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558章

1255再铸鼎-第558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动旅比较特殊,指全员配备了车辆或马匹,能够快速机动,但火力相对较弱的部队,现在在草原上活动的基本都是这种。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转换,机动旅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已经组建了八个。番号是以2开头的三位数,如202第二机动旅,部分情况下可省略前两位。

    原属“东海商社”的资产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铁路、电信、学校、医院、钢铁等重要庞大的基础产业,仍由东海商社继续运营,受国公会这一整体的掌控及每一名国公的监督。另一部分是更细碎的生产车辆、机械、纺织品、各式奢侈品等具体商品的企业,重要性相对低,对经营能力和持续改进的要求更高,被分配给了国公们个人所有。

    当然,企业的规模、盈利和前景各不相同,这种分配很难说一碗水端平。为了更好地平衡国公之间的利益,国公会又拿出了另一块肥肉“海外领地”。

    这些海外领地与之前发给民间的距离近但远景有限的南洋地块不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精挑细选出的潜力无限的土地,现在就拿出来作为“封地”,分配给国公们。每人都有,但之前企业多拿了的,封地就要拿相对次一些的,根据之前的工作表现不同也有不同的权重。当然每人看法不同,分配时免不得一番争执,看着衣冠楚楚得国公们对着秘密地图争夺当下的不毛之地,争得面红耳赤,真是令人作……佩服他们开疆拓土的雄心。

 第774章 第一把火:铁路网

    1276年,10月10日,东平郡,平阴县。

    位于泰山山脉西北部的平阴县是环泰山铁路的重要结点,自一南一北两条铁路合龙后就飞速发展起来,而黄河大决之后,南北商贸依赖铁路的程度大幅上升,此地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

    现在,在既有的单线铁道之外,东海商社旗下的铁道总公司已经开始修建第二条平行铁道。而且这新铁道用的不是过去的750半轨,而是完全的1500标准轨,潜在运力大幅提升。

    旧铁道依然在繁忙的运营着,就在现在,一台崭新的“轩辕”型蒸汽机车拉着一串车厢自东而西向平阴县的方向快速接近着。

    轩辕型是澎湃动力最新的机车产品,行列式为0…4…2,采用了先进的小火管锅炉——燃烧室产生的烟气通过64根细长的火管与锅炉水箱之中的水进行热交换,热效率大幅提升。整台锅炉每小时能将5吨水蒸发为065pa的水蒸气,驱动两台蒸汽机,每台由一个500的气缸为主体,整台机车输出功率可达200kw。

    今天这台机车负载不多,后面的只是客厢,没载太多货,所以速度很快,超过了60kh,在铁轨上轻快地前进着。黑色的圆柱形锅炉冒着烟,两侧的气缸不断释放出蒸汽,前排的红色排障铲威武霸气,间断鸣起的汽笛更是令人心旷神怡——至少在火车爱好者眼里是这样的。

    这列车逐渐驶向了平阴县,不过却并未驶入火车站,而是向北一拐,在一处大工地前停了下来。

    一队近卫兵下了车,检查周边安全后,郑绍明和陆平两人自车上走了下来。

    “宰相大人好!陆国公好!”工地的负责人是一位资深劳工,在临时车站前摆了花,拉了横幅,恭恭敬敬迎接来视察的两人。

    郑绍明脸上一窘。说起来夏国今年正式建制,他在其中也大力推动了,因为明年他的第二个任期就结束了,今年改制,还能混上“第一任宰相”的名头。但是真被人从首席改口称呼宰相,还真是不怎么习惯,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陆平倒是面色自若地对负责人摆手道:“行了行了。老黄不是我说你,别跟你那些新手下学溜须拍马的那一套,咱华夏不兴这个!好了?赶紧撤了?看在你多年辛苦的份上,也不记过了!”

    黄负责人脸上流汗?赶紧带人收拾会场了。

    郑绍明笑了笑?然后看向北方河上挺立的六个桥桩和已然有了个雏形的桥身,赞叹道:“自古以来?从未有人能在这般大河上建桥,而如今就要在我们手上实现了!”

