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542章

1255再铸鼎-第542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下板城为节点,燕山山脉中的通路大致呈一个“x”形,东南方通过滦河可达下游的滦州,西北方通向滦河上游的开平,西南方陆路通向燕京之北的古北口,而东北方则可以抵达辽西的大定府。

    现在,第八合成营就是沿着这条东北方的山间狭径,向大定府进发。

    最初一段道路尚可,虽是在山间,却也有几百米宽的平地可走。但走了一天之后,平地收窄,左边是山壁,右边脚下也是山壁,大树遮天蔽日,树枝能打到脸上。队伍的速度先是放慢,然后近乎停滞,一点点小心地往前挪着,好几分钟才能动上一点。

    “挑战这就来了”唐为先踢走了一块小石头,看着它顺着山壁滚下去,心中略惊。他是潍坊人,自小家乡周边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可从未在这么险峻的山路上走过。

    过了一阵子,连长从前面回来,找到了他:“唐少尉,带上你的排,去前面帮忙!”

    “是!”唐为先先是行礼听从指令,然后问道:“连长,前面是出什么事了?”

    连长摇摇头:“没出什么事,就是路难走,需要人搭把手。”

    前面是重装连的车队,现在几乎停着不动,唐为先他们自左边的空隙中挤了过去,果然发现了前方的异状不知何时左侧的山壁上有一堆土石滑落了下来,堵塞了本就狭窄的山路。

    “喏,就是这样。”连长摊开了手,“拿起铲子,挖吧!”

    好吧,挖沟是步兵的必修科目,现在干起来也正对口。唐为先不说二话,带人挖了起来。

    大概又过了一个小时,他们终于在道路右侧清出了一条通路,但左侧仍有几块巨大的落石挡着,那就不是人力能解决的了。

    唐为先看着几块巨石皱眉头道:“要不要取火药来炸掉?”

    旁边重装连工兵排的排长接连摇头道:“算了吧!真炸的话,石头不一定能怎样,北边的山肯定得再塌一次!就这么凑合着走吧。”

    唐为先往右边刚清出来的道路一瞥:“不是吧,我看这条路这么窄,连一辆车都够呛能走吧?”

    工兵排长带人取了几块长木板下来:“没路就自己造路!唐排长,继续过来搭把手!”

    “好吧。”唐为先这就带人跟了上去。

    工兵们先是顺着右侧的山壁爬了下去,在上面找到了几个坚实的落脚点,看得唐为先心惊胆战。然后,他们又招呼唐为先的步兵们就地取材,砍了一批不大不小的树,立在下壁,组合成框架支撑结构。之后再把那几块木板铺在上面,形成了一条长轨道,与之前清出来的山路一左一右,组成了一道可供车辆通行的临时通路。

    “靠谱吗?”唐为先疑惑地问道。他现在踩在斜山壁上,手把着大树,感觉很不靠谱。

    工兵排长:“不靠谱我这么说你就不过了?走吧,军情紧急!”

    于是,在他们的注视下,后续车辆车马分离,先把马放过去,然后由人拉着大车从临时通路上小心翼翼地挪了过去,最后再车马合一,迅速前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过程惊心动魄,但倒也有惊无险。

    看着前后两拨人吃力地推拉着大车,唐为先感叹道:“听说当年被金人俘虏的宋徽宗,就是走这条路先是去了大定府,然后一路发配去了五国城。当时听说这事,我第一反应就是燕山里面还能走人?,现在来看,果然真不容易啊。”

    工兵排长说道:“也是啊,嘿,要是哪年哪月,能把铁路一直修过去就好了”

    与此同时,广宁路,懿州后世辽宁阜新。

    五月份,万物复苏,辽宁大地上的草木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辽河水系更是进入了全盛期,水量充沛,宽阔且深,通行能力惊人,即使是海船也能一路上溯到沈阳附近,而这也为这片大地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辽东地区经东海人多年经营,已经初具气象了。移民不断抵达,生产建设兵团的公社不断扩张着,生产的粮食和畜牧业产品不但足以供应拓殖所需,还能向本土出口一部分。农业的发展也为工商业提供了基础,盖县至沈阳一线出现了多处新兴城镇,以木材、药材、皮革、金属加工、房地产为代表的产业茁壮成长。而产业的兴盛也带来了节节攀升的物流需求,交通部已经在规划修建一条辽东铁路了,在此之前,大宗货运尚只能依赖水运。所幸至少在夏季,辽河水系的水运能力是很强的。

    不过今天的重点并不在辽东,而在于辽西。

    现在,就有一列长长的船队自南而来,沿辽河不断上行着,不过却没有向东拐入辽阳沈阳等大城,而是向西进入了西辽河。

    领头的一艘江级驱逐舰“太子河”上,股东吕泽看着两岸的树林逐渐稀疏,辽阔的草原出现在了眼前,豪情万丈地高呼道:“啊,科尔沁大草原,我找到了!”

