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283章

春秋大领主-第283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国是中原霸主国。

    阴氏是晋国的卿位家族。

    那不都是事实吗?

    晏婴手里拿着一套“阴氏出品”在发愣。

    其余的东西可以先行无视,他无法忽略毛毡的存在。

    齐国是纺织大国,能生产的布匹种类多到连齐君吕环都不清楚。

    作为贵族家庭一员的晏婴并不是没见过毛毡,观察许久得出阴氏毛毡是用羊毛纺织而成,讶异为什么没有动物皮毛该有的浓烈异味,又看不出是个什么纺织的方式。

    毛毡这种玩意真不值得稀奇,远古时代就已经被创造出来。

    存在区别是一代代革新了制造的手法,产生了纺织技术上的进步。

    晋国是中原霸主国没错,有自己的盐池和纺织技术,该从齐国进口食盐以及布匹还是要进行采购。

    晏婴亲自试验了一下,发现来自阴氏的毛毡毯子卷一卷能成为一捆,搭配那个皮革背包,不但看上去造型好看,还一点都不碍事,着实太过于适合士兵来使用。

    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阴氏出产的毛毡毯子保暖方面非常强!

    要说缺点的话,也就是皮肤直接接触有点莫名刺刺的。

    如果没有后面这个缺点,拿来当成衣布料之后,齐国的纺织业该遭到多大的重创?

    光是非常适合军队使用,已经能够对齐国的纺织业形成竞争了啊!

    “晋国霸权何时衰?”晏婴人小鬼大,想道:“晋国一日不衰弱,齐国怎么敢插手晋国卿位家族的斗争。”

    是的,哪怕很清楚晋国的卿位家族斗争激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进行插手,干涉什么的就更别提了。

    一旦有哪个不开眼的诸侯国敢这么干,晋国每每都能暂时放下内部矛盾,先收拾敢乱伸手的诸侯国,收拾了外部再继续内斗。

    晏婴又想道:“想要对付阴氏也极难啊!阴武子办事玲珑八面,乐于利益均沾,深得晋国中小贵族爱戴,各卿位家族与之没有生死大仇。”

    他还觉得吕武这一次西征做得太对了!

    阴氏本身足够强大能自保为前提,摆出不将精力放在晋国内部的倾向,其余卿位家族对阴氏的忌惮感将降到最低。

    那些卿位家族该考虑的是怎么让阴氏持续对外开拓,跟在后面混吃混喝的同时保持友善关系,又怎么可能去无故招惹。

    “晋国之‘卿’贪婪成性,唯有期盼阴武子某日不再利益均沾?”晏婴看着乐疯了的齐军士兵,思绪越飘越远,不自觉地低声嘀咕道:“齐国万不可恶了阴武子,或可有求必应,借助其威势逼迫山东列国,以求得利?”

 第415章 智商、实力与威望

    打不过又惹不起,还能怎么着?

    只能委曲求全,再寻找可产生的利益了呀!

    明知道连惹都不能惹,非要头铁地一再瞎搞动作,自找难受的同时,小心某天遭遇灭顶之灾。

    用艺术性的说法,人该懂得审时度势,国家亦然。

    上升到国家层次,怂不是真的怂。

    听说过“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这句话吗?

    直白点就是:弱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学什么都不能死记硬背,要懂得学以致用!

    吕武明明有实力独吞西征的利益,为什么能喊的都给喊上?

    不就是无法横扫全部,希望能够缓和与卿位家族的关系,寻找到利益共同点,搞得就是侧面的“搁置争议”那一套。

    就像智朔想明白吕武为什么那么干,能不加入进来吗?

    明显是不能的!

    “为何独缺韩氏?”智朔就是聪明过了头。

    看来荀氏的种都不笨,就是太敢说。

    同样的话,中行偃也问过。

    吕武说道:“中军佐遣子联姻阴氏。”

    后面不用讲更多了。

    别以为俺不知道你们在搞什么。

    晋国的卿位家族,你搞我,我搞你,属于一种正常操作。

    前一脚要来哥两好,后一脚背地里搞事。

    也可能是先想好要搞事,再来进行麻痹。

    不反击将被视为傻子,或者被当成一种软弱。

    吕武观察智朔的微表情,果然看到了一些并不明显的异常。

    “如此……”智朔好奇地问:“阴氏与魏氏百年好合?”

    用词没毛病。

    百年好合一开始并不是用来祝福夫妻两人一辈子情投意合,其实是出现在比喻两个家族的友好上面。

    吕武讨厌聪明人,尤其更讨厌像智朔这种什么都敢说敢问的聪明人。

    阴死和魏氏要干什么,自然会影响到第三方,直接问就显得情商太低了。

    吕武也要敢说,没干翻白眼的举动,径直说道:“阴氏、魏氏皆为新晋卿大夫,两家虽有利益之争,人而和睦。诸‘卿’合谋作何,阴氏、魏氏敢不百年好合?”

