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481章

春秋大领主-第481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眛一脸殷切地说道:“外臣恳请伯国复使巫臣赴吴。”

    吕武张了张嘴一字没说,脸上露出了哀伤的表情。

    申公巫臣已经在去年病逝,还怎么去吴国?

    这位为了女人跟楚王动手的情种一去,身怀绝技的夏姬紧随其后也没了。

    诸夏少了两个痴男怨女,尤其是夏姬没有留下自己的绝技,着实是可惜了呀。

    余眛得知申公巫臣已经病逝,猛地就嚎哭出声,看着还不是装模作样,一边哽咽一边说道:“如此,我定善待于庸。”

    这个“庸”的全称叫屈狐庸,是申公巫臣的儿子,至于是不是夏姬的骨肉,没人特别去了解过。

    在申公巫臣被召回晋国时,将屈狐庸留在了吴国。

    当时的吴君诸樊给了屈狐庸一个“行人”的官职。

    什么是“行人”呢?不是马路上的行人,是吴国那边负责外交的一个职位。

    申公巫臣病逝后,家里有派人去吴国通知屈狐庸,然而屈狐庸并没有归国,是父亲和母亲先后撒手人寰都没有回去,反而是跑去了越国当使者。

    由于屈狐庸在晋国这边并没有爵位,再来是他向几个兄弟明确表示要留在吴国发展,等于他经历作为一个楚人跑到晋国为臣,又辞别晋国并放弃家业,落户吴国的举动。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屈狐庸为吴国和越国的邦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吴国能持续跟楚国掰腕子非常重要的一环。

    吕武没可能去关注屈狐庸这么一个人,对于余眛表态会照顾好屈狐庸,则是需要进行感谢。

    没办法的事情,身居高位之后一些莫名其妙的人际关系就会加身,跟自己没半点直接关联的人,有了需要就必须得会演。

    对于吴国再次请求晋国接纳?吕武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表态。

    事实上,晋人已经明白吴人的套路,只有在吴国弱小的时候才会服顺,一旦吴国觉得自己行了就会各种跳脱,并且两国在进行交流时,吴国的表现着实很难获得他国的友谊。

    怎么说?除了吴人惯于慕强鄙弱之外,作为个体跳脱是自己的自由,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再天马行空乱搞就很难关系正常化了。

    晋军没有驻营,也就等于根本没打算留在“商丘”接受宋国君臣的款待。

    “阴子与晋诸‘卿’已远离?”华元听到这个消息懵了。

    一个招呼都没有打就走掉,晋国这是对宋国的意见不小呀!

    向戌说道:“如今楚已衰弱,我不惧楚来犯,便是晋与我不善,盟约仍在。”

    “谬矣!”华元看上去挺着急,恼怒向戌乱下定论,控制不住大声说道:“你不见秦、齐、卫之下场?”

    秦国不用说,晋国怎么对待都没有毛病。

    齐国和卫国不一样是跟晋国有盟约,乱搞之后看到晋国因为盟约而去另眼相待了吗?

    所以,该是蠢到什么程度才觉得有盟约就会让宋国变得安全?

