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朝为田舍郎 >

第69章

朝为田舍郎-第69章

小说: 朝为田舍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光弼,中唐名将,与郭子仪齐名,并称“李郭”,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砥柱之将。在顾青有限的历史知识储备里,这位可算是如雷贯耳了。

    李光弼挥手道:“坐下,今日找你不是因为你,而是你父母,按礼你应该叫我叔叔,我与你父亲是至交好友,叫声叔叔不亏。”

    顾青心情微微激动,自己的父母居然跟中唐名将交情如此深,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一对传奇人物了。

    “晚辈顾青,拜见李叔叔。”顾青再次见礼。

    坐下后,顾青好奇地道:“您与我父母是怎样认识的?”

    李光弼灌了一口酒,露出神往之色:“当年我年少气盛,仗着自己是名门豪族出身,在长安城里有些,呃,有些横行,正好撞上你父亲,你父亲看不顺眼,出手把我揍得满地找牙,啧!”

    说着李光弼不自觉地捂住了腮帮,显然唤醒了多年前的疼痛记忆。

 第一百二十章 豪侠生平

    顾青没想到李光弼和自己的父母居然是这般相识。

    怎么听都不像是故人,反倒像仇人。

    “您是来报仇的吗?”顾青心情忐忑地问道。

    李光弼一愣,接着哈哈大笑:“我岂是心胸狭窄之辈,当时被你父亲揍过后,我确实很愤怒,于是纠集了几位好友一同寻你父亲报仇,结果……仍被你父亲放倒一地,你母亲站在旁边甚至都没出手,技不如人,徒唤奈何。”

    李光弼叹道:“那一通揍啊,你父亲差点把我腿打断,遥想少年时我不争气,我爹就是这么揍我的,多少年没人敢那么往死里揍我了……”

    看着李光弼脸上的追忆之色,顾青愈发惊疑。

    这是什么表情?难道挨了我爹的揍让你找回了久违的亲情么?

    李光弼笑道:“我与你父亲也算不打不相识,后来我觉得你父亲是条汉子,身手也比我高多了,于是请他饮酒,你父亲饮酒也痛快,把我灌得七荤八素,从那以后,我与你父亲便是好友了。”

    神情一黯,李光弼叹道:“当初张家被恶贼追杀,你父母连夜出长安护侍张家老小,我当时在安北都护府任职,事发半月后,我才知你父母已在那一夜激战中身陨,后来我欲寻顾家后人,可惜你父母生前对你的消息守口如瓶,鲜少透露,无奈之下只好托了张家代为寻找,所幸老天有眼,你果真出现了。”

    顾青好奇道:“李叔叔怎么知道小侄来了长安?”

    “鸿胪寺卿张九章告诉我的,还说你入职了左卫,哈哈,昨夜我急忙进左卫府找那周仓曹问了,他说你今日被陛下召见,我不便打扰你,又问了你的相貌,周仓曹说你相貌尚算俊朗,只是一脸的不高兴,也不知跟谁置了气……”

    顾青叹气。

    新单位认识的第一位同僚居然如此评价自己,还以为他已被自己的风采所倾倒,没想到在他眼里自己仍是一脸不高兴……

    李光弼打量着顾青,道:“你父母是豪侠,长安城中多故人,当年仰慕你父母的人多矣,从朝堂权贵到贩夫走卒,你父母皆一视同仁,正因如此,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敬仰。他们与权贵子弟一同打过猎,与商贾贩夫一同叫过街,与名士诗人一同饮过酒,还帮过无数穷苦人家,你父母一生所得,几乎全拿去济困穷人,我每次与他饮酒,酒钱都是我付的……”

    李光弼说着脸上露出敬仰之色:“论为人,我不如你父母,他们是真正无私之人,他们的眼里,众生是平等的,他们的一生不知做过多少锄强扶弱之事,最终为护卫朝堂忠良而死,世上称‘侠’者多矣,唯有他们二人,才当之无愧称得起‘豪侠’二字,可惜死得太早了……”

    顾青静静地听李光弼诉说父母的生平,原本对父母无比陌生的他,此时竟发现他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鲜活生动起来。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卷,画卷里一男一女,一位是豪爽侠客,另一位纤纤璧人,二人在长安城里与权贵斗酒,与剑客论交,狂放的诗人站在桌上状若疯癫吟诗,他们在廊下舞剑,长安城的无尽风月,他们也曾亲身参与。

    李光弼叹道:“他们的一生何其精彩,可惜了……”

    语气一顿,李光弼盯着顾青,沉声道:“可知是谁害死了你父母?”