    他身边的赵启明上尉,也就是这艘船的舰长,奇怪地问道:“咦,这里是叫科尔沁的吗?”

    吕泽摆摆手,说道:“不是不过无所谓了,以后随便起个名字吧,现在先这么叫着。”

    在华夏的东北地区,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这三条山脉围出了一片面积广大的东北平原。这片平原大致成一个斜的长方形,后世辽宁、吉林、黑龙江统称“东三省”,主要居住区就在这片平原上。但是,实际上内蒙古也在东北平原西南角占据了一块面积颇大的三角形地区,东三省应当是东四省才对。之所以通常不把那三省与内蒙古并称,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导致的差异。东三省所据的平原地带气候湿润,存在大量湿地,地表生长着大片的森林,自古是渔猎民族生存的地带。而内蒙古所属的那片三角区,受各种因素影响,气候较干燥,天然植被是草原而非森林,更适合游牧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带来了不同的文化。

    这片三角草原就是历史上契丹民族的发家地,唐时曾设“松漠都督府”管辖,后来契丹人就以这个都督府划定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建立了辽国。而在后世,此地以“科尔沁大草原”为名。科尔沁部源起于成吉思汗所分封的东道诸王之一的合撒儿部,而当下合撒儿部的份地是在大兴安岭以北,大约是后世呼伦贝尔一带,尚未南迁到这“科尔沁大草原”上来。要一直到明朝后期,科尔沁部与后金联姻,才牢牢在这片草原上扎下了根。

    现今,这片草原是斡赤金部也就是塔察儿乃颜一系的领地。几年前乃颜与东海人关系微妙,一边暗通款曲,在边境开设榷场互市,一边却也在相互戒备,都在边境内侧准备了防御措施。不过,随着去年乃颜将部中青壮带到燕京去然后灰飞烟灭,他们对草原的掌控也岌岌可危了。

    去年,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过后,天下震动,局势急转,就连草原上也人心惶惶。回归东北的东北师趁机进取,在大致是后世通辽、双辽和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位置建立了三个营地,相互之间间隔大约一百公里,遥相呼应,控制了草原东部。而如今一年过去,军队养精蓄锐,补给充足,河水又高涨,正是东海军一鼓作气,攻略草原深处的时候!

    浩渺苦寒的漠北尚远,而大兴安岭以东的这片地形封闭且水草丰茂的三角形草原正如一块肥美的肉,是最佳的进取目标!

    所以,功勋卓著的第四野战旅,今日就乘着船,出现在了这片“科尔沁大草原”上。

    驻在双辽营地的勇敢旅第二营之前已经接到了友军即将抵达的电报,营长方归大尉带人来到了草原边缘处迎接。

    没多久,他们就与船队相互发现了,然后汇合到了一起。吕泽坐了好几天的船也烦了,当即上了岸。

    方归迎接了过来,行了军礼,恭敬道:“首长,您来了!”

    “哈哈,这么大事,怎么能少得了我?”吕泽打量了一下他,拍着他的肩道:“嗯,晒黑了嘛,很好!”又看看他身后的人和马,“哈,都混上一人三马了,我看你们在这边是发了财啊!”

    吕泽是卫生系统出身的股东,当年的勇敢营正是以卫生系统的班底为基础组成的,方归就是其中的早期成员,与吕泽也是旧识。现在的勇敢旅虽然大部分成员都是外族骑兵,但其中的核心领导岗位还是要自己人担当的,方归便是其中之一。

    方归嘿嘿笑道:“这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马嗯,不过真正的好马也不多,大部分战马还是得外运青岛马进来,这几匹也就是平时骑骑。”

    “行啊。”吕泽也跨上一匹方归牵来的黑色青岛马,跟着他们一起沿西辽河向西行去。河上的船队行进速度比起步行也没快多少,马队慢步前进就能跟上,不过吕泽刚下船性子正急,直接策马奔驰起来。

    辽阔的草原上,大河蜿蜒,河水潺潺,青草茂盛,随风摇曳,一望无边,长长得船队冒着烟在河上行进着,成群的骑兵在草原上奔驰着,为这漫漫大地带来了人气。

 第752章 会盟 一(加更)

    1275年,5月10日,大草原上。

    疾奔了好一段,积聚的闷气倾泻而出,腰腿也颠散了,他们才停下休息等船队跟上。

    喝了两口水,吕泽对方归问道:“看来,青岛马到了草原,还算适应啊。”

    方归答道:“还好,毕竟还有不少蒙古马的血统,双辽这边气候还行,没太多不适应。确实也有些娇贵的经不起折腾没了,但大部分还是挺欢脱的。嗯,倒是有一点,这草原上颇多地鼠打的洞,本地马都习惯了会避开,可外来马容易陷进去,一开始没注意折了不少,后来学乖了也就好多了。总之,战马都是平时好好养着,打仗的时候再牵出来,损耗不大。”

    “那就好。”吕泽点点头,又问道:“说起打仗,你们来了之后打过几次仗?”