    说到卫国就让向戌不爽了。

    宋国和卫国的关系一直挺好,原先是为了共同压制郑国,后来渐渐产生了真感情。

    中原霸主受不了卫国先君卫衎,宋国很是有心无力。

    上一次曹国站在鲁国那边一起对付卫国,向戌就建议宋国介入,哪怕不出兵帮忙,外交斡旋总是可以的吧?结果遭到了华元的强力反对。

    宋国的君臣知道晋国已经彻底受不了卫国,问题是晋国接纳孙氏显得挺不地道,再来是卫衎已经遭到驱逐,换个国君就该翻篇了呀。

    华元太过于惧怕晋国,不顾与卫国的老交情,包括向戌在内的一帮宋人觉得害怕晋国没毛病,卫国受难没有任何表示就显得太冷酷无情,会导致再也没有国家愿意跟宋国交心。

    开始了,又开始了,右师和左师争吵,到了不顾公众场合不合适的地步。

    虞显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看过去发现是华元,向前两步行礼等候吩咐。

    “你为正使,携重礼往‘新田’拜见阴子。”华元说得很慎重。

    这个虞显是谁?他是阴氏的第一任家宰呀!后面辞去阴氏家宰的职位,回到宋国老家继承家业。

    有那么一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在虞显身上还挺合适的。

    吕武在晋国身份越来越高,阴氏也发展成了一个巨无霸家族,不管虞显作为阴氏家宰起到了什么作用还是会粘上一点光环。

    宋国这边看在虞显曾经是阴氏家宰的份上,不免也会猜测虞显跟吕武的交情怎么样,其结果就是让虞氏在宋国崛起,虞显本人也受到了重用。

    “谨记一言,如阴子有所差遣,我莫敢不从。”华元说得光明正大。

    那个“我”指的是宋国。

    再是保守派的宋人也没觉得华元那么讲有什么毛病,原因当然是晋君姬彪年纪尚小,主持晋国军政事务的人是吕武这位元戎。

    最重要的是什么?恰恰因为晋君姬彪年纪小,晋国在吕武的操持下将要彻底打败楚国,所有的功劳也就落在了吕武的头上。

    对于一个有能力又够狠的人,尤其这个人控制着“东方世界”当前最为强大的国家,再怎么礼遇都是应该的。

    虞氏恰好有一批货物要运往晋国,虞显讲出来,包括华元与向戌,以及其余宋人,没有一个人觉得算什么事。

    与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

    为什么现在干外交是个肥差?在强国干外交工作除了能收到厚礼,出使期间带上自家的货物一路走一路推销或贩售;在弱国干外交工作除了收获人脉之外,一样是能一边做买卖。

    哪怕是再有敌意的诸侯,他们本着基本规则都不会对使节团怎么样,为了保住脸面甚至会下令沿途的各个家族进行保护。

    所以,干外交不是个肥差又是什么?

    虞显先回去封地,不慌不忙地巡视了一圈,带上三百车的货物塞进使节团,启程前往晋国了。

    那都是一些什么?其中的两百车,装载的是属于阴氏的资产,大多是一些玳瑁、珍珠、鹿茸以及南方特殊皮草。

    为什么虞氏这边会有阴氏的资产?多大点事呀!

    根由在于“鄢陵之战”后,吕武请虞氏帮忙处理从楚军那边获得的大批粮食,双方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关系,慢慢虞氏变成了阴氏在南方的“买办”了。

    像是玳瑁和珍珠,其中玳瑁就是楚国那边的特产,珍珠在齐国那边也有出产,但是齐国珍珠的价格比吴国和楚国要贵。

    而鹿茸纯粹就是吕武效仿管仲旧事,阴氏本身需要的同时,能起到打击楚国经济的效果。

    现在这么一个年头,国战就国战呗,不能妨碍各个家族私下的买卖,一边开打一边做生意才是主流,并且不存在任何的禁售名单。

    虞显花了近三个月才抵达“虎牢”,短暂停留歇息时,听到了一些见闻。

    “晋复内乱?”虞显怎么一点都不觉得惊讶呢?

    是的,晋国内部又出现幺蛾子了!

 第709章 乱成一锅粥啦

    在吕武一阵猛如虎地操作之下,晋国先后干趟了秦国、齐国和卫国,对不对?

    以后马炮的角度来评价,秦国和齐国先后躺下对晋国很重要,能够使晋国失去西边和东面的威胁,抽出更多的精力和硬实力来跟楚国进行对抗。

    卫国则纯粹就是跳得太欢,早期不断挑战晋国的底线,后来干出卷袖子下场蹦迪的操作。

    所以并不是因为卫国的实力强大到能威胁晋国,有那么一个精神病国主招惹到晋国的打击算是一种求仁得仁。

    在中原地区跳得最欢的几个诸侯先后躺下,晋国也如列国所预料的那般立刻与楚国进入高烈度的对抗。

    先出招的是楚国,他们得知晋悼公姬周只是带着下军和新军去了东面,来了个半路堵截,致使在卫国地界的“沫之战”爆发了。

    那一次楚军再次饮马大河,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成功俘获晋悼公姬周,并且在“沫之战”给战败了,还给了晋国收拾卫国的绝佳机会。

    “邲之战”、“鄢陵之战”、“沫之战”和“郜之战”都算是中原以晋国为首集团与南方楚国为首集团争霸过程中的几次转折点,影响最大的却是发生在“郜”的那一战。

    晋军取得了“郜之战”的胜利,挥军继续南下,仅是饮马大江其实也就那样,偏偏晋军在楚国都城“郢”城下进行了阅兵。

    那可是以进犯姿态跑去楚国都城阅兵,别说楚国还一点拿晋军怎么样都没办法的表现,无不说明在“郜”这一战已经让楚国流血太多,短时间内无力继续再跟晋国争雄了。

    晋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不是说她作为一个军果主义国家,需要了解到晋国属于第一个不以公族为主要政治力量的诸侯国,另一个无比奇葩的地方在于每每没有了外敌必生内乱!

    “范氏与赵氏相争?”虞显有点懵了。

    天下间谁不知道范氏是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关于这点哪怕吕武为元戎,阴氏的城邑数量一天不超过范氏,范氏就还会是人们眼中那个晋国最强大的家族。

    赵氏是个什么情况?以前的赵氏当然是晋国当之无愧的最强家族,然后被晋景公设计给灭了一次,重新复立后的赵氏之主赵武从母亲赵庄姬处获得了庞大的遗产,要说恢复赵氏鼎盛时期则是没有。

    如果说以前的赵氏风光无限,轮到赵武成为赵氏大宗之主后,赵氏无论在晋国还是各个诸侯国,存在感真的没有多强。

    人们的印象中,赵武不但低调,好像因为幼年不幸的经历有点胆小,哪来的胆子跟当前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范氏掰腕子?

