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460章

春秋大领主-第460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孔深呼吸一口气,提议道:“如不然,我败公子格?”

    子产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细细考虑了一番,颔首道:“可也!”

    就这般,郑国没有通知在“虎牢”驻扎的晋军赶紧过来,去到“虎牢”的郑国使者信誓旦旦这一次不用老大上,他们自己就能把公子格率领的楚军击败。

    郑军和楚军在的战场并不在“湛阪”,他们将战场选在了一个叫“不羡”的诸侯国境内。

    这个不羡是中原腹地的一个小型诸侯国,相传该国的国君是少昊的后裔,国姓是嬴姓。

    这可是嬴姓啊!最为古老的姓之一。

    除了嬴姓之外,还有姜、姬、妫、姒、姞、姚、妘七姓,被称为上古八姓。

    看看这些姓的相似点,会发现的确非常古老,带着母系社会的特征。

    吕武并没有研究过古老的姓,要不然就要想一想秦国的那个嬴姓是个怎么回事了。

    然而,秦国嬴姓其实跟上古八姓不是一回事。

    另外一点,秦国重来没说过“恶来”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乱认祖宗可不行。他们有证可考的祖先是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之一。

    秦国帮周天子牧马倒是真的,起源在秦非子。因此也就有了一个说法,秦国其实是秦姓。

    在某天,人在“虎牢”的吕武得到了来自子产的汇报,讲的是郑军在湛水之边,一个叫“棫林”的地区击败楚军,并且还俘虏了楚军主帅公子格。

    这个消息怎么说呢?要说意外吧,楚军来的是杂牌军,主帅是名不经传的公子格;郑军这边则是子产为主将、子孔为副手,去的是郑国的百战之兵。

    郑军其实挺能打的,不幸的是他们总是碰上更能打的晋军,几次跟楚国交锋也是一些强力的封君。

    这一次郑国三个“军”跟公子格临时拼凑起来的三万多乌合之众打,赢了才是理所当然,输了郑国其实也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毕竟,一国的精锐之师去跟临时拼凑的杂牌打,还能输的话,郑国就真的是太弱了。

    郑军战胜楚军了?尽管是打一个名不经传的公子格,知道消息的士匄还是心情很不美丽。

    搞什么嘛!

    俺一直想抓住郑国的把柄,以为这一次郑国会认怂撤兵,或是赶紧喊老大上去增援。

    没想到哇,真的没想到,郑军先表态要跟楚军拼了,后面还真取得了很漂亮的胜利?

    子产这次赢得非常漂亮,近乎于全歼北上的三万楚军,己方伤亡不超过三千,并且俘虏了公子格,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史诗一般的大胜。

    郑国这一赢,作为郑军主帅的子产还没有怎么着,副手子孔开始各种上蹿下跳。

    子孔的想法很简单,他们打楚军能像爸爸教训儿子,自个儿好像变得无比强大,是不是不用再对另外一个霸主那么卑躬屈膝呢?

    策划并作为执行者来指挥这一场战役的子产,心里则是无比惊讶变法带来的成效。

    在子产的变法中,维护公族的利益,压制非公族贵族的特权,给予泥泞阶层开放有限的上进通道。

    得到机会的泥泞阶层,他们在这一次跟楚军交战时,远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卖命,爆发出来的进取热情大到吓人。

    有一点则是子产没搞明白。

    郑国的变法对非公族的那一帮贵族非常不利,他们却是在跟楚军交战中异常卖力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这个是搞什么?他们要向包括子产在内的郑国公族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一种恐吓,又或者是什么呢?

    侯晋等贵族才不会告诉子产,他们五大氏族那么卖命是做给晋国看的。

    总之,郑军与楚军的交战结果已经出现,得胜的郑军哪怕是子产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飘飘然状态的郑军觉得自己站起来啦!

    他们投入更大的热情去洗劫“方城”之外楚国的地皮,甚至还误入蔡国进行了劫掠。

    乱抢东西这种事情在郑军身上已经不止发生一次,他们以前也就抢一抢宋国,现在也敢在楚国这边玩“太岁头上动土”了。

    吕武再一次收到的消息不是来自郑国那边,是回到“郢都”的楚君熊招派人来进行抗议。

    郑军大肆劫掠楚国和蔡国,其中的倒霉蛋许国没人在乎,楚国将那些事情算在了晋国头上。

    楚君熊招发出疑问,是他们上次在“许①”的相处不愉快吗?晋国怎么能放纵郑国干那种不是人干的事情。

    “郑非人哉?我之正道,非此也。”士匄一脸的正义,又说道:“如今楚问罪,我或可旁观?”

    话说,这小伙子要收拾郑国都到了魔怔的程度啦???

