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232章

春秋大领主-第232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还没有正式登基,已经有了一套组合拳。

    基本是晋国内部贵族以前习以为常,到了先君姬寿曼却被破坏的规矩。

    他再一次捡起来,哪怕只是进行恢复,必然是会获得国中贵族好感的。

    几日赶路,接近“新田”百里之后。

    队伍在一个叫“同”的地方停驻。

    当夜,国君召来智罃和士匄。

    吕武因为是“阍卫”的关系,又被国君强调时刻保护,人也在场。

    “寡人需智卿与范卿邀韩卿与中行卿。”国君一脸笑眯眯,没在意智罃和士匄都愣住,继续往下说道:“再广邀其余臣工,与此处再次一盟。”

    智罃反应过来,说道:“臣多次派人邀请韩伯,寸步不得入。”

    这是上眼药吧?

    士匄很是不爽地说:“国中大乱,韩伯深居封邑不理诸事;中行氏攻苦成三月有余,困于城下。”

    干脆就说韩厥没担当;中行偃就是个废物。

    国君转头看向吕武,露出了问询的表情。

    吕武不想说话。

    智罃咳嗽了几声。

    士匄问道:“阴子?”

    好吧。

    这下不讲点什么,真不行了。

    吕武面无表情地说道:“上军将得攻城利器困于苦成城下,可见苦成城之坚;上军佐归韩地寸步未出,是为自保。”

    广个告,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俺没藏着掖着啊!

    只要是个“卿”,来找俺要攻城器械的打造方法,俺都给了。

    智朔能攻下“温”地,功劳起码有俺的一半。

    连带士匄能打下“驹”地,里面也有俺的功劳。

    为什么一样有攻城器械,中行偃却打不下“苦成”呢?

    难道还能怪俺咯?

    至于韩厥为什么胆子那么小,俺不知道哇。

    同样的一句话,落到了国君、智罃和士匄的耳朵里,再经过脑子的加工,听来是不一样的。

    国君的理解是,吕武同样认为中行偃就是个废物,再来就是吕武觉得韩厥不参与任何事务是有点没担当,更多是被逼的。

    智罃则认为吕武是在为中行偃开脱,同时作证韩厥没担当。

    士匄的想法是,吕武跟自己一样觉得中行偃是废物,韩厥是个非常没有担当的家伙。

    国君脸上笑容不变,说道:“智卿再邀韩伯,如何?”

    智罃心里千转百回,嘴上应道:“诺。”

    国君看向士匄,说道:“范子品德无缺,范卿当自律啊。”

    这不是什么警告。

    只是提到士燮是他很欣赏的人,希望士匄能够多像老子一些。

    自家的老爹被赞赏,士匄的表情变得很复杂。

    士燮一直以来都是在当老好人,自“鄢陵之战”后遭到了一些诟病。

    主要是士燮反对打“鄢陵之战”,偏偏“鄢陵之战”是晋国取得了大胜,不免是要被说一些风凉话的。

    “鄢陵之战”结束后,晋国也果然如士燮所预料的那样爆发尖锐的矛盾。

    说士燮有长远目光,却无力去进行阻止和改变。

    侧面证明士燮的能力只是一般般。

    现在,国君肯定了士燮的能力。

    士匄不管感不感动,都要做出感动的模样来回馈,对国君接下来的一些作为,怎么也要配合一些,来作为投桃报李。

    看到那一幕的智罃有种不妙的感觉,暗自想道:“十三岁罢了,城府却是这么深?将他接回来,到底是对是错啊!”

    在接下来,国君不往前了。

    队伍就停留在“同”这个地方。

    智罃再次派出智朔前往韩地邀请韩厥。

    士匄则是负责派人将没有过来的贵族,一一进行邀请。

    一直陪伴在国君身旁的吕武发现很多迹象。

    这位国君的城府的确很深,无论做什么都是有目的性,并且目的非常明确。

    吕武想起了一些什么。

    这位年少的国君,历史上好像有个“会盟达人”的称号来着?

    也就是,他在位期间,疯狂地举行会盟。

    还没正式登基呐!

    国君就邀请晋国国内的所有贵族到场,打算来一场热身吗?