    顾青神情一凝,半晌,点头:“知道。”

    李光弼冷冷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好好记住他的名字,不要对任何人说,此人深得天子宠信,而你位卑年少,难以扳倒,暂时先隐忍。你父母的仇,我也是日夜记在心里,不敢或忘。你我将来终有一日能手刃仇人。”

    顾青默默点头。

    李光弼看了一眼他腰间的银鱼袋,道:“听说你因平南诏国之乱有功而封官,看来陛下对你颇为青睐,今日第一次面圣便赐了你银鱼袋,你比我想象中更争气。”

    “左卫的官好好当着,我与张家皆会为你寻得升迁的机会,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在左卫这块地方,我说话还是算数的,有那不长眼的狗东西敢欺辱你,我帮你弄死他。”

    “谢李叔叔,小侄本分做人,本分做事,不会招惹是非的。”

    李光弼眼中有了笑谑之意:“你目中有光,不像老实人,你果真会本分么?”

    顾青也笑了:“刚来长安,情况不明,多听多看少说,暂时先本分一阵子,日后熟了,或许不会那么本分,还求李叔叔多照应小侄。”

    李光弼哈哈大笑:“我早就说了,顾家的种,怎么可能是本分的人。往后怕是会闯不少祸,不过无妨,只要你不惹着那些当权的权贵,寻常的小祸我帮你担待了。”

    随即李光弼皱眉:“你小子饮酒是个偷奸耍滑的货,半天没见你饮一口,来,饮胜!”

    顾青按住酒坛,笑道:“李叔叔莫忙,小侄从蜀州来,带了几坛亲酿的好酒,李叔叔有兴痛饮否?”

    “有好酒为何此刻才说?快快拿来!”

    顾青朝身后一桌瞥了一眼,郝东来和石大兴路人状仰头沉吟。前有鸿胪寺卿来寻,现在又有左卫左郎将来寻,两位掌柜兴奋之外,好奇心愈发旺盛,于是跟来看顾青究竟在长安城有多大的人脉。

    “愣着作甚?快去拿酒啊。”顾青好笑地道。

    郝东来干笑起身去了后院,很快端来了两坛酒。

    顾青递给李光弼一坛,道:“李叔叔,此酒劲道颇烈,最好小口饮……”

    话没说完,李光弼抢过酒坛,仰头大灌了一口,随即呛咳不已,脸孔涨得通红,指了指酒坛,又指了指顾青。

    顾青无辜地道:“李叔叔好生心急,此酒性烈,寻常人不敢这么喝。”

    咳了半天,李光弼终于缓过神来,道:“此酒是你亲酿?”

    “是。”

    李光弼笑骂道:“看你行路举手,并无丝毫身手,饮酒倒是青出于蓝,你父母饮酒痛快,你比他们还厉害,居然会酿如此烈的酒,果真是一家人。”

    与李光弼聊了许多长安城的闲话,李光弼终于醉醺醺地走了,临走前还很不客气地顺走了顾青带来的高度酒。

    送李光弼上了马车后,郝东来和石大兴凑过来,兴奋地道:“少郎君厉害!刚来长安一日便有两位大人物主动来访,不知接下来还有没有人来访……”

    夜幕已临,外面的街上仍旧人来人往热闹得很,顾青看了看天色,道:“应该没有了吧……”

    话刚落音,客栈门外又停下一辆马车,马车后面跟着几名妙龄女随从,马车停下后并无动静,一名女随从入内,先环视一圈,找到掌柜后问道:“此店昨日可曾入住一位姓顾的少年郎君?”

    顾青坐在饭堂里,顿时露出了苦笑,掌柜的也笑,指了指饭堂内安坐的顾青,笑道:“姑娘若要找姓顾的少年郎,这位便是,今日已来过两拨人找他了。”

    女随从上前打量了他一番,正要相问,马车的车帘掀开,一位身段妖娆面带白色纱巾的女子走进店,径自走到顾青面前,仔细端详着顾青的脸,幽幽轻叹道:“像他……”

    白纱覆面,顾青见不到她的面容,只看到她眼中忽然露出哀伤之色,一股浓浓的欲说还休的情意在眼底萦绕。

    顾青只好起身行礼:“请问尊驾……”

    女子打断了他的话,道:“你不必问了,我是你父母的故人,你便是顾青吧?我是剑舞公孙大娘之弟子,名叫李十二娘。”

 第一百二十一章 长辈故交

    李十二娘这个名字很有武侠范儿,一听就是那种一脸寂寞拔剑茫然的绝世高手。

    古往今来,但凡名字有四个字的都是绝顶高手,毫无争议。比如西门吹雪,比如东方不败,比如东厂督公……

    顾青不由对李十二娘肃然起敬,因为不仅她的名字是四个字,她师父的名字也是四个字,显然她的师门是个高手窝。

    不仅如此,顾青有限的历史知识里,他还知道这位李十二娘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十几年后,一位名叫杜甫的诗人写了一首传世千年的诗,名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首诗的主角,里面的“公孙大娘弟子”,指的就是李十二娘。

    准确的说,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擅长的是一种剑舞,可以理解为舞蹈的一种形式,古代权贵王侯饮酒作乐时,有人在殿中舞剑助兴,渐渐地,“剑舞”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宫闱,权贵与民间皆有流行,其中公孙大娘一门便是其中的翘楚。

    顾青现在奇怪的是,这位李十二娘居然也认识自己的父母,而且看着自己时那副哀恸伤感欲语还休的样子是怎么回事?

