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393章

春秋大领主-第393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万打一万五,为什么不打?

    晋国公族是个什么战斗力,他们之前已经试探出来,完全有的打!

    子耳干脆就不理皇耳了,内心还一阵阵的鄙视。

    果然呀,出身低就是没见识,并且考虑事情不够全面。

    那是只跟赵武较量的事吗?要权衡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没那身板装什么逼,嫌挨的毒打不够咯!

    子耳赞同子驷的想法,同样认为郑国不能继续那么左右摇摆下去,楚国和晋国之间必须选一个牢牢抱住大腿。

    没有认定要抱住哪一根大腿之前,郑国不能彻底惹毛晋国或是楚国,应该做的是适当展现自己的价值,千万别瞎抢戏份。

    皇耳并不知道郑国一帮公族(高层)的想法,喋喋不休一再请求出战。

    楚军那边的前阵已经彻底乱了起来,能看到其余的楚军正在有序地向后退。

    看到那一幕的皇耳更加想要出战,说道:“楚军败矣?如我按兵不动,事后必遭楚国令尹责难!”

    子耳一想也对啊。

    楚军打不过晋军,郑军这边没有任何动静,事后子囊是很有可能将战败责任推卸在郑国身上的。

    有楚人过来,来的还是一名封君,找到子耳就是一顿臭骂,威胁子耳要是再不有所行动,楚国或许对晋国无法怎么样,教训郑国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个楚国的封君是熊氏芈姓,还真有资格逮住郑国的司空子耳一顿骂。

    子耳被骂得非常不爽。

    明明是楚军自己没用,关郑军这边屁事。

    楚军打不过晋军,跑过将气撒在郑国司空子耳头上,算是欺软怕硬不?

    子耳无奈之下看向皇耳,说道:“你驱本部出战。”

    用的是“驱”,说明子耳根本不相信皇耳带一个“军”能有什么作为。

    皇耳应命,大声呼唤家臣,很快带着本部出营了。

    一直列阵没动静的赵氏军队这边,赵武很期盼能够跟郑军将“静坐战”保持下去,光是眼瞪眼也就足够,没必要非得拼个你死我活。

    郑军那边出现了战鼓声,也能看到辕门大开,战车部队先涌出来,随后就是徒步的士兵。

    齐温说道:“主,郑出兵一‘军’。”

    赵武当然看到了,深呼吸一口气,说道:“皇耳,何人也?”

    现在的诸侯国还有不少,晋国关注的也就那么几个。

    郑国比较出名的是公族的一些高官,其余异姓难以得势也就不被注意。

    没人能答上赵武的话。

    齐温说道:“下军将酣战正烈,我不可使侧翼有失。”

    “正当如此!”赵武很明白,心里却是感觉有些虚。

    近几年郑国越来越令人看不懂,国内一再搞“乌龟壳”不提,每每出战都带着一种狠劲。

    上一次新军跟郑军约了一架,打出了一比一的战损,暴露新军战斗力堪忧的事实。

    什么!?

    战损达到一比一就说新军战斗力不行???

    这个是建立在晋国其余军团能用很少的损失打出漂亮战绩之上,侧面证明新军是比中军、上军和下军战斗力低下。

    拿中军为例,几次跟郑军的较量,哪一次的战损比低于一比五了?

    赵武心里虚,表现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

    他下令部队直接推进,达到一定的距离让鼓手敲响冲锋的信号,看着有晋国“卿”该有的霸气。

    在另一边。

    看着打得很不错的下军,中行吴却很清楚己方部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楚军的数量着实太多了,两个“彻”约三万人被打垮,混战下来却消耗了晋军有效战斗人员太多的体力,后面还有更多的楚军脱离出去在严阵以待。

    中行吴找到解朔,说道:“我军‘后劲’不足,难以再行推进。”

    发狠不是没有代价,最为精锐的“徒”被消耗了一波,战车部队冲进去能够回来的不足三百,箭矢的消耗量也着实是太大了一些。

    战事的发展没有如中行吴期盼中迫使楚军撤离战场,接下来就该想一想怎么见好就收了。

    解朔问道:“我将如何?”

    中行吴说道:“可使敌败兵得退,我‘军’列阵恐吓楚令尹。”

    退那肯定是不能转身就跑,会暴露出下军难以为继的事实,哪怕已经不行了,还要摆出一副凶恶的模样,有之前的凶狠打底子,或许能吓得楚国令尹子囊不敢接战。

    解朔完全无法可说。

    这一次中行吴拿荀氏和中行氏的部队出来消耗,解氏的部队不是没参战,问题是解氏参战部队的位置很占便宜。

    既然中行吴已经拼过命?解朔哪敢拉胯呢!