    吕武尽量让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观察国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观察下来的结论是,国君一直在试图掌握主动权,并且也成功地掌握了主动权。

    有这样的开局,国君接下来就该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了。

    大概一个月之后,韩厥和中行偃先后抵达“同”,随后根据远近距离的关系,各地的贵族也都过来。

    国君跟韩厥和中行偃分别有过私下的谈话。

    到底谈了一些什么,除了当事人之外,没人知道。

    某一天,国君宣布没来的贵族就不等了,要马上举行盟誓仪式。

    大家伙被搞得再一次懵了。

    事先没有半点消息,大家还以为就是一次很平常的见面会,国君要在进入“新田”之前,好好地认认人什么的。

    没想到是要搞得这么大。

    那可是盟誓!

    也就是说,无论做出什么保证,都是在上天的见证之下。

    这种场合干点什么,以后想反悔,可能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国君下令吕武建造一个会盟台。

    听到这个消息的晋国贵族,一个个表情别说有多么僵硬了。

    嘛呢!

    不把大家当自己人,是当成盟友对待吗?

    而盟友,另一层意思就不是真正的自己人呀!

    决定好好当个工具人的吕武,没有任何犹豫让民伕干活。

    韩厥第一次开口赞赏吕武,认为吕武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这样一搞,智罃、中行偃和士匄不得不表态。

    有了那些“卿”的表态,尽管还是觉得什么都不对劲,众贵族只能跟风。

    跟自己臣工搞会盟仪式?

    周天子强势的时候经常这么干。

    即将成为国君的姬周也这么干,不算是什么逾越行为。

    毕竟,周天子有自己的封臣,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也有啊。

    只是,不免会让人觉得奇怪。

    另外,作为国君跟国中贵族举行会盟这种事情,姬周是第一个这么干的。

    每一个人对国君为什么要这么做都有自己的猜测和理解。

    积极向上一些的贵族认为国君魄力非凡,有作为人主的气概。

    不少贵族则是纳闷姬周刚回国就连续搞大动作,不像是一个好伺候的国君。

    不管怎么说,一些“卿”没人反对,其余大夫也不好说点什么,只能配合了。

    展开正式的会盟时,国君将自己的即位之后要干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这一下,众贵族原先有什么想法都不是那么重要,迫切期待国君登基之后能够履行自己的诺言。

    全程见证的吕武,不得不承认一点。

    这位国君是真是超很厉害的!

 第348章 初现峥嵘的国君

    国君宣布将补足之前拖欠的财帛;弥补非正常纳赋时,各个贵族自己出动劳役的补偿;善待国中孤寡老人。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

    更劲爆的还在后面。

    他宣布,没有过来的贵族,不管有什么样的原因,一概需要考核“业绩”。

    这算是一种立威,手段却显得相对温和。

    只要那些贵族一直正常纳赋,封地肯定能保住。

    一旦有哪些贵族出现拒绝纳赋或携带军队不符合要求,肯定要被惩罚。

    这是有的放矢的立威行为。

    代表的是国君会给予众贵族利益,眼睛里却容不下沙子。

    亲自过来的贵族不会有什么意见。

    毕竟,他们已经来了,审核“业绩”的事情与他们就没有关系。

    说白了,又是一次新君即位的站队而已。

    得到通知又没来,是不是不承认这位新君啊?

    等于说,没来的贵族站错队了。

    而站错误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很是合情合理啊!

    “君上有德亦有威啊。”智朔来到吕武边上,小声哔哔了一句。

    现在已经没人敢小瞧那位只有十三岁的国君。

    还没有正式登基,一系列的行为极度有章法,先拉拢了可以拉拢的贵族,又干净利索地对那些不卖面子的贵族进行一刀切。

    偏偏来的贵族是大多数,没来的只是少部分。

    国君这是与大多数贵族形成一个阵营,对少数的处理会显得很是轻而易举。

    任何时候,只要拉拢了大多数,一定是正确的。

    再则,栾氏和郤氏倒下,有大片的土地等待被处理,再加上处理掉一批贵族,能分的肉会变得更多,谁会不开心呢?

    这样一来,巴望着能多吃点肉的贵族,他们不会去为难国君,甚至渴望能吃到肉,会不断进行巴结。

    “君上可有谈及封地如何处置?”智朔问道。

    他这么问吕武,一点都不显得唐突。

    谁让吕武近期负责保护国君?

