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19章

春秋大领主-第519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车的先屏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心想:“楚国怎么样不清楚,晋国的处境太危险了。”

    不说晋国一下子没了三个卿位家族,中小贵族灭在内乱的就更多了。

    不是真心迟钝的话,怎么都该发现阴氏、范氏和荀氏有意识地在料理势力范围内的各个家族,大多数只是没搞明白阴氏、范氏和荀氏为什么要那么干而已。

    先屏比较突然地说道:“此次归国,我将辞去‘尉’一职。”

    什么玩意?

    一下子空缺了三个卿位,正是他们这些“尉”更进一步的好机会,不寻求获得卿位,相反要搞急流勇退,闹啥呢?

    张老却是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模样。

    二十多年来在卿位上倒下的家族着实是多了点,无不证明晋国的“卿”并不好当,一个不慎就要死全家啊。

    这特么的,俺家的身板太小,可别一次震动就被震死了。

    回到“新田”了,吕武原本打算好好歇息几天,隔天就有人前来拜访。

    来的不是谁,是有了退意的先屏。

    “足下辞去‘中军尉’一职,愿就何职?”吕武问道。

    先屏一脸疲惫地说道:“我已老朽,祈归故里便心满意足。”

    曾经的先氏也阔过,政治斗争中落败失去了卿位,后面还是晋景公为了平衡朝局提拔了先屏从“新军尉”重新奋斗。

    吕武四十岁就是四潮老臣。

    先屏同样历经了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和当代国君的时代,年纪方面则是比吕武大多了,今年已经有六十四岁。

    “如此,你便归去罢。”吕武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眼眸中却是带着吝惜。

    以为不争就安全啦?

    身上有要职还能有点话语权,失去了这一层光环会更危险的。

    士匄远在南方没有归国。

    中行吴待在卫国同样没有回来。

    缺了中军佐和上军将,很多事情元戎可以自行做主,一些程序上则是存在问题。

    在这种现状下,吕武不可能也不会去重新安排朝中职位。

    所以是,晋国的卿位有三个空缺,先屏辞职又空出了一个“中军尉”的缺。

    某一天,其实也就是秋季中旬,大家都忙碌于秋季收割的时候,吕武向晋君姬彪告假,往秦国的方向去了。

    知道消息的人以为吕武是要前往视察刚刚获得的魏氏地盘,他们根本不知道吕武先是去“桑田”逛了一圈,随后去了“泾阳”那边。

    说“泾阳”知道的或许少,以后这里却是秦帝国的都城“咸阳”所在地。

    吕武要干么?他是亲自过来观看山川地势,打算选地方来打造一座雄城。

    之前去“桑田”那边,吕武是在犹豫要不要立刻建造关隘。

    得知父亲来到秦地的吕阳马不停蹄地赶过去,请安之后报告在秦国的所作所为。

    “如此说来,秦君安顿岐山一事办妥?”吕武必须要过问的。

    至于说吕阳在秦国这边杀了多少人,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又有哪一件能逃得过吕武的眼睛?

    吕武说道:“为父此次前来,国中不出大事不再归国。”

    汇报完毕后有些放松下来的吕阳再次集中精神,并且身躯看着有些紧绷,问道:“父亲,大事将近?”

    吕武盯着吕阳看了一小会,用点头给予回应。

 第760章 汉银河也

    吕武不可能一直将“阴”当做主城,以后的中心必定会西移向秦地。

    目前“雍”距离东边太远,一旦都城依然是“雍”的话,东边发生事情必定会反应迟钝。

    阴氏的“阴”当然也不适合在吕武建国之后作为都城,那边地形是比较不错,南边和东边卡住就能自成天地,关键问题在于那个“天地”着实是占地太小了。

    位处秦川的“泾阳”这边是块平原,并且还是位于渭水边上,将周边开发出来就是一个大粮仓。

    同时,一国都城必然需要驻军,也必将会是人口稠密的所在,有人就能有兵,再加上粮仓的存在,国家局势会呈现最大程度的稳定。

    原历史上秦国的政治中心向东迁移,哪都没选就选择在那一片平原筑城,肯定是有道理的;到了汉帝国时期,极可能是一种惯性让创下基业的老刘家也选在当地,只是项羽不但放火烧了“阿房宫”也将“咸阳”祸害的不轻,老刘家眼见“咸阳”无法使用被迫将都城向南边挪了挪,并不是秦帝国时期的“咸阳”都城。

    “此处建城,以东仅有‘高陵’可依仗。”吕阳长久待在秦地,不可能对地形两眼摸瞎。

    到现在吕武还在纠结要不要建函谷关,道理就摆在那里,阴氏并不是被困在秦地,晋国那边还有大片大片的疆域。

    如果建造函谷关的话,秦地这边倒是固若金汤,一弄却是让阴氏的疆域被自己强行分成了两片。

    耗费庞大资源搞出把自己统治的疆域一分两半,怎么看都显得愚蠢透顶。

    吕武之所以犹豫,主要是怀疑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横扫宇内,同时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缺乏信任。

    建造了函谷关,一旦吕武的子孙后代不争气,至少还有一个关隘能卡住地形,留下一个关中苟延残喘。

    别说什么教育,任何一名君王都不会忽视对继承人的教育,又有多少继承人真的优秀呢?合格的继承人都显得少之又少。

    “新城需广而大之。”吕武真的是奔着建造雄城而去的。

    历史上秦国建造“咸阳”并没有城墙规划,除了秦庭有绝对的武力自信之外,有一座函谷关挡在前方,山东诸国也不给力,一两百年里仅是有两次突破函谷关威胁到“咸阳”而已。

    吕武记得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人口最多的时候约在二十五万左右?

    考虑到当时整个“世界”的总人口,一座城池有二十五万居民,其实已经非常多了。

    当然,秦国的“咸阳”在常住人口上并不是最多,远在东边的“临淄”才是同时代的第一人口大城。

    到后面,汉帝国的老刘家玩手段一再迁徙人口到关中,他们对长安的建设也一直没有放松,令人纠结的是除了政治力量之外,其余的各方各面依然是输给了“临淄”。

    那是“临淄”作为经济中心太久的后遗症,人们心里的观念已经定型,不发生大规模战乱将“临淄”彻底打废的话,繁荣必然会继续下去。

    吕阳听着吕武在讲规划,一一牢牢记住,思考其中的可行性以及困难程度。

    多大的城池才算是雄城?怎么都要四边周长十里以上,并且城墙要高大厚实。

    作为一座都城,宫城肯定是要建的吧?这样一搞,占地不大必定会显得拥挤不堪。

    “另择渭水之南建一别宫。”吕武记得那里好像就是‘长安’吧?

    现在不讲什么耗费国帑之类,啥玩意都是自己家的财产,计算好能不能承受得起就行了,没有多少人会各种废话。

    吕阳听得一愣,问道:“别宫?”

    这是什么操作来着?没有诸侯这么干过呀。

    还是那一句话,任何一个国家选址建造首都必然是经过各种深思熟虑,一般会着重于地利因素,再来考虑民生方面。

    尤其是诸夏这边的王朝,选择哪里作为首都必定着重考虑安全性,也就是肯定要有险可守,其余什么都要靠边站。

    吕武心想:“以当前的时代来考量,经济因素没有那么重要,以后依样画葫芦将‘郑国渠’搞起来,反正都城将很难出现缺粮的窘境。”

    阴氏选在这边建城,吕武又不修建函谷关的话,有一座主城,再加上一座别宫,一个掎角之势也就成了。

    说是别宫,经年日久肯定也会变成一座城市,到时候两座城市隔水相望,时机成熟了再合并,一座超级大城也就出现,并且周边也能收归于作为京畿区域。

    “我家夺伊洛之戎、陆浑戎,再往南扩土至少习山,择地建一关隘,此处便无忧。”吕武说道。

    吕阳没有踏足过那么远的位置,脑子里也就没有相关的概念。

    少习山在是哪里?其实就是现代的“商南”附近,那边秦帝国一再击败楚国夺土之后建立了武关。

    那里是秦岭以东,一卡住基本也就能够保证相当的安全。

    如果觉得一个武关不够保险,还能在霸水下游建造另一个关隘,也就是峣关。

    吕阳说道:“父上为何忧虑于此?”

    老父亲啊,还没有建国,怎么就想着建造边防,是未来的敌人会很强大吗?

    吕武一愣,心想:“是啊,我怎么越来越保守。”

    这个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常态,担心的并不是自己,其实是害怕子孙不争气,想着自己这一代多打拼,再把应该考虑的事情考虑周详,尽可能地免除掉更多的后患。

    有点意识到自己变得保守的吕武并没有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从保守姿态变得激进,一些该修的关隘还是要修,修完了武关就修伊阙关。

    这个伊阙关又是在哪?就在东汉新都“雒阳”边上。

    吕武一下子要建一座城,更要建造两座关隘,阴氏能不能扛得住?

    另外,阴氏的动作一下子这么大,会不会引来不好的窥探?

    “我归国便上禀秦国已亡,秦君岐山之处逍遥。秦地必将更名,我属意为唐,抑或为汉。”吕武说道。

    吕阳知道“唐”或是“汉”就是建国后的国号,一时间不由变得兴奋。

    吕武想了想,说道:“汉,银河也,亦称云汉、银汉、天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吕阳不断点头,现在这么个年头,哪个贵族没有读过《诗经》,哪能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云汉》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

    所以,吕武属意的国号还是“汉”吗?

 第761章 一再的大动静

    吕武对于国号的选择已经纠结了很久。

    继续叫秦国,怎么样都不那么合适,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内部的麻烦一多还怎么对外锐意进取。

    叫唐国也不好。毕竟晋国之前就叫唐国,后来才更改为晋国。

    吕武之所以有意向选“唐”来作为国号,一来是阴氏占了晋国十分之四的疆域,再来则是取盛唐的一个好彩头。

    选择“汉”的话,不是因地制宜的那一套,意义上其实更加的远大,一切只因为“汉”就是银河嘛。

    现在还是春秋,很多制度根本没有成型,立国号属于无迹可寻的种类,想叫什么基本是吕武说了算,不用循古例那一套。

    历史上用“汉”来作为国号的国家有多少?那可真的是不要太多!

    西汉(刘邦),玄汉(刘玄),盆汉(刘盆子),东汉(刘秀),蜀汉(刘备),成汉(李雄),汉赵(刘渊),刑汉(刑杲),侯汉(侯景),朱汉(朱泚),南汉(刘?),王汉(王健),后汉(刘暠本名刘知远),北汉(刘崇),郝汉(郝定),陈汉(陈友谅)。

    有名有姓的就是那些,有的国祚绵长,有的短命,更多属于割据势力,不少还是胡人所建。

    事实上从刘备的蜀汉之后,一直到五胡乱华时期胡人一再选择“汉”来当国号,“汉”这个国号就有那么点臭了。

    自刘渊之后选择“汉”作为国号,一定是牵强附会的那一种,也就是追忆西汉和东汉的强盛,再来就是想唤起百姓对强汉的期许,偏偏一个个又给搞砸了。

    吕武不愿意继承秦国,从有历可寻的意义去衡量,夏朝时那边土地叫“扈”,到了商则有共、密、刑方、邰、丰、周,后来周王室东迁才有了秦。

    看看那些有迹可循的名字,吕武选哪一个来当国号合适,一个个看着就没有属意的。

    刘邦被封汉中,横扫天下之后建立大一统王朝。

    如果是以封号作为国号,为什么是“汉国”,不是“汉中国”呢?其实里面就用上了《诗经》来进行背书。

    现在好了,老刘家可以用《诗经》背书,轮到吕武就不行啦!?

    什么道理嘛,这是!

    当然了,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一名个体都有自己的意志,有人觉得好,有人认为不合适,众口难调啊。

    对于吕武来说,思来想去还真没有比“汉”更合适的国号了。

    讲大白话,他就是个民族主义者,希望自己建立的国家能有成为强汉的那一天,咋了?

    吕阳窥知大事将近,整个人进入到亢奋的状态,办起事情来风风火火,以极快的效率执行老父亲的命令,调集民伕到位,亲自督办各种工程。

    “城名便为‘长安’。”吕武对还没有个影子的城池给了个名字。

    既然是抄袭,索性就抄个遍!

    吕阳却是在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以后是依然以“阴”来作为前缀,也就是“氏”,还是改为“汉”呢?

    毕竟,目前的潮流就是那么一回事,姓是固定的,氏却会因为一些事情起变化。

    至于秦地?为了抹除掉秦这个诸侯国的影响,必定也会将名字改掉,叫汉地属于没有可能,需要吕武再死脑细胞接着思量了。

    取“汉”为号是国名,一个国家包含了很多的地方,直接将秦地更名为汉地,其它区域的人会怎么想?

    一开始的时候,吕武对别人称呼自己“阴武”很不适应,后来习惯了也就没什么所谓了。

    他们要不要改氏?以前吕武老是想着要改,名头打出去之后放弃了念头。

    其实吧,折腾来折腾去,吕武立国最佳的国号其实是“阴”,叫这个名字当前时代的人才不会有那么多联想,完全是吕武自己过不了那关而已。

    国号为“阴”,以后就是阴国,国家灭亡历史上的记载会称呼为阴朝,宫城叫阴宫,军队叫阴兵,子孙后代的府宅叫阴府。

    对了,阴氏会有阴槽,地窖就是地府,连贯起来就是阴曹地府,一听就莫名酸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