    这处工地?正是平阴清河大桥的建设工地。

    黄河大决后?梁山泊日渐枯竭,南清河几近断流。北清河要好一些,有其它水源所以并未断流,但也水量骤减。这一点对于过去的航运来说是个麻烦?但对于新兴的铁路系统来说却是个机遇——现在北清河宽度和深度都大幅减小?正是修建一座大桥,将河北山东两省紧紧联系起来的好时机。

    经勘测后,铁总决定把第一座清河大桥放在平阴县,当地临近上游,水量较少?河道较窄且较平缓,而且不会干扰到太多航运?铁路正好可以顺便延伸过去。

    清河大桥和之前成功修建的大沽大桥、沂沭大桥、滦河大桥等一系列大桥采用了同样的工艺,都是先趁枯水期用大木在水中围出一片不透水的密闭区域?类似后世的沉箱工艺,再在内部填充土石、钢筋、水泥?筑成桥桩?然后再搭建上桥面等后续设施?构成完整的大桥。但相比最初的简陋条件,如今用的水泥、钢材等材料的质量都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工程师和技工也多了许多,还配备了许多人力和蒸汽机械,工地上处处可闻机器的轰鸣声,施工能力相比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经过一年多的修建,这座大桥初现雏形,如同一条巨龙般横跨两岸,也无声称赞着华夏国的力量和气魄。

    郑绍明站在岸边,看着高耸的桥桩,心旷神怡,忍不住对陆平问道:“今年之内能完工吗?”

    陆平笑了出来:“我说宰相大人,你是想早点建成,好搞个献礼工程么?”

    郑绍明老脸一红,羞道:“呃,哪有,大桥早日建成,也好早日通车沟通南北不是?”

    陆平摇摇头:“今年肯定是不行了,明年差不多吧。这东西不能急于一时,总得保证质量安安稳稳修成才行。而且光修好了桥,对面铁路没接过来也没用,按部就班地来吧。”

    “是啊,按部就班吧。”郑绍明叹了口气,又问:“对面的铁路是修到邯郸郡对吧?”

    “对,出去后经东昌郡、大名郡,修到邯郸去,然后连接到南北的燕襄铁路。这两条都是二类。”陆平说着,又掏了一副随身携带的铁路图出来,上面已经修建的和计划修建的铁路用虚虚实实的线勾勒着。

    郑绍明看了看图,感慨道:“嗯,很厉害,但还是在地图上只占了一点点,不知道何年何月铁路网才能真正构成啊。”

    陆平笑了笑:“嘿,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不过也别只盯着修路,钢铁不够也没用,得等平滦钢铁厂投产了,修路速度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新朝初立,也定下了三个大计划,其一就是大修铁路,将国土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个工作主要由东海商社下属的铁道总公司完成,但社会上也存在一些私营的小铁道公司,为了协调彼此的进度,尚书省成立了兵部下属的铁道司,专门统筹协调全国铁路规划。

    规划中的铁路分了三类:一类是短期内就有盈利前景的,比如现在在清河沿线修建的短线铁路;二类是一时无法盈利,但中长期来看仍有重要价值的,比如说连接燕京和平阴的这两条长线铁路;三类是即使是长期来看也难以盈利,但在战略上有重大作用的军用铁路,草原上的漠南铁路就属于这一类。

    其中一类铁路修建容易,只要有了计划很容易就募集到资金,不太用费心。三类铁路既然是军用,那么也就由枢密院规划,费用从军费中出,由军队中专门的铁道旅修建维护,也不用尚书省多管闲事。所以,铁道司主要规划的就是第二类铁路了。

    长期来看,水运仍将在未来的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好钢用在刀刃上,铁路的修建应当主要是补充水运的不足,而非去跟水运抢生意。

    鉴于河北一带得内河多是东西流向,所以规划中的二类铁路以南北向为主,远景中将有三条铁路自南而北贯通燕赵大地,再用若干条横向短线铁路连接起来,构成一张完善的铁路网。

    当然一时也修不了那么多,第一条开修的是“燕襄铁路”,也就是自燕京南下,沿着太行山东麓,一路将保定、真定邯郸等大城连接起来。这条铁路沿途地势较高、水患较少,修建起来较容易,而且串联起的人口较多,性价比很高。计划中,它将一路向南延伸,一直修过黄河修到襄阳去,故称“燕襄”。

    这条铁路真正贯通南北,将往日难以交流的内陆腹地连接起来,一旦修成,将极大地促进内陆的商业与信息交流,影响极其深远。不过眼下预算和施工力量都有限,只能先修到邯郸,把燕京与山东连接起来再说。

    郑绍明又看了看那副铁路图,上面的线路大部分还是虚线,实线大多集中在开发最早的山东省。“任重而道远啊。”

    他又在图上一点,顺着燕襄铁路从邯郸往南划下去:“嗯,至少这一段已经修起来了,等全线贯通,就可以烧第二把火了。”

 第775章 第二把火:治河

    1276年,10月10日,牧野郡,阳武县。

    黄河大决已过去了两年多,决口处经过长期冲刷,河道已经暂时稳定下来。

    河水自西而来,自南岸的溃堤处向南涌去,先是在溃口附近堆积出了一片小湖,然后分成两股再度流出。其中一股径直向南,冲出一条新河道汇入南边的涡水,然后再南流入淮河。另一股向东流,在开封附近又分成两股:一股进入睢水,经商丘、宿州,然后又决堤冲出了一条新河道,向南又是进入淮河;另一股冲入了几十年前的黄河故道,流经徐州还是进入淮河。

