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401章

春秋大领主-第401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武让军队追击了一小段距离,同样下令收兵。

    回到军营的楚君熊审看着遭到攻击的痕迹,心里本来就有气,看了更是觉得哪哪哪和谁谁谁都不顺眼。

    “何人鸣金!?”楚君熊审用单只能杀人的眼睛扫视一众楚国贵族。

    先一步回到营寨的子囊说道:“其人已自裁。”

    楚君熊审先是瞪大了眼睛,了解到是芈姓的人那么干,干完了还立刻自杀,品味出了一些什么。

    公族……,又或者说是王族?那么干的前提是看到楚君熊审陷入危险,鸣金之后还自杀,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楚君熊审表示会严厉处置私自鸣金的人所在家族,并且当即下令处死了那个人的一众家臣,心里想的则是以后找机会弥补那人的家族。

    这件事情很复杂。

    战场上只有楚君熊审有权决定要不要收兵,有人“代劳”是一件极其恶劣的事情,出现了令出多门的忌讳不提,还损害到了君主的权威。

    也就是楚君熊审觉得自己撑不了几年才轻拿轻放,换作身体无恙的阶段,信不信哪怕那人是出于好意,全族还是要被清算?

    薳罢遭到了楚君熊审的训斥,人却是心里不断暗乐。

    事实上,作为近臣根本不怕被君主痛骂,相反不被君主搭理才让他们感到害怕。

    子囊就对遭到训斥的薳罢感到了嫉妒。

    原因是子囊今天还是败了,没有遭到训斥,甚至楚君熊审没有任何表示,代表被暗中记在小本本,哪天楚君熊审开始算账,一定是被拉清单的大算特算。

    “郑人何在?”楚君熊审刚刚压下去的火气,又给‘蹭蹭蹭’地冒了起来。

    没有出战的薳启强答道:“远遁而去。”

    头铁的郑军偷袭了楚军的营寨,没有过多的深入,更像是一种泄愤的行为,打完立刻头也不回地跑了。

    楚君熊审有些咬牙切齿地说道:“寡人必不轻恕于郑!”

    喂喂喂!

    是楚军先背刺的好吧?

    然而,弱国和强国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尤其是跟楚国讲道理。

    子囊刚才已经初步统计伤亡,一脸难受地说道:“仅一日,我伤亡将士便有五万。”

    是个楚国人都清楚一点,想要精确参战伤亡人数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根本原因太过于现实,哪个封君带了多少军队参战,嘴巴里讲的数量跟实际带来的数量一不一致都不好说。

    好些封君嘴上说带了三千兵力,很可能只带来了两千,他们会谎报家族的伤亡数,一般是往多了来汇报。

    大家都是楚国人,封君之间是个什么尿性,谁还想忽悠住谁?

    比较现实的是,封君会很有默契地欺骗君主。

    楚君熊审听到仅是一天就出现五万伤亡,脸上表情直接凝固。

    这尼玛!

    楚国过来的军队也就二十多万,一天伤亡五万,敢情他们只能打得起一场坚持四五天的战争???

    当然了,伤跟亡是两回事,伤可以重复受伤,阵亡却只能有一次,懂行的将领只会计算存在多少有效战斗力。

    这就是明明一场战争,双方参战人数合起来也就一万,各自没有援军抵达,战后统计双方伤亡为什么会远超一万这个数字的原因。

    楚君熊审刚继位之初会被瞒骗。

    他已经成为首脑长达二十七年的时间,一些弯弯绕绕早就洞悉,选择看破不说破而已。

    子囊说道:“郑国两‘军’皆没,受俘者约有七百。”

    遭到背刺的郑军恨极了楚人,哪怕想投降也不会选择楚军,实在没办法才遭到楚军俘虏,也就出现两千两百多郑军士兵投降晋军,楚军只俘虏到七百多郑军士兵的事情。

    楚君熊审想了一下下,说道:“未闻郑人归降。”

    这一下,有资格参加会议的楚国贵族都给愣住。

    子囊反应最快,答道:“王上所言甚是。”

    那么,七百多个郑军俘虏怎么办?

    现在,郑军俘虏要祈祷有些楚国贵族足够贪婪,要不他们的最终下场不是武器弄死,一定是被挖坑给活埋了。

    不用“坑杀”这个词是有原因的。

    所谓的“坑杀”真不是挖个坑活埋,需要拆开来进行理解。先有“坑”,也就是瞒骗、欺骗、忽悠……等等糊弄人的假话,再干“杀”步骤。

    历史上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看字面意思会理解为挖坑将四十万赵军活埋了。

    正确的理解方式是:白起欺骗被俘的赵军说他们能活命,再驱赶到某个位置进行分批处决。

    因此“坑杀”的另一解读方式,指用来屠杀俘虏。

    楚国贵族稍微一愣也就算了,没人多说一些什么。

    楚君熊审又问道:“可有晋军俘虏?”