    所以是,之前解氏占了多大的便宜,轮到要撤退时就必须承担断后会产生的风险。

    中行吴听到侧面传来的动静扭头看去,看到的是赵氏的部队对出营正在列阵的郑军发起了冲锋。

    这里是赵武不讲武德了。

    按照春秋规则,应该是等敌军列好了阵型再开打,哪有趁敌军在摆阵就发起攻击的呢?

    赵武也是下令冲锋才意识到这一点,知道无论输赢自己少不了受到非议。

    下军这边自己的事情一大堆,甚至可以说到了很危险的时刻,中行吴会关注赵武那边的发展,更多的精力则是放在下军身上。

    渐渐地,子囊看出晋军有意让己方的败兵进行脱离,不是那么确定晋军是不是又要驱赶己方败兵冲击本阵,还是晋军要见好就收。

    “王上七日后便可抵达?”子囊问了一句。

    这么一句话已经能够洞悉子囊的心态。他今天受到的惊吓不小,有些失去方寸的同时,抱定主意采取最为妥当的选项,也就是没有把握战胜晋国的下军和新军,想着等己方主力到了再跟晋君一举分胜负。

    子囊又问道:“可有晋元戎消息?”

    他们本来在攻打宋国的“商丘”,中间得知晋君姬周跑去齐国地界跟吴国搞会盟,猜测晋君姬周会来卫国的“朝歌”才临时改变的军事行动。

    如果这一次楚国能将晋君姬周“剃光头”的话?不但是狠狠地羞辱晋君姬周一次,还将致使晋国公族近一步衰弱,诱发晋国爆发内乱。

    子囊看着暂时停下交战的战场,晋国下军看上去依然阵型严谨,想道:“不对吧?晋国下军看着状态不错,怎么不继续冲锋?”

    有封君提醒子囊,说是郑国出营的军队被晋国新军冲垮了。

    本来犹豫要不要逼上去的子囊看向郑军那边,看到郑军崩溃倒卷营寨,忍下了刚刚泛起的诱惑。

    皇耳正在坡口大骂,心里极度生气给不管不顾,逆着败兵的潮流,单车直逼赵武所在的位置。

    一路之上,晋军看得出皇耳身份不简单,小兵兵下意识避让,贵族考虑自己的身份不够格没上去尝试俘虏,真给皇耳逼近到赵武身前二十米之内。

    赵武早就发现有郑国单车逼上来,心里盼着己方的谁谁谁能将之拦下。

    结果?特么什么情况啊!

    一个个好像眼睛瞎了那样,给逼近到二十米了???

    赵武能看到对方满脸怒气,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心想:“我是冲上去,还是赶紧跑啊?”

 第582章 那个男人要来了

    自从有记忆的那一刻起,无数人教导俺,说:遇到危险的第一时间应该躲避,凡事不要莽,学会苟才是真理。

    想来也是呐!

    曾经的赵氏太高调,落得了几乎满门皆灭的下场,独剩下俺这颗独苗。

    阿母讲了很多的话,好多俺已经忘记,记得最清楚的是:谁都不可靠,活着才能有未来。

    俺担负着振兴赵氏的重任,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宁愿被嘲笑与唾弃,打死也不会去做的。

    等哪天俺成了实力最强大的独一人,才是俺独领风骚的时刻!

    在那之前,便是有千般骂名加身,俺也绝对不会逞英雄的。

    阿母说得对,活着才有未来,能活到谁都无法威胁到的那一天,以往的骂名会被一一洗清。

    到时候,他们怎么骂俺,俺就那么料理他们的子孙。

    俺是赵武。

    俺喂自己一整袋盐!

    ……

    “活着……”赵武想退,真的非常想退,时间上却是来不及了!

    皇耳搭乘的战车直至逼近到赵武所在战车前方不足三米才堪堪停了下来。

    “足下为何不待我军布阵?”皇耳发出了灵魂质问。

    赵武看了一眼已经溃退的郑军,再将视线转到皇耳身上,脸上有着腼腆的笑容说道:“敢问足下可是皇耳?”

    这不是废话嘛!

    军队出营时已经亮出旗号,用得着再慎重其事地问一遍?

    赵武能说自己没好意思回答提问,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讲废话吗?

    皇耳又给问了一遍。

    赵武的回应是拿出一块玉,真诚地说道:“足下已被我军团团围住,请收下此玉,往我家作客。”

    一下子,皇耳脑子宕机了。

    这是什么骚操作啊!

    流程不该是赵武非常羞愧,下令让赵氏的军队撤回来吗?

    皇耳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真的被团团包围,有些戈都逼进到身前,只差一勾就能将脑袋和身体搬家。

    不是致师。

    纯粹就是来讲道理的。

    但凡有点贵族精神,能干出这事?

    这这这……,世间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还特么是晋国的“卿”呢!!!

