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604章

1255再铸鼎-第604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当真了?”沈元正笑了笑,但脸上没什么愤懑,“不过糊口田总会有的。华夏老爷们费这么大力气把我们送来,总不可能是为这几斤肉吧?总得分上些田地,才好收租子。听说北方地多人少,即便冷些,总会有的。”

    “是啊,总会有的。”雷川期盼地感慨道。“有一点就够了。”

    休息没有持续太久,他们在岸上吃了一顿午饭,就上船继续行程了。

    接下来的航程,移民们适应了些,终于没那么晕了,船舱里甚至响起了交谈声,畅想着未来。

    船只先是向东北行驶,又拐向西北,进入了渤海,最终抵达了关宁郡的临榆港。

    本来,渤海北岸的最大港口是内河港滦州,但五年前四野入关,将这处临榆港作为了输送补给和人员的重要基地,又修建了铁路一路通向燕京,临榆港的区位优势就开始显现。相比每年冬季就水量锐减乃至封冻的滦河航道,临榆港周边没有大河,海水浓度高,冰期很短,对于船舶停靠来说要方便得多。此外,临榆港还处在连接河北与辽宁的陆路通道上,随着铁路的铺展,地位愈加重要。

    现在入了冬,滦河航道停歇,更多的船只选择停靠临榆港,港中反而比往日还更繁忙了。移民船在港外等了好一会儿,才最终停泊进去。

    临榆港大部分设施都是新建的,风格与黄岛港类似,钢铁众多,高耸的灯塔放着明亮的光。但是,由于纬度更北,此地气温也比黄岛和江南都要低上许多,移民们刚被放下来,就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这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给他们这么厚的棉衣——其实,这离真正的寒冷还差得远呢。

    港西有榆关关城,当初元国为了驻军修建了不少屋舍,而现在又没那么多军人进驻,就空出了不少,现在就正好用来安置移民。

    他们在关城中住了七日,有吃有住。不过与之前在浦东干住着不干活不同,白日里他们被拉出去进行“军训”,由关城里的士兵呼喊着,排成行列、死死站着,又喊着号子走来走去。不但男人们这般操练,女人们也由一批女兵带着,练着同样的内容。

    这让他们一部人心中产生了怀疑,自己这不是被骗过来充军了吧?但每日都能吃饱,经常还能见到鱼腥油花,又让他们坚持了下来——即使真充军了,只要能吃上饭,也是条出路。

    校场旁边,秦四娘和一批有孩子的女性移民得到了优待,可以分成三批,轮流来到场边的“幼儿园”照看孩子。她刚刚就是在队伍中直挺挺站了半天,甚至在冬日中出了汗,然后就被替换了下来,来到了幼儿园里。院内孩子们又分成了两拨,不会走路的安排在屋内躺着,而能走能跳的则在外面的院子里没心没肺地打闹着。

    秦四娘进了屋内,找到了儿子,抱在怀里哄了一会儿,又透过贵重的玻璃窗看到外面玩耍的其它孩童,感觉疲惫一扫而空。

    “这样的日子……也挺好的。”

    可惜,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七日。

    待到12月12日,移民们便被叫出了屋舍,在校场上列队——经过七日的训练,虽然仍笨手笨脚的,但他们排队行进起来已经比一个月前顺畅多了——然后就离开了关城,来到了东侧的火车站中。

    所谓火车站,实际上就是数条铁轨、一道月台和一片篷子,一台蒸汽机车连着一长串车厢正停在月台前。

    之前移民们已经见过不少火车奔驰的画面,当初还有人私下讨论这大铁坨子是怎么动起来的,现在要让他们自己进去,不免有些心中惴惴。

    但他们没有犹豫的时间,随着护卫们的呼喊,几天来的训练让他们产生了条件反射,有秩序地按队伍进入了车厢中,进入座位中。

    “快,一二三四坐好,不准说话!”一名护卫挥舞着棍子高喊着,“平日坐这么一趟可是要一块银元还多的,都是国公们大发慈悲才让你们坐的,都记住了!”

    沈元正和雷川身材都不高,排在了前排,也第一批入座。他们拘束地坐在车厢右侧的双人座中,不敢交谈,眼睛不时瞥着车窗外,看着外面的队伍不断缩短,感觉也是有些新奇。

    等待了好一会儿后,终于所有人都进入了车厢里,又有穿着青灰色制服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拿着本子,一个个点名,确保无误后,列车才开行。

    “呜——”

    随着一声汽笛,车中人感觉椅背一顶,整列车慢慢动了起来。锅炉蒸汽不断进入气缸又排出,活塞带动连杆曲轴拉动车轮由慢到快转动,煤烟向后扩散,飘入乘客们的鼻孔中……一段奇妙的旅程开始了。