    但凡战争就会出现战俘,哪怕战争还在进行,总会有些胆怯者在战阵上投降,或是倒霉到一定份上被俘。

    子囊报出了一个“数十”的数字。

    楚国贵族以为晋军战俘会跟郑军战俘一个待遇,不少楚国有心劝一劝,没开口讲出来,老大先出声了。

    楚君熊审大概是觉得数量太少先皱眉,再说道:“优渥待之。”

    再怎么说,楚国和晋国同为当世霸主,交锋了那么多年,仇视或恨是应该的,不能缺了互相尊重。

    道理太过于简单,同等实力就该互相尊重,不然就是在看轻自己,也会让一些弱国不尊重霸主。

    蒍以邓抓住机会,说道:“郑国悖盟,王上可要当即讨之?”

    老大,咱们没抓住机会弄死晋国的下军和新军,给晋君姬周“剃光头”的事业也没有干成。

    今天打下来,晋国的中军和上军明显不好惹。

    要不,咱们还是稳一波,先去教训郑国找找自尊,回头再跟晋国拼了吧?

    蒍以邓的建议并不突兀。

    楚国十分强大,背刺郑国又怎么啦?

    郑军敢偷袭楚军的营寨就是不对!

    另外,郑国解除了跟楚国的盟友关系,一定会跑去抱住晋国的大腿。

    一旦郑国铁了心要抱住晋国大腿不松手?楚国的一帮小弟就有罪受啦!

    他们肯定要趁晋国没反应过来之前先解决郑国,无法将郑国打死,就打到郑国半身不遂。

    理由就摆在那里,楚君熊审有个台阶能够顺着下。

    “寡人不服!”楚君熊审想到今天被吕武逼到身前就来气。

    想到了什么似得,楚君熊审问道:“晋军伤亡几何?”

    子囊底气不是那么足地说道:“应是三万有余?”

    什么玩意?

    楚君熊审抓起案几上的酒爵甩了出去,大声说道:“寡人便在军阵之前!寡人所问,乃是晋中军、上军!”

    晋国下军是个什么成份,一定是搞了脏手段,将偃旗了的新军解散,再补充到下军去了。

    动动脑子,嘴巴別瓢。

    晋国的下军新整编再跟郑国两个“军”死拼,明显废了。

    楚国是当世霸主,身为令尹怎么能不要脸到拿郑军的战果,给自己脸上贴金!

    子囊重新组织语言,艰难地说道:“臣以为晋中军、上军,战死者当是三千余。”

    楚军这边的战死数量应该是在两万左右?会出现这么夸张的阵亡率,主要是楚军的中央军阵遭到反复的箭雨覆盖,光是楚国中军的阵亡就占了一万三以上。

    晋军那边?位于右翼战场的范氏伤亡比较大,占了阵亡士兵数量的两千左右。

    新编下军的话,战死的数量约有六千,不算轻伤的重伤士兵三百多。只有三百多是因为被抬了回去,没有抬回去只能在战场上等死。

    所以,只是打了一天,楚国和晋国合起来阵亡的士兵数量就达到将近三万,是吧?

    那可是三万名士兵,好多诸侯国全国的总人口连三万都没有,别说是三万的军队了!

    楚君熊审又是沉默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说道:“寡人绝不撤兵!”

    尼玛!

    竟然被箭雨两次覆盖,还被逼到了“王驾”前面。

    寡人不要面子的吗?

    这一茬,必须讨要回来啊!!!

 第594章 作为霸主的气度

    到了夜晚,战争被摁下来暂停键。

    吕武刚刚收到来自中行吴的伤亡统计,新编下军战死和失踪的人数达到七千余,轻伤没有进行计算,重伤员约有三百。

    战场上失踪其实也就等于死了,哪怕没死也很难再次出现,要么是逃跑了,不然就是被俘了,逃会一直逃亡下去,被俘则还能再赎回来。

    目前是春秋中叶,能上战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极少会出现逃亡的现象。

    当然,上面不要将楚国给计算进去。楚国很喜欢拉南蛮的壮丁,带着不情不愿心理来到战场的蛮人出现逃亡是很正常的事情。

    吕武看着年轻的中行吴,说道:“下军将辛苦。”

    新编下军拼掉郑国两个“军”对晋国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只不过晋君姬周和公族的一帮封主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中行吴很上道地强调,说道:“我仍可参战。”

    以为公族拼了一场就算完事了吗?那样想就属于太天真了!

