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403章

春秋大领主-第403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君要恢复齐国霸业,专门跟晋国过不去很是能够理解,他们实际上也有那份底气再争一争老大的宝座。

    卫国在某段时间也豪横到不行,但是卫国从来没有称过霸,依赖于晋国的保护再跟晋国过不去,自身的实力或潜力不足以当老大,拉上宋国要跟晋国和楚国竞争咖位,算是很没有逼数的一种了。

    孙林父没有跟任何人提起去晋军营盘发生了什么事情,回到城中尽心尽力组织城池防御战。

    他内心里却是很清楚一点,卫国同时惹上晋国和楚国,注定在未来的数年乃至于十数年、数十年不会再好过,孙氏应该及早寻好下家了。

    展开攻城的楚军没有上多少种类的攻城器械,仅是拿出了数量足够的登城梯,攻势则是打得非常猛。

    话说,他们是不会打造攻城器械,还是想着解决掉城外的晋军,在攻打“朝歌”这座卫国都城?怎么就没事先打造攻城器械呢!

    楚国君臣的思维还是比较清晰的。

    他们认为没有击败晋军,或是迫使晋军撤兵,攻打“朝歌”会显得很傻。

    从军事角度上来看,楚国君臣的思维很合理。

    说不定他们会败给晋军,没有机会去攻打“朝歌”,费那个劲去打造攻城器械为哪般?

    谁又能想到卫君卫衎搞了那种调皮的骚操作,惹得晋军愤然撤离“朝歌”,又给出时间让楚军攻打“朝歌”呀!

    现在的攻城手段并不多,主要也是极少发生攻城战,来来去去不过是让士兵抬梯子冲锋,架在城墙段再攀附而上。

    当然,那是对大多数诸侯国来说,其中包括楚国和卫国。

    晋国和郑国在城池攻防战的理解和对攻城器械、守城设施的应用上,主动和被动领先了九成九的诸侯国。

    这一刻,心疼郑国一秒钟。

    吕武等几位“卿”抵近了观看楚军怎么攻打“朝歌”这座卫国都城。

    “携其忿而蚁附之,夫战之最也。”士匄对攻城战有不小的心理阴影。

    形容上面倒是很应景?楚军士兵没有多余的策略,冲上去拥挤在城墙下面,排着队来不断从登城梯进行攀爬,瞧着就像是一群蚂蚁那般。

    守城的卫军很忙,他们既要不断朝城墙下射箭或是丢石头,还要跟攀爬上城墙的楚军拼杀。

    倒“金汁”这种手段目前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油锅煮油再倾倒下去杀伤敌军则是在殷商时期已经有了。

    卫军并没有提前准备好油锅来煮油,他们进行的是一种常规的守城方式,单纯用士兵的拼搏来守卫城墙。

    孙林父没干亲自手刃楚军的事情,指挥到一半得知卫君卫衎召唤,以为是发生什么大事赶紧过去。

    卫君卫衎心很大,知道楚军会攻打城池还是又给睡了一觉。

    所以,孙林父再一次看到卫君卫衎时,一眼就辨认出自家这个国君才刚睡醒。

    “晋军何在?”卫君卫衎态度上很随意,又问道:“宋军何时渡河?”

    哎呦,我去!

    可算还知道询问盟友的动向。

    孙林父以为卫君卫衎总算开窍,说道:“君上或可往晋军营寨?”

    “寡人为何当去?”卫君卫衎有点炸毛,一下子脸上的睡意完全不见,很气愤地说道:“晋侯引楚大兵而来,败而退兵,错不在寡人!”

    难道因为卫君卫衎是这么想,才在抵达“朝歌”之后给晋君姬周甩脸色?

    妈了个咪呀!

    已经到了当下的危急关头,怎么还在计较楚军是为谁而来?

    孙林父非常认真地说道:“郑先攻我,引来楚大兵。晋侯归国而来‘朝歌’,得知郑攻我方停驻,非有晋侯在此,君上便与鄅公子一般矣。”

    鄅国是子爵,国家遭到莒国吞并,众多公子逃亡他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肯收留,很惨的啊!

    卫君卫衎执拗的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认定是晋国那些人引来了楚军,有点要跟孙林父吵起来的架势。

    “老夫无甚可说。”孙林父觉得自己也是昏了头,敌军已经在攻城,跟一个精神病争那些干嘛。

    卫君卫衎又将刚才的问题重复了一遍。

    “晋军往‘朝歌’西南二十里驻营,未有宋军消息。”孙林父碰上这样的国君,多少有些心灰意冷了。

    卫君卫衎只是“哦”了一声,不再搭理孙林父。

    所以,闲着无聊是不是,将指挥城池防御战的执政喊过来,不怕楚军杀进城?

    卫君卫衎还真就不怕。倒不是他对城池防御很有信心,纯粹是楚军杀进来又敢拿一国之君怎么样?

