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262章

春秋大领主-第262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武知道鲁国打不过齐国,独独没想到齐国的三个“军”都被自己看管着,鲁国的一个正规军团还是干不过临时集结起来的齐国贵族武装。

    这里,他好像忽视了一件事情。

    现在这么个年头,不能打的贵族早被淘汰掉。

    还能继续繁衍生息下去的家族,哪一家没点武力,集结起来就是一支军队。

    只要齐国贵族能推选出一名首领,很快就能将各家的军队整合起来,并且一下子就能形成战斗力。

    说白了,各国的“正规军”也是由一个又一个家族凑起来,只是多了一个“名份”而已,其实实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

    “鲁君战败,主将被俘,鲁执政求见将主。”魏琦过来,没什么寒暄,直接讲出来意。

    吕武正在研究鲁国那个“军”是怎么败的。

    能研究的东西并不多。

    现在不讲什么阴谋诡计,来自不同国家的军队摆开阵势,进行的是堂堂正正的交锋。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又不能玩什么脏手段。

    玩的就是硬实力。

    吕武只得出一个结论。

    礼仪之邦笔杆子厉害,武力方面着实是有些拉稀,一再被齐国摁在地上锤,只能嘴巴上过过瘾了。

    事实也是那样。

    打不过,嘴巴还要欠。

    齐国不一直捶鲁国才是怪事。

    “好像齐国也算心不够狠,灭掉鲁国的是楚国?”吕武有点回过神来,看向魏琦,脸上带着疑惑。

    魏琦哪知道吕武没听清自己讲了什么,说道:“鲁执政来意该是请将主相助赎回叔孙氏,昂或讲和。”

    什么玩意???

    吕武伸手拍向自己的额头,问道:“鲁国并未遣使向齐国宣战?”

    魏琦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鲁国与齐国从未停战。”

    哈!?

    也就是说,鲁国跟齐国一直是处在战争状况,想开打不用再派遣使者宣战?

    吕武好奇地问道:“时也?”

    魏琦答道:“十年有余?”

    你特么逗我?

    鲁国和齐国一开打就是十年?

    好像也没听说鲁国和齐国有爆发什么大型战争。

    难道,他们玩的是冷战?

    又或者,打一场之后,谁都觉得自己赢了,对方却是死活不认输,一气之下打算玩一场耗时百年的小打小闹???

    想到南北棒子的吕武问道:“新军将意下如何?”

    以前叫“大大”。

    现在都直接称呼职称了。

    这不是以前身板太小,职衔上面也很低嘛。

    家族的实力发展上来了。

    地位方面吕武是下军将,魏琦是新军将。

    等于说吕武的地位比魏琦高了。

    到这个时候,不是吕武飘了,是继续喊魏琦“大大”会造成很多困扰。

    私下能喊喊,办公事时就算了。

    另外,够格让吕武去喊“大大”的只有一个,也就是骨头能当棒槌用的赵朔。

    像是魏琦、韩厥?

    之前吕武喊他们“大大”算是一种攀缘附会和趋炎附势。

    实际上很不要脸的。

    不过,当事人不反感。

    吕武又发展起来了。

    谁敢多哔哔?

    魏琦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我军用兵至多两月。”

    临近冬季之前,征讨齐国的战争不管有没有出现结果,他们都需要找个地方猫冬。

    现在,齐国的三个军团投降,处在晋军的监督之下。

    齐国的执政以及三军主将,包括军中的贵族,一样被晋军看管着。

    硬要说同样是俘虏却有区别待遇,比如那一帮齐国贵族能每天吃吃喝喝,还有个好的卧榻之处;齐国的士兵却只能风餐露宿和有一顿每一顿,之类什么的?

    那不关晋军这边的事情。

    齐国那些将士的命运还没有被裁决。

    他们的一应生活物资还是需要自己来应对,吃好或坏取决于自家能运来多少物资和种类。

    倒是被俘虏的齐国黎庶在吃喝上是由晋军来安排。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

    齐国的黎庶成为了晋国的财产,晋人肯定不能让他们被饿死。

    魏琦说道:“若齐国屈服,不宜再行用兵之举。”

    士鲂之前也表达过相同的意思。

    尤其是鲁国一个军团覆灭的消息传来,表明齐国并没有因为三个军团退出战斗失去抵抗能力。

    吕武却知道魏琦、士鲂,甚至是其余贵族,有一个算一个生出了“小富而安”的心态。

    他们席卷了齐国的南疆,有了非常丰厚的收获,又迫使齐国执政崔杼带着三个军团投降,觉得战争打到这种程度就够了。

    吕武就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再适合继续打下去。

    事实上,晋军入侵齐国,前前后后损失的兵力没超过一个“旅”,祸害了齐国的南疆,又逼降了齐国的三“军”,不提收获方面的多少,战绩方面无比辉煌。

    差的只是齐国从国家层面承认战败,表示自己愿意继续当晋国的小弟。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齐国对晋国悖盟。