    这三股新河道现在看上去很是稳定,但是仍然隐患重重,随时有改道的风险。只要有这隐患在,广阔的中原大地就仍然不能有效开发,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所以华夏国成立后,烧起来的第二把火,就是黄河的治理事宜。

    改组后,尚书省设了六个行省,其余五个都是正常施行地方治理的职责,唯有最南边辖区广大的河淮行省地位特殊——治下没有多少人口,主要职责就是治理黄河。

    原建设交通部的元老人物汤桦树在改组后被委任来组织河淮行省的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治河事宜。

    如今,他参加完开国大典后就第一时间赶来了任上,视察这万恶之源。

    黄河滔滔而来,潺潺而去,在大地上肆意流淌着,与周边的青草和森林不断发生着交流。汤桦树在旧堤之上极目远眺,一时竟有些失了神。

    他的身边,原属建设部的资深劳工宋广正介绍着兵部水利司(原建设交通部的职责大部分被合并进兵部,而非传统的工部)对黄河治理做出的初步规划:“中期来看……大约是五十至一百年的范围内,黄河入淮最重要的影响并非给沿途带来的洪涝,而是对淮河水位和航道的改变。随着泥沙在淮河水系的堆积,会产生两个影响,一是水深减小、妨碍航运,二是水流不畅,易溢出形成洪涝。”

    汤桦树收回目光,问道:“这么说来,黄河夺淮,害的主要不是黄河本身,而是淮河?”

    宋广肯定地回答:“对的?黄河新冲出来的几条河道都还算稳定?未来只要勤加关注,在关键河段修好河堤?那对沿岸的影响并不大。而且现在河南地人口不多?不需要挤到河边去住,即使泛滥了也损害不了许多。而淮河沿岸就不同了?人口要多得多,农业、航运业和商业都很发达?这样下去一定会对他们造成相当深远的影响。”

    呃?虽然淮河流域现今并不在华夏国的治下,但他们已经将其视作嘴边的肉,自然要为沿岸人民考虑了。

    后世淮河流域的几座大湖如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在当下都只是小湖或干脆只是小片湿地?是因为明清时期黄河泥沙日积月累抬高了淮河下游水位?使得淮河水系排水不畅,才堆积形成大型湖泊。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频繁的洪涝灾害,沿岸人民苦不堪言,直到20世纪下半经过一系列水利工程才整治得差不多。

    本来淮河流域是水运发达农业也发达的富庶之地,被黄河折腾了几百年?才日记衰落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说,治河的主要目的就是救淮。

    汤桦树挑了挑眉?立刻就有一名随从走上前来展开一副地图。汤桦树在上面点了点,道:“确实也是……嗯?所以这个甲号方案,就是‘疏’?”

    宋广往东南边遥不可见的地方一指?道:“对?甲案重点不在治河?而在疏水。在沂、沭、泗、淮诸水下游开挖数条新河道,导余水入海,不但可缓解黄河夺淮之患,还可减轻往日这些水系便常有的洪涝灾害。”

    汤桦树露出了微笑:“嗯,也是很有道理。那这乙案你觉得怎么样?收束河水,将其重新导向梁山泊,恢复南北清河航道。”

    宋广摇摇头:“梁山泊多年泥沙沉积,地势已经相当高了,即使强导回去,最多过个十年必然又得泛滥改道,徒耗资材。

    倒是这个丙案还现实些,把现在的三条南下河道并成一条,经徐州入泗水,再在宿迁附近开一条新河入海。以后只需维护这一条河道即可,省了不少功夫,而且也再无泥沙入淮之患了。”

    “哦?”汤桦树起了兴趣,“你觉得这个方案好?”

    宋广点点头,又摇摇头:“河道上要多费功夫,但以后淮河那边就省了许多麻烦,却也是上策。只是这般泥沙就全堆积在一条河中,日后要年年加高堤坝,没多久就又成了地上悬河。但又还有个手段,不过没人试过,只是纸上谈兵,那就是将新河道开挖得窄且深,这般黄河流经的时候水流湍急,会将河底旧沙冲走。如果修得好,再配合上游的减沙手段,或许可保二三百年。”

    “束水冲沙么?”汤桦树露出了笑容,“倒也是个办法。有个二三百年,怎么也够了,到时候的技术手段就不是我们现在可比了。呵,说不定到时候盖房子用砂太多,黄河那点泥沙还不够挖了呢。”

    宋广跟他笑了笑,心中却不以为然。河砂不够用?那得盖多少房子啊!

    一行大雁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