    至于说楚军进城烧杀抢掠什么的?卫君卫衎只要宫城没事就行,其余管不着,不想管,想睡觉。

    然而,楚国弄死的一国之君……不少的。

    城池攻防战的第一天,卫军在有惊无险中守住了城池。

    隔天,楚军和卫军在老套路中再次展开城池攻防战。

    随后,楚君熊审派人到晋军营寨,要求再增加停战的时间。

    来到晋军营寨的是楚国令尹子囊。

    见面时双方没有什么剑拔弩张,看上去甚至有那么点和乐融融。

    这个完全没毛病。

    战场上碰见了都不会刻意扑上去干掉。

    战场之下再有什么深仇大恨,装作很彬彬有礼才是常规操作。

    互相见礼之后,子囊义正言辞地说道:“卫于晋无礼,寡君深恨此类,以大兵伐之。”

    晋国和楚国都是当世霸主。

    然后,晋国遭到了卫国的侮辱,楚国帮晋国教训卫国,出发点是维持霸主的尊严,有毛病吗?

    这一套逻辑好像还真的没有毛病。

    哪一天楚国遭到自己某个小弟的侮辱,晋国又恰好在场,肯定也会抢着帮楚国出气。

    可以维持霸主尊严,还能给敌国难堪,夺笋的事业不干白不干。

    晋君姬周内心感到了极度的难堪,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吕武说道:“楚攻‘朝歌’,我可观之。你我竞技未分胜负,何不列阵再战?”

    那啥。

    你们打你们的。

    我们打我们的。

    各打各的,是不是?

    子囊想了想,说道:“不可超一‘军’之数。”

    不能拒绝啊!

    要不然回去一定会被很“莽”的楚君熊审多在小本本记上一条。

    楚国来的兵力多,互相约定控场之后,楚军拿出七分的力气来应对晋军,再用三分力气去应付卫国,没问题的吧?

    没办法,兵多将广就是能够这么豪气。

    子囊还想到了另外一层,心想:“同时跟晋国和卫国开打,能够更加显示出楚国的霸气呀!”

    双方约定完毕,子囊回去告诉楚君熊审好消息了。

    楚君熊审果然感到满意。

    一些楚国贵族则是觉得很不对劲,霸气是霸气了,要攻城又得跟晋军拼命,怎么想都有点傻。

    晋军和楚军恢复交战,卫国认为自己得救时,发现情况不是那么回事。

    看着晋军并没有干扰楚军攻打“朝歌”的意思,重新恢复交战的晋军和楚军将场地设在距离“朝歌”七八里远的位置。

    卫人还发现一点,晋军和楚军的交战烈度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双方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互相之间的出兵规模并没有超过四万,真正开打的也就数千人,稍微打一打很快就会各自收兵,隔天再继续小打小闹。

    那么持续了七天之后,新一天微微放亮的阶段,楚军营盘中出现了一些大家伙,它们被牛拉着缓缓出营。

    那是楚国仿造阴氏打造的攻城车和对楼。

    所谓的“对楼”也叫冲车,地盘有好几个对称轮,看着就像是一栋可以移动的高楼。

    彻夜待在城墙上的孙林父看到楚军那边的大型攻城器械,一下子就觉得什么都不好了。

    卫军之前已经守城守得很辛苦和惊险,事情出现新变化会糟的!

    作为卫国都城的“朝歌”并不是一座什么坚城,城墙最高九米,矮的一些城墙段七米。

    为什么会高矮不一?真以为城墙是影视作品里面看到的那样,看着都是“整整齐齐”和光鲜亮丽的吗?没那回事呀!

    楚军几天下来已经摸清楚“朝歌”的各城墙段强弱,排兵布阵对较弱的城墙段进行了针对。

    孙林父看到楚军将大型攻城器械集中到己方城墙较矮的区域,再看向依然保持小打小闹的晋军和楚国,仰天悲呼:“天丧予!天丧予!”

 第597章 能不能俘虏楚王啊

    卫国都城“朝歌”陷落啦!