    玛德。

    那还不是怕被你们联合起来收拾了。

    吓得俺们只能抱团啊!

    智朔像是承认那样点了点头,说道:“如此,阴氏、魏氏欲保解氏?”

    话有点多,并且太直白,差不多是在摊牌。

    智氏、范氏和韩氏要搞事,关键不是还没有搞就被吕武和魏琦联合破解了嘛。

    现在,智朔没将话讲得太明,态度则是展现了出来。

    智氏明显不想继续搞阴氏和魏氏,需要的是两家拿点什么出来作为答谢。

    只要利益足够,智氏在某些事情上面会很愿意配合阴氏和魏氏,其中包括扛住国君和韩氏的压力,保证解氏这个“桥头堡”的存在。

    这是智氏的风格。

    也说明智罃有把握稳住局势,就看各家都能呈上多大的诚意。

    吕武想道:“贪婪是种病!老智家早晚要因为贪婪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他就当听不懂智朔在讲些什么玩意,直接别开了脸。

    不怕人聪明,就怕人阴险啊!

    除非现任国君像晋景公那样增设卿位,要不只有搞掉某一个“卿”才能出现卿位空缺。

    国君和韩厥想扶赵武一把,但凡有脑子都该看出来了。

    看看目前的卿位家族有哪些。

    明显是解氏最为弱小,干掉对晋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最低。

    国君和韩厥想干掉解氏是为了让赵武上位。

    吕武却要联合魏氏保住解氏的卿位。

    那么,作为姻亲却想拦着,是什么样的行为,各家又会怎么看?

    现在讲究的是帮亲不帮理啊!

    不这么干,哪一家敢真的与某某谁亲近?

    吕武说什么也不会愿意承认在阻击赵氏重获卿位的!

    事实上,包括国君在内,韩氏、智氏和范氏真想不到吕武会那么果决和迅速。

    他们所预料的是吕武哪怕有所发现也会感到迟疑,剩下魏氏再怎么奋力扑腾,还能抵御国君和智氏、范氏、韩氏的合谋吗?

    如果只是阴氏和魏氏联合,他们不会立刻就停手,要先计算行动展开之后的损失以及获利对比。

    收获远比损失更大,行动必然不会终止。

    偏偏吕武邀请西征了啊!

    以为只是单纯的西征吗?

    不是的呀!

    分明是在亮肌肉,又展现号召力,同时看清了各家的贪婪。

    足够聪明又表现出那样的强硬与果决,再明确表达出不想与各家为敌,该轮到他们感到迟疑了。

    形成这种局面,换成是在警告众多家族,阴氏和魏氏已经知道了他们想搞什么。

    阴氏和魏氏只是迫不得已要进行自保,赵氏纯粹就是顺带被误伤了一把,谁都别怪谁。

    吕武心想:“魏氏到底开始诱惑智氏了没有啊?”

    他现在不会再向智朔展露更多的态度,需要跟魏氏进行消息互通,两家再商量怎么对待靠拢上来的智氏。

    作为聪明人的智朔很清楚话题该点到为止,改说起了其它的事情。

    他说道:“秦国、义渠、白翟乱战,以白翟最弱,秦国最强。如今欲寻秦国、义渠、白翟,唯一、二相合?”

    吕武反问道:“朔以为呢?”

    智朔暗自高兴,觉得受到了吕武的重视,很是大大地卖弄了一波。

    什么哪怕各诸侯国不待见秦国,时不时地开除秦国出诸夏户籍,秦国再怎么样都还是诸夏的一员。

    那个白翟先被晋国给打崩,再被秦国算计和背刺,弱小到几乎没有联合的价值。

    晋国不需要联合异族,义渠实力不损也不能与之进行结盟。

    吧啦吧啦一大串。

    先不管讲那些有没有道理,能看出智朔的思维就是现在晋国人该有的样子。

    什么思维?

    就是有比较明确的民族观念,认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晋国有民族观念根本不值得意外,他们最大的敌人是楚国。

    而楚国对于周王室阵营的各个诸侯国来说,无疑是最危险也是威胁程度最大的异族。

    所以,能理解晋国明明能轻易吞并中等体量的三流国家,为什么很乐意带着一块玩了吧?