    目前“虎牢”又变成了南方跟北方的贸易要道了。原因?晋国很强大,元戎吕武进行了表态,再有范氏的威胁明摆着,不想惹麻烦的列国贵族敢不走这条道路吗?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真能体现在各方各面,包括引导大局上的经济链。

    也就是现在用的不是纸钞,要不然信不信晋国高层就此过上印钱来抢劫全世界的幸福生活?

    范氏当然也进行了自我反省,他们将收取的税下调,幅度方面也就那样,算是一种很勉强的自我挽尊,实际上被人暗地里骂得更狠。

    虞显多方打听才知道范氏与赵氏的交恶是因为“温”地的归属,一下子心里有点谱了。

    这里面阴氏有戏份。

    吕武答应士匄会从中周旋,后面得知范氏想用“铎辰”换“温”,一阵无语之后表示这中间人着实没法当。

    那个“铎辰”在晋国的东部,晋国在公元前593年才灭掉当地的赤狄,确认了包括“铎辰”在内的一大片地盘归于晋国。

    晋国获得哪块地盘的时间长短会决定当地的开发程度,更多的是取决于获得封邑的家族有没有尽心尽力去进行开发。

    很显然的事情,范氏有多个成熟的产粮地,注定会对后面获得的“铎辰”重视程度只是一般般,也就导致“铎辰”的开发度真心不怎么样。

    “阴子可有言语?”虞显就想知道这事。

    可能是来自郑国的商贾很不快乐地说道:“晋元戎并未有所举动。”

    楚国衰弱之后,郑国还是很希望晋国越乱越好的。

    范氏和赵氏出现问题只是晋国内乱的其一。

    爆发矛盾的还包括魏氏与解氏,公族内部的多个封主爆发乱战,另外就是智氏跟韩氏打起来了。

    一圈看下来,阴氏看似没有被直接卷进去,然而解氏、智氏出了问题,明显阴氏下场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智盈才几岁啊?满打满算也就十岁。

    这一次是智氏主动对韩氏发难,给的名义是韩氏刺杀智瑩,并且摆出谁的劝都不听,出兵韩氏封地就是干。

    十岁的孩子这么莽,尤其是当前的智氏比韩氏弱小,直接导致的是让人们相信智瑩死于韩氏的刺杀。

    韩起一开始也懵了,一方面家族内部进行征召,另一方面召集主要的家族成员,就想问问到底是不是韩氏的某个谁干的。

    韩氏内部当然没有人承认刺杀智瑩,要命的是没人能百分百肯定刺杀智瑩与韩氏无关,比如刺客使用的弓极可能是出自韩氏。

    因为无法洗清嫌疑的关系,韩起只能硬着头皮跟智氏私军交战,再派出韩无忌找吕武沟通。

    虞显正在感概霸主不愧是霸主,一乱就那么彻底,听到旁边的人交谈,侧耳倾听得知原本在开打的韩氏和智氏已经联合起来干魏氏,张大嘴巴有点失去思考能力。

    会玩,不愧是霸主国,真的太会玩了!

    上一刻还是生死仇敌,下一刻联合起来调转矛头,一开始是在演戏,还是魏氏太招人恨?

    吕武发誓,里面并没有自己的手笔。

    过程是中行吴介入,他跟韩起和智盈讲了什么只有少数人知道,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韩氏和智氏掉头去干魏氏。

    “如此说来,操戈相攻仅是魏氏与韩氏、智氏?”虞显琢磨了一下下,霸主国看着挺乱,好像远没有传闻中那么乱。

    至少真正开战的家族也就魏氏对上韩氏、智氏,以及公族一帮脑子抽了的封主,其余家族停留在打嘴炮阶段。

    虞显非常不明白地想道:“阴子为何坐视?”

    这个大概是也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满心思猜测吕武到底想搞什么。

    他们这支来自宋国的使节团途经“虎牢”继续向北,路过“温”的时候看到了对峙状态的范氏私军和赵氏私军。

    仅是从数量来看,范氏的私军数量约是赵氏私军的三倍,一看就能看出两个家族在实力方面的差距。

    他们进入属于魏氏的封地,看见的是一副风风火火的备战姿态,路途中不止一次有魏氏的私军快速行军越过。

    等待接近“新田”百里,首先看到的是来自阴氏的骑兵巡查队,道路上可算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各家私军。

    “无人敢于挑阴子虎须。”杨梁是副使,用着无比感概的语气那么猜测。

    他们这种歪果仁都习惯了晋国一无外患就内部相攻的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