    方归掰着指头说道:“去年夏天来的时候打了一次,当时斡赤金部的人聚集起来想对付我们,但一帮乌合之众也没什么东西,被大炮直接轰散了。后来他们知道厉害,就没再没聚众打过来,我们顺利建设了预定的三个营地。不过再往后小规模的战斗还是有不少的,一开始是他们主动过来袭扰,后来就是我们主动出击了。”

    吕泽已经看过战报,对大致流程是清楚的,方归说的这些也不超出他的预料,他现在想知道的是进一步的细节,于是又追问道:“你们主动出击,应该都是小规模战斗吧,是怎么打的,好打吗?”

    方归露出了笑容:“一开始好慎重的,毕竟蒙古骑兵积威几十年,我们勇敢旅这些草台班子肯定得慎重应对啊。一次行动都是至少出动两个连,还带上几门小炮,遇敌按操典先下马远远打枪,再进攻但后来发现,这都是扯淡啊!”

    吕泽听着也笑了:“怎么,不堪一击?”

    方归哈哈笑了一阵子,然后才答道:“完全不行啊!其实咱们都想岔了,还以为蒙古人都穷凶极恶呢,但实际上人家也就是寻常百姓,中了枪子照样会死,死了人照样会怕,一怕就好办了。对付寻常的小部落根本用不上那么些人,到后来我们都是一个排一个排地出动了。”

    吕泽又问:“嗯?可是人家牧民都是有马的吧,打不过也可以跑,你们怎么应对?”

    方归摇头道:“哪有那么好跑啊?牧民都是有家人、有私财、赶着大车住帐篷的,就算人可以跑,难道要把这些东西都丢下?前面他们是不知道厉害才跟我们斗,等后面老实了,我们的人到了根本不用动手,他们自己就服软了。”

    吕泽笑了一会儿,然后又感慨道:“攻守之势易矣换了二十年前,几个蒙古人就能占一个汉人村子,谁能想到现在的局面?嗯你们双辽这边收服多少部落了?”

    蒙古崛起之前,草原上的大小部落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很混乱,后来成吉思汗将诸部按照万户千户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才成了震惊天下的蒙古铁骑。功成之后,他又将土地和部民分封给两道诸王,在草原上形成了清晰的三级统治结构。

    成吉思汗给自己的兄弟和各功臣分封了兀鲁思,也即通常所说的“斡赤金部”“八剌忽部”等的“部”,相当于中原的封国;兀鲁思之中,又有若干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osun,相当于中原的家族、村,构成游牧生活的基层组织。

    一开始,这套体系相当紧密,为蒙古人的征服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但如同其它封建体系一样,它也在时间侵袭之下日渐松散。自蒙哥任大汗后,各部诸王就叛乱不断,基层也渐渐只知自家不管他姓,这对于元国来说是麻烦,而对于东海人来说就是机会了。

    方归又掰起了手指:“十十三四个吧,都不大,总共一千多户。不过,现在政策还没下来,我们所谓的收服,也就是登记一下头人和户数,平日不相互敌对,除此之外再没什么了,像征收税赋、义务教育这些都还没展开。现在还好,但将来还是有反叛的可能,毕竟蒙古诸部过去几十年来战功赫赫,即使是小部落的人也心气挺高,别看现在低头了,可一旦形势有变,再次闹事也毫无心理负担。”

    “是这样。”吕泽点了点头,“但是放心,即使他们要反叛,也需要有威望的大人物和大部落带头才行。而那样的人是不可能再打回来了。”

    这些事务在他来之前,大会就已经讨论过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也就意味着不同的治理逻辑。草原即使占领了,也不可能改成农耕地那样只会破坏水土上面的人民依然要过着游牧生活。而为了更长远的战略目标,这些人民必须要纳入统治之中,这就需要游牧的统治方式。

    他又抬头看向远处几乎无尽的青青大地,一股豪情自胸中喷薄而出:“现在,先把这片草原应收尽收吧!”

    随后,船队追赶上来,他们骑着马伴着船继续前进,终于在傍晚前抵达了双辽营地。

    双辽营地名为“营地”,实际上是一处防御设施相当完善的军事基地,主体是一座边长二百米的大型六边形堡垒,外围是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三个小堡,每个堡中都有高高的瞭望塔。堡垒皆是用从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