。到了最后几个版本,这份计划的主要内容已经从襄阳阻击演变成了对元国的全面进攻,面目全非了。

    而今年临安事变的发生使得这份计划骤然进入了最终版无论是管委会还是全体大会都判断事变之后很快会激发各方矛盾,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与其坐待变化发生,不如主动出击。因此,现在就终于到了把这份期盼已久的计划正式实施的时候了。

    而多年的不断完善也使得射雕计划详细到了极为复杂的地步,里面分卷别册记述各军种的扩编、训练、装备以及情报收集、战略进攻、后勤等繁杂的内容,已经不是人力能短时间遍览的。因此军方又做了一份概述出来,简单列明了计划的主要内容,以供高层参考,但即使是这份概述也令人眼花缭乱,不是郑绍明能一眼看清的。

    “你们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吧。”他对面前的宁惟俞和李涛两人说了这么一句,然后便起身泡茶去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代表安全部的宁惟俞拿起了那份计划,然后讲解了起来:“那我先简单说陆军的计划吧。

    根据射雕计划,未来我们将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规模巨大的战争,在河北、中原、长江三个战略方向都存在作战的可能。因此,现在的军队规模远远不够用,必须进行大幅度扩充才行。根据总参的需求和大会的意向,我们将在一年内将陆军兵员扩充到五万级别,也就是比当前提升了一倍,并在未来预备更多的扩充能力。

    这次扩军规模如此之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准备分三个部分进行,也就是扩编、扩充和装备升级。

    第一部分,扩编,指的是基础战术编制单位也就是合成营数量的扩充。根据当前敌我情况来看,营级规模的合成化仍然是合适的,既足以在一个细分方向对付大多数敌人、完成作战任务,又可以灵活调动。因此没必要提升基础单位的级别,而是要继续增加这级编制的数量。

    我义勇师现有16个合成营,此外还有各军分区的守备营、独立骑兵营、炮兵营、后勤旅、保障营等34个普通营级单位,总计约两万两千人。第一轮的扩编过程中,将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提拔一批军官并从普通营抽调兵力,将合成营的数量扩充到24个。”

    听到这里,在旁边煮水的郑绍明提问道:“一次多了一半的编制,不会影响指挥能力吗?”

    宁惟俞很自信地说道:“没问题。我们不是突然扩充,而是早就为此准备了。在此之前各营军官都是超配的,现在即使扩编一半,也不会影响组织度。实际上即使增到24个营仍然有一定的富裕,将来打起来之后,还可以随时根据战功提拔军官组成新营。”

    郑绍明点点头:“很好,那你继续。”

    于是宁惟俞继续说道:“这么多营,就不可能由指挥部一一调遣了。我们将仿照四野的成功经验,将多个合成营编为野战旅,使得旅的数量增加到四个。原则上,每旅包括四个合成营、一个旅部、一个保障营和一个后勤营。”

    郑绍明又打断了:“保障营和后勤营有什么区别?”

    宁惟俞干脆起身坐到了茶几边上:“保障营的骨干是非战斗技术人员,一般会随大部队行动,提供医疗救助、军马管理、军械修理、精神抚慰等等必不可缺的辅助工作。而后勤营是从战略后勤旅抽调出来并且填充入普通兵员后组成的,负责来往于后方和各部队之间输送补给,同时本身也有一定的战斗力。”

    郑绍明试了试水温,开始取茶叶:“嗯,我知道了等等,还有个问题,既然有24个合成营的话,不是能编六个旅吗?”

    宁惟俞挠挠头:“是的,但不能都编进去,还要留一部分兵力负责本土守备并应付突发情况,前线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及时支援。有些小规模任务派个旅过去的话太劳师动众,这时候让独立的合成营去就行了。”

    郑绍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有道理。”

    宁惟俞突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准备设置一个临时的“师”级编制,负责在一个大战区协调指挥野战旅和其余的独立单位。一般来说,一个师会有一个野战旅和若干个普通营或者临时组成的团级单位,野战旅负责冲锋陷阵,普通单位跟在后面占领城池,并且护住后路保障后勤运输。”

    “嗯,是该这样。”郑绍明往他面前推了一杯茶,然后看着宁惟俞期待的面孔,记起了什么关键词:“既然如此当初我们的陆军叫义勇队,后来逐渐提级成了义勇旅、义勇师。直到现在,陆军兵力还是放在义勇师这个编制下面的,现在有了独立的师级编制需求了,那么这个义勇师的名号也该再提一提了吧?”

    宁惟俞激动了起来:“对,义勇师再提一级就是义勇军了。”

    旁边的李涛笑道:“现在可算是到义勇军现世的时候了吗?不容易啊。”

    郑绍明端起了茶,也有所感慨,不由自主地看向了东方最初登陆地的方向:“是啊,终于到了这个时候了”

    宁惟俞也喝口茶润了润嗓子,又继续说道:“好了,我继续。如上所述,在将现有兵力改编为更多单位的同时,每个单位的人数肯定就少了。第二部分“扩充”就是指人员的扩充。安全部将按照既定程序,延迟一部分现役兵的退役,并征召预备役和新兵,训练后填充入上述编制中。规划中,经过充分动员后,每个合成营会有八百至一千人的兵力,而每个野战旅将达到五千人的规模,义勇军总兵力达到五万,这几乎可称为势不可挡了。”

    他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这么多兵力,所需要的装备也是天量的,那么第三部分就是装备的升级了。从装备的数量来看,我们是不缺的,这些年来储备了大量的军服、军用食品和枪炮等等。但有个问题是,其中不少都落伍了从理想上来说,自然是让全军都装备上最新的后膛化武器为好,但从现实来说,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定然是新旧装备并存的。即使一时全部换装新武器了,等将来有更先进的武器出来,这个问题还是会冒出来。这不光是个战斗力的问题,还是个后勤难题”

    这些年得益于基础工业的进步,军备水平飞速提升。这自然是好事,但也带来了一些装备管理和后勤上的难题,不同等级不同弹药的装备并存,管理起来很是头疼。相比之下,十年前军中只有风暴枪和龙吟炮两种主要武器,可真是简单明了得很。

    而且,这个问题恐怕并非是个一次性问题,即使这次产能全开全换了新装备,将来随着更先进的武器诞生,还是会面临这种局面。所以,对此不能视之为短期困局而轻视,必须作为长期事态而拿出一个应对方案来才行。

    郑绍明突然止住了他:“我记得总装不是和总后的马原他们交流过,拿出过一套方案来么?”

    宁惟俞点点头,说道:“是的,我刚要说这个马原他们把装备分成了一线、二线、三线、储备、淘汰五个等级。

    一线就是最先进武器不用提,配备野战部队;二线则是稍差一点的,配备守备部队;三线是配备给殖民地军队、训练营或预备役的武器;储备是落伍但质量还不错的,可以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淘汰是过于破旧或者落伍不能用的,可以回收废品或者外售。这么一整理,梯次换装,倒也不乱。

    那么把这个整理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工业部门产能全开,生产装备了。

    枪械方面倒是好说,现有的真陨星倒也够了。但现在够不等于打起来还够,所以我们仍然应该储备一批武器弹药,也不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