    不提赎罪的事情,晋国在“朝歌”这边的兵力严重不足,哪有公族退出作战序列的好事。

    一样在场的晋君姬周心疼公族的损失,嘴唇抖了抖还是没有开口说什么。

    之前吕武、士匄、魏琦和士鲂已经明说,他们再一次进行了动员,阴氏、范氏和魏氏合起来还会有一个“军”的规模来支援。

    卿位家族不及损失地拿出了老本,其余的中小贵族也被号召来援,公族再逃避不但是不拿国家安危当回事,连带一样没将国君当一回事。

    吕武看向了魏琦,问道:“楚‘王卒’战力如何?”

    魏琦实话实说道:“善战,坚韧,不可小觑。”

    他们说的“王卒”就是楚君熊审的左右广,一直是作为楚国最高端的精锐部队。

    正聊着,外面有人通报,说是楚君熊审派人送来了酒肉。

    这是什么操作?

    两军白天打生打死,到了夜晚楚君熊审却是让人带酒肉到晋军这边?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以往的例子非常多,算是春秋时代很可爱的一种行为吧。

    楚君熊审派人送晋军酒肉有自己的用意,一来是表现出彬彬有礼的一面,再来就是明晃晃表示战事还有得打。

    送过来的酒肉不多,有晋君姬周的一份,再来就只有吕武沾光了,晋国的其余“卿”和贵族没那个待遇。

    酒肉里面会不会下毒?现在的手段没玩得那么花,至少在以往是没相关旧例的。

    晋君姬周安排了一下,命人带上酒肉去给楚君熊审和楚国令尹子囊回礼。

    这个回礼没其它什么意思,就只是简单的回礼而已。

    晋君姬周和吕武都没有去动楚君熊审送来的酒肉,小心无大错是一方面,再来就是没那兴致。

    比较令他们感到讶异的是,后一脚楚君熊审又让人送来了酒肉,点名就是送给中行吴这位小伙,并且赞赏中行吴没有丢了荀氏先祖的威名。

    两国相争,发现敌国的某个谁的能力非常不错,以异国之君的身份进行称赞,不是在玩什么离间计之类的谋划,是真心诚意觉得某某谁真的值得夸奖。

    受到楚君熊审夸赞的中行吴没有谦虚和矜持。

    这一刻,中行吴觉得自家的精锐没有白白损失,知道自己算是彻底坐稳卿位了。

    稳当到除非是发动家族私战,要不然国君和其余谁都难以撼动中行吴的卿位。

    来自楚君熊审的称赞会变成中行吴很漂亮的一份履历。

    得到来自敌国君主的夸奖是很大的荣耀,不知道多少人想有这种待遇而不得。

    晋君姬周可没有多想,为中行吴得到楚君熊审的夸赞,真心诚意感到高兴。

    这么一件事情发生,不管这一场战役晋国是输是赢,史书上至少不会太难看了。

    翌日。

    因为昨天打得太激烈的关系,两国君主趁着互送酒肉的机会,商定休战三天的时间。

    天微微亮时,两块免战牌各自高挂在双方辕门的显眼位置。

    说不打,那就是真的不会打,目前一国之君还不会玩出尔反尔的那一套。

    好像也不对?秦国就玩过商定不打,隔天出兵列阵逼营的勾当。

    后面的秦国玩得更花,什么手段脏就怎么玩,甚至都将楚王骗到自己的都城再软禁,威胁楚国要送上多少里的疆土才肯放回去。

    没有交战爆发,晋军和楚军并没有清闲下来。

    楚军正在重新布置自己的营寨,拔除掉位于湿地边上的营区,营寨往“朝歌”的方位前推了大约两里。

    他们还在大肆地伐木,好像是想在大河架设桥梁?

    晋军这边同样是在进行伐木,倒不是也要架设桥梁,主要是下军和新军由于情势太艰难没有伐木,军中造饭需要用到木头,趁着没有开战肯定是要进行积累的。

    两个阵营去伐木的辅兵在某个林子碰上,没有立即冲向对方干起来,恶语相向什么的更没有,先是在沉默着做各自的事情,随后进行各种搭话,一般是问对方的生活质量怎么样。

    懂得晋语或楚音才能沟通得过来,不然就是鸡同鸭讲了。

    楚人表示生活质量也就那样,平时接受封君的剥削,战时被拉出来到处跑,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好日子。

    晋人这边要区分是来自阴氏或者范氏。

    阴氏的人告诉楚人,他们非但没有遭到过分的剥削,还从封主那里得到多大的土地进行耕作。

    啥玩意?不是个贵族,能够有自己名下的土地???

    这特么骗人都不是这么骗的!

    范氏的人却很酸溜溜地告诉楚人,阴氏真的有那样的好事,平时耕作用心或其它方面表现良好,阴氏之主真的给属民分发了土地,并且表现优异每年还能“扛麻袋”呢。

    楚人震惊了。

    不是贵族,真的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吗?晋国的社会已经先进到那种地步啦!

    他们的理解有些错误,不是贵族当然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阴氏那边只是将某块土地承包给某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