    鲁国一样对晋国悖盟了。

    这种状况之下,鲁国的求援不合理也不合情。

    一旦吕武得到鲁国的求援就屁颠屁颠继续进军齐国,属于晋国的霸主逼格就要下降,甚至会开一个坏头。

    这个“坏头”就是,背叛晋国的成本会被无限降低,并且背叛之后还能让晋国当自己的打手。

    那么,到底谁才是老大?

    会不会让各国争先恐后玩背叛晋国又再指使的事情?

    吕武内心有无数的p要讲!

    他也算是看出魏琦压根不想自己去见季孙行父,要不就不会讲那么多,该是直接将季孙行父带过来。

    “崔杼何在?”吕武不是在问魏琦,是问自己的家臣葛存。

    魏琦笑了笑,进入到贤者时间。

    吕武需要试探一波崔杼,搞清楚齐国到底服不服软,再商讨齐国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结束这一场战争。

    去商业之都逛一圈的事?

    如果崔杼代表齐国服软,肯定是去不成了。

    为了能去商业之都玩耍,吕武需要开动脑筋。

    比如,提出一个看似很合情合理,齐国却是打死不会接受的战败惩罚条件。

    这样一来,就不是晋军接到鲁国的求援继续攻打齐国,是齐国没半点逼数,迫使吕武率军继续攻打齐国。

    你特么个熊孩子!

    一再胡搞瞎搞,逼得本大爷不得不带兵不远数千里来开片。

    知道用兵成本吗?

    还特么搞什么全民皆兵!

    先悖盟。

    再坏规矩。

    活腻歪了哇!!!

    交出两个“军”听从调度,随后的一应物资要齐国来出。

    带这两个齐国“军”去打谁?

    问你麻痹呢问。

    另外,俺听说海边风景挺不错,需要块地盖房子,有空了能去住一住。

    琢磨着,来个百八十里挺合适的。

    地点嘛?

    就莒国边上的那个半岛(青岛)。

    啥!?

    你同意啦???

    不问问自家的国君?

    别啊!

    你只是执政,还是先问问自家的国君吧。

    真同意啦?

    吕武手持写着一应条款的国书,非常不满地盯着崔杼在看。

    而崔杼脸上则是有着庆幸。

    崔杼心想:“玛德!幸好老子够怂,不给阴武继续对齐国用兵的理由,要不该增加多大的无人区?”

    几个来见证的齐国贵族,一个个都是悄悄松了口气。

    不就是两个“军”去为晋国服务嘛。

    这种事情,以往还发生得少啦?

    他们出兵,接下来的后勤物资却是由国家来出。

    而他们答应下来之后,觉得吕武不会好意思再索要个人赎金。

    这么一搞,人生履历方面就可以春秋笔法一把,少了一个污点。

    关于吕武要齐国靠近莒国的一块地?

    那边的地盘属于谁来着?

    反正不属于俺。

    有事,那也是执政崔杼的事。

    话说回来,齐国打不过晋国,历经这一次惨败的齐君吕环该醒悟过来了吧?

    那么,晋国的“卿”,还是负责与齐国邦交的“卿”,能够在齐国有块地?

    长远方向来看,好像对齐国是一件好事啊!

    手持国书的吕武则是在算账。

    他琢磨着,哪怕没去商业之都逛一圈,自己好像也是赚大发了?

    有齐国的两个“军”当不用花钱也不用负责后勤的雇佣军,不管指派去哪干仗,怎么看都是只赚不亏。

    阴氏要是用点手段,说不定还能将这两个齐国“军”给吃得一点不剩。

    另外,吕武觉得自己要好好地思考一个问题。

    海盐是怎么整的了来着???

 第387章 吓坏一国吓哭一个

    吕武知道自己要的那一块地不属于齐国。

    那地方是莱国的疆土。

    而莱国是一个东夷体系的国家,只是臣服了周王室。

    吕武那么干有自己的理由。

    鲁国明显是干不过齐国的。

    而鲁国趁晋国入侵齐国的时候玩了一把飘移,飘过头给翻了车。

    齐国被晋国教训得满头包,肚子里一大堆的委屈和火气没地方发泄。

    平时齐国没事干就喜欢吃饭睡觉打鲁国。

    这一次鲁国趁齐国落难来凑了一把热闹。

    俺们打不过晋国,还打不过你这个low逼?

