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116章

春秋大领主-第116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后世,脚盆底从“我大清”那里占取了宝岛,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有头有脸的人,一块去脚盆鸡那里参观工业基地。

    这么干是在展现自己的强大,用这种强大来威慑和恫吓。

    老吕家在晋国只是新晋贵族,现有武力比起一些有历史底蕴的中等家族也许还不如一些。

    让啥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狄人见证自身强大,还是比较轻而易举的。

    他们进入“吕”地。

    新一年春季已经到来,进驻“吕”地的人已经在准备春播事项。

    走在大道之上能看到旷野里忙碌的人群。

    诸夏的人对这种事情司空见惯。

    狄人却不然。

    他们看到了成配套的农耕体系,想起自己或其他也搞农耕的同族,再没见识也能分清社会等级的差距。

    “溪水可用?”吕武走到半道停驻,站在一条溪流的旁边,注视着正在安装的水车,又问:“如何安置?”

    本来在忙碌的匠人,看到吕武的时候立刻跪了。

    进行应答的是一名胥,他很荣幸地通报自己的名字,才说:“匠人已测量流水,可用;分隔数里一辆水车。”

    清澈的溪水正在流淌,能看到底下的水草。

    在安装水车之前,他们先在这个溪流段加固了岸堤,搞来了合适的木材搭建框架,剩下的就是安装圆木轮,再加上其余的配套部件。

    吕武想要弯道超车,不应该只是扑在金属冶炼上,怎么可能忘了农耕体系下的黑科技装备?

    他这么一搞,本来到东汉时期才会出现的水车,提前现世了。

    在接下来,他们去了已经安装好水车的溪流段,看到圆滚滚的水车不用人力,槽板将溪水从低处捞上来,输入到架空的木头水渠,再输送到田地里。

    别说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狄人了。

    除了吕武和一些早就见过的人之外,不论身份高低,看后只感到了震惊和喜悦。

    吕武听到有人在用“神物”来形容,内心里认可了这个称呼。

    对于农耕民族来讲,水车的确是一种神物。

    比较尴尬的是,现在中原以旱田为主,水田只是一种辅助。

    毕竟,现在的主食是菽豆子总称。

    另外,麦和谷子之类,也是旱田耕作。

    它们当然也需要用水来浇灌,只是用水量真没有那么多,风调雨顺完全够用。

    北方大规模搞水田,不是用来种稻子,其实是种油菜花!

    因此,吕武搞出水车,延伸而出的水利锻造技术,让受益最大的成了冶金业。

    这样一来也就能搞清楚,为什么是间隔五里,乃至于更远才有一架水车了。

 第192章:快乱成一锅粥

    吕武回到“阴”地了。

    这个是他在这边度过的第三个年头,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五年。时值公元前577年

    现在的节日太少,过年的节日却是存在的。

    当然了,节日仅限于大贵族。

    这个是因为年月的解释权在巫师那边,他们的责任就是让人知道纪年。

    早期的“巫”是怎么样,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中去窥探。

    现在“巫”这个职业依然神秘,地位方面则是已经降低很多。

    他们的主业是占卜和治病,还担负每年向贵族通报到了什么月份的工作。

    本来“巫”应该将到了什么月份的事情告知所有贵族。

    可能是小贵族很难拿出让“巫”满意的礼物,他们最先开始怠慢小贵族。

    渐渐地,“巫”连中等贵族也开始怠慢。

    导致的结果是,不但普通人不知道“时间”,连中小贵族也忘却了日月。

    老吕家是从去年才开始“过上年”,能过年的基础是有“巫”来到老吕家,讲清楚今夕是何月何日。

    一开始的时候,吕武多方了解,一度还以为春秋没年、月、日的计算公式,但并不是那么回事。

    汉武帝只是对“历年”进行了改革。

    在汉武帝之前有自己的一套纪年法颛顼历,他只是改为太初历,并近一步摸清楚了什么样的季节的规律。

    比如,哪个月份就要开始降温了,到了几月会有绵长的雨季。

    摸清楚时节气候的变幻对农耕民族的重要性,自是不用过多言语。

    而这,是汉武帝除了在民族塑骨之外,给华夏带来的另一个伟大贡献。

    吕武在接触到“巫”之后,充分认识到了他们的贪婪。

    招待过程一定要好好伺候不说,财物方面也要喂饱,要不下一年“巫”就不带老吕家玩了。

    现在“过年”是在每年的十月份,也就是有“春节”这个节日,只是用作于准备农耕事宜,过“春节”不等于“过年”。

    所以了,“冬至”对现在的人来讲才是“过年”。

    吕武回到阴地少不了召集家臣的这一道程序。

    “阴”地的建设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关于下水道的工程已经进入尾声,再过上两个月左右,新城就将开始建设城墙。