    他们离开大海,进入关城之中,又很快离开了这道宏伟的城墙。

    他们进入大山,见识到了萧瑟的山林。他们离开山区,认出了沿途尚未萌发的麦田。

    他们经过了已近封冻的滦河,为河上巨大宏伟的滦河大桥赞叹。

    他们途经出产煤矿的开滦镇,见识到了火车站中堆积如山的黑色煤炭。

    他们进入了广阔的平原区,放眼望去可见连片的农田、荒野与大片的牲畜。

    他们见到了尚未融化的积雪,如同白毯般覆盖了大地。

    他们经过了繁华的燕京双城,然后又折转向北。

    最终,他们在居庸关前停了下来。

    居庸关山势险峻,铁路尚无法修过去,移民们只得下车,用自己的双腿走过去。

    不过经过一天的行车,此时天也快黑了,他们宿住在关前的军营里,第二日才正式出发。坐了一天车,他们的腿脚已经麻木到习惯了,晚上睡在木板床上都有些意外的舒爽。

    冬季天短,第二日,他们天没亮就起床吃饭,然后在刚放光的时候就上路了。

    山路起伏难行,所幸他们多是穷苦人出身,本来就耐久,这几天又补足了身子,倒也撑得过去。

    一路上,他们遇到不少商队,用骡马驮着货物,自北向南,或自南向北,将南北货物不断交流沟通着。还有些地方,几名工程师带领一帮工人,扛着奇怪的仪器,量量看看,不时往地里刨几锄头,勘探修通南北铁路的可行性。

    山行不易,但他们还是设法在天黑前出了北口的八达岭,在另一处军营借宿下来。

    山北的上谷郡,有一条沟通漠南铁路和居庸关的铁路正在修建,但尚未修成。于是,移民们只能步行继续向北了。好在移民管理司调了一批马车过来,可以运输补给,小孩子也可以坐上去,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上谷郡更加寒冷,北风凛冽,且气候干燥,这些南方来的移民很不适应,不少人脸上手上都裂了口子,乃至出了血。这样的天气,让他们徒步行军,多少有些不人道,但也是为了让他们应对未来的苦寒,提前适应适应,也是另一种人道。

    终于,赶在年节之前,他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柔远县(后世张北县)。

    柔远县深处草原地带,生活和他们熟悉的江南大相径庭,更为寒冷干燥也更为粗犷,但是还不错。

    他们被安排进了柔远县北部草原上的一处社营牧场中,住进了帐篷中,休息几日后就到了年节。当地没有糯米,做不了年糕,就按北方风俗,包了一顿饺子,移民和牧场的劳工们相互慰问,痛饮美酒,结结实实过了个好年。

 第841章 旅途就是人生

    华夏三年,共和2120年,1月18日,上谷郡,柔远县。

    “呜~~~”

    面前的一匹大马突然抬头嘶鸣起来,秦四娘吓了一条,退了一步,手中的一筐豆渣饼不小心撒了些出来。

    但大马嘶鸣过后,却没有其它动作,而是把头伸进食槽里,继续吃起里面拌了豆渣的干草。

    “四娘,愣什么呢?”前方不远处,另一名女移民胡妙姐见她这样子,扑哧笑了出来,“都多久了,还怕呢?我看这些马儿可乖得很呢。”

    “哦,没事,就是突然来一下没料想……”秦四娘赶紧蹲下去把地上的豆饼捡回筐中,然后往右走了几步,绕过胡妙姐,继续给马舍中的其余马匹加餐。

    她和丈夫雷川以及其它移民抵达柔远县的这个牧场已经半个多月了,过了年之后,他们就被重新编组,在牧场中边学边干,做起了伺育牲畜的活计。

    如今冬天,外面草原都枯萎了,也不需放牧。大致上来说,男人们学着骑马,女人们负责喂马,更复杂的工作还没到学的时候。秦四娘就跟这胡妙姐还有几个女移民分到了一起,来这边喂马。

    其实喂马倒是其次,关键是让她们熟悉熟悉马的性情,才好展开下一步的学习。秦四娘自小家贫,也没接触过多少牲畜,到现在还对着马舍中高大的马匹有些发怵。也没办法,这些马有引进自欧洲的森林马的血统,本来就是特别高大,一般小姑娘见了害怕也正常。

    喂过豆饼后,她们又被一个牧场职工叫过去清理马舍,把烧过的炭灰扑到马粪上,再一点点铲出来。这工作有些脏,但她们也习惯了,用布掩住口鼻麻利地干起来,甚至还有余裕聊天。

    “说起来,我家男人昨天回来说,他骑着马跑了好一段,好威风啊。”

    “啊,秦姐姐,真羡慕你,有男人一路照应着。”

    “哪啊,一路过来根本没见几面。再说了,男人还不好找啊?以胡姐儿你的身段,稍表露点,那些男人们还不抢着提亲啊?”