    兄弟们抄家伙啊!

    吕武真心觉得鲁国会被齐国揍得满头包。

    他琢磨着鲁国不至于被灭,可是不免会让齐国肥一波。

    那样可不符合晋国的利益。

    莱国强不强什么的?

    他们在齐国的东面。

    吕武要那个半岛。

    崔杼代表齐国答应吕武的要求,必须履行承诺。

    这样一来,齐国需要先帮吕武把半岛打下来,才能抽出空来教训鲁国。

    齐国打不打得赢莱国,根本不关吕武的事。

    吕武只要齐国对莱国开战成为既定事实。

    要是鲁国不傻的话,能操作的地方就多了。

    结盟莱国,再喊上莒国,形成三面对齐国开战,会是最优的选择。

    要是鲁国的手腕足够,再喊上杞国,另外几个跟齐国接壤的国家,形成一个小型的联盟,打不过齐国也能形成对峙的吧?

    齐国一旦被牵绊住,等于晋国的东面就稳住了。

    如果齐国无法将半岛拿到手再交给吕武?

    这是吕武所乐意看到的局面。

    一旦齐国毁约,他不就还能再一次统兵攻打齐国,完成去商业之都溜达一圈的夙愿了吗?

    为了能去“临淄”爽一把,他着实也是够处心积虑的!

    魏琦和士鲂只知道这一次出征圆满达成目标。

    其余的事情以及后续,他们没有多问。

    晋国要撤兵啦。

    吕武很是依依不舍地跟齐国执政崔杼以及一众齐国贵族话别。

    而齐国的贵族好像很快就调整好了内心定位。

    他们对待吕武表现出了绝对的彬彬有礼,态度方面符合应对一个霸主国“卿”的礼仪规范,并且认同吕武负责进行邦交的事实。

    这么个年头,晋国的哪个“卿”对应哪个国家的邦交,不止是负责吩咐听从安排,还包括各方各面的贸易事项。

    往复杂的方向来说,齐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家族层面,想要向晋国出口或进口什么,一应事务都离不开邦交负责人的点头。

    从简单的定义上来讲,吕武成了齐国的“太上皇”。

    晋国是霸主国,哪怕不是“东方世界”的霸主,也是中原的霸主。

    作为霸主国,晋国从实际上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

    只要晋国能让中原各诸侯国重新听话,阴氏作为齐国的“太上皇”就有非常多能操作的地方,代表可获得的利益超乎想象。

    归国的路上。

    吕武频繁被出征的贵族求见。

    他们不是为了战利品的划分。

    规定是四六分成,能操作的也就是获得的东西成份好坏,俘虏方面的质量。

    只要吕武心不够黑,他们吃亏的地方很有限。

    这一次齐国服软,对晋国当然是好事,阴氏则是正式“接管”了齐国。

    用现代话来说,齐国的一部分外交权力被阴氏掌握了。

    齐国是一个产盐大国,还是一个纺织大国。

    晋国的食盐超过六成是采购自齐国。

    以前是由范氏来当二道贩子。

    现在二道贩子成了阴氏。

    他们找吕武就是商议食盐以及布匹的采购。

    另外,各家有些商品想要卖给齐国。

    初步掌握“渠道”的吕武,什么都要从头开始了解。

    他琢磨着:“我好像需要吸纳来自齐国的家臣?”

    其实不是好像。

    而是一种必需!

    他们席卷了齐国的南疆,灭掉的家族不是一个两个。

    那些连自己封地都被席卷一空的贵族,他们本人成了俘虏,看能不能找人借到赎金,回去后就看能从旷野找回多少属民或武士。

    可以预计的是,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哪怕能回去,过不了几年也将成为失去封地的落魄贵族。

    吕武觉得可以派家臣去找那批被俘的齐国贵族聊一聊。

    当家臣什么的?

    肯定是不行的咯。

    了解一些情报之类,相信那些齐国贵族会很有配合。

    吕武要是愿意,甚至能培养一批齐奸出来。

    他们撤军的途中碰上了“卷土重来”的解朔。

    而解朔带来了国君的一个嘱托。

    “君上需齐以质子?”吕武对这操作不陌生啊。

    到战国之后,哪个国家打不过,一般是会让继承人去敌国当人质。

    话说,春秋中叶就开始这么玩啦?

    吕武更想知道另外的事情,问道:“君上可知伐齐事宜?”

    解朔答道:“不知也。”

    是他不清楚国君到底知不知道。

    吕武能听懂,却不懂国君什么个情况。

    讨伐齐国的战报该由吕武来写。

    他是有写了几封战报送回去,提到的是已经进入齐国,转战于齐国的南疆。

    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提到跟齐国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