    不单纯是能收保护费。

    另一层是晋人需要那些弱小国家在旁边喊“666”,又觉得带着一帮小弟一块将楚国打趴下是一种天然使命。

    如果吕武没想将白翟发展成狗腿子,又有信心融合依附的白翟部落,还真不用带上没剩下多少实力的白翟一块玩。

    比较关键的是,吕武必须尝试能不能兼并异族,再为己所用。

    智朔不但对吕武那么讲,碰上其余人也会讲一讲。

    吕武听了只是笑笑,不发表任何意见。

    其他人听的时候会附和,却不会去找吕武进行建议。

    他们只会觉得智朔是仗着自家老子是元戎,有那么点要夺权争名的意思。

    某次,中行偃跟吕武两人闲聊,提了一嘴关于智朔“慧极必伤”的看法。

    聪明过头的人总是活不长寿。

    可能是他们想太多,也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吕武却发现中行偃对智氏的意见大到无法隐藏了。

    好歹是叔父呢。

    看似在关心智朔。

    实际上分明就是一种诅咒啊!

    而在他们驻扎的第十二天,魏琦带着魏氏的部队过来会师了。

    等魏氏没有满编的两个“师”过来,算上齐国出现略微减员的两个“军”,吕武麾下的总兵力竟有将近七万士兵。

    那是算上了后面过来,智氏和范氏分别的一个“师”。

    吕武将够资格参与会议的人召集起来,环视一圈说道:“阴氏、解氏、赵氏、先氏为一‘军’,我亲‘将’之;魏氏、智氏、范氏、籍氏、张氏……,诸家为一‘军’,新军将‘将’之;诸位以为如何?”

    现场安静了一小会,没人吭一声。

    其实,安静就是最好的答案,不需要谁站起来囔囔。

    真会有谁立即表示赞成,不是托也是托。

    依靠“托”才取得指挥权才是最虚的权柄,应该小心出现阴奉阳违的局面。

    保持绝对的安静才是他们打从心里愿意以吕武作为唯一指挥官。

    智朔需要承认自己酸了,声却是一声都不敢吭,更别提站起来表达异议。

    他是真的聪明,有些时候干了某些傻事,纯粹是聪明过了头。

    那样的分配,魏琦得到了三个卿位家族的兵力,又有四个中等家族加入进去,算上混编进去的小家族,一个满编军团就有了。

    反倒是吕武这边看似有两个卿位家族,中等家族和小家族最多。

    问题是解氏只来了一个“旅”,完全就是凑数的。

    “秦国、白翟、义渠相邀泾水西南百里之外会战(岐山东北方向),我欲统兵而往,新军将率兵攻取义渠,功成暂驻我部三十里外。”吕武指点着很简陋的地图,接着往下说道:“介时狼烟为号,未有得令,不可轻动。”

    魏琦站起来行礼应:“诺!”

    随后,分配到魏琦麾下的众人亦是站起来行礼。

    他们喜欢干清扫的活,尤其是打兵力被抽空了的部落营地,对吕武的安排没人不满意。

    而需要跟随吕武去正面战场的各家族,同样知道不会遭到亏待,也就没人发表异议。

    吕武收起脸上的笑容,道:“如此,便整军出战罢。”

    全部的人行礼,大声应:“诺!”

 第416章 秦人 晋人不讲武德啦

    吕阳看着正在赶路的部队,眼眸里出现了莫名的神采。

    身为男儿哪有不喜欢军旅的呢?

    能够参与其中,并且即将开拔前往与敌军交战,有些人会心生畏惧,有的人则是会觉得热血沸腾。

    作为“二代”的吕阳没少接触军队,以他的感官来讲,看到正在赶路的部队,内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俺的,俺的,都是俺家的!

    小孩子的思维相对单纯和直接,不管部队来自哪个家族,只要归于阴氏指挥体系,就是属于阴氏的。

    吕武看到吕阳有神并且浮想联翩的小眼睛,心里自然是感到无比满意。

    作为家族继承人,不能看到浩浩荡荡赶路的军队,露出畏惧的表情是最差的结果,同样不能没有任何情绪波动,表现出“欲望”再合适不过了。

    同车的吕欢看上去则是有些懒洋洋。

    不是作为继承人来培养,自小就会被灌输一些不能有额外野心的思想,甚至会被洗脑效忠家主。

    这样一来,能适应各种环境即可,有多余的心思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各个家族对子嗣其实都是采取类似的教育方式,不会用同一套教育模板来教导所有家族的男丁。

    说白了就是一种分工模式,培养唯一继承人,再择优选个“备胎”来以防不测,其余则是会教育成为“工具人”之类的角色。

    那样看着好像挺不公平和残忍的?

    然而,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其实才是最为明智的教育模式。

    到了现代,西方的精英教育就是那么一回事,有明确的定位,什么阶层接受什么教育,以至于大多数西方的普通人会显得无知到令人懵逼,又极易受到煽动。

    并不是他们没脑子才容易受到煽动,是平时接受教育时,教育模板进行无数次的暗示,搞成了一种能被动唤醒的潜意识。

    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