    …………………………………………

    对了,起点有个订阅五折什么的,大家留意下。

 第685章 一不小心“天下归心”啦

    吕武似笑非笑地看着士匄,看得士匄慢慢变得很不好意思。

    范氏要针对郑国在晋国的众“卿”之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再则士匄从来都没有掩饰对郑国的意图。

    晋国的“卿”针对某一个国家,用同为“卿”一员的说法:那个国家简直是祖上烧高香了,能得到晋国“卿”的针对。

    也就是说,他们非但不同情那个国家,还觉得自己有那样的实力和权力。

    这个纯粹就是屁股决定了思维,制止是不可能制止的,没推波助澜就算是有良心了。

    “我使郑,郑有难我不往,国家气度不再。”吕武有想过放纵范氏,仔细再一想认为不能坐视郑国倒霉。

    曾经是霸主的郑国能沦落到现在这般境地,起先并不是因为失去信誉,是几代郑国君臣自己作的。

    后来郑国变得那么惨,则就是因为不被他国所信任了。

    一个失去信誉度的国家,哪怕再强大也无法独霸多久,甚至会因为跌落神坛而被各种墙倒众人推。

    国与国的交往要看实际利益没有错,获取利益的手段却不能太漂亮国,是吧?

    其余的“卿”没有吭声,看脸色在态度上跟吕武一致。

    他们并不是惧怕吕武而选择无条件站队,更不是为了针对范氏,思考的立场是从国家角度出发。

    士匄说道:“郑实待我不诚。”

    这个也不是死鸭子嘴硬,想要抱住晋国大腿的郑国在很多事情上确实有小动作,以至于在态度上很难让人看出真诚。

    不过,国家与国家的交往难道不是那样吗?真的无条件服从,愿意损害自己的利益而服务老大,该是多么的袋鼠国品德呀。

    漂亮国就那么一个,袋鼠国却是常有。

    一般是作为小弟被老大逼得没有选择,又或者是自己脑子被门夹了,乃至于是妄自称大,总的来说不是智商不足,就是脑子真的坏了呗。

    郑国有自己的心思再正常不过了。他们要是真的为了晋国而不顾一切,历代郑国君臣会从坟墓里爬起来掐死当代的这一帮郑国君臣。

    吕武还是很喜欢士匄足够执着,话题却不能再继续下去,说道:“楚再败,败于郑。我或需长驱直入。”

    怎么都要给楚国一点反应的时间的吧?

    现在的季节到了秋季,各个诸侯国会稍微消停一下,先给完成秋收再说。

    吕武已经接到来自本国贵族的意见,他们询问大军会不会南下,不南下想回去封地主持秋收。

    楚人也需要吃饭,他们近几年的用兵远比晋国频繁,消耗方面比晋国大多了。

    所以,等楚国再一次进行动员,肯定是秋收之后。

    也许,只是也许,楚国今年不会出兵北上了?

    毕竟,楚国对吴国的战争在关键阶段,他们要是放弃对吴国的清剿,来自第三次“芜湖之战”的红利就将收获不到,肯定是要接着对吴国用兵,哪怕不一下子将吴国打死,怎么都要将吴国极尽地削弱。

    晋国这一次南下的用意就是拯救吴国一次,免得楚国彻底将吴国打死,使得晋国失去了一个不断给楚国捣乱的列国。

    士匄对吕武的决策本身没意见,心里则是很不爽郑国真会钻空子。

    他们已经在“虎牢”驻扎了两个月之久,得到邀请的各个列国先后前来会合。

    这一次,晋国召唤了卫、曹、纪、谭、鲁、杞、齐、滕、莱、薛、莒、邾、小邾,郑与宋肯定也是联军的一份子,又给缺失了秦。

    吕武没有完全控制秦国之前,没有可能让秦国出现在会盟的名单上。

    他作为晋国的元戎,当然有资格来决定会盟名单有谁没谁,哪怕是有人心里疑惑或有意见,该憋着还是要憋着。

    十六国联军比上一次少了,来的联军数量却是比上一次多得多。

    像是纪、谭、杞、滕、莱、薛、邾、小邾这些不入流的小国,他们砸锅卖铁也要组织起码两个“旅(合40战车、1000士兵)”,有能力就带来一个“师(100战车、2500士兵)”。