    “哎呀……别说笑了。再说了,这朝不保夕的,与其找个移民搭伙过,还不如就在这牧场里嫁了,好歹也是有工资有粮有肉的正经工作……”

    说到这里,秦四娘突然一愣。对啊,虽说自己这些移民们已经投入了新生活里,比之前去过的几个地方待的时间都要长,但毕竟没有正式定下名分,还是“临时工”,那么是不是还要继续上路?

    她的猜疑最终变成了现实。

    又在牧场生活了几个月,随着冬去春来,寒意渐去,移民们对牲畜已经逐渐熟悉了起来。男人们已经多半能骑马走上一段了,即使骑不了也能挥着鞭子赶着马群移动。女人们也放下了对马儿的警惕,能够自然地接触了。

    而就在这时候,新的命令到来——该上路了。

    经过几个月无忧无虑的草原集体生活,移民们大多已经对这里产生了感情。当一队军人进入牧场,宣布将“护送”他们继续西行后,不少人痛哭流涕,请求留在当地。

    但其中一名中尉毫不留情地说道:“根据你们之前签订的合同,要一直到西域才算移民完成。柔远牧场只是让你们适应一下寒冷的冬季,学习畜牧技巧,不是让你们安家的!更何况,还有真正的农牧场要分配给你们呢,这就不要了?”

    农场主任为雷川夫妇等有孩子的移民家庭求情,道:“他们都带着孩子,长途跋涉太过辛苦,万一夭折了,对谁都不好。”

    但中尉思索再三,还是道:“合同就是合同,我也没法改变。而且,西行路漫漫,途中有小儿降生也是可能的,如今正可以演练一番。”

    移民们没办法,只得再次收拾行李,与已经熟悉的农场劳工依依不舍地告别,再次踏上旅途。

    他们回到柔远城中,乘火车沿漠南铁路前往云中郡(呼和浩特),在黄河岸边的东胜县换乘白鹿级运输船。这型船他们并不陌生,当初就是乘着它从平江府到了上海,如今再乘着它西进,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白鹿级拉起了长长的烟柱,顶着滔滔黄水向西前进。如今春意复苏,河边青草再度萌发,马群与牛羊惬意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可惜,都不属于这些初来乍到的新人。

    出了云中郡,进入朔方郡,沿岸人烟逐渐稀疏,甚至走上半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倒是能看到不少野兽。再沿着黄河拐向南,进入宁夏郡,才逐渐见到文明的气息。

    可惜,船只在宁夏没有长久停留,略微补充了些食水,就继续南下。而黄河段越往上流,水量就越少,渐渐变得无法通航。最终,他们抵达了宁夏郡南端的应理县(中卫),也就是黄河航路的终点,在此登陆驻扎下来。

    在应理,移民管理司有一个“人口库”,从旧元国控制区收集了不少移民,以“战犯家眷”为主。但是,这些人可靠性存疑,用起来束手束脚,现在来了一批江南移民,正好拿来掺水。

    江南移民大约五百人,移民管理司又从人口库中提了二百少年男女,混编入小组之中,又整训了几天,然后继续西行。

    华夏元年,夏军收复关中,将元国逐入巴蜀,在新得地区设立山西、陕西、云夏、西凉、安西五个行省。其中,云夏省就是移民们刚才走过的云中、朔方、宁夏等郡,此三郡有黄河水路贯通,且承担西北防务重任,故设一省。

    而西凉省则以临洮、天水等郡为基地,看护河西走廊。自古中原沟通西域,北有茫茫大漠,南有险峻的青藏高原,只有河西走廊这一条窄窄的通道可供通行,堪称门户,故必设一省以屏护。

    西凉省再往西,就是面积广大但形势复杂的安西省了,目前仍处于军管状态,也是这批移民们的目的地。

    现在,移民们就要沿着河西走廊,继续西进。

    元国在河西走廊从西到东设了沙州、肃州、甘州、永昌四路建制,夏国攻入后,将这四路改为玉门、酒泉、张掖、武威四郡,重点经营。

    时至四月,西凉省没那么冷了,但仍然很干燥。所幸移民们在牧场呆了一个冬天,多少有些适应了。而且,这两年来枢密院将西进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投入,花费重金走水路运来不少简易铁路,从应理往西沿着河西走廊搭了出去。虽然条件简陋,尚未运行蒸汽机车,只能用马匹牵引,但总比靠两条腿走靠谱许多。

    移民们就这样挤在简陋的板车上,沿着铁路一路西行。可惜,纵使花费了大代价,铁路到现在也只铺到了张掖郡。接下来,几千里路,茫茫大漠,莽荒异域,就要他们自己的双腿去闯荡了。

    ……

    华夏三年,4月21日,张掖郡。

    汉武年间,霍去病西征,战匈奴而败之,“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故设张掖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