    吕武没想搞什么砖头城墙。

    哪怕是砖头的生产能跟得上,他也不想那么招摇。

    城墙依然会是夯土而建的模式,设定高度为七米,宽度为三米半,一样不存在什么城楼,城门却是会设计千斤闸。

    另外,目前绝大多数的城池并没有护城河这么一个玩意,老吕家同样没打算弄。

    说白了,当前的战争很少爆发攻城战,一般都是两军在野外摆开阵势,来个堂堂正正的交锋。

    一旦野外打不过,进入到攻城战阶段,摆明了就是实力不如人。

    吕武很清楚一点,真的沦落到只能依靠城池来负隅顽抗,没有外援为前提,败亡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了,城池的防御当然要重视,却不应该将更多的资源消耗进去,符合要求也就够了。

    而在城墙开始建设之前,规划成为城池的范围内,一些建筑物早早就建设完毕。

    其中包括了吕武的主宅,以及众家臣的府宅。

    必须说的是,当前岁月并没有正式和固定的办公衙门,什么官在哪办公并不固定,一般是在自己家里进行工作。

    吕武想要改变这一点,已经建造了专门的公衙。

    他倒是有心搭建起一套更能各司其职的官职体系,却很明智地按耐了下来。

    国家自有制度,搞出另外一套制度是想干么?

    要取而代之吗?!

    已经那么干了的楚国,他们现在是周王室的死敌。

    现在即便是在自家搞,不以官职来定义,只是职称都不能随意。

    “主。”梁兴汇报道:“卫君已至新田,君上强命其见孙林父,遭拒。”

    老吕家当然会时刻关注国都那边的动向。

    不懂得关注国都大小事的贵族,一般都不聪明。

    他们没想清楚一层关系,国都是一国的中心,有着太多位高权重的人物。

    这些大人物互相之间的争斗,看似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闹起来却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乃至于波及全国。

    不关注那些大人物,很难说什么时候自己就那么莫名其妙死了。

    听到国君在为难卫君卫臧,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的级数,看到的层次不止是晋国好像在欺压卫国。

    “君上意在范氏?”虞显用的是疑问句,困惑说道:“范氏不曾忤逆,君上为何如此?”

    吕武心说:“作死呗。”

    这位国君太能作了,表现出了作死小能手该有的能闹腾。

    按照晋国的潜规则,几位“卿”所在的家族都有对应的外交国家。

    那些国家由哪位“卿”去负责,“卿”该收的保护费一点都不能少,却担负起了保护他们的责任。

    依照规则,卫国是范氏的“菜”,国君不该绕过范氏的。

    宋彬很实在地说:“孙氏做蜡了。”

    可不是嘛!

    晋国的这位国君这么搞,要让孙林父怎么向范氏交代?

    孙林父现阶段估计很焦头烂额,一方面应对本国国君卫臧的压力,又要向范氏解释自己没去跟晋国国君搞什么。

    他一个操作不当,卫国还会是那个卫国,国君也是那两位国君,孙氏则要除名了。

    吕武问道:“诸卿作何反应?”

    梁兴表情有些奇怪地说:“并无反应。”

    啊?

    不应该啊!

    以为现在是“帝国时代”吗?

    就算是“帝国时代”的皇帝,也不是每个都能一言九鼎。

    自家的权力正在遭受侵犯,范氏有这么怂?

    士燮难道不知道到了范氏这种等级,一旦怂了一次,对家族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晋国公认的规则就是强者恒强!

    别说是到了“卿”的地位,中小贵族在遇事,实力再怎么不如人都会硬着头皮上,为的就是保证自己的权益。

    强大的家族遇到事情认了怂,不是承认自己在走下坡路吗?

    吕武却觉得有点意思。

    晋国现在的第二老好人就是士燮。

    第一老好人则是韩厥,而韩厥的排名是从士燮那里“抢”的。

    葛存幽幽地说道:“栾氏与郤氏,必然已是势同水火。”

    只有这个解释才能看清楚士燮为什么认怂了。

    也能看得出国君怎么敢侵犯范氏的权益。

    以前吕武以为国君是完完全全的脑子有问题。

    他现在必须承认国君还是有点智商的,懂得利用局势的纠葛,试图去压服另外一家。

    宋彬说道:“并无调兵之举。”

    新田有很多贵族。

    他们每次出家门最少都有数百武士护卫,出城闹出来的动静就没有小过。

    讲这一点,只是要证明他们在新田长期有一批武士,数量还不少。

    真的要火拼,各家不但会从封地调集武士到新田,还将下令自己的封地进入到动员状态。

    老吕家现在跟几位“卿”的封地有接壤,没发现那些地方的武士被集结起来。

    吕武为什么要盯着周边的贵族?