    赵武不想这么做的。

    他觉得自己是被逼得没办法,不俘虏难道要放皇耳回去?

    如果皇耳真的回去,必然将今天的事情到处宣扬,很不利于赵氏人畜无害的名声。

    比较关键的是,赵武负责的侧翼不能丢,一旦丢了侧翼会让下军陷入危局。

    “我也是为了大局着想。”赵武这么安慰自己。

    下军那边已经在撤退,垫后的是解氏的部队。

    子囊一再犹豫,考虑到楚军的状态比较不妙,又想到楚君熊审马上要带着主力过来,权衡再权衡还是放弃了追击。

    下军已经撤退,赵氏的两个“师”根本不能留在战场。

    一场打了不到一个时辰的交战,仓促间爆发,又以晋军主动退出交战而暂时结束。

    中行吴回到己方营寨才算是真正松了口气,赶紧让家臣统计损失,看到赵武过来,说道:“一击败郑军、俘其‘将’耳,新军佐威武。”

    不看过程的话,赵武的确是干得非常漂亮。

    解朔也是出言赞赏。

    相比起连参战都不敢的祁奚,承担起了应有义务的赵武加分了。

    他们很清楚一点,不管这一场战事的发展怎么样,归国之后祁奚的处境绝对不会美妙。

    当然了,祁奚处境本来就不妙,差不多就是虱子多了无所谓而已。

    但凡祁奚能控制公族,也不会放弃挣扎,是吧?关键他办不到呀!

    中行吴说道:“来日闭营免战。”

    楚郑联军没有撤离“朝歌”就算中行吴的盘算没有成功,哪怕明知道后继还会有楚军增援上来,晋军办不到击溃当前的楚郑联军,应该做的是尽量保留实力,不是再继续拼命。

    晋君姬周回到营盘的第一时间夸奖了出战的中行吴、解朔和赵武,尤其着重表扬中行吴,并且表示再接再厉。

    “君上,今日之战难再重复。”中行吴没有翘尾巴,很直接的表示办不到击败十数万楚郑联军。

    晋军姬周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一脸意外地说道:“怎会如此?”

    没逼数,是吧?

    如果公族没拉胯,他们今天其实有更大的机会,结果祁奚掉链子,其余的公族全部避战。

    中行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不是无法继续打下去,再接着打损失的全是下军的部队。

    谁家士兵的命不是命,必须要死没关系,公族怎么不去死?

    中行吴面无表情地说道:“新军将避战,公族无一人参战,我等心有不服。”

    掀桌子啦!

    晋君姬周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非常精彩。

    刚刚走近的祁奚来了个华丽的转身,不吭不响疾迈脚步离去。

    中行吴讲这些并不是气愤使然,说的就是一个事实。

    晋国不是荀氏(中行氏)和解氏的晋国,是大家的晋国,没道理只让荀氏(中行氏)和解氏去牺牲。

    讲得更通透一些,国君和公族平时没少占其他家族的便宜,只光占便宜却在必要时刻不愿意牺牲?想什么呢!

    “寡人……”晋君姬周发现自己竟然没话来应对,讲了两个字嗓子就被堵住了,心里想道:“完了!祁奚必将失去卿位,公族也再无可能获得卿位,更没有‘将’愿意接纳公族纳赋。”

    真实情况是,晋国的公族极少进入某个“常务卿大夫”麾下纳赋,他们一般是跟着国君一块出征,充当啦啦队的角色。

    晋君姬周想过这个问题,认为就是公族太久没有参战才会越来越不中用,帮公族争取一个卿位就是要让他们重新参加战斗。

    他知道大多数的公族很拉胯,独独没有想到会出现临战退缩,努力付之东流带来了一种效应,历经这一次之后,公族的无能更会成为铁一般的事实,没有哪一个贵族会再将公族当回事,进而损害到了一国之君的威严。

    场面陷入安静,没有出现什么尴尬的氛围,有的是晋国贵族看国君少了忌惮和尊敬。

    孙林父急匆匆地赶来,脸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喜色,大声说道:“阴子携贵国中军、上军来也!”

    这一下,所有的人都是看向孙林父。

    他们有些纳闷,消息怎么会是孙林父来通知,不该是吕武派人联络晋君姬周的吗?

    孙林父又说道:“阴氏家宰彬距‘朝歌’不足五十里。”

    这样就说得通了。

    阴氏第一家臣过来,一定是带着很重要的信息吧?

    霎时,大家满心期待。

 第583章 谜之操作

    吕武这边是在得知楚郑联军进入卫国的第一时间出兵。

    国君有可能被堵住,收到消息马上出兵可以说很是“政治正确”,没有任何能够受到指摘的地方。

    如果明明知道国君有危险而无动于衷,作为元戎的吕武必然会落得一个“社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