    不,或许应该更精确一点来说,“朝歌”的很多城墙段被楚军所攻占,一个城门再冲城车的撞击下也倒了下去,大批的楚军正在源源不断进入“朝歌”城内。

    这个就有点那什么了,直接让交战状态的晋军和楚军停止拼杀。

    晋军往后退是得到吕武的命令。

    楚军没有追击也是得到楚君熊审的命令。

    他们现在共同的关注点在“朝歌”那边,一旦卫国都城陷落,战事可能会出现新的转变。

    比如说,卫国可能向楚国投降,之前是作为晋国的盟友,接下来则是会变成晋国的敌人。

    这种操作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

    哪个国家向谁投降,他们不出意外会成为战胜国的小弟,需要听从战胜国的命令干一些什么事。

    “无须忧虑,卫为我友,困扰多于为敌。”吕武承认自己就是在内涵意呆利。

    晋国有好些盟友都是那个鸟样,跟他们结盟能收到保护费,狗屁倒炉的事情也多到可怕。

    西方二战时期才出现的段子,早在公元前就发生在晋国身上。

    什么段子?也就是晋国只出动几个“师”就能灭掉某国,与之结盟却需要用至少一个“军”的兵力去保护,同时那个小弟还一直给晋国找麻烦。

    另外一个区别的是德三收不到意呆利的保护费,相反要不断支持资源,甚至出兵帮忙找场子。这不是找了个小弟,是找了个服务不起的大爷。

    晋君姬周脸色非常差劲。

    是他建议挪动营盘,并且后续答应与楚军停战,才让楚军杀进卫国“朝歌”这座都城。

    随行的史官肯定会进行记录,后人怎么进行评价将非常不好说。

    最为重要的是,卫国一旦倒向楚国会让晋国失去一位盟友,打击到晋君姬周的政治声望。

    或许会有人不理解?比如明知道存在风险,为什么还要眼睁睁看着“朝歌”陷落。

    老大在帮小弟保家卫国,然后小弟外出回来没有任何表示。这个已经不是生气不生气的问题,是权威遭到了蔑视。

    如果那样老大还不做点什么,其他小弟会不会有样学样,老大到底还是不是老大!

    所以是晋君姬周在自己扑上去殴打卫国和撤下去让楚军上,选择了一个损失最小的方案。

    “阴卿。”晋君姬周阴着一张脸,问道:“何时与楚军决战?”

    卫国都城很可能会陷落,晋国正在面临情势恶化,不进行扭转极可能情势恶化到遏止不了。

    之前吕武对晋君姬周打包票,说是一定能够击败楚国。

    现在晋君姬周就等着吕武挽尊成功,再操作一番来捡回丢掉的政治声望,甚至能让声望更加鼎盛。

    吕武就实说道:“我军兵寡,楚军兵广。如君上允我俘虏楚君,胜之易也。若不允,需待援军远来,以堂堂正正之势击败楚军。”

    晋君姬周陷入了沉默。

    楚国那位国君很莽,仗着一国之君的身份,每一次都喜欢亲临阵前。

    很早之前要是郤至胆子大一些,不说百分百能俘虏楚君熊审,百分之九十九的机率绝对有!

    可能是郤至的“五进五退”给了楚君熊审更多的自信?楚君熊审除了和吴国对战之外,跟哪个国家开战总是搞亲临阵前的操作。

    晋君姬周倒是相信吕武有俘虏楚君熊审的能力,感觉到极大的诱惑,同时有更多的顾忌。

    君权不可冒犯哦!

    有了上述那条,各国的一国之君安全感很充足,并且感受到当一国之君的快乐。

    今天晋君姬周可以允许吕武去俘虏一个一国之君,禁忌就算是被打破,哪天某国的君臣也能有样学样。

    有句话叫“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换句话说,国君又何必为难国君,是吧?

    晋君姬周说道:“我难以攻至郢,未能使楚人屈服,俘其君不妥。”

    是哦。

    晋国无法灭亡楚国,打归打,应该遵守的规矩是不能破坏的。

    最应该守护规则的国家就是晋国和楚国,他们争的是当老大,不是要玩“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那一套。

    换句话说,他们在这一场战役将楚君熊审俘虏了又怎么样,无非就是让楚国丢脸,再逼楚国发疯罢了。

    这个就是吕武为什么保持克制的原因之一。

    真没必要玩得那么大,是吧?

    吕武要是俘虏楚君熊审会让楚军投降,然后呢?阴氏就要变成臭大街,不但要被楚国恨死,晋国的某一类人也会跟吕武没完。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老实说,吕武都想着要瓜分晋国,怎么可能为了晋国去做那种牺牲。

    楚军先是不断涌入“朝歌”,后面又如潮水一般地退了出来。

    什么情况?

    其实就是刚出宫城的孙林父得知城墙和城门失守,号召城内的贵族和“国人”跟楚军拼啦。

    别说,有孙氏带头拼命,再加上入城的楚军士兵没多大一会干了很多不是人干的事,“朝歌”城内的卫人彻底炸了。

    卫人舍生忘死的抵抗,孙林父超常发挥,合力将楚军赶出了城池。

    在宫城的卫君卫衎得知楚军杀进成又被赶出去,压根就没有对外做出什么反应。

    而晋军和楚军这一边,临时的中场休息过后,双方再次摆开阵势。

    这几天晋国是中军、上军和新编下军轮番上阵,打得那个叫规规矩矩,给予后世演示什么叫春秋时代的“君子战争”。

    楚君熊审对于攻进“朝歌”又被赶出来无比恼火,看到晋国那边是中军上阵,并且吕武的旌旗出现在战场,招呼来子囊决定亲率大军跟吕武做一场。

    人在营盘的晋君姬周看到楚“王旗”不断往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