    实在由不得顾青不胡思乱想,这位……该不会是那位未曾谋面的老爹留下的风流债吧?当年夫妻二人行走江湖形影不离,这样都能欠下风流债,也算艺高人胆大了。

    拱了拱手,顾青迟疑道:“李十二……娘?”

    李十二娘展颜一笑,眼底里的哀伤消淡了不少:“叫我李姨娘吧,我与你父亲兄妹相称的。”

    顾青老老实实道:“李姨娘。”

    心中不由叹息,来长安仅仅一天,认下了三位长辈,以后行走长安城,见人就矮一截,实在不知道父母留给自己的是人脉还是孽业。

    李十二娘盈盈坐在顾青对面,抬手示意顾青也坐。

    “你父母与我相识于洛阳,十三年前于长安重逢,我们在长安一起度过了三年,直到……你父母殒于斯役。”

    顾青的表情顿时有些古怪:“共同度过三年?”

    是自己想歪了吗?这位恐怕不是什么姨娘,是后娘……

    桌上一粒用来下酒的黄豆忽然激射而起,啪地一声狠狠打在顾青的额头上,顾青捂着额头痛呼,额头已红了一小块,痛极的同时,顾青确定了一件事,名字四个字的果然是高手。

    李十二娘的眼中泛起冷厉之色。

    “小子无礼!我与你父亲兄妹相称,未及于乱,再敢胡乱猜测,必不轻饶!”

    顾青揉着额头,苦笑道:“你们未及于乱,但你心里确实有他,何必欲盖弥彰?”

    李十二娘目中泛泪,幽幽叹道:“他心中没有我……此生我最恨者,是十年前你父母星夜离开长安护侍张家,他们竟然没有叫上我,说什么同生共死,到头来仍是夫妻共死,而我独自贪生……”

    顾青见她情伤难抑,不由解释道:“那夜事发突然,或许来不及叫上你,再说,可能他们也不忍心让你赴死……”

    李十二娘情绪忽然激动起来:“但能共死,何惜此命?当我是贪生怕死之人么?”

    “李姨娘,莫激动,十年前的事了,不必如此萦怀。”

    李十二娘平复了一下情绪,语气恢复了淡漠:“得知你父母殒命后,我发誓为你父母报仇。这十年里,我多次赴平卢,针对安禄山恶贼的刺杀不下十次,可惜安禄山渐得圣眷,身边高手如云,已然不能轻易刺杀了,年岁渐老,我的身手亦不如当年,为你父母报仇一事我越来越绝望,幸好你出现了……”

    顾青好奇道:“您是如何得知我的身份?又如何得知我来了长安?”

    “你难道不知,张怀玉也叫我姨娘的。”李十二娘眼里泛起笑意:“名义上说,张怀玉算是你父母的半个弟子,你父母不愿正式收徒,但教了她一些功夫,虽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实。”

    顾青恍然,然后摇头暗暗鄙夷。

    刚认识张怀玉时那白衣胜雪的扮相,那不染烟尘的形象,没想到那浓眉大眼的居然是个大嘴巴,自己来长安这件事她逢人便说,人设全崩了。

    李十二娘叹道:“张怀玉是个好姑娘,但你父母对她影响太深,好好的韶华青春,全活在你父母的影子里,可怜亦可惜,行侠仗义固然是为了人间公道,但无须为了行侠仗义而活着,你父母当年也是游戏风尘的侠侣,除了行侠仗义,他们还做了很多事,活得很精彩,一生不负‘豪侠’二字,他们才叫真正的活着。”

    “顾青,下次见着张怀玉,试着劝解她,解开她的心结,你父母为护张家而殒,张怀玉身为张家人,一直心怀愧疚……”

    李十二娘幽然叹道:“你告诉张怀玉,你父母护的不是张家,护的是朝堂忠良,让他们心甘情愿豁出性命的,不是‘张家’,而是‘忠良’,是‘公道’,与张家无干。”

    顾青点头应了,脑海里浮现张怀玉那张年轻却淡漠的脸庞。心中微微有些后悔,当初在石桥村时,竟然没有与她有过深层次的聊天,她的心事自己丝毫没有看出来。

    顾青不由暗暗皱眉反省,难道自己跟宋根生一样是钢铁直男?

    有点扯了吧,无论前世今生,自己的情商一直高得可怕,小姐姐们都望而却步,生怕被自己看穿她们虚荣的芳心……

    李十二娘说完后起身,深深注视着顾青,幽幽叹道:“你这张脸,很像你父亲……”

    随即李十二娘又道:“你昨日来长安,久居客栈不是长久之事,明日我送你一套宅院……”

    顾青急忙道:“李姨娘不必费心,当今天子已赐了一套宅院,过几日便搬过去。”

    李十二娘笑道:“看来你的本事比我想象中厉害,庙堂比江湖凶险百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