    因为这是一个有警惕心的晋国贵族,该有的基础操作啊!

    “历史上,栾氏和郤氏有火拼吗?”吕武一直很郁闷自己为什么学过春秋的这一段历史。他将各种大势与细节捋了捋,想道:“一旦打起来,晋国分崩离裂的机率超大!”

    关键是,只要栾氏和郤氏的当家人不傻,不会在其余“卿”没参与进来,或是另外的“卿”没有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有那个底气发动灭门之战。

    他们害怕自己动了手,对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种种的迹象来看,郤氏属于自己强到没朋友,栾氏则是朋友多却不到那亲密程度。

    简单的判断一下,吕武大致上能得出结论。

    范氏、智氏、韩氏这三家不选边,再加上更多的中等贵族保持理智,他们成了所谓的中立方。

    栾氏拉了中行氏和荀氏,堪堪能在实力上与郤氏的一叔二侄持平。

    只不过,还有另外一方,就是以国君为首的公族。

    现在是国君这一方在尽情搞事,中立方进入看戏模式,栾氏与郤氏忍不住都要继续忍。

    吕武想道:“看似势同水火,却压根就打不起来。”

    他将自己的判断讲出来。

    宋彬立刻说道:“如此,是我家机会。”

    老吕家要建城,尽管符合流程,却还是要看时机。

    晋国当前的氛围很诡异,有点危机感的贵族,哪一家不是在修葺自己的老巢?

    人在新田的赵武,他都写信向吕武询问,赵地的城池要不要趁这个机会赶紧修复。

    吕武纳闷赵武怎么不去问韩厥,还是给出应该抓紧时间修复的建议。

    对了,赵武已经获得职位,是“帅”的职衔。

    所以说人跟人真的存在差距,投胎是一个决定奋斗起点的技术活。

    吕武拼死拼活地奋斗了五年,成了一名中大夫,军职为“帅”。

    赵武的家世摆在那里,什么都没干就是一个上大夫,见几个“卿”一面也成“帅”了!

    那些“卿”会有会嘲笑或惋惜。

    赵武自己的祖宗好歹是“卿”,到了他这一辈却只是上大夫。

    普通人则只剩下羡慕嫉妒恨。

    多少人奋斗一辈子都无法取得的成就,别人一出生就拥有了。

    吕武对众家臣说道:“彬所言极是,此为我家机会。”

    其他家爱干么,去做。

    老吕家在建设“阴”地的同时,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取得老赢家相同的成绩,把“吕”地以北的异族给吞了!

 第193章:这谁敢信?

    晋国将秦国教训得那么惨,完全震动了整个东方世界。

    诸夏化圈的各国,本来是晋国小老弟的曹国、卫国和鲁国变得更加恭顺,一直在反复横跳的齐国彻底消停下来,其余诸侯国不得不考虑接下来怎么将晋国服侍舒服了。

    而异族群体?

    晋国与秦国的战争出现结果之后,异族少的远蹿三五百里,远的恨不得今生别再与晋国比邻。

    楚国则是取消了出兵找晋国不痛快的计划。

    总而言之,晋国因为打赢了秦国,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近几十年来最难得的喘息之机。

    对于晋国来说,外部值得警惕的一直都是楚国。

    双方在去年已经达成弭兵会盟,尽管知道只是时间不长的停战,接下来还有得玩,甚至会玩得更狠,还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这个“松了口气”指的是双方,晋国和楚国太需要喘口气了!

    现在还没有“国无外敌者国恒亡”这一句话,晋国却一再将这句话的本意给表现了出来。

    这不,外部环境轻松,内部又斗了起来。

    “主,晋之大敌为楚。”虞显不懂军事,但他是宋国人,多提醒了本职工作之外的一句,说道:“楚一日不衰,众卿有赵氏为鉴,必不敢死斗。”

    为什么说宋国人会更理解晋国和楚国互相之间的忌惮呢?

    只因为春秋中叶的宋国是一个“和平大使”,他们超喜欢扮演晋国与楚国达成谅解的“媒人”。

    尽管作为小老弟的宋国有出兵听从晋国的指挥,屡次对楚作战,可是每次晋国与楚国打完,就是宋国某些贵族上台表演的时间到了。

    宋国的国力摆在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