    对于小型诸侯国来说,能出动一个“师”基本上就到了极限,要是这个“师”折损在战场上,他们国中就几乎要人人戴孝,连带国家财政也会破产,国门对有敌意的国家敞开。

    来了一个“军(500战车、12500士兵)”的列国有卫国、鲁国、齐国。

    曹国极限动员了四个“师”来帮老大站台。

    本身就在南方的郑国已经动员了三个“军”,宋国则是集结起了两个“军”来作为野战力量。

    宋国除了组建野战部队之外,他们在跟楚国比邻的城邑也进行动员,怕的就是楚国拿宋国开刀。

    所以,不将晋军包括在内,十五国联军兵力就将近十二万。

    从这里也能看出晋国为什么那么在意霸权,每年能够收到来自各个小弟的“会费”不说,一帮小弟凑出来的兵力也能有个数万,不看质量看数量还是挺能吓唬人的。

    晋国从来不指望自己那些小弟的战斗力,哪怕是使用也是让他们去跟楚国带到中原战场的蛮人玩耍,晋军则是对上楚国的精锐。

    这个当然不是晋国君臣厚道,他们其实是怕小弟败得太惨影响士气,乃至于是被小弟的败兵裹挟着稀里糊涂给败了。

    吕武的命令下达,联军动弹了起来。

    一个命令就能让二十多万人像是被拧了发条那样,要说吕武不感到骄傲是假的。

    “阴子。”晏婴徒步来到吕武战车边上,小跑跟着的同时,大声说道:“齐正卿婴拜会。”

    一国执政用这样的方式来拜会,谦虚而又卑微了呀!

    吕武感受到了来自道德绑架的恶意,皱眉看了一眼裙摆满是尘土和草屑的晏婴,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让驭手将战车靠边停下。

    “婴拜见阴子!”晏婴再次行礼,努力将气给平顺下来,不敢用气喘吁吁的姿态说话。他直起腰来,又给拜了下去,唉声说道:“齐知错,并无对纪、谭有不轨之心。”

    现在纪国和谭国不但是晋国罩的,他们还是在吕武的主张下复国成功,邦交权却是交给了荀氏和赵氏。

    吕武下了车,不解地说道:“因何如此?”

    晏婴满是哀色,说道:“晋上军将、上军佐或对齐有所误会,非齐占纪、谭之田,乃田实归齐所有。”

    什么玩意?

    占田这种小事,是该找晋国元戎絮叨的吗???

    另外,负责纪国邦交的是中行吴,谭国的负责人是赵武,找他们去啊!

    齐国现在挺难的。他们从一流强国跌落成为一个堪堪二流的国家,要是一直那么弱倒也没有什么,不会出现“失势凤凰不如鸡”的境况了。

    跟齐国邻居的莒国,曾经被齐国灭国的莱国,他们不知道是得到谁的授意,还是自个儿搭伙,近来一直在针对齐国,搞得内乱不净的齐国浑身难受。

    阴氏放弃对齐国的邦交权,导致齐国想要跟霸主国沟通很困难,没有来自晋国的施压又无法让莒国和莱国消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了。

    “寡君仰慕阴子,诚想谒见。”晏婴一脸的哀求。

    吕武很直接地摇头,说道:“我乃臣,齐侯乃君,何有‘谒见’之礼。”

    晏婴小心翼翼地说道:“阴子与楚君会盟于‘许①’,天下何人不知阴子地位超然。”

    啊?

    也就是说,天下人已经拿吕武当一国之君看啦???

    这个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莒国和莱国的邦交权是阴氏在负责。

    齐国尽管被吕武折腾得无比凄惨,他们思前再想后,憋屈地发现齐国想要脱离困境还是需要吕武来处理。每每想到这个事实,搞得他们的心脏都要停止跳动,脑门也是一再充血。

    吕武看着一再通过的大军,声音很轻地说道:“大军将驻于‘叶’,届时再寻机一会,如何?”

    声音不再大小,要看是谁出声。

    晏婴用最努力的姿态,想要将吕武的每一个字听清楚,再细细地品味有什么暗示。

    那个“叶”在楚国的“方城”边上,它原本是楚国贵族的产业,现在被郑军控制。

    而“叶”的旁边就是许国现在的栖息地,等于许人也在郑军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

    晏婴露出了欢喜的表情,一再请求吕武要记得这么一件事情,他们会用最大的诚意来对待。

    齐国现在当然很惨,要说惨到再也爬不起来却是未必。他们的纺织业和制盐业并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多少有点底子只要努力努力还是能够恢复原本产量的六成。

    以前齐国的军事实力不是最强,怎么都有军事实力来威慑周边列国,进而又保证自己国家的商品在运输途中的安全。

    现在?有齐国的贵族掏出存货外出贩售,一些商队竟然遭到了成群结队的匪盗袭击。这个在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啊!

    那些匪盗怎么来的?遭遇袭击的齐人眼睛没瞎,有点军事常识能看出根本是某贵族伪装的。

    齐国现在只求吕武重新接手邦交。

    一旦吕武愿意继续负责跟齐国的邦交,等于齐国就能有一块“招牌”能举起来,表示他们是归晋国阴氏罩的。

    所以,该怎么说呢?

    吕武的战车重新归入队列,目光却是会时不时扫向齐军的位置,心想:“是吕光的主意,还是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