    再来就是,国君明显表现出对吕武的倚重,甚至是出现某种程度的依赖。

    对此,公族乐见其成。

    其余贵族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缺乏安全感的国君需要来自天下第一的保护,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

    阴氏是新晋崛起的家族,会更好拉拢一些,也少了更多的恩怨纠葛。

    大家也认为国君是对吕武以往帮助的一种投桃报李。

    吕武摇头,低声说道:“君上从未谈及。”

    智朔有点怀疑,却无法进行质疑。

    栾氏和郤氏倒下,晋国的格局已经出现实质上的变化。

    光以数据来看,无疑是范氏最强,再来是荀氏、智氏和中行氏的联合,然后是阴氏和魏氏的联合。

    经过一场内战,暂时还难以进行正确的数据统计,大致上却能猜测出强者恒强的不变真理。

    本来就强大的范氏参与了南方和西边的平叛,作战过程有所消耗,得到得却是更多。

    智氏也是相同的情况。

    作为一路大军指挥官的吕武,怎么可能放过壮大阴氏的机会?

    智朔看向了会盟台边上的大军。

    这个满编军团来自多个家族。

    比例是,阴氏两个“师”,祁氏三个“旅”,羊舌氏和解氏分别两个“旅”,又有另外一些家族多则一个“旅”,少则三两个“卒”,给那么拼凑而成。

    阴氏有两个“师”不是关键。

    最为重要的是,包括祁氏、羊舌氏在内的等等家族,他们以前根本拿不出来那些兵力。

    而现在他们却是能拿的出来?

    只说明,他们在吕武麾下效力,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分配!

    智朔不清楚阴氏壮大了多少,能从另外那些家族的获利得出一种判断,阴氏必然获利更多,才会喂饱那么多的家族。

    现在的情况是,公族要抱住吕武这支大腿,众多的家族也靠拢向阴氏。

    再加上国君明显倚重吕武?

    智朔要认清楚一点,对待吕武的态度需要改变,至少不能显得过于咄咄逼人。

    事实上,智罃已经做出方针,智氏需要拉拢阴氏来抗衡范氏。

    一旦阴氏站在智氏这边,等于魏氏也会亲善智氏,别提还有另外靠拢向阴氏的贵族。

    至于公族?

    他们这些家族对待公族历来只有一个态度,打压再打压。

    关于这点,智朔觉得自己需要提醒一下吕武,绝对不能坏了延续近百年打压公族的既定策略。

    目前的场合当然不适合去讲那些。

    他俩就站在一起,观看国君发表讲话。

    现场的站位其实是有讲究的。

    作为“卿”的中行偃、韩厥、智罃和士匄,他们站成一排,位于国君的右侧。

    公族的祁奚、羊舌职和另外一些人,站在了国君的左侧。

    现在并没有明定是左尊贵还是右,怎么站很无所谓,也就看不出国君是个什么意思。

    吕武、魏琦、智朔、士鲂等等一些人,站在了那些“卿”的身后,成为第二梯队。

    更多的贵族只有站在会盟台下方的份。

    国君还在继续阐述自己的执政理念。

    除了之前提到的补足拖欠贵族的财帛、体恤民力和善待古老,加上了一个降低税赋。

    如果说前三条是对贵族有利,第四条则有点莫名其妙了。

    现在是春秋中叶,一国之君有权对税赋怎么制定提供意见,干这活的却是执政。

    另外,贵族怎么收税并不关国君的事情。

    毕竟,国君无权干涉贵族对自家封地的运营,是从律法到税收制定,还有很多种类,一律无权做主,顶多就是提个建议。

    纳赋倒是能干涉了,只是国君要通过元帅,不是自己去进行决定。

    智罃已经开始在频频皱眉。

    连带中行偃和士匄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倒是韩厥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表情。

    众“卿”的反应被国君看在眼里。

    他还有很多要讲的话,决定暂时先藏着,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公布。

    这里,他其实也是在弄险。

    没有正式登基。

    公布的事项也没跟众“卿”事先有过商议。

    要是有“卿”站出来反对,君权肯定是要遭受打击。

    然而,没有“卿”站出来反对,国君的弄险看似成功了。

    国君也是抱定自己刚回国,哪怕“卿”有意见也会暂时忍耐,才敢这么弄险。

    在“同”的盟誓,总得来说是成功的。

    光是有补足先君拖欠财货这一点,众贵族就感到十足的期待,一些有意见的地方也会选择先按耐住。

    怎么都要先把好处拿到手,是吧?

    智朔扫视了众贵族一圈,轻声说道:“君上深谙财货取舍之道。”

    这是嘲讽吧?

    姬周轻便地回国,手头上其实是没有什么财货的。

    他只有正式登基后,才能获得先君姬寿曼的遗产。

    而先君姬寿曼是一个疯狂敛财的国君,一再克扣贵族的财货,甚至大肆发展匠人事业。

    智朔有很多话没讲出来。

    比如,怀疑这一位年少的国君一直在关注国内动向,其中包括知道先